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微管理41 - 資源

沙場秋點兵發表於2020-09-20

經過前面的討論,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員工,他們是一個公司的根本。

說到這裡,四代一臉尷尬,因為他想到了一個如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一個詞彙:“人力資源”。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就變成了資源了呢?

人從猴子進化成人,經歷了百萬年的漫長時間,而從人退化成一種資源,不過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

從現代意義上討論“人力資源”,最早最精彩的論述來自德魯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實踐》:“如果我們把員工當成資源,認為這個資源除了是‘人’以外,和其他資源沒有兩樣……我們必須找出運用人力資源的最佳方式。從工程觀點看,企業應該先考慮人力資源最大的長處和弱點,並據此建立最適合人力資源特性和限制的工作組織。人力資源有一種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特性:具有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的能力。事實上,這是人力資源唯一的特殊優越性;在其他方面,無論是體力、手藝或感知能力上,機器都勝過人力。”

接著老先生又說:“我們也必須把工作中的人力當‘人’來看待。換句話說,我們也必須重視‘人性面’,強調人是有道德感和社會性的動物,設法讓工作的設計安排符合人的特質。作為一種資源,人力能為企業所‘使用’,然而作為‘人’,唯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這是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最大的分別。人具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特質。和其他資源不同的是,人對於自己要不要工作握有絕對的自主權。”

這裡,德魯克小心翼翼的提出了“人”作為“資源”的一面,於是,理所當然,把員工看成“資源”,就該最大化地利用,於是,當時迅猛發展的“科學管理學”極盡所能,找出了許多最大化利用“人力資源”的方法,推動了這個詞的流行,終於使“人力資源”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企業界的主流話語。

直到今天,“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HR)作為主流的一種稱呼,仍然廣泛存在於每一個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作為公司最重要的一個部門,仍然存在於每一個企業。

不過,令德魯克萬萬沒想到的是,後來的人們在使用人力資源這個詞時,大多忘記了他提出的“人雖然作為資源,但是卻擁有自主性”的一面。“管理學者們”在實踐中完全忽視了人力資源作為人的一面,和其他資源同樣對待,也就是把人力資源看成被企業擁有的某種“東西”(呵呵),企業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使用或者拋棄他們。

後來,隨著“知識”作為生產資料越來越重要,而作為“知識”主要載體的員工,又開始被稱為“人力資本”。無數的CEO開始宣稱:“人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把員工看做資本或者資產,相比看做資源是一個進步,因為對資本的使用是追求長期的增值和回報。但是,“人力資本”的說法同樣是把員工看做企業所擁有的一件東西。

然而,人終究不是東西!

在前幾年,某公司針對一個管理網站的使用者做了三次幾次抽樣調查,問的是同一個問題:企業應該怎麼對待員工?他們得到的結果排在前四位的基本都是激勵、尊重、培養、關心之類的描述,排在後四位的動詞都是說服、指揮、利用、跟隨。

絕大多數員工加入企業,不是為了當領導,因此不需要企業時刻的“跟隨”自己。員工認為自己不是資源,所以不希望企業只是單純的“利用”自己。員工加入的是企業而不是軍隊,因而不希望被粗暴的“指揮”。絕大多數員工也不希望企業“說(xi)服(nao)”自己,他們更在意的是企業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

員工希望企業對自己激勵、尊重、培養和關心:人有理想,因此需要激勵;人有差異,因此需要尊重;人有知識,因此需要培養;人有情感,因此需要關心。這些就是員工的訴求。公司的一切管理對內的一面就是以滿足員工的訴求為主,團結員工,以此來達成公司的目標,對外的一面嘛,自然就是以滿足客戶的訴求為主,聚攏客戶,以此來實現公司的價值。

囉囉嗦嗦說這些,四代只是想陳述一個非常直觀但又一直被刻意忽略的事實:員工既不是人力資源,也不是人力資本,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著自我完善、自我成長能力,有著獨立人格和個性的人。

網際網路時代的管理就是把人當人,以人為本,激發人的善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