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理想汽車近日釋出 2021 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至此,包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在內的造車新勢力 Q1 財報已全部出爐。在國內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之下,並且特斯拉在國內增長勢頭放緩情況下,這三家新勢力的成績單如何?對後市影響幾何?

在財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交付量。綜合資料顯示,蔚來 Q1 交付量首次破 2 萬,繼續領跑。李斌的表態也略帶自豪:“2021 年伊始,蔚來在第一季度創下了 20060 輛的新季度交付量紀錄,同比增長 422.7%。”

小鵬各個方面都可以用“穩定”來形容。理想交付量則環比減少 13.03%,是造車三巨頭中,唯一一家環比增速為負的企業。與此同時,財報顯示,在上一季度實現盈利後,理想 Q1 轉為虧損。淨虧損達 3.6 億元,同比擴大 366.9%。

不難看出,理想汽車與另外兩家的差距並未縮小。與此同時,在造車熱潮中,市場的目光也發生著變化。

增長放緩:理想汽車環比負增長淨虧損同比擴大 366.9%

具體來看,Q1 財報顯示,理想汽車交付量為 12579 輛,同比增長 334.4%,環比減少 13.03%;小鵬交付量為 13340 輛,同比增長 487.4%,環比增長 2.9%;蔚來交付量為 20060 輛,同比增長 422.7%,環比增長 15.6%。

在其餘兩家同比增長均破 400% 之際,理想汽車不到 350%,差距被進一步拉大。而在環比增速中,僅有理想為負數,達 – 13.03%。

而這也直接影響著造車三巨頭的財務資料。

財報顯示,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理想汽車 Q1 總收入為 35.8 億元 (5.457 億美元),較 2020 年 Q1 的 8.517 億元增長 319.8%,較 2020 年 Q4 的 41.5 億元下降 13.8%;理想汽車 Q1 淨虧損 3.6 億元 (5490 萬美元),而 2020 年 Q1 淨虧損 7710 萬元,同比擴大 366.9%,而 2020 年 Q4 淨收益 1.075 億元。

小鵬汽車 Q1 總收入則為 29.509 億元 (4.504 億美元),較 2020 年 Q1 的 4.121 億元增長 616.1%,較 2020 年 Q4 的 28.514 億元增長 3.5%。小鵬 Q1 淨虧損 7.866 億元 (1.201 億美元),而 2020 年同期淨虧損 6.498 億元,2020 年 Q4 淨虧損 7.874 億元。

蔚來 Q1 總收入為 79.823 億元 (12.183 億美元),較 2020 年 Q1 的 13.72 億元增長 481.8%,較 2020 年 Q4 的 66.411 億元增長 20.2%。蔚來 Q1 淨虧損為 4.51 億元 (6880 萬美元),較 2020 年 Q1 減少 73.3%,較 2020 年 Q4 減少 67.5%。

另一方面,理想 2021 年 Q1 毛利率為 17.3%,而 2020 年 Q1 和 Q4 的毛利率分別為 8.0% 和 17.5%;小鵬 2021 年 Q1 的毛利率為 11.2% ,而 2020 年 Q1 和 2020 年 Q4 毛利率分別為 – 4.8% 和 7.4%;蔚來 2021 年 Q1 的毛利率為 19.5%,而 2020 年 Q1 和 2020 年 Q4 的毛利率分別為 – 12.2% 和 17.2%。

此外,研發的持續高投入,被認為是造車新勢力未能實現自我造血的主要原因。財報顯示,理想、小鵬、蔚來在今年 Q1 的研發投入分別約為 5.15 億元、5.35 億元、6.87 億元,研發費用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 14.41%、18.13%、8.61%。

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想更是表示,未來還會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2021 年研發費用會增長至 30 億元。

相比之下,特斯拉已連續 7 個季度實現盈利。財報顯示,特斯拉 Q1 營收 661.51 億元 (103.89 億美元),同比增長 73.58%,其營收規模約為理想汽車的 18.5 倍、小鵬的 22.4 倍、蔚來的 8.3 倍;Q1 淨利潤 4.38 億美元,與造車三巨頭對比鮮明。

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理想汽車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資餘額為 303.6 億元 (46.3 億美元);小鵬為 362.01 億元 (合 55.254 億美元);蔚來則為 475 億元 (73 億美元)。

彎道超車:釋出新車、擴大產能之餘需注意側面壓力

近期,特斯拉負面不斷,尤其是女車主上海車展期間維權,包括後續接連數起安全事故,讓一眾造車新勢力看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就在財報釋出的前一天,理想汽車釋出了 2021 款理想 ONE 車型,新車在車輛配置、續航里程以及自動駕駛方面均有所升級,並將於今年 6 月 1 日開始交付。

近日,一份疑似順義區政府的資料顯示,理想汽車將投資 60 億元接手北京現代順義基地一工廠,依託原北京現代一工廠廠房及土地資源,打造理想汽車全球旗艦工廠。該專案計劃 2023 年投產,2024 年工業產值達到 300 億元。

對該上述訊息,理想汽車回應稱:未收到訊息,不予評論。

在 2021 年上海車展上,小鵬汽車攜旗下第三款產品,全球首款搭載鐳射雷達的量產智慧汽車 —— 小鵬 P5 亮相。據瞭解,小鵬 P5 預計 2021 年四季度開啟交付。

近日,有媒體報導,蔚來或推出入門級子品牌,首款車型英文名為“Gemini”,中文名為“雙子星”。並且已經在合肥啟動新車型的開發,定位將低於現有 SUV 和轎車,計劃年產 6 萬輛;這款雙子星或為蔚來汽車將要推出的入門級車型。

目前,蔚來旗下的車型售價都不低於 35 萬元,因此,蔚來當前急需開發一款主力售價在 20 萬元左右的主力車型,下探更廣闊的市場,與蔚來品牌形成互補。

然而伴隨上汽、北汽、廣汽、東風等傳統車企的轉型。2021 年,造車也近乎成為科技企業的標配,華為、百 度、小米、聯想、360、滴滴、OPPO、創維、格力、美的相繼宣佈造車相關訊息。

這對於造車三巨頭來說,無疑形成了巨大的側面壓力。

2021 年 4 月,造車新勢力銷量資料顯示,哪吒汽車銷量 4015 臺,緊隨蔚來、理想、小鵬之後。從增速來看,環比增長 23.7%,同比增長 532%,雙雙位列造車新勢力第一。

造車遇冷?市值“腰斬”、機構清倉熱錢湧向細分領域

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最終也在股價上得以體現。截至發稿,理想股價為 23.3 美元,市值為 210.78 億美元;小鵬股價為 32.13 美元,市值為 257.83 億美元;蔚來股價為 38.62 美元,市值為 632.8 億美元。

其中,以收盤價計算,理想已從最高點的 43.96 美元跌去 47.0%,市值蒸發 186.9 億美元;小鵬從最高點的 72.17 美元跌去 55.48%,市值蒸發 321.3 億美元;蔚來從最高點的 62.84 美元跌去 38.54%,市值蒸發 396.85 億美元。

至此,造車三巨頭市值相比高點近乎“腰斬”,合計蒸發市值為 905.05 億美元。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就表示,整個新能源行業預期增速放緩,資本泡沫退潮,股價逐步回撥。“特斯拉更多被當做科技公司,而非汽車製造商。除去出售碳積分收益,特斯拉仍處於虧損狀態,而且降價帶來的銷量增長不具有持續性。理想也僅實現季度盈利,全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小鵬銷量增速放緩。新能源車企還處於發展階段,與傳統車企相比,市場體量較小,估值存在一定水分。”

而伴隨著地方政府的電動車消費鼓勵政策到期,新補貼額度的進一步退坡,以及“缺芯”導致的晶片價格上漲,都助推著造車新勢力的成本上漲,而這也將影響著其股價。

而在造車三巨頭股價波動的同時,機構正在清倉。

2 月 13 日,高瓴資本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佈了 2020 年四季度末的美股持倉情況。資料顯示,2020 年三季度末,高瓴資本持有蔚來約 241 萬股、理想汽車約 160 萬股、小鵬汽車約 90 萬股。同年四季度末,高瓴資本不再持有上述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股權。

與此同時,比亞迪方面確認,高瓴資本以 2 億美元參與了比亞迪股份的最新一輪定向增發股票的購買,而且是一開始就擬以更高金額參與認購。

這一變化也預示著,資本市場正在主機廠之外,尋找新的機會。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20 年自動駕駛行業的融資為 60 起,經披露的融資總金額達 436.3 億元,相比於 2019 年的 184.2 億元,同比增長 136.8%;而今年僅前兩月,該行業的投融資事件就已達到 24 起,披露投融資總金額為 176.4 億元。

進入 2021 年以來,文遠知行、馭勢科技、小馬智行、圖森未來、智加科技等自動駕駛相關公司以及地平線等晶片公司持續獲得新一輪融資。

此前,新能源汽車已連續 7 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其中 2017 年使用的是“清潔汽車”一詞),且多次提及,是汽車行業的年度關鍵詞。而在今年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首次缺席,但與之相關的充電樁、換電站和電池回收利用,都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

有報導指出,預計在 2021 年,仍會有多家車企加入換電推廣大軍,“充電 + 換電”將成為未來並行的兩大模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模式和業態也將呈現出更多元化的趨勢。

相關分析師也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整車廠需要與外部科技公司、網際網路公司默契配合,實現軟體系統(輔助駕駛、車載作業系統)、’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等深度合作。細分子領域的龍頭上市企業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自 獵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