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創
(本文首發於2020年7月30日《南方週末》)

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任何企業存在於社會之中,都是社會的企業。

企業是社會的器官,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估評價必須置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中去動態考量,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中聚焦企業的本質責任、關鍵社會責任議題。

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更加複雜,政府積極實施巨集觀調節政策,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6.1%的增長,中國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2019年,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在壓力與徘徊中快速尋求突破。

在企業實踐層面,企業履責意願快速提升但履責實踐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在傳統社會責任領域,一方面,部分企業積極倡導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聯合發起可持續發展行動倡議,但另一方面,企業違法違規等社會責任缺失事件頻發。根據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9月-2020年6月,中國共發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事件470多起。在網際網路等科技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更新企業的願景和使命,積極擁抱科技向善,但隱私保護、資訊洩露、資料安全、技術倫理、兒童保護等負面事件頻發,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時間“996”更是引發了全社會關於員工權益的討論。

在政策引導與規制層面,2019年,推動、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納入經濟改革政策要求。如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國務院國資委在《關於中央企業建立世界一流示範企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世界一流企業要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履行社會責任、擁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範;港交所新修訂的《ESG報告指引》釋出,進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資訊披露的要求;上交所在釋出的《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中明確要求上市公司要嚴格遵守科學倫理規範,尊重科學精神,恪守應有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範。

在此背景下,為更好地反映當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進一步引導企業將價值創造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相融合,讓企業社會責任調研與評估真正發揮“監測器”與“風向標”的作用,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對調研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並於2020年3月正式啟動調研,歷經5個月時間的調研與分析,最終形成了“2019年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指標體系優化:關注管理水平和績效表現
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和排名最早出現於20世紀中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逐步發展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風向標。一份好的排行榜,既可以提升企業的美譽度,更可以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可以參考排行榜結果改善自身的社會責任管理水平,投資機構可以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作為投資決策參考,消費者可以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作為購買該產品的考量因素。

因此,對於一份好的社會責任排行榜來說,“評價什麼”至關重要。

201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釋出社會責任國際標準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對社會責任定義如下:社會責任是指組織通過透明和道德的行為,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而承擔的責任。通過上述定義可以看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水平和績效水平的綜合表現,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需要聚焦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水平和企業的社會責任績效。其中,管理代表過程,績效代表結果。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也要求企業將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從品牌建設逐步向創造綜合價值、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轉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在要求就是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的同時提高人民福祉,以儘量少的投入,通過科學有效的資源配置,生產儘量多的優質產品,服務經濟健康、社會公平、生態可持續。

在此思路下,2019年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將調研指標體系進一步聚焦為三個方面:管理、績效與合規。

其中,“管理”主要考察企業是否將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治理體系,是否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績效”主要考察企業的經濟價值貢獻,以及在員工責任、產品與消費者、公平運營、環境責任、公益慈善五個領域的投入與產出;“合規”主要考察企業在評價期內是否發生了社會責任相關負面事件。

2019年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在新的調研指標體系下,2019年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中部分企業的排名下降,另一些社會責任管理紮實、績效表現優秀的企業排名上升,部分行業性社會責任問題開始顯現。

(一)重視社會責任資訊披露但社會責任治理仍需完善

良好的社會責任治理機制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保障。2019年,建立完善的社會責任治理機制逐漸納入企業決策層視野。8月19日,181家美國頂級公司執行長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商業組織“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Roundtable)上聯合簽署了《公司宗旨宣言書》。宣言書重新定義了公司運營的宗旨,宣稱:股東利益不再是一個公司最重要的目標,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12月18日,香港聯交所正式釋出新版《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再次強調了以董事會為核心的ESG管治的重要性。

在本次調研榜單中,企業在社會責任組織體系、戰略規劃、培訓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依然不足。只有39.3%的企業建立了社會責任委員會(包括可持續發展委員會、ESG委員會等)、社會責任領導小組等社會責任領導決策機構;在社會責任戰略規劃方面,僅有28.3%的企業制定了社會責任(或可持續發展)專項規劃,另有18.7%的企業制定了公益事業規劃、精準扶貧規劃等。培訓與教育是讓員工瞭解社會責任、在工作中主動踐行社會責任的保障,但僅有17.3%的企業在2019年舉辦過企業社會責任專項培訓或交流活動。在社會責任資訊披露方面,有73.7%的企業定期釋出社會責任報告。

(二)經濟成長性繼續承壓,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

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3%,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總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上榜企業中,僅有58.7%的企業淨利潤實現了增長,其中,服務業盈利能力明顯優於生產製造業,69.4%的服務業淨利潤實現增長,且平均增長率達到17.9%;從規模來看,上榜企業中,79.9%的企業淨資產實現了增長。

另一方面,上榜企業不斷調整發展動能。服務業中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製造業更加重視對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投入。2019年,上榜製造業中97.5%的企業開始或已經向綠色製造轉型,加大綠色產品研發,積極建立綠色工廠;上榜製造業中有75家企業年度研發投入超過億元,有20家企業年度研發投入超過年度淨利潤總額,有44家企業在2019年內獲得授權專利超過100件。企業發展的綠色動能、創新動能不斷增強。

(三)公平運營重體系建設輕落實執行

公平運營涉及企業與合作伙伴、同業競爭對手、顧客等外部利益相關方打交道的方式。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意識規範,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的重要要求。2019年7月,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監管機制創新加快推進。上榜企業中,100%的企業均制定了守法合規的制度檔案;2019年,52%的企業開展過守法合規培訓,其中,有15%的企業年度守法合規培訓超過10次;有72.3%的企業舉辦了反腐敗與反商業賄賂培訓。但企業守法合規負面事件依然頻發。2019年,上榜企業中,7%的企業發生了貪腐事件,20%的企業因合規問題被監管當局處罰或通報。

(四)產品質量體系不斷完善,消費者隱私保護在整治中提升

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首要社會責任。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強調“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市場監管部門也開展了系列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行動,如整治網際網路虛假違法廣告行動、App專項治理、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等,對企業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整頓。上榜企業中,100%建立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控制體系,僅有5.3%的企業在調研期間發生了產品質量事故等侵害消費者權益事件。此外,有89.1%的企業建立了公平營銷的相關制度,71.7%的企業開展了消費者教育與產品知識普及活動。在消費者隱私保護方面,企業的責任意識和制度建設快速提升。在南方週末2018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中,僅有45%的企業設有消費者隱私保護機制;在本次調研中,87%的服務業企業均建立了消費者隱私保護制度和措施。

(五)人均福利投入高,但安全生產性別平等需要關注

關愛員工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方面。2019年是國際勞工組織成立100週年,第108屆國際勞工大會提出要把經濟增長重新引導到以人為本的增長。2019年,44%的上榜企業人均福利投入超過千元。在安全生產方面,97%的生產製造型企業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管理體系,其中,28.4%的上榜製造業年度安全生產投入超過1000萬元;但是,依然有8.6%的上榜製造型企業發生了安全生產事故。在性別平等方面,31.3%的上榜企業女性高管比例超過20%,但僅有7家企業女性高管比例超過50%,多家企業無女性高管。因此,中國企業在為女性賦能的同時,需要更加關注女性管理者的培養和職業發展。

(六)環境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更加註重環境資訊公開

2019年,中國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較上年下降2.6%,但生態環境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完成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艱鉅。在上榜製造業中,100%的企業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96.9%的企業建立了多種環境資訊公開渠道,35.2%的企業在2019年環保投入超過1000萬。此外,企業環境管理逐步走向資料化和精細化,在上榜的製造業企業中,43.8%的企業統計並向社會公開了能耗或單位能耗,49.4%的企業公開了用水量或單位水耗,41.4%的企業公開了固廢排放量;在上榜服務業中,超過52%的企業統計並公開了辦公室用電量和用水量。精確的資料統計是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榜企業的環境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敢於向社會公開,更體現了對綠色發展的信心。

(七)公益慈善投入大但公益管理水平仍需提升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實施三週年。根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釋出的研究結果,三年來,慈善法配套政策不斷出臺,稅收優惠逐步明確;慈善捐贈總量達到4112億元,註冊志願者人數突破1億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穩步發展。2019年,34.7%的上榜企業公益慈善投入超過1000萬,26%的上榜企業扶貧投入超過1000萬。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公益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上榜企業中,僅有18.7%的企業制定了公益慈善規劃或企業扶貧專項規劃。企業公益慈善工作用科學的思維和工具進行管理,除從戰略上制定公益慈善發展規劃外,還需要對公益專案的效果進行科學評估。

(樑淑怡/圖)

啟示與建議

企業的本質是在解決社會問題中創造利潤和價值。通過對2019年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從“解釋問題”向“解決問題”轉變,綠色製造、科技創新、產品服務質量、社會責任治理等議題越來越重要,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逐步從品牌導向轉變到可持續發展導向;二是新技術發展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但在政府監管及社會監督下,企業積極應對,科技向善、商業向善逐步得到創新型企業認同;三是守法合規、安全生產等傳統社會責任領域的負面事件仍頻繁發生,需要企業切實提升管理水平,將社會責任理念貫徹到所有經營單元。

2020年將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重要節點。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並仍在持續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絕非是短期的,它還會對人們的消費方式、企業的生產方式、長期技術進步等產生深遠影響。對未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建議如下:一是迴歸本質責任,聚焦產品和服務,通過向社會提供更健康、更綠色、更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來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二是以人為本經營,關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員工、供應鏈合作伙伴,以及所在社群的需求;三是守法合規經營,堅守企業經營底線;四是平衡長期發展與短期利益,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角度重新制定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規劃及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