BSN賦能《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1年10月15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充分發揮新型基礎設施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推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對標銜接《中 共江西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專項規劃編制要求,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年至2025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一)重要意義。
主動融入“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穩投資穩增長、支撐傳統領域變革、促進資訊消費升級、擴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利當前、惠長遠的重要戰略價值,是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江西省作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需搶抓先機、加快部署以資訊網路為基礎的新型基礎設施,實現以資訊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在更大範圍自由高效流動,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的關鍵引擎。新型基礎設施具備更顯著的融合賦能效應、更強勁的創新引領功能,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蘊涵巨大的發展潛力。江西省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將數字經濟發展作為加快新動能培育的“一號工程”。統籌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將為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料綜合承載能力,支撐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提升和豐富社會治理手段,將為社會治理現代化裝上數字引擎,實現從經驗治理向資料治理、從粗放式治理向精細化治理、從被動響應型治理向主動預見型治理轉變,有效化解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對於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
(二)發展基礎。
資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十三五”以來,我省行動通訊網路快速發展,第四代行動通訊(4G)基站數達16.1萬個,實現全省所有設區市、縣城主要城區和行政村全覆蓋。第五代行動通訊(5G)正式商用,新建5G基站1.8萬個。以“物聯江西”為統領、“03專項”(新一代寬頻無線行動通訊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抓手,截至2020年底,累計部署窄帶物聯網(NB-IoT)基站7.3萬個,開通3.03萬個,基本實現NB-IoT網路全覆蓋。固定寬頻邁入全光網時代,省內各設區市千兆光纖寬頻網路建設全面啟動,網際網路寬頻接入埠達2532.9萬個,光纖寬頻接入埠占比超過95.1%,萬兆無源光網路(10G-PON)埠數達9.8萬個。骨幹網持續優化擴容,基本建成佈局合理的雙平面骨幹網路架構,網際網路省際出口頻寬達34.8太位元每秒(Tbps)。資料中心建設初具規模,共計建成40個資料中心,可容納標準機架5.4萬個,其中超大型資料中心2個、大型資料中心3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加快完善,已建成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綜合應用型二級解析節點(江西聯通)、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綜合應用型二級解析節點(江西移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贏家時裝服裝行業二級節點,併成功接入國家頂級節點,節點數量居全國第8位。
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新一代資訊科技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融合。製造業方面,我省“兩化”融合發展持續深入,智慧製造“萬千百十”工程目標提前實現。農業方面,“123+N”智慧農業總體架構基本形成,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贛農寶電商平臺”和“農業物聯網平臺”等一批數字化應用系統。服務業方面,交通、能源、水利、文化和旅遊、教育、醫療等領域加快智慧化發展,昌九智慧公路試點、電力物聯網鷹潭示範區、“虛擬現實(VR)+基礎教育”示範校和5G急救車等一批試點示範專案落地,基本完成5A級以上景區智慧化建設。政務服務方面,基本建成了省市兩級政務雲,省級政務雲已承載99個省直單位共410個資訊系統;“贛服通”完成從1.0至4.0版的迭代更新,“掌上辦”事項數量和電子證照種類居全國前列,成為全國移動政務服務典型應用平臺;“贛政通”上線執行,為省市縣鄉四級公務人員提供移動協同辦公服務,實現“贛服通”受理、“贛政通”辦理的“前店後廠”的政務服務完整閉環。
創新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全省綜合科技進步水平上升至16位,是全國唯一連續七年實現進位的省份。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75%,比2015年提高0.71個百分點。“一廊兩區六城多點”創新區域體系初步形成,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積極打造全國重要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七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建設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井岡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快升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南昌航空、贛州稀金、南昌VR、上饒大資料等六大科創城成為全省重點產業與科技創新高度融合的“主戰場”。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落戶江西,實現了我省中科院直屬機構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江西研究院、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江西分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西分院、江西航空研究院、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等重大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當前,我省新型基礎設施呈現加速發展態勢,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條塊分割明顯。部門內和部門間資訊系統橫縱向協同不足,跨層跨域資料共享不充分。二是投資力度不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多以政府及國有投資主導,建設主體、資金來源單一,社會資本投入意願不強,未能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的撬動作用。三是融合應用深度不夠。部分領域資訊化水平與先進省份相比差距較大,人工智慧(AI)、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範圍有限,引領性的龍頭企業和規模化應用不多。四是產業生態尚未形成。本地領軍型、創新型資訊化企業相對匱乏,數字化人才緊缺,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新技術平臺普遍依賴省外。
(三)面臨形勢。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調整。以網際網路、大資料、AI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其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地位日益凸顯,大國科技競爭空前激烈,均將5G、雲端計算、AI等新興領域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焦點。第四次工業革命席捲全球,資料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引領數字經濟加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全要素數字化轉型和生產率提升的關鍵性基礎設施,已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載體和數字經濟時代的結構性力量,正引領全球基礎設施體系重塑。
從全國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新一代資訊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要素成為催生新發展動能的核心驅動力,數字化轉型步入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的新階段。前沿技術更新迭代加快,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加速,數字化應用程度不斷深化,政府治理能力和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新型基礎設施作為以新一代資訊科技為核心形成的基礎設施,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各領域數智轉型的重中之重。放眼全國,先進省份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掌握競爭主動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首要工程,部分中西部省份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換道超車、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
從江西看,我省將數字經濟作為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打造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戰略支點的“一號工程”,著力構建高層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江西在VR、移動物聯網等領域已取得先發優勢,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等國家政策紅利疊加釋放,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愈加凸顯,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新機遇。工業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等國家、區域佈局尚處於優化調整階段,AI、區塊鏈等新技術仍處於向基礎設施形態演進過程中,為我省搶抓視窗期,在全國新型基礎設施體系中謀求更高定位提供了契機。同時,我省正處在蓄勢待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製造業發展層次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亟待破解,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領域也迫切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 近 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 近 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作示範、勇爭先”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重要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數字設施化、設施數字化為主線,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佈局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努力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整體提升資料要素資源賦能經濟社會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為江西省主動融入“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二)基本原則。
統籌佈局,重點突破。全省“一盤棋”佈局、一體化推進,增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協調,統籌城市、城鄉協調發展。著力在資料中心、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國際網際網路資料專用通道等重點設施,以及工業網際網路、AI等重點領域實現突破,補齊短板。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府著力加強規劃引領作用,完善規劃佈局,引導發展方向,完善監管框架,推動示範應用,支援基礎創新。更好地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類企業投資建設積極性,支援多元主體參與建設。
應用驅動,服務發展。圍繞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培育重點應用場景,做好試點示範,強化引領帶動作用。優先在智慧製造、智慧消防、智慧水利、智慧警務、智慧醫療、智慧文旅、智慧城市等領域打造一批應用場景。聚焦江西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一批新型基礎設施,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整體提升。
綠色發展,共建共享。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低碳發展,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新型基礎設施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按照“集約利用存量資源、能共享不新建”的原則,統籌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助力節能降本增效。
融合創新,安全可信。促進新一代資訊科技和經濟社會各領域相融合,創新重構新型生產製造服務體系,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生態。構建安全風險聯防聯控的新型基礎設施保護體系,完善新型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技術支撐,增強內生安全。
(三)戰略定位。
全球VR、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引領區。瞄準全球VR產業高地,緊扣“智聯江西”品牌,全面形成網路、技術、應用、產業協同推進的發展格局,加快推動VR、物聯網產業做大做優做強。
全國特色產業智慧化轉型標杆。聚焦航空、電子資訊、中醫藥、陶瓷、稀土有色、紅色旅遊、石油化工、光伏等特色產業,以產業鏈重點和優勢環節為著力點,開啟產業鏈上下游數字化通道,為全要素、全流程和全鏈條賦能賦智,支撐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打造特色產業全國智慧化轉型標杆。
革命老區資訊基礎設施跨越式發展樣板。顯著改善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資訊基礎設施條件,助力革命老區更好融入國內外市場、發展特色產業、發揮後發優勢,推動江西在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中部地區新型基礎設施一體化統籌發展示範區。以全要素整合、全週期協同、全方位融合、全鏈條暢通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全省一體化佈局,為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泛在、智慧敏捷、綜合整合、安全可信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感—傳—存—算—用”綜合數字能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創新基礎設施水平穩步增強,有力支撐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網路設施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5G網路實現城市和鄉鎮全面覆蓋、行政村基本覆蓋、重點應用場景深度覆蓋,行政村及以上區域實現千兆光纖網路全覆蓋。南昌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和國際網際網路資料專用通道開通執行,網路層級躋身全國網際網路頂層架構。
——資料設施一體化發展態勢基本形成。以南昌為核心,以九江、上饒、贛州、宜春為補充,以撫州、鷹潭為備份的“一核四副兩備”資料中心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空間集聚、雲邊一體、存算均衡、綠色高效的資料中心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資料中心利用率大幅提升,上架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實現省內資料資源高度集聚和公共資料分級分類精準開放。
——智慧設施實現規模部署應用。建成一批城市級通用AI、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一點接入、全網服務”。基於規模化部署實現物聯網、VR行業級城市級應用,打造全球應用示範標杆。
——創新設施加速創新資源集聚。建成以國家級平臺為龍頭、省級平臺為骨幹、市級平臺為支撐的三級創新平臺體系,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物聯網、VR、稀土、中醫藥、大資料產業創新能力邁入國內一流水平。
——融合設施廣泛賦能各行各業。新一代資訊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領域廣泛融合,形成支撐三次產業、傳統設施、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數智改造”和現代化建設的融合基礎設施體系,在工業、農業、交通、水利、醫療、政務、城市管理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智慧化轉型標杆。
——安全設施體系全面強化。實現安全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執行,網路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規範完善,綜合保障能力達到國內中上水平,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和重要資訊資源具備高效先進的安全防禦能力。
(五)空間佈局。
圍繞網路設施、資料設施、智慧設施、創新設施,強化重大專案的牽引與帶動作用,積極佈局資料中心、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國際網際網路資料專用通道、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以及AI、區塊鏈、物聯網、VR規模應用等一批重大專案,完善全省科創城佈局,打造中部地區領先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築牢數字江西建設底座。
“十字型”大資料走廊:全省資料中心按照“十字型”佈局,以南昌為中心,橫向連線上饒—鷹潭—南昌—宜春,縱向貫通九江—南昌—撫州—贛州,形成橫縱資料資源集聚、大資料應用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在南昌建設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大幅提升江西跨網網際網路訪問流量疏導能力。
國際網際網路資料專用通道:探索在南昌、贛州、九江、上饒、吉安等符合條件的設區市建設直達國際關口局的專用鏈路,提升國際網際網路訪問效能。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充分發揮南昌、贛州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綜合應用型二級節點以及標識解析贏家時裝服裝行業二級節點作用。在吉安電子資訊、景德鎮陶瓷、贛州南康傢俱、鷹潭有色金屬、新餘鋰電、宜春中醫藥、上饒光伏等重點產業領域,爭取申報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
新技術平臺:推動智慧設施規模級平臺和應用場景建設,充分發揮南昌“頭雁”作用,前瞻性部署一批AI、區塊鏈、VR、物聯網等城市級及以上平臺,鼓勵各設區市結合本地智慧城市建設、特色產業發展需求,按需推進AI、物聯網、區塊鏈等平臺設施建設。
十大科創城:推動創新要素向南昌航空、中國(南昌)中醫藥、南昌VR、贛州稀金、鷹潭智慧、上饒大資料、吉安光電、九江—撫州數字經濟、景德鎮—萍鄉陶瓷新材料、新餘—宜春鋰電新能源等科創城集聚,圍繞科創城積極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三、重點任務
(一)網路設施持續升級演進,構建萬物智聯新基礎。
全面推進“雙千兆”建設,持續提升骨幹網、都會網路效能,推動移動物聯網深度覆蓋,打造高速泛在、智慧高效、綠色安全的通訊網路設施,奠定萬物智聯新基礎。
加快5G網路建設。大力推進5G獨立組網(SA)規模化部署,開展高中低頻混合組網,搭建巨集微結合、室內外統籌的多場景分層覆蓋的立體網路架構。率先推動鄉鎮及以上區域5G網路建設,逐步實現5G網路向行政村生產生活場景延伸。推進高速公路、高鐵、地鐵等交通線路沿線5G網路連續覆蓋,加強政府機關、商業中心、交通樞紐、產業園區等重點區域5G網路深度覆蓋。加快工業製造、電力能源、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領域5G專網建設。推動5G接入網共建共享,推進5G異網漫遊,逐步形成熱點地區多網並存、邊遠地區一網託底的行動通訊網路格局。加快第二代行動通訊(2G)、第三代行動通訊(3G)網路退網,持續優化基礎薄弱地區4G網路覆蓋,推動4G與5G網路協同發展,超前謀劃佈局第六代行動通訊(6G)網路。
推動光纖寬頻網路建設。推動千兆光網全面部署,推進10G-PON光線路終端(OLT)裝置規模建設,實現家庭使用者普遍具備千兆接入能力、大型企業機構具備萬兆接入能力。支援有條件的區域按需超前部署更高速率的寬頻接入網路,推動城市高階住宅、商務樓宇向萬兆接入能力演進。完善產業園區、工廠、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重點場所千兆光纖網路覆蓋。加快農村地區千兆網路部署,推動千兆光纖網路逐步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覆蓋,進一步消除城鄉數字鴻溝,支援“五美”鄉村建設。鼓勵光纖入戶到房間、光纖進辦公室到桌面,提升端到端網路能力和使用者體驗。
持續提升骨幹網效能和效率。升級骨幹網承載能力,推广部署200G/400G超高速骨幹光傳輸系統,構建大容量、智慧化排程的光傳輸網路。在南昌建設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探索在南昌、贛州、九江、上饒、吉安等設區市建設國際網際網路資料專用通道。推進網際網路骨幹網和都會網路協同擴容,大幅提升網際網路協議(IP)都會網路和網際網路省際出口頻寬。推广部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分段路由(SRv6)、乙太網虛擬專用網路(EVPN)等技術打造簡潔IP網路,提升骨幹網資源和流量智慧排程水平。推動內容分發網路(CDN)節點下沉,建設高密度CDN網路,提升城域覆蓋能力。持續優化骨幹網、都會網路、接入網的IPv6網路質量,推進資料中心、雲平臺、使用者終端等設施的升級改造,全面提升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推動IPv6使用者規模和業務流量雙增長。
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統籌利用NB-IoT、速率類別1的4G網路(LTE-Cat1)、5G和光纖等接入技術,形成支援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深入推進國家“03專項”試點,推動“5G+物聯網”融合應用,大力發展移動物聯網產業。進一步加大NB-IoT網路部署力度,重點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工業園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持續深化LTE-Cat1網路覆蓋,滿足能源表計、消防煙感、物流跟蹤、金融支付等場景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重點在工業、農業、消防、能源、環保等傳統基礎設施中廣泛部署智慧感知終端。到2025年,全省移動物聯網終端數超過3500萬個。
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高質量外網,推動工業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標識解析節點、安全設施等接入。鼓勵工業企業利用5G、工業無源光網路、工業乙太網、工業無線網等先進適用技術對內網升級改造,探索在既有系統上疊加部署新網路、新系統,推動資訊科技(IT)網路與運營技術(OT)網路融合。加快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在服裝、電子資訊、鋰電新材料、有色金屬、陶瓷、傢俱、中醫藥等領域,爭取建設運營一批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公共遞迴解析節點建設,保障工業網際網路解析服務效能。培育一批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加大工業場景應用開發和應用,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工具普及,形成建平臺和用平臺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良好生態。
加快智慧廣電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廣播電視與5G、大資料、物聯網、AI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融合創新,構建面向移動人群的泛在、互動、智慧的廣播協同覆蓋傳輸體系,將廣播電視網路打造為智慧城市和智慧鄉村的核心承載網路、國家資訊化基礎設施和戰略資源基礎設施。加快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由粗放式覆蓋向精細化入戶服務升級,在“智慧+政務”“新聞+公共服務”“新聞+商務”等領域提供高頻寬、廣覆蓋的網路連線,實現廣播電視人人通、移動通、終端通。
推進衛星網際網路地面系統建設。密切跟進低軌寬頻網際網路衛星星座的地面系統建設規劃,積極向相關部門爭取地面信關站落戶江西。通過信關站建設,帶動信關站天線及其控制器、調變解調器、企業/居民使用者終端、機載終端等地面裝置製造上游產品,以及衛星運營和寬頻服務等產業鏈下游服務匯聚,進而引入一批衛星通訊地面製造廠商及其上游配套商落戶江西。推進北斗導航和位置服務等技術開發應用,支援南昌、上饒、贛州、萍鄉等地建設北斗產業園,引進培育北斗終端製造、位置服務、軟體開發等專案和企業,完善北斗衛星應用創新鏈和產業鏈。推進省級北斗資料中心和資料運營服務平臺建設,提供北斗衛星資料綜合服務。
(二)資料設施統籌推進部署,打造數字經濟新底座。
著眼海量資料儲存與高效能運算指數級增長需求,推動資料中心與“雲、邊、超、智”多元算力協同發展,統籌算力資源與網路資源,實現雲邊協同、數網協同,打造感知、傳輸、連線、儲存、計算一體化綜合型資料要素承載設施。
優化資料中心供給結構。加強全省資料中心空間集聚、綠色發展、協同聯動,充分整合利用各設區市現有資料中心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序發展規模適中、集約綠色的資料中心,服務本地區算力資源需求,提升資料中心資源利用率,形成以南昌為核心,九江、上饒、贛州、宜春為補充,撫州、鷹潭為備份的“一核四副兩備”的資料中心空間佈局。支援南昌做優“服務全省、聯通全國”的資料中心基地,支援各設區市重點依託本地業務需求,推動資料中心業務多元化發展,著力提升資料中心利用率,爭取全省資料中心上架率突破50%。鼓勵撫州、鷹潭聚焦儲存類、檔案類等“冷資料”儲存需求,採用磁光電融合儲存技術打造面向全省的冷熱混合、光磁一體的資料儲存備份基地。全省新建資料中心原則上按照《資料中心設計規範GB50174-2017》最高標準(A級)建設,並應充分論證和有明確的業務功能、客戶主體和商業模式。
推進資料中心綠色化發展。推動綠色資料中心建設,支援對省內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資料中心進行整合和綠色節能升級改造,提高資料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支援資料中心運營商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運用先進適用綠色技術,採用液冷、分散式供電、智慧運維等技術以及整機櫃、模組化機房、雲化IT裝置、高效製冷系統、高效供配電系統等綠色產品,推進資料中心建設,新建資料中心設計PUE值嚴格控制在1.3以下。鼓勵資料中心運營商加強內部能耗資料監測和管理,建立綠色運維體系、制定高效運維策略,建立能源資訊化管控系統,提升能耗實時分析和智慧調控能力。
推動多元算力協同發展。加快構建“雲、邊、超、智”多元協同、數網融合的算力體系。吸引雲服務商來贛建設高水平雲服務平臺和雲端計算中心,貼近使用者側分散式部署滿足低時延需求的邊緣計算中心或邊緣計算平臺,完善雲資源接入和一體化排程機制,構建一體化算力服務體系。鼓勵AI企業、網際網路企業來贛部署多元異構的AI計算中心,支援現有資料中心智慧化改造,提供服務全省的AI算力服務。按需擴充省內已建超算中心,為省內重大科研專案、VR視訊渲染等提供算力支撐。推進數網融合發展,促進算力資源與網路資源協同建設、高效匹配,提升省內資料中心集聚區之間互聯互通和跨地域資料互動能力。
建設全省一體化大資料中心。按照“1+11+N”大資料中心架構,構建全省一體化大資料中心,推進省級大資料中心和11個設區市大資料中心及若干個行業資料中心建設。依託一體化大資料中心部署“城市資料大腦”“行業資料大腦”,提升政務大資料綜合治理能力、培育資料驅動型產業體系,支撐全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完善全省公共資料資源目錄,建立鮮活可用的資訊資源庫,深化公共資料開放共享,實現分級分類開放,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健全全省資料資源確權、流通、交易等環節的機制法規和運營流程,完善新型大資料綜合交易機制,以南昌為核心建設江西省大資料交易中心和大資料交易服務平臺,支援第三方資料交易平臺建設,打造全省資料資源流通融合的生態圈。
(三)智慧設施特色發展佈局,提升基礎支撐新能級。
聚焦AI、區塊鏈、VR、物聯網等新技術,加快智慧化基礎設施部署和規模級應用場景建設,以應用促進技術迭代和創新,帶動產業集聚發展,加速數智賦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打造普惠型AI基礎設施。加快通用型和行業專用型AI公共服務和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搭建一批提供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機器視覺等演算法服務的通用型AI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圍繞社會管理、教育、醫療、智慧製造等領域建設一批城市級行業專用AI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引入全國性演算法、算力資源在省內匯聚,強化省內AI演算法二級開發和應用創新。加強面向行業的AI資料資源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設先進智慧的演算法庫和優質資料集,搭建影像、語音等資料自動化標註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高效智慧的規模化柔性資料生產和資源服務平臺,促進AI資料開放共享和合理使用。
統籌部署區域級區塊鏈基礎設施。推動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底層技術平臺建設,提升區塊鏈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能力。推進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 在南昌等主要城市建設城市級節點。支援基礎電信企業、雲服務商等建設具有跨鏈能力的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臺,服務各行業企業上鍊、資源要素上鍊。支援區塊鏈基礎設施“星火·鏈網”建設,通過全域性性統一標識實現區塊鏈跨鏈互通和資產共享,提供促進資料流通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加快電子發票、電子存證等區塊鏈技術在政務、司法、金融等領域試點示範和規模化應用,支援面向重點行業建設高效融通的城市級區塊鏈共性技術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率先建設一批基於區塊鏈的社會治理平臺、防偽溯源平臺、資料共享交換平臺,打造2-3個城市級區塊鏈應用。推動南昌、贛州、撫州、吉安等地建設區塊鏈產業園,力爭建成國內領先的區塊鏈應用標杆。
深入推進物聯網基礎設施全面部署。推動工業製造、農業生產、交通物流、安防消防、市政管理等領域的城市級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和感知設施部署,加快建立全省統一的感知設施標識和編碼標準規範,推動物聯網基礎設施跨行業、跨領域集約部署和共享互通,促進感知設施統一接入、集中管理和資料共享。加強AI、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資料管理平臺和感知終端中的應用,提升物聯網資料整合、資料管理和系統運維的智慧化水平,打造服務全國的智慧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培育一批物聯網應用場景,加快物聯網應用大規模推廣,打造8個以上百萬級連線的應用場景以及一批十萬級、五十萬級連線的應用場景,力爭成為全國移動物聯網示範應用的標杆區。
加快VR技術基礎設施規模化應用。支援企業突破近眼顯示、感知互動、渲染處理等關鍵技術,加快VR與5G、邊緣計算、超高清視訊、AI等技術融合發展。加快普惠型共性技術能力開放平臺和行業級應用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廣消費級、行業級VR融合應用,深化製造、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重點行業和特色領域的應用場景探索,以應用促進技術迭代和創新,大力發展VR遊戲、動漫、數字視聽等內容生產創作,推進雲化的VR內容分發平臺能力升級,支援VR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內容和遊戲資源在江西首發,支撐南昌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VR產業集聚地和創新應用示範地。
(四)創新設施超前謀劃發展,培育產業創新新載體。
著眼基礎科研、科教融合、產業技術創新以及“雙創”孵化等領域能力建設,結合國家戰略以及我省產業佈局,瞄準科技前沿,加快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支撐江西創新型省份建設。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佈局大科學裝置。立足江西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以前瞻性、戰略性、整體性眼光,聚焦生物醫藥、新材料、發酵工程、航空、射電望遠鏡等領域,積極爭取國家支援,謀劃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以中醫藥科創城為載體,加快推進本草物質科學研究設施專案建設。
培育前沿科研創新平臺。加強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優化部署,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在贛佈局或設立分支機構。在現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基礎上,聚焦稀土、綠色食品、生物和新醫藥、現代農業等江西優勢領域和5G、物聯網、VR、大資料等新興領域,推動建設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資源,加強原始性創新,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助力江西打造重要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到2025年,建成新增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00個。
——科教基礎設施。
圍繞航空製造、電子資訊、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以及大資料、AI、VR、區塊鏈和北斗應用等領域,吸引國內外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和高新技術企業與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理工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等省內高校聯合組建新型研究院,支援建設VR等一批現代產業學院,夯實科教強省基礎。依託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積極推進國家和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建設,加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佈局,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進一步完善江西省校企合作資訊服務平臺建設,打造服務高校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供需對接服務平臺。深入推進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裝置和平臺向社會全面開放共享,構建與社會資源開放互通的科研環境,促進校企多贏發展。
——產業創新基礎設施。
完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一核十城多鏈”區域創新體系。強化南昌創新“頭雁”地位,集聚高階創新資源,將大南昌都市圈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科技創新中心。統籌推進十大科創城建設,打造主導產業和科技創新融合的“主戰場”。聚焦全省特色優勢產業,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打造若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鏈。推進數字產業集聚,構建一批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AI等產業基地和產業集聚區。培育和引進一批智慧製造企業,打造智慧製造產業園,完善江西產業鏈、創新鏈。
加強產業創新平臺佈局。圍繞“2+6+N”產業發展需求,加大省級創新平臺的建設力度,推動省級重大產業創新平臺、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實現重點產業覆蓋,推動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依託南昌、新餘、景德鎮、鷹潭、撫州、吉安、贛州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面推進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投融資體系建設、科技創新“放管服”改革、協同開放創新等領域探索示範。
統籌部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按照“創新驅動、調優結構、綠色發展”的原則,依託企業主體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推動省內工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著力提升平臺服務資源集聚能力,打造一批集創新設計、研究開發、檢驗檢測、市場資訊、成果轉化和推廣、創業孵化、產業合作、展覽展示、教育培訓、融資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爭取建成佈局基本合理、功能層次明晰、支撐作用顯著、創新鏈條全面、特色優勢鮮明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體系。
推進“雙創”載體建設。圍繞創新鏈完善服務鏈,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雙創”服務體系。推進創新研發飛地建設,引導省內優強企業建設省外人才創業創新高地和產業孵化平臺,柔性引進省外高水平科技創新力量。依託省內創新服務機構,推動全省各級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的科學構建和健康發展。引導省內創業基地、創業園、孵化器、產業叢集、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打造國家級和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提升創業創新孵化和服務能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到2025年,新增省級“雙創”示範基地50個。
(五)融合設施全面走深向實,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推動網路、資料、智慧、創新等設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著力推進工業、農業、電子商務、能源、教育、城市管理等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撐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打造區域數字化轉型標杆,助力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智慧製造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智慧製造“萬千百十”工程升級版,在需求迫切且基礎條件好的地區、行業,開展智慧製造新模式試點示範,打造一批智慧製造標杆企業,培育一批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平臺。推進有色金屬、電子資訊、汽車、航空、綠色食品等省內重點產業的裝備和系統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實現製造業全流程、全要素資料實時採集、裝置互聯、協同優化、線上監測和分析決策。推進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建設,推進生產流程關鍵工藝工序的智慧優化,開展基於標識解析的跨環節物料追溯應用,開展基於機器視覺的線上質量檢測。支援企業運用智慧控制系統、工業軟體、能源管控軟體、故障診斷軟體等系統和通訊技術對現有裝備進行適應性改造,提升企業裝備智慧化水平。深入實施“上雲用數賦智”,推動企業的協同辦公、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和資源配置等系統向雲端遷移。
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業農村資訊系統,搭建農業產業鏈大資料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全省農業農村資料向省農業農村雲大資料中心彙集,全面提升涉農資料採集、監測、分析、決策支撐能力。建立重大建設專案佔用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情況及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資料庫。加快農業生產環節數字化改造,推進智慧農場、智慧牧場、智慧漁場建設,實施農業物聯網示範工程,加快5G、物聯網、AI等技術以及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等在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領域應用推廣,實現農業生產全面感知化、無人作業化、管理精細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中醫藥種植養殖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智慧種養基地,助力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利用大資料技術對農產品進行全生命週期閉環管理,加快全省農業投入品電子追溯和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創新農產品產銷銜接服務模式,推動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無縫銜接。
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提升電子商務面向工業和農業的服務能力。推進重點產業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加快工業電子商務平臺普及應用,支援重點行業領軍企業建設一批專業性、特色化工業電子商務平臺,加強電子商務平臺與工業生產資料對接。探索以產業融合為主要特色的內陸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新模式,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構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深入推進電子商務平臺向農村延伸,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助力江西茶葉、贛南臍橙、南豐蜜楠、鄱陽湖水產、高山油茶等名優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推進電子商務平臺與物流配送設施協同部署。實施“贛品網上行”,打造一批特色電商小鎮(村)、淘寶村(鎮),鼓勵有序發展農村電商直播和基地直採等新模式,多方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支援發展平臺經濟、網紅經濟、直播經濟、社交電商等電子商務新業態,培育一批數字商務企業。
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全省交通大資料中心建設,整合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各類交通資料,探索建設多式聯運綜合運輸服務平臺體系。支援各設區市建設城市交通大腦,強化交通大資料分析、交通視訊AI分析等能力,建設標準統一、開放共享的智慧網聯汽車大資料基礎平臺。推進智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車用無線通訊網路(LTE-V2X)覆蓋,推進新一代車用無線通訊網路(5G-V2X)在部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重點路段試點示範。分割槽域開展景區、園區、港口等重點區域城市道路設施智慧化改造,統籌部署高清攝像頭、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智慧交通訊號燈、基於蜂窩車聯網(C-V2X)的路側單元等智慧裝置。在南昌、贛州、九江、上饒、贛江新區等地建設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場景,高標準建設昌九高速智慧高速公路試點專案,打造江西智慧高速公路標杆和國內綜合性智慧駕駛創新示範樣板。支援已有軌道交通的設區市建設地鐵大資料平臺,加快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智慧安檢設施建設,探索開展基於5G網路的軌道交通車載視訊和監測資料回傳應用。推進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等設施智慧化升級,完善高清視訊監控、AR智慧眼鏡等智慧設施部署。加快內河水運數字化改造,提升港口集裝箱裝卸、理貨等智慧化水平。
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省物流大資料中心、省交通運輸物流綜合公共資訊平臺建設,促進物流與鐵路、民航、海關、商務等部門資料交換共享,實現全省物流資訊化率達到90%以上。加快萬佶、天合、四順等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建設,支援萬佶物流構建國家物流大資料中心。推動省級物流公共資訊平臺與大型物流企業資料互聯互通,整合分散的社會物流資源,構建縣鄉村三級智慧物流網路。鼓勵城鄉配送、冷鏈物流、藥品物流等大資料平臺發展。推動省內物流園區與國家骨幹物流園區“互聯互通”工程對接,促進物流資源協同、交易撮合。加快物流設施智慧化改造,加強AGV、無人機、巡檢機器人、分揀機器人等智慧裝置在物流園區和大型倉儲中心應用推廣。推動京東南昌亞洲一號、蘇寧易購電商物流中心等開展基於“資訊系統+貨架+托盤+叉車”的智慧倉儲設施建設。推進口岸設施和倉儲設施智慧化改造,推動九江港“5G+智慧港口”、贛州國際智慧陸港建設。加快快遞智慧分揀設施建設,支援南昌、贛州、鷹潭、吉安、上饒等地建設快遞智慧分揀中心。擴充智慧末端配送設施覆蓋範圍,加快智慧取件箱佈局,實現城市住宅小區無接觸智慧快件箱覆蓋率達90%。
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供電—輸變電—配電—用電側裝置智慧化升級和感知設施部署,按需建設智慧物聯網閘道器,打造立體化全息電力感知網路。加快部署智慧充電設施,探索開展智慧換電模式試點。構建無人機、智慧機器人等巡檢系統,加強對電廠、變電站、地下管廊以及架空導線等重點區域覆蓋。高質量推進鷹潭市電力物聯網綜合示範區建設,加強經驗推廣,提升江西電網智慧化水平。推進特高壓電網、油氣管線等能源工程智慧化建設,搭建綜合管理資訊平臺,實現全智慧化運營。推進以電網為中樞、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散式能源協同執行的綜合能源網路建設,打造能源網際網路示範應用城市。推廣鷹潭市“多表合一”經驗,持續推動全省電、氣、熱等多種能源消費資訊的集中自動採集和跨行業資訊共享。推進能源大資料中心和省級可再生能源大資料平臺建設,促進能源行業資料統一歸集、統籌管理和創新應用。搭建全省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智慧充電設施服務網路,推動南昌、九江、贛州、上饒、宜春等率先開展新能源汽車智慧無線充電設施試點建設。推動電網和數網統籌佈局、聯動建設,切實降低資料中心用電成本。
智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省市縣鄉四級水利資訊網提升改造,積極引入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等技術優化升級水利專網,提高各級水利工程節點及設施感知裝置的接入能力。網格化部署水文監測、水資源監測、水土流失等監測設施。推進已建和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監測、視訊監控、取水計量、雨水情等監測和預警設施部署,逐步構建覆蓋水利全要素的空天地一體化感知體系。推進水災害防禦、水資源管理、水土流失管理、水文監測、大壩安全監測等領域的水利資訊平臺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江西水利“一張圖”。持續整合水利資料資源,推動與氣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行業資料交換共享。充分利用雲端計算、大資料、AI等技術,推進水利模型庫、學習演算法庫等業務應用支撐能力建設,在水利行業中試點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應用,提升水利大資料分析預測能力。
智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升級學校網路接入和頻寬條件,推動5G網路校園覆蓋。推進各級各類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充分利用“5G+VR”等技術建設智慧教室、智慧實驗室、全息課堂等具有實踐性和互動性的學科教室,加快建設線上智慧教室、虛擬工廠、數字圖書館等智慧學習空間,形成泛在化、智慧化學習體系。加強職業院校、高校虛擬模擬實訓教學環境建設,打造一批融合模擬技術、體感技術等新技術的職業教育資訊化實訓基地,提升職業學校教學水平。推動各類學校接入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贛教雲”,推進“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建設,建設江西省“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普及“智慧作業”在高年級應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範圍,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探索發展數字化、線上化老年大學、學歷教育、社會培訓等特色教育,推動其他數字校園資源向特色教育機構開放。
智慧文旅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一部手機遊江西”建設,依託全省智慧旅遊大資料中心,橫向融合交通、商務、市場監管、民航、鐵路、氣象等部門涉旅資料,縱向歸集省市縣及景區涉旅資料,建成綜合性旅遊智慧平臺。完善“雲遊江西”旅遊推廣平臺並接入“贛服通”,將其打造成江西旅遊宣傳推廣的官方助手。推進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智慧化建設,實現智慧導遊、電子講解、智慧找廁、智慧停車等功能全覆蓋。推動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寬頻網路全覆蓋,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和數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智慧場館建設,提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水平。加快實現4A級及以上景區、重點公共文化服務場所5G訊號全覆蓋。推動文化和旅遊服務應用場景智慧化設施部署,運用人機互動、VR/AR、全息等技術打造互動式文化體驗專區,增強公共文化服務互動性和趣味性。
智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域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加強全民健康資訊化互聯互通,促進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路,促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推動醫療機構接入省級遠端醫療服務平臺,構建省市縣鄉四級遠端醫療服務體系。促進省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醫聯體建設網際網路醫院,重點打造省級、設區市級網際網路醫院。鼓勵醫院加快院內系統上雲和整合整合,構建集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系統。創新“5G+醫療”“VR+醫療”等新模式應用,加快電子健康碼應用,鼓勵各地開展AI輔助診療平臺和智慧醫療影像雲建設,推進江西特色智慧醫療建設。
智慧養老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南昌、吉安、贛州、撫州、新餘、宜春、上饒、萍鄉等設區市打造一批智慧養老示範基地。推動現有養老機構開展智慧化改造,支援各類主體開展智慧養老服務,運用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智慧穿戴裝置,對涉老資料資訊進行採集、彙總、分析研判,實現機構智慧化運作和管理。推動資訊服務企業與社群開展合作,推廣心率檢測手環、人體智慧感應等裝置,提升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的智慧化、資訊化水平。支援各地建設以社群為基礎的養老服務資訊管理平臺,加強與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功能銜接,重點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生活照護、養老機構資訊化服務等康養服務。到2025年,打造100家智慧養老示範機構。
數字政府建設。推動省市縣鄉四級政務外網建設和擴容。推進省市縣一體化政務大資料中心建設,完善省級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與各設區市、各部門互聯。打造省市兩級政務大資料資源池和資料服務平臺,為全省提供一體化的公共基礎資料庫服務、大資料分析與AI算力服務。加快推進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料共享體系和政務應用平臺建設,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區塊鏈技術創新政務服務應用場景。探索構建“目錄區塊鏈”系統等區塊鏈應用平臺,推進多層級政務資料、社會資料的共享開放。持續推進“一化三通”,統籌規劃建設全省電子政務一體化大平臺,形成“覆蓋全省、共建共用、統一接入”的數字政府建設技術總體架構。加快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五級全覆蓋,優化升級“贛服通”服務功能,實現所有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加強“贛政通”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市政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統籌推進道路橋樑、地下管網(線)、公共空間、樓宇建築等重點部位感知設施部署,構建立體化城市“神經網路”。深化共建共享,加快多功能智慧杆塔建設,開放社會杆塔和通訊杆塔資源,推進“多杆合一”,強化集約共享。推動各設區市建立城市級物聯感知設施管理平臺,實現數字化城市部件、感知設施統一接入、協同排程、全生命週期管理。統籌推進智慧城市資料中臺、智慧城市共性技術能力支撐平臺建設,形成面向全市的大資料、AI、區塊鏈等基礎服務體系。加快各設區市“城市大腦”、智慧社群、智慧商圈、智慧園區建設,搭建多級聯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實現城市執行“一網統管”。推進新餘、宜春、吉安、萍鄉等地智慧城市應用,推進智慧縣城示範專案建設。探索建設一批數字孿生城市,構建“全週期”閉環管理的城市智慧治理體系。
智慧公安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公安大資料智慧化建設,升級完善省市兩級公安大資料平臺,實現智慧化的情報分析研判、預警預測預防、精準管控打擊、精細管理服務。推進智慧交管建設,強化交通管理大資料應用,通過科學、精準預判安全風險,提升道路安全防控、城市交通治理、交通違法管控、公安交管服務等能力。完善交管各類平臺系統,織密道路交通感知網路,構建以智慧感知、智慧計算、智慧認知、智慧應用為支撐的智慧交通管理體系。加強公安技偵平臺系統建設和專用裝備建設,深入研究5G、物聯網、區塊鏈、AI等新技術新應用,有效提升涉網犯罪偵查打擊、電子資料勘查取證和技術對抗等能力。持續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推動公共安全視訊監控建設和聯網應用,提高視訊監控點位覆蓋率和高清率,全面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水平和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
智慧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物聯網、無人機、無人船、遙感等技術和裝置在生態環境監測、汙染物排放排查等領域的應用,推進生態環境監測設施智慧化改造,強化國家水功能區、重要飲用水水源地、規模以上排汙口、部分化工園區等重點區域自動化監測,建立空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全要素實時感知的智慧監測體系。推進環衛要素智慧感知終端全覆蓋,積極推廣智慧垃圾桶等智慧化環衛公共設施,實現城市環境衛生數字化、精細化、視覺化管控。完善江西省生態環境大資料平臺,開展生態環境大資料資源中心二期建設,運用大資料分析、雲端計算、AI等技術提升生態環境科學決策水平。建設完善省“生態雲”大資料平臺,對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和林業等部門“涉生態”資料,實現資料資源整合、交換共享和業務協同,支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六)安全設施同步規劃建設,構築安全保障新防線。
推動網路安全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執行,實現網路安全由外掛式防護向軟硬一體、內外結合方向演進。推進網路與資訊保安技術體系和監管機制向各領域融合基礎設施延伸,構建以組織和制度建設為兩翼、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為支撐的“四位一體”安全防護體系。
持續加強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切實強化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和網路空間治理管控能力,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對重要系統和資料庫進行容災備份,採用防火牆、加密認證等措施保障資訊基礎設施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提升網際網路違法資訊監測研判能力,有效預防網路違法資訊風險。在5G、寬頻網路、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等設施建設過程中,同步規劃、建設、執行網路安全保護系統,保障設施的安全可靠性。綜合利用AI、大資料、物聯網智慧感知、軟體定義安全、安全虛擬化等新技術,建設全省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和網路安全監測系統、攻擊溯源和智慧阻斷系統、網路安全攻防演練平臺、面向泛在全連線應用場景的智慧安全防禦系統等,構建全方位全覆蓋安全防護體系,提升監測預警和處置應對能力。推動單點式安全防護向規模化防護轉型,建設形成覆蓋終端、網路、雲、資料和應用的多層級縱深防禦、安全威脅精準識別和高效聯動的安全服務能力。
穩步提升網路安全設施可靠效能。支援開展政府專網、5G、資料中心、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區塊鏈等場景應用的安全設施改造提升,推動網路安全能力與業務融合,形成部署靈活、功能自適應、雲邊端協同的內生安全體系。建立關鍵裝置供應鏈風險管理機制,開展供應商可信度評估,強化關鍵設施部署應用風險治理。推動AI、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整合應用,強化智慧編排、自動化決策、虛擬化防護等安全技術創新應用,以安全技術創新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可靠效能提升。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內嵌安全機制,通過安全晶片、安全韌體、可信計算等技術,防範非授權控制或安全功能失效。建設密碼保障系統並開展定期評估,強化加密技術在新型基礎設施中的推廣應用,擴大數字證書應用範圍,重點提升網路樞紐、資料中心、骨幹光纜等關鍵設施的安全可靠性。
健全安全保障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新型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機制,落實相關企業的網路安全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加強日常監管,定期開展新型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評估、安全能力認證和監督檢查。健全完善網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健全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完善裝備配備,提高現場執法工作效率和規範化水平。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聯動的資訊通報和預警機制,發揮企業、聯盟、協會等各方力量,組建專家和技術支撐隊伍,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全省安全應急處置和保障服務能力。組織網路安全培訓,加強網路安全檢查督導。積極構建網路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強化跨領域、跨部門協作和政企合作,提高風險評估、檢查測評、應急處理、資料恢復等安全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應急保障機制,降低突發事件對基礎設施和網路執行的影響,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建立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明確日常辦事機構,統籌解決跨區域、跨領域和跨部門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職能,做好規劃制定、標準規範、專案組織等工作,加強對各地工作指導。建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績效考評體系,從組織領導、任務落實、專案推進、資訊報送等方面對各設區市進行績效考核,定期檢查評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落地實施情況。加強對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釋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評估報告。
(二)強化專案帶動。
強化“專案為王”意識,支援各地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特色謀劃建設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新型基礎設施重大專案、特色平臺。建立全省新型基礎設施重大專案庫,加強專案謀劃儲備,形成“建設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滾動接續、梯次推進格局。建立專案清單制度,實施重點排程、重點推進,加快專案推進落實。加大專案資金支援力度,統籌相關財政專項資金,支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推動規劃內新型基礎設施專案爭取國家支援。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基礎設施專案統籌予以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支援。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新型基礎設施。鼓勵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銀行以及商業銀行建立新型基礎設施優惠利率信貸專項。通過在省發展升級引導基金下成立子基金的方式支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援符合條件的專案開展基礎設施信託基金(REITs)試點。
(三)優化發展環境。
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新型基礎設施配套和發展環境,吸引民間資本來贛投資。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社會資本市場準入限制,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簡化企業投資審批流程,提高市場主體辦事創業便利性,激發市場主體的動力和活力,營造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堅持包容審慎原則,探索適用於新業態、新模式的“沙盒監管”措施,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各類要素保障,優先落實用地指標、林地指標、環境容量指標和能耗指標,對電力增容、直供電改造以及基站、資料中心用電納入電力市場化交易等給予支援。統一規劃新型基礎設施公用資源,充分利用通訊、交通、能源、氣象等公共基礎設施,實現共建共享。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逐步建立跨行業基礎設施“多規合一”體制機制。健全完善電信基礎設施建設與保護地方法規,加強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力度。
(四)培育產業生態。
積極培育新型基礎設施創新主體,加快打造能夠高效發揮新型基礎設施帶動引領作用的產業生態體系,激發新型基礎設施創新主體紮根本省、發展壯大的動力。推動“一企一策”,重點扶持一批新型基礎設施產業示範企業。打造一批“新基建”產業生態園區、產業生態圈,促進產業集聚。加大網際網路企業財稅等扶持力度,降低網際網路企業運營成本,加大龍頭企業引進和培養。培育引進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等解決方案供應商、資訊服務提供商。
(五)完善標準規範。
健全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政策法規,推動出 臺江西省公共資料開放管理條例,推動公共資料匯聚、融通、應用,培育發展資料要素市場。出 臺和更新智慧城市、農業、生態環保、水利、市政等細分領域資訊科技部署與應用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規範、建設導則,推動資訊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同步規劃、設計、建設、運維。推動出 臺省級自動駕駛路側設施建設規範,優化智慧網聯汽車測試環境。推進大資料管理、共享和交易等標準規範的制定。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及科研機構作用,推動《江西省建築物行動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江西省智慧燈杆建設技術標準》等各類標準規範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落地實施,發揮標準的規範引領作用。
(六)促進人才集聚。
以省“雙千計劃”為引領,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優先支援新型基礎設施相關領域培養和引進一批海內外戰略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充分利用國家級、省級專項資金,設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扶持資金,對海內外贛籍優秀人才、“兩院”院士、“萬人計劃”專家等來贛創業給予一定資金補助。推動優勢產業出 臺專項人才政策,支援有關單位實施優厚的人才待遇、人才培育、人才激勵和人才服務政策,加快新型基礎設施人才梯隊建設。支援省內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院和技工院校開展相關學科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設一批新型基礎設施人才培育基地,培育一批數字技術專業人才。鼓勵線上線下數字技能培訓,打造數字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助力全民數字技能提升。
文章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文章原標題:《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284463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BSN賦能《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 BSN賦能《湖北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
- BSN賦能《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產業
- 5G智慧路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型基礎設施
- 基礎設施如何賦能DDC/NFT技術發展
- BSN賦能《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產業
- BSN專網專案介紹:寧波市區塊鏈新型基礎設施“甬鏈”區塊鏈
- 土地規劃中的公共設施佈局:科學規劃,賦能土地高效利用的藝術
- 達觀資料中標夢餉集團OCR智慧稽核專案,賦能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 淺談“十四五”規劃《綱要》之網路安全建設
- 武漢加速區塊鏈先導區建設:從基礎設施到應用佈局 賦能資料資產區塊鏈
- 漳州市出 臺區塊鏈專項資金補助辦法,依託BSN基礎設施賦能區塊鏈產業生態構建區塊鏈產業
-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PPP模式如何構建模式
- 從智慧城市建設,看如何構建智慧安全基礎設施?
- 開發IPv6潛力 賦能網路基礎設施底座
- MWC 2024丨中國電信柯瑞文:建設雲網融合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 縱覽各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配套網路安全法規建設
- 數字經濟信任基礎設施地位凸顯,區塊鏈賦能實體加速區塊鏈
- 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發展計劃:全面提高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 基礎設施建設——全域性請求引數校驗
- 即時基礎設施:以業務速度發展的基礎設施
- 使用Grail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管理AI
- 應將資訊化置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建設,房地產建設同等地位
- Grail:Uber是如何管理大規模基礎設施的AI
- 社會資訊基礎設施
- 實景三維賦能智慧公安建設
- IMF經濟學專家:印度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和資料賦能
- 劍指數字基礎設施標杆市,寧波加快5G、超算中心等設施建設
- 世界資源研究所:加速氣候韌性基礎設施建設
- 規劃新一年 IT 技術路線?先學習下 Gartner 基礎設施 Hype Cycle
- 構建一個高可用 WebSphere Business Events 事件基礎設施Web事件
- 基於雲端計算的大資料平臺基礎設施建設實踐 排序大資料排序
- 智慧賦能醫療資訊保安能力建設
- canvas動畫教程-2 基礎設施Canvas動畫
- 解讀雲原生基礎設施
- Terraform: 基礎設施即程式碼ORM
- SOA治理和基礎設施管理
- IT基礎設施維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