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釋出《2022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BSN賦能NFT行業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移動行業提供了關鍵的網路穩定,在維持社會和經濟執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各地,運營商已利用其網路支援一線醫療救治工作,以遏制病毒的傳播,其中就包括使用了5G的遠端患者診斷。從這一意義來說,這場疫情如同一系列5G解決方案的試金石,進一步展現了這項技術對社會的價值。
移動行業還將繼續為中國經濟做出重大貢獻。2021年,移動技術及服務為中國貢獻了5.6%的GDP,相當於9000億美元的經濟增加值。移動生態系統還創造了約600萬的就業崗位(直接和間接),並通過稅收貢獻了近1000億美元,為政府財政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控制疫情的同時,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推動經濟復甦,促進可持續增長,並提高對未來衝擊的彈性應對力。先進的連線技術對於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例如通過5G和物聯網支援的行業數字化轉型來提高生產力和效率。在中國大陸,中國國務院釋出了發展數字經濟的藍圖,目標是公共服務和治理體系的數字化、戰略技術的創新以及半導體等領域的自給自足。
移動使用者增長放緩,但智慧手機採用率見漲
2021年底,中國有超過12億人使用移動服務,佔全國人口的83%。目前中國已躋身於全球最發達的移動市場,獨立移動使用者的增長卻開始放慢步伐。不過,隨著運營商大力擴充視訊等數字服務的接入,智慧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量將繼續穩步上升。各類應用對頻寬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將推動資料流量的增長,到2027年,資料流量將增長近350%。
移動生態系統積極關注前沿科技
廣義上來講,元宇宙是與現實世界相融合的無數個虛擬環境,可實現沉浸式使用者體驗。當下,元宇宙的概念受到世界各地的巨大關注。中國的科技公司以及移動運營商也在探索這一新領域,5G將很可能成為進軍這一賽道的主要途徑。運營商希望將一流的電信網路與前沿技術相結合,推動製造業和採礦業等關鍵行業的發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2021年公佈了各自的全新戰略。三家的目標都是增強其算力,以支援企業和經濟整體的大規模數字化。
中國的5G部署和普及穩中向好
由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5G套餐,4G的採用率在2020年達到頂峰後,在2021年一整年保持了下降之勢。由於5G的迅速普及,中國成為了全球5G應用的領頭羊。2021年,中國新增5G連線數超過2.85億,佔全球5G連線數的75%。中國5G採用率的增長得益於不斷髮展的終端生態系統、5G手機的一路暢銷和快速擴張的網路覆蓋。中國大陸運營商目前已部署超過140萬個5G基站,與此同時香港目前的5G覆蓋率已超過90%。消費者升級意願較為強烈,GSMA智庫預計,到2025年,中國5G連線數量將達到8.92億(採用率52%)。此外,中國大陸80%的智慧手機使用者表示願意支付更多的費用來享用5G服務,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核心營收將保持正增長。
移動行業繼續提高數字包容和應對社會挑戰
移動運營商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努力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主要貢獻方式就是通過提供網路連線,方便人們獲得改善生活的服務和工具,併為產業轉型提供平臺。中國運營商為網路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已為中國超過10.4億人帶來了移動網際網路服務。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增加1.46億,將未聯網的人口比例降至總人口的20%。與此同時,運營商正採取更多的措施支援第13項聯合國可持續目標:氣候行動和全球向零碳經濟的過渡。例如,披露碳排放資訊和減少碳排放、減少能源消耗以及投資節能解決方案。
後疫情時代支援數字化發展的政策
在新冠疫情期間,社會高度依賴通訊和數字技術,這些技術已成為公民、企業和機構的生命線。在後疫情時代,投資友好型政策將是刺激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石,這將是經濟復甦和未來危機應對力的核心支柱。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在中國大陸,監管機構支援了商業網路共享協議的落地。這種共享實現了快速的基站部署併為運營商節省了可觀的成本。此外,要完全釋放移動技術的潛力,前瞻性的政策制定必不可少。尤其是在頻譜方面,政策將至關重要。為此,監管機構應致力於提供總計2GHz的中頻頻譜,以支援2025-2030年間的5G增長。
1 影響移動生態系統的主要趨勢
1.1 5G引領發展前沿
4G到達頂峰,5G增長持續發力,助力中國移動運營商迎來一片向好的營收前景。中國大陸5G需求強勁,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截至2021年底,中國大陸的5G連線數(4.81億)佔全球總數(6.36億)的四分之三以上。此外,截至2021年底,台灣的5G連線數已超過500萬,相當於18%的採用率,而這距離其商用5G網路的推出才不到18個月。到2025年,中國的5G連線數將接近9億,繼續在5G採用率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為了使這一願景成為現實,運營商正在快速部署5G基礎設施。例如,在中國大陸,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工信部)的資料,截至2022年1月,移動運營商已經部署了超過140萬個5G基站。至此,5G覆蓋範圍現已擴充套件到所有地級市、98%以上的縣城城區和80%的鄉鎮城區。中國移動計劃到2022年底將自己的5G基站數量增加到100萬個。根據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OFCA)的資料,5G在香港的覆蓋人口已超過90%,而香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CSL)表示其網路覆蓋已延伸到郊野公園、徒步小徑、自行車跑道和露營地。
考慮到5G網路部署和其高密度部署的特性(尤其是在高頻頻段)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中國運營商採用基礎設施共享模式,通過商業合作實現快速、經濟高效的部署。2021年1月,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CBN)敲定了700MHz網路共建共享的協議,其中,中國移動將在2031年之前以有償方式向中國廣電提供其2.6GHz網路的接入。根據2021年9月簽署的補充協議,中國廣電可選擇根據當時的市場價值評估,從中國移動購買50%的700MHz裝置和資產。
根據“共建共享”協議,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在中國共同部署了超過40萬個5G基站–此舉幫助他們節省了800億元人民幣(124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和約80億元人民幣(13億美元)的年度運營支出。此外,在台灣,亞太電信(APT)和遠傳電信(FarEasTone)已經在多運營商核心網路(MOCN)場景中部署了3.5GHz頻段的5G服務。
GSMA智庫的最新消費者調查發現,超過75%的中國使用者表示5G已經達到或超過了他們的預期。消費者對5G充滿了熱情,升級意願較為強烈,加之支援5G技術的裝置價格下降,這都將進一步為推動中國的移動產業發展。中國80%的智慧手機使用者表示,願意支付更多的費用來享用5G服務。正因如此,不斷增長的5G使用者體量正在轉化為更高的每使用者平均收入(ARPU)。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5G技術的優勢,運營商需要將其商業戰略重點放在該技術帶來的增量收益和最有利於雲遊戲、電競、增強視訊和擴充套件現實(XR)應用的服務上。
5G獨立組網成果顯著
5G再次點燃了人們對B2B(或行業)領域的熱情。事實證明,疫情深入推動了醫療、製造和運輸等行業的數字化。中國移動在2020年實現了驚人的B2B收入增長(同比增長24%),這得益於垂直行業的網路、雲以及資料、資訊和通訊技術(DICT)服務的進步。由於5G是中國國家戰略重點,中國三大運營商將抓住更多支援5GB2B的新機會,將互聯互通與人工智慧(AI)和雲/邊緣技術相結合。2021年7月,工信部印發了《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旨在倡導和鼓勵在垂直行業使用先進的移動技術。該計劃與其他九個部委聯合制定,力求推動行業在5G使用上實現突破,同時創造一個新的技術生態系統。
企業級機會主要依靠獨立(SA)組網的部署,以此發揮5G所特有的容量優勢,例如支援大規模機器型別通訊(MMTC)和高可靠低時延通訊(URLLC)等。在中國大陸,運營商雄心勃勃的5G部署戰略包括對SA網路的承諾,以及有限的非獨立(NSA)試驗。這使中國運營商成為5GSA商業化的領跑者,領先於許多其他市場的運營商。然而,在未來一到兩年內,5GSA在其他市場的部署也將加快步伐。2021年10月,台灣大哥大獲得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的5GSA系統認證,可以為企業提供先進的移動寬頻服務,迎來了工業4.0的時代。
5G支援智慧城市創新
作為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5G是為個人提供創新用例、賦能垂直行業轉型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這場疫情正在重塑我們的城市,激發人們對新技術的興趣,包括視訊監控系統、遠端資產監控和非接觸式交付。通過支援這些應用以及其他更廣泛的應用,5G可以改善公共交通、物流、應急服務、環境保護,和電子政務的城市治理。GSMA智庫預測,到2030年,亞太地區的智慧城市物聯網連線將超過5.5億,其中很大一部分將在中國。
為了抓住智慧城市的機遇,運營商正在努力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打造生態系統,並將新渠道推向市場。例如,中國聯通與大唐移動、廈門公交合作,啟動了廈門5GBRT車路協同系統專案,這是中國首個城市級5G智慧網聯應用。利用5G網路和C-V2X技術,該專案實現了四個主要的商業應用:實時車路協同、智慧車速控制、安全精準停靠和超視距防碰撞機制。
2021年4月,中國移動與高新興、華為和浪潮等核心合作伙伴召開了5G智慧城市聯盟成立大會。該聯盟旨在促進合作,搭建開放的技術平臺,共同開發智慧城市領域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技術。此外,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間,三家中國運營商均釋出了“5G城市”白皮書,概述了將如何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利用5G連線和新興技術以支援智慧城市和可持續城市發展計劃。
1.2 元宇宙:融合數字和現實
元宇宙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自那時起,這個詞就被廣泛用於描述數字和現實空間之間的結合。這一概念建立在擴增實境(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的先進能力之上。如今,許多科技公司都在競相打造的元宇宙指的是將視訊遊戲、社交網路和娛樂功能進行深度融合,為使用者創造全新的沉浸式體驗。雖然元宇宙在很大程度上仍處於萌芽狀態,但為了使其有效運作並可供所有人使用,元宇宙的發展很可能需要基於以下三個基礎支柱:去中心化;互聯互通;安全可靠。
人們對元宇宙及其成為主流的潛力仍持有一定程度的懷疑態度,尤其是考慮到可能涉及的連線需求和裝置需求,元宇宙的前景尚不明朗。儘管如此,在遊戲和企業通訊等市場中,將AR/VR與社交媒體和雲相結合的應用將擁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在中國,一些科技公司除了籌集大量資金外,還描繪了各自的元宇宙長期願景和戰略。這正是元宇宙吸引大規模投資的力量展現。大量的資本湧入將進一步推動創新實踐走向大眾市場。
通過利用5G、AI、AR和VR的功能,元宇宙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突破和應用具有廣泛的潛力,從而顛覆包括從互動娛樂到零售、銀行、建築和製造行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從莉莉絲遊戲、騰訊、中青寶等公司的動作可以看出,遊戲可能只是沉浸式元宇宙環境的一個基本應用。根據普華永道的資料,中國的元宇宙市場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並於2030年達到1.5萬億美元。
元宇宙還可能產生積極的社會經濟影響,例如支援數字教育和改善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為此,中國的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將這一概念納入其官方經濟計劃。2021年12月,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布五年發展規劃,要求推動元宇宙在公共服務、商務辦公、社交休閒、工業製造、安全生產、電子遊戲等領域的應用。
在國家層面,工信部等中國政府部門正在積極引導國內初創企業發展元宇宙相關的技術能力,例如人工智慧。此外,2022年1月,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宣佈計劃部署基礎設施,以支援“數字通證”(NFT)的交易。NFT是不可互換的資產,代表著一個獨特的數字專案的所有權,它可能是元宇宙的關鍵啟用碼,便於虛擬資產在不同公司控制的平臺之間自由移動。BSN的分散式數字證書將使用定製後的區塊鏈,這可能代表打造與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無關的中國NFT行業正邁出重要一步。
儘管機會比比皆是,但開發一個人人皆適用的元宇宙仍然困難重重。其中包括互操作性、可訪問性(即,不會加劇數字鴻溝)以及使用者認知和採用率。一個緊迫的問題是,如何在虛擬環境中建立信任,並確保安全,尤其是對年輕使用者而言,他們對元宇宙中的網路安全、資料隱私、虛假資訊和網路健康的擔憂越發強烈。
正因如此,中國監管機構密切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甚至駁回了各種包含“元宇宙”一詞的商標申請。2021年10月,隸屬於國家安全部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CICIR)智庫發表了關於元宇宙與國家安全的研究報告。CICIR認為,元宇宙環境可能會帶來政治和社會問題,並敦促政府加強監管和指導。反洗錢和智慧財產權等領域將成為政府的重點監管物件。
元宇宙為中國運營商帶來的機遇
複雜的數字世界和XR能否成功執行,要看移動寬頻服務是否具有與之相匹配的先進技術。因此,推出高質量、可靠的5G網路(以及未來幾代網路)是運營商在元宇宙生態系統中佔據一席之地的主要途徑。此外,運營商可以通過邊緣計算和網路切片技術等網路技術創新從元宇宙增長領域中獲取新價值,同時數字身份解決方案也為運營商提供了支援虛擬世界之間互操作性的機會。
與AT&T、KDDI、SKT、Verizon等全球各大運營商一樣,中國運營商也已經開始探索元宇宙機會: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之前,中國移動以滑雪運動員谷愛凌為原型,釋出了一款沉浸式數字孿生應用程式。此外,其子公司咪咕將未來發展目標鎖定元宇宙,正加緊整合5G、AR、VR等前沿數字技術。在中國移動2021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咪咕釋出了其元宇宙演進路線圖,將圍繞四大支柱:混合現實(Mixedreality);沉浸式社會連線(Immersesocialconnection);遊戲化互動引擎(Gamifiedinteractionengine);和無處不在的計算(Ubiquitouscomputing)。而這些首字母串起來正是MIGU(咪咕)。
中國電信已委託旗下的雲遊戲娛樂子公司新國脈(原“號百”)開發元宇宙和雲服務整合的一體化平臺,利用運營商自身的計算和產品內容能力,服務於各類虛擬世界。元宇宙平臺的開發將分兩部分進行。首先,逐步融合一系列以現實世界為基礎的大大小小的虛擬世界。在第二階段,經過幾年的發展,將形成一個“超級虛擬世界”。
1.3 未來的電信運營商:5G和云為轉型奠定基礎
隨著5G商業化以及ORAN、邊緣網路和網路自動化等行動網路創新的引入,運營商在網路轉型戰略方面的決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樣的決策對於運營商、網路基礎設施供應商,以及將依賴未來網路的客戶而言至關重要。
在中國大陸,運營商的網路轉型戰略推手正是創收和客戶體驗。這與其他地區運營商的戰略一致,即相對於降低成本而言,全球運營商對提高盈利能力的機會保持更加樂觀的態度。但是,與全球其他運營商相比,中國大陸運營商的網路轉型重點表現出一些明顯的差異:根據GSMA智庫的最新調研,中國大陸的運營商將自動化以及雲和資訊科技的結合視為主要關注領域,而其他電信公司則瞄準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此外,中國缺乏ORAN的商業部署,並對其管理、整合和可靠性表現出了明顯的擔憂,這表明中國對ORAN依然相對謹慎。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電信網路在維持社會和商業活動的方方面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資料流量激增和消費模式發生變化的背景下,電信網路顯示出了良好的適應能力。然而,頭部的運營商們現在正著眼於超越連線,探索如何將高效能電信服務和雲技術結合起來。雖然運營商對通過雲在網路運營中節省運營支出不抱有太大希望,但他們仍然認為雲是數字化行業和更廣泛經濟市場的關鍵。
中國聯通新任董事長劉烈巨集宣佈了公司的“大計算”戰略,以引領其他運營商和電信行業從業者,助力傳統工業企業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升級。中國聯通的戰略是“一體兩翼”,主要有兩個方面:
以通訊技術(CT)為基礎,以資料中心建設和計算資源升級為支撐,實現資訊科技(IT)與通訊技術的融合發展。
融合IT與資料技術(DT),利用六大核心能力:雲、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安全,以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2021天翼智慧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分享了運營商在雲網融合和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思考和實踐。中國電信以高速泛在的網路連線為基礎,以雲技術部署為核心。雲網融合的核心特徵是“智慧化綜合性數字資訊基礎設施”,同時還具有“安全可控”和“綠色低碳”兩個重要特徵。
在柯瑞文看來,5G是雲網融合最佳的用武之地,中國電信在業界首創了“三朵雲”5G網路架構,能夠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的5G服務,滿足各類客戶(包括個人、家庭、產業、城鄉、社會)的需求。
中國移動2021全球合作伙伴大會號召產業夥伴攜手共進,共謀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用智慧計算力量創造未來。楊傑董事長表示,中國移動將聚焦“數智化轉型、高質量發展”,勇擔數字強國、智慧社會的主力軍,錨定世界一流資訊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目標定位。在大會現場,中國移動表示願意與全生態系統的企業合作,共同構建“連線+算力+能力”新型資訊服務體系。中國移動還攜手浦發銀行、芒果超媒等合作伙伴,正式釋出了《算力網路白皮書》。
2 行動通訊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2.1 移動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2021年,移動技術及服務為中國貢獻了5.6%的GDP,相當於9000億美元的經濟增加值。移動生態系統還創造了超過600萬的就業崗位(直接和間接),並通過行業稅收為政府財政貢獻了近1000億美元。到2025年,隨著中國不斷受益於移動生態的擴張,移動生態的貢獻將另外增加約660億美元(總量超過9600億美元)。
2.2 擴大移動網際網路的優勢
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接入能力持續增長。過去十年,運營商在移動網際網路的鋪設、升級和維護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旨在提高數字技術普惠性,縮小“覆蓋鴻溝”,也就是無法使用移動寬頻服務(3G及以上)的人群。
自2010年以來,整個區域的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大幅增長,到2021年底已超過10億大關(佔總人口的70%以上)。然而,一部分人口(超過4.2億)雖然在覆蓋範圍內,但卻沒有使用寬頻服務。這就是“使用者使用鴻溝”,即生活在移動寬頻網路的覆蓋範圍內,但卻沒有使用移動網際網路服務。
基礎設施、可負擔性和消費者技能是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關鍵要素。隨著相應的困難被一一克服,使用者使用鴻溝將持續縮小。到2025年,中國將有近1.5億人開始第一次使用移動網際網路,使未聯網人口降至大約20%。
根據GSMA的移動連線指數(MCI),中國大陸已從2014年的“過渡”市場發展成為“領跑者”,與香港一起加入到這個重要行列。中國的數字化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推動,主要是運營商對網路效能的投資、移動資費和終端成本的降低、線上安全性的提高以及智慧手機擁有量和社交媒體滲透率的提高。
2.3 行動通訊應對社會挑戰
作為第一個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作出全面承諾的行業,行動通訊行業對國計民生帶來了巨大的、積極的貢獻。
支援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3(第3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側重於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移動技術在SDG3方面的貢獻在於,它促進了醫療保健的投資,優化了醫療保健服務,以及為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了所需的技能和基礎設施以對早期疾病檢測進行分析。疫情期間,中國聯通大資料部門開發了一種新型傳染病模型-USEIR。以經典的傳染病SEIR模型為基礎,通過分析運營商信令資料,模擬潛在的傳播趨勢和模式。這一模型可以幫助相關機構制定有效的政策,以促進正常的社會和商業活動的恢復。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移動技術,通過智慧手機上的遠端醫療服務和其他應用程式來改善和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個人健康以及健身功能和服務,可穿戴裝置也迎來了銷量的春天——到2030年,消費者對智慧手錶的需求將進一步推動其增長。
推動發展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SDG9(第9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建設有風險抵禦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包容的可持續工業化發展,併為所有人提供負擔得起的網際網路接入。中國大陸有近12億獨立移動使用者,4G人口覆蓋率達99%,移動技術作為關鍵基礎設施的提供者和創新平臺,為實現SDG9這一目標做出了貢獻。
中國大陸取得這一目標高分,也歸功於行動通訊對相鄰行業的催化作用。運營商提供互聯互通,使工業流程和製造業能夠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分析等技術進步,從而推動生產力的提升。例如,中國移動與華恆和華為合作,採用江蘇省內首個5GSA架構,部署了首個支援5G和多接入邊緣計算(MEC)的自動導引車(AGV)系統。該方案利用5G技術的低時延、高頻寬和多併發效能,使用多臺AGV來實現物件追蹤和智慧倉儲服務。
移動行業走在環保事業前列
移動行業對SDG9的貢獻也對其他目標產生連鎖反應,包括SDG13:氣候行動,呼籲採取緊急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移動技術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影響行為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SDG13作出貢獻。與自身產生的排放量相比,行動通訊技術可以賦能碳排放的減少,減少量約為自身排放的10倍,鑑於此,我們可以做更多的工作,發揮移動技術的力量以推動脫碳程式,提高生活質量,並支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移動行業成為首批設定里程碑式目標的行業之一-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移動行業整體承諾在2050年之前實現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早前,超過1/3的移動運營商(按收入計算)已經承諾到2050年或更早實現淨零排放。根據聯合國“奔向零碳專案”的嚴格標準,2021年初,移動行業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國運營商正加緊採取措施和實施投資,支援全球向零碳經濟轉型:
中國移動通過其正在實施的“綠色行動計劃”與利益相關方合作,以節約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最終實現行業碳中和。2020年,該計劃節約了2.51太瓦時的電力,與2019年相比,中國行動通訊業務單位總能耗降低了18%。中國移動還推廣能效分類標準和綠色包裝,以支援發展迴圈經濟。
在IP承載網建設中,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採用華為的NetEngine路由器來應對日益增長的資料流量。路由器使用三種關鍵技術:超冷;混流風機;和智慧電源。因此,中國聯通每年可節約200萬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00多噸。
中華電信致力於成為“綠色企業”,通過綠色運營引領行業走向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了有效地監控和管理能源利用並降低碳排放,中華電信實驗室自行研發了環境永續發展管理服務(EARTH),該系統有助於提高運營商的環境管理效率並減少能耗費用。中華電信還推廣無紙化服務,包括電子賬單、自動賬單支付、綜合賬單、簡訊賬單等,每年可節省5.6億紙張。
GSMA正與移動運營商攜手合作,推動行業自身的氣候排放完全透明化。截至2020年底,全球80%的運營商(按收入計)通過國際公認的CDP全球披露系統,披露自己的氣候影響。其中,中國地區的領先運營商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這使得客戶、決策者、廠商和投資者能夠完全透明地跟蹤運營商的氣候行動進展。
移動行業的抗疫行動
中國聯通,2021年24《中國疫情防控移動應用案例集》,GSMA/CAICT/5GAIA,2020年25《聚焦中國:中國推動數字經濟成為新的增長動力》,新華社,2021年8月由於新冠疫情的第一個震中是在中國,所以中國的經濟和行動通訊行業比亞洲或其他許多國家更早受到衝擊。疫情正在漸漸消退,但運營商將繼續確保人與人之間的連通,支援弱勢群體和社群,以及保障員工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1月,為幫助哈爾濱應對陡然嚴峻的新冠疫情,中國聯通與哈爾濱市政府合作制定疫情防控措施,併為檢測新冠病毒的“火眼”實驗室提供通訊保障。
在應對疫情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利用先進技術輔助一線醫療工作,以遏制感染及治療病患。比如,中國電信和中興通訊為華西醫院和四川大學提供的基於5G的遠端診斷系統,以及中國移動與湖北省當地教育部門的合作,為學校提供由5G支援的紅外熱成像和測溫裝置。
可以說,這場疫情是檢驗5G技術醫療實用性的試金石,它可能跟疫情前的情況相比更快地推進了5G的行業部署。
如今,疫情已經與我們共存兩年之久,中國政府也開始著手利用數字服務和技術來推動經濟復甦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疫情尚未消退,全球經濟低迷,面對這樣的形勢,中國數字經濟表現出良好的韌性,2020年增長了9.7%,達到39.2萬億人民幣(6.1萬億美元)。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釋出了一份藍圖,目標是到2025年將核心數字經濟產業佔GDP的比重提高到10%。該檔案的目標是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定的,此外,檔案中還涵蓋了公共服務和治理體系的數字化,以及行業轉型、戰略技術創新和半導體等領域的自給自足。
3 數字化發展的支援政策
3.1 促進快速且經濟高效的網路部署
數字連線和服務將在後疫情時代發揮著支柱性作用,為企業提供創新商業模式,為消費者創造全新體驗。政府也在使用數字平臺來增加與人們的互動,保證公共服務的有效提供。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電信行業的前瞻性政策對於支援高效能網路的部署和創新服務的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際網路,運營商也正向5G過渡,在這一過程中,對網路覆蓋和網路質量會存在更高要求,而通過更密集地部署網路以應對這些要求會成為挑戰。因為可以安裝基站的站點資源有限,每個運營商都不得不在網路部署上投入更多資金,這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成本。除了服務上的競爭外,網路質量和覆蓋範圍往往是運營商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關鍵因素。然而,與傳統行動網路相比,為5G網路提供額外的容量和覆蓋範圍通常需要更高的部署成本,才能滿足效能和網路密度的要求。
中國的監管機構認識到數字化發展可以為社會帶來的更多的機遇,並已採取措施推出有利的政策,以實現更有成本效益的基礎設施部署。2022年1月,工信部透露,中國大陸運營商已建成超過140萬個5G基站。中國大陸運營商還制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到2025年底將5G基站的數量增加兩倍,達到364萬個。這意味著,在中國,每1萬人將擁有26個5G基站,而2020年每1萬人只有5個5G基站。
5G網路在中國的快速部署得到了工信部前瞻性政策的大力支援。他們支援運營商在商業協商的基礎上達成網路共建共享的合作。此外,工信部在共建共享框架上也提供了特殊的便利,以儘量減少監管流程的繁文縟節。允許網路共建共享,並儘量簡化監管流程,這些舉措有助於鼓勵供應商們在基礎設施層面的合作,而不是開展不必要的競爭。
因此,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於2019年達成協議,共同建設5G網路並共享基礎設施,這也促成了全球首個在3.5GHz頻段享有200MHz連續頻譜的5G網路。2020年,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CBN)也簽署了5G網路共建共享協議,獲得廣電700MHz頻譜的使用權,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擴大覆蓋範圍,特別是加快農村地區的覆蓋,同時還使中國廣電能夠更快地部署5G服務並顯著降低成本。
這一舉措不僅改善了5G的盈利模式,為運營商節省了大量成本,還加快了5G基礎設施的部署。運營商已經實際體會到了5G部署成本上的節省。例如,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披露,5G網路的共建共享使他們每年減少了800億元人民幣的建設成本(124億美元),另外運營成本也減少約80億元人民幣(13億美元)。此外,該合作預計每年可減少8.7千瓦時的能源消耗,相當於減少70億噸溫室氣體排放量。這是對全球碳減排目標的重要貢獻。
2021年12月,工信部發布“加強5G公眾行動通訊系統無線電頻率共享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範政策指導,進一步鼓勵運營商按需開展5G共建共享合作。工信部希望,這些政策能夠加快5G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頻譜效率,最終讓更多人得以更好的享受移動連線帶來的福利。
最大化利用6GHz頻段帶來的機遇
隨著各國政府開始思考如何在未來十年更好地規劃頻譜的使用,以及頻譜規劃的最佳實踐,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是圍繞5925–7125MHz頻段展開的。其中一項關鍵考慮因素是將頻譜給與授權移動頻譜使用(例如,5GNR的部署及其發展)還是用於其它非授權頻譜的用途(例如,Wi-Fi6)。
迄今為止,各國在分配這一頻譜方面考慮了不同的思路。一些國家已允許將全部6GHz頻段用於非授權頻譜的用途,而另一些國家則正在考慮將全部的頻段用於授權頻譜的IMT使用。還有一些國家正在將6GHz(5925/5945–6425MHz)的下半部分配給未授權使用,並考慮將上半部分(6425-7125MHz)分配給授權頻譜的IMT使用。下一屆世界無線電通訊大會(WRC-23)的議程包括確定國際電聯1區(歐洲、中東和非洲)26的6425-7025MHz的IMT標識和國際電聯全球範圍內7025-7125MHz的IMT標識。
6GHz範圍位於覆蓋和容量之間的良好平衡點,可為廣泛連續的5G覆蓋提供絕佳的基礎協同的6GHz頻譜將給運營商提供更多頻寬並幫助提高網路效能。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現有中頻頻譜可用,6GHz頻段提供的廣泛、連續的頻率資源將減少城市對加大網路密度的需求,並使新一代移動寬頻更加經濟實惠。
GSMA對中頻5G頻譜需求的研究27表明,在2025-2030年期間,平均需要總共2GHz的中頻頻譜來支援5G的增長。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需要仔細考慮如何才能最有效地發揮6GHz頻譜的作用。在考慮採取哪種分配 方法時,政策制定者應進行監管影響評估,以確定無線電頻譜分配的最佳政策選擇,特別是關於將頻譜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最大化的政策,更需謹慎考慮。
GSMA智庫的一項研究28針對6GHz頻段的不同授權模型進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這項研究根據2021年至2035年間的供需框架,特別考慮了當前和預期的5G和Wi-Fi需求,以推導6GHz頻譜的最有效用途。在綜合考慮到三種不同政策策略的基礎上,研究發現,在所分析的大多數國家中,將整個6GHz頻段以授權形式分配給運營商的方式將帶來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如果未能將任何部分的6GHz頻譜以授權形式分配給運營商的話,可能會導致他們需要付出更高的建設成本和/或承受較差的網路質量,並且也將影響他們釋放5G(IMT2020)全部潛力的能力。
文章來源:未來智庫
文章原標題:《2022中國移動經濟發展》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288775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GSMA:2024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
- GSMA:2021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
- GSMA:2019年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
- GSMA:2022年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
- GSMA:2023年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
- GSMA:2020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中文版)
- GSMA:2024年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2年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19年全球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3年北美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19年北美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19太平洋島國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3年歐洲移動經濟報告
- GSMA Intelligence:2020年北美移動經濟報告Intel
- 陳國:中移鏈賦能BSN打造城市算力中心,助推全球數字經濟大 發展
- GSMA:2018中東和北非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19亞太地區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0年拉丁美洲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4年亞太地區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4年歐亞地區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移動經濟報告
- 經濟價值帶動超2.6億 《亞運電競賽事賦能城市發展評估報告》釋出
- GSMA:2023年中東和北非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1年移動行業影響報告行業
- GSMA:2022年移動貨幣行業報告行業
- GSMA:2021年移動錢包行業報告行業
- BSN賦能《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 GSMA:2019年中國移動經濟走向
- GSMA:2019年俄羅斯與獨聯體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1年俄羅斯和獨聯體移動經濟報告
- GSMA:2020年俄羅斯和獨聯體移動經濟報告
- BSN賦能《重慶市渝中區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
- GSMA:2024年全球移動支付行業狀況報告行業
- 《2023年度移動遊戲產業IP發展報告》正式釋出遊戲產業
- 工業網際網路賦能經濟發展提質增效V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