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產業聚集多以園區形式呈現。現有園區種類較多,各產業呈聚集式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戰略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的戰略新興產業,可分為大資料、生物醫藥、數字創意、新能源、機器人和航空產業等。本文將從近期政策、產業市場發展、園區發展模式/路徑、園區最近動態等角度進行分析與掃描。

產業園區模式簡介

我國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要素叢集階段-產業主導階段-創新突破階段-財富凝聚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不斷轉型,產業聚集型別也從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到企業高階服務等產業。園區的功能更加複合,其與城市的發展關係也愈發緊密。

而在園區的運營模式上可分為五種:

傳統模式

1.完全政府操控模式:政企一體,管委會直屬管理運營。

2.新加坡裕廊模式:政企分開,國有平臺公司運營管理,運作相對市場化。

3.二級開發運營模式:完全市場化操作,土地招拍掛,企業完全自主控制。

創新模式

1.由BOT向PPP過渡模式:政企合作,民營企業主導,類似特許經營權,更加市場化。

2.PPP模式:政企契約式合作,捆綁運營,收益共享。(PPP模式較為新穎,構成結構相對複雜,為讀者清晰理解,列出以下PPP模式簡示圖,不同園區會有環節差異)

產業園區動態

根據前瞻研究院的監測資料顯示,全國公佈的新建/建成/擬建的產業園區超過160個。其中華東地區以30、23、16的新建/建成/擬建的數量佔絕對的領先地位,而華北、西北、東北地區的數量則較少。從產業園佈局來看,基本集中在新興戰略產業及現代農業。

自2018年12月,全國公佈新建(包括園區後期工程開工建設)高達61個,分佈在全國的2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浙江、廣東、安徽、江西四省分別以10、9、7、5個新建產業園位列全國前四,其餘地區則均在5個以下,尤其是海南、新疆、甘肅等地各只有1個;而全國公佈建成/開園產業園區(包括園區分期工程)近50個,分佈在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湖南省以7個建成/開園產業園區數量居第一,廣東、四川、重慶則均以5個的數量並列第二,其餘省市在5個以下;全國公佈的擬建的園區則達60個,分佈在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山東省以9個規劃建設數量位第一,其次為安徽省6個,其餘則在5個以下。

亮點產業

智慧製造產業園-產業市場增速保持20%以上,國家政策重點扶持

智慧製造園區是指生產過程採取智慧製造模式的園區,其以“園區+網際網路”為理念,將新一代資訊科技(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與製造活動各個環節(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相融合,對各項設施、服務進行升級。

國家政策對智慧製造產業非常重視,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018年11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指導意見》提出三大目標:到2025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203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平臺,2050年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能力、技術全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在政策的支援下,產業發展良好,並保持較高的增速,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之一。根據前瞻研究院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中國智慧製造產業規模已達15000億元,並且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目前,智慧製造產業聚集以長三角為核心區域,其優勢在於電子資訊科技產業基礎雄厚。隨著《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釋出、指引,長三角將加快形成集智慧設計、智慧產品、智慧裝備和智慧技術及服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例張江高科、蘇州工業園均發展較好;珠三角地區佔據控制系統優勢,也初步顯現智慧製造產業集聚發展特徵,廣州數控是國內技術領先的專業成套機床數控系統供應商,年產銷數控系統佔國內同類產品市場的半數份額。此外,珠三角地區的智慧製造產業已在科技、資本、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市場、產業配套能力和政策支撐等方面具備較為雄厚的基礎。

大資料產業園-大資料市場規模預計破萬億,國家重視叢集建設

從國家政策到地方政策來看,大資料產業也是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國務院於2016年12月釋出的《大資料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與工信部與2018年8月釋出的《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均致力於扶持大資料產業。我國各省市地區近年來也紛紛響應中央號召,相繼出臺相關政策規劃,積極促進當地大資料產業發展。

隨著政府大資料深入應用與大資料相關立法加快、大資料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增長、大資料開放共享加塊,產業規模將持續高速增長。根據中國信通院的資料顯示,我國大資料產業規模自2016年開始,保持近30%的增速高速增長,並隨著大資料產業的不斷融合,市場規模預計在2020年將突破萬億元。

在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目前我國大資料產業園呈現出三種發展路徑:政府帶頭群策群力、打造上中下產業鏈、搭建產業聯盟平臺。

目前,從國家實驗區層面來看,繼貴州之後,京津冀等七個區域獲批建設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這七個試驗區,包括一個大資料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內蒙古)、兩個跨區域類綜合試驗區(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個區域示範類綜合試驗區(上海市、河南省、重慶市、沉陽市),目的是為了積極引領東部、中部、西部、東北等“四大板塊”發展。

隨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中央網信辦批覆國家八個大資料綜合試驗區成立後,各地政府和企業也在積極推進大資料產業的發展,陸續設立大資料產業園區,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已有109個大資料從產業園。自2018年11月以來新建廣西南寧的民化電商科技產業園等;建成/開園湖南長沙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擬建河南鄭州的海康微視鄭州科技園、遼寧沈撫新區的京東(遼寧)數字經濟產業園等。

生物醫藥產業園-將建國內首個國際化醫療產業叢集,未來可期

目前,我國在生物醫藥產業與已開發國家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國家政策對此問題重視程度較高,在2016年釋出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實現醫藥工業銷售收入4.5萬億元,增加值佔全國工業增加值3.6%,追趕歐美髮達國家。

2013-2017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增速雖有下降但保持平穩,總體量呈不斷上漲趨勢。2013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381億元,2016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3417.19億元,同比增長3.57%。在國內資本市場,2018年醫療保健行業上市公司357起併購交易中,又以生物製藥領域最為突出,數量約佔醫療保健全行業的60%。

從型別的角度來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叢集可分為三種型別,科技驅動型、資源稟賦型與生產製造型。

而從區域的角度來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叢集,目前主要聚集於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生物醫藥人力資源儲備最強,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和教育資源。各省市在醫藥產業鏈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圍繞北京形成了創新能力較強的產業叢集;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水平較高,擁有最多的跨國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與產業化、外包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形成了以上海為核心,江蘇、浙江為兩翼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珠三角地區市場經濟體系成熟,市場潛力巨大。珠三角地區醫藥流通體系發達,毗鄰港澳,對外輻射能力強,民營資本比較活躍,圍繞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形成了商業網路發達的生物醫藥產業叢集。

於2018年11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引發了《促進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 》的通知,意味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制定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生物醫藥產業叢集”作為政府行動方案的綱要,配套全產業鏈相關各部門的協同戰略,這也意味著中國將建全國第一個國際化生物醫藥產業叢集。

文創產業園-文創市場同比增速8.2%,園區建設仍有增長空間

國家對文化產業叢集較為重視,並在政策中給予了支援。文化部在2017年4月釋出的《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引導數字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充分發揮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等創意創新資源密集區域作用,培育若干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數字文化產業優勢產業叢集和產業鏈。同年4月釋出的《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裝備製造業和消費品工業相融合,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文化與建築、地產等行業結合,建立有文化內涵的特色城鎮。

文創產業增長平穩,發展形勢良好。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規模以上6萬家文創企業調查資料顯示,2018年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9257億元,同比增長8.2%。分行業類別看,文創產業9個行業中,有7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其中,增速超過10%的行業有3個,分別是:文化傳播渠道、新聞資訊服務、創意設計服務。分割槽域看,東部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8688億元,佔全國77.0%,發展情況最好。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從20世紀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個園區建成,2012年時出現井噴態勢達1457個,並在2015年增長到2506個。其中由國家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呈政策導向型、藝術家導向型、開發商主導型、成本導向型、環節導向型五種發展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為龍頭,以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為骨幹,以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群為支點,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

目前,中國文創產業園區主要分佈在六大區域,由此形成了中國六大文化創意產業叢集: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叢集(上海、南京、杭州和蘇州)、環渤海文化創意產業叢集(北京)、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叢集(廣州和深圳)、川陝文化創意產業叢集(西安、成都和重慶) 、滇海文化創意產業叢集(昆明、大理和麗江)以及中部文化創意產業叢集(長沙)。

自2018年11月以來,建成的有廣東潮州的湘橋區文化創意產業園、湖北武漢的金派宇昊科技產業園、雲南昆明的美麗中國(昆明)文化科技旅遊產業園等;建成/開園的有湖南長沙的中國(長沙)後湖藝術園、廣東深圳的合成號·深圳民俗產業園、浙江杭州的中國(杭州)網際網路影視產業園、山西太原的成語中國產業園等;擬建的有山東淄博的檀林文化創意園、無錫的華萊塢國際文創園、江西南昌的筆文化創意產業園,廣東順德的德志文化產業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