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創

為深入分析不同行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從行業規模、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行業的社會責任敏感性三個維度,選定、增設了房地產、網際網路、銀行和汽車四個行業榜單,對該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進行調研分析。行業榜單的評價指標在沿襲總榜單責任治理、經濟責任、公平運營、產品與消費者、環境責任、員工責任和公益慈善七大指標模組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特徵二級指標和指標權重進行了調整,以便更好衡量它們的行業特色社會責任議題。

2019年房地產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房地產行業正面臨轉型,不論是從政策調控、居民需求還是企業風險應對來看,謀求高質量發展要求空前迫切。能滿足多元利益相關方需求,社會責任表現越優秀的企業,越有可能在未來環境下獲得發展韌性和持續動力。

2019年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調研聚焦中國房地產上市50強房企的社會責任表現。經調研分析,50家企業社會責任平均得分為42.59分(百分制),50分以上的企業17家,60分以上6家。在本次調研中,有企業因為頻發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被“一票否決”,未被納入本次評價。

1.銷售業績增速放緩,行業集中度較高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1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0.1%;銷售金額增長6.5%,比上年低1.5個百分點。受調研企業遵循行業整體趨勢,利潤和銷售面積增長仍高於全國同期增幅。受調研企業銷售面積總和約6.63億平方米,佔2019年全國總銷售面積近4成;平均利潤增長率為33.09%,銷售面積平均增速為21.63%,行業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2.合規問題仍然突出,促進供應鏈履責任重道遠

調研顯示,94%企業建立了合規管理體系,但仍有42%企業(包括分子公司)因為合規問題受到監管部門處罰;58%企業建立了反腐敗制度,有10%的企業因為貪腐問題被媒體曝光。38%企業陳述了在供應鏈中開展反腐、環境、安全等責任審查,但多數企業未建立明確制度、實施量化考核。

3.工程安全與質量問題多發,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到位

房地產企業的消費者責任包括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負責任營銷、保護客戶隱私等。從調研結果來看,8成企業建立了工程質量管理標準、產品品質檢測標準,但有68%的企業在2019年發生了產品質量相關的負面事件,50%的企業(包含其分子公司、承包商)施工現場發生了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

56%的企業建立了負責任營銷相關制度,但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釋出的2019年房地產業投訴資料,15325例房地產行業投訴中,6成以上為合同類投訴,其中銷售欺詐、虛假宣傳是投訴熱點。

大資料時代消費者個人隱私保護成為重要議題。調研顯示,僅36%的企業建立了隱私保護相關制度。

4.環境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監管倒推企業提升綠色意識

房地產所在的建築行業一直以來是高能耗、城市垃圾生產大戶。受調研企業僅34%建立了系統的環境管理制度;68%的企業統計了碳排放,但僅4家制定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成文制度和舉措。

綠色建築評價指標是衡量房企綠色產品研發能力的有效指標。調研顯示,72%的企業實施綠色建築認證,認證綠色專案超過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企業有9家,碧桂園、恆大、世茂三家企業超過3000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環境資訊披露質量(溫室氣體排放、資源消耗、廢棄物管理等)普遍優於A股上市房企。2019年12月港交所新規對環境披露要求越發嚴格,推動企業重視環境管理和資訊披露。

5.促進就業和體面工作,企業應擔更多責任

房地產是提供和拉動就業崗位較多的行業之一。調研50家房企僱傭員工總數超過150萬人,平均增速為16.11%;有30%的企業員工數有所減少。自2019年以來,房地產企業降薪、裁員動作不斷,在薪酬和人力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如何公正透明、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需注意的問題。

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居全球第一,但女性職場晉升機會、薪酬整體低於男性。管理層女性佔比被看作衡量企業是否推動職場性別平等的指標之一。調研發現,僅4成企業披露該指標,管理層女性佔比超過30%(OECD國家平均水平22.3%)的企業有4家,為世茂、金茂、藍光發展、龍湖。

90%受調研企業建立了員工職業安全與健康制度或舉措,但對促進供應鏈勞工安全與健康,企業仍做得不夠。僅46%的企業面向供應商、承包商開展安全培訓;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受調研企業(包括分子公司、承包商)施工現場傷亡人數超過70人。

6.公益捐款捐物貢獻多,需探索更可持續模式

調研顯示,2019年50家企業公益慈善投入總額超過120億元,其中公益投入佔淨利潤比例超過1%的企業有24家;60%的企業在報告中披露了其精準扶貧投入和舉措,仍以捐款捐物為主,但已有企業開始通過勞動技能培訓、穩定銷售渠道、產業合作模式,啟用貧困地區發展動力。86%的受調研企業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贈額度超過12億。

7.社會責任管理形式大於內容,責任融入組織需更開闊眼光

社會責任管理是企業如何滿足眾多利益相關方利益的過程,包括企業在何時何地用何種方式建立、實現目標。調研顯示,72%的企業設定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或專職人員,28%的企業建立有高層管理者參與的社會責任領導小組,26%的企業形成社會責任規劃。但從企業社會責任目標的具體性、可衡量性、與社會問題結合度來看,房地產企業責任管理還處於起步階段。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需要擺脫公益慈善觀點,從利益相關方的利益、社會發展需要以及企業變革創新角度出發,找到自身業績和競爭優勢的核心,作出更多具體改變。

2019年網際網路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2019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25週年,在網路強國重要思想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推動下,我國網信事業穩步發展。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64.5%,網際網路對產業發展和國民生活的影響更加凸顯。影響越大,責任越大。無論是監管要求還是公眾期望,對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訴求都更加強烈,然而與網際網路企業的成長速度相比,網際網路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亟待提升。本次調研聚焦50家頭部網際網路企業2019年的社會責任表現,評價顯示網際網路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平均得分為35.71分(百分制),其中12家企業的得分達到“及格”以上水平。

1.經濟成長性好,上市企業市值普遍增長

2019年,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網際網路企業依然表現出較好的成長性。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國網際網路上市企業在境內外的總市值達11.12萬億人民幣,較2018年底增長40.8%,創歷史新高。在本次評價中,有46%的企業的淨利潤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有17家企業的利潤增速超過了50%。除直接經濟貢獻外,網際網路企業在稅收和就業方面的貢獻也值得關注,54%的企業2019年僱員數量實現了增長,64%的企業繳納的稅費實現增長。

2.重視合規管理體系建設,網路治理成效亟待提升

伴隨監管力度的加強以及企業合規意識的提升,頭部網際網路行業開始告別“野蠻生長”的階段,逐漸重視強化合規管理。本次調研中,所有企業都建立了合規管理體系,96%的企業建立了反腐敗和反商業賄賂的制度舉措,74%的企業明確建立了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和舉措。

但另一方面,制度建設與制度執行之間仍有距離,網際網路企業的網路治理成效亟待提升。本次調研中,超過42%的企業發生了“網路空間治理或平臺責任缺失事件”,被監管部門處罰或通報批評。絕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沒有深刻認識到自身具有的平臺治理責任,缺乏對平臺上交易雙方或參與各方的履責約束,儘管自身合規體系建設相對完善,但是平臺上的違法違規事件時有發生。

3.使用者隱私政策透明度提升,在消除數字鴻溝方面應有更大作為

2019年以來,隨著電子商務法的實施,以及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個人資訊保護專項監督活動的持續展開,網際網路企業在使用者隱私保護方面的表現逐步改善,隱私政策的透明度大幅提升。本次調研中,86%的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或官方網站中都清晰載明瞭其隱私政策,對收集和使用個人資訊等規則進行闡述;82%的企業建立了消費者爭端解決機制。

網際網路企業的使用者責任不僅表現在隱私保護、投訴管理等基礎責任方面,更高的要求是推進資訊無障礙、消除數字鴻溝,讓更多群體平等享有數字服務的機會,在這一方面,網際網路企業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本次調研中,僅16%的企業說明了其在推進資訊無障礙方面的制度舉措,72%的企業沒有披露有關消除數字鴻溝的議題資訊。

4.重視員工福利和培訓投入,需關注員工長期發展

在員工責任方面,網際網路企業普遍表現較好,這體現在提供良好的辦公環境、重視員工福利和培訓投入。本次調研中,所有企業都建立了員工培訓制度和員工關懷舉措,個別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的員工福利甚至擴充套件到員工家屬,其中,44%的企業明確披露了員工福利投入金額,38%的企業披露了員工培訓時長。但是,員工權益保障和成長支援體現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除了福利和培訓投入外,網際網路企業更應在日常管理中關注員工權益,2019年的網路熱詞“996”引起了社會對員工權益的討論。

5.環保意識突出,志願服務精細化水平需提升

與傳統的生產製造企業相比,以資訊服務為主的網際網路企業對資源環境的傷害較少,而且網際網路企業在倡導綠色辦公、綠色消費方面具有較強的意識。本次調研中,62%的企業有對於可持續辦公的倡議和舉措,52%的企業倡導綠色消費、綠色生活。

網際網路企業在公益方面的表現也較為突出,42%的企業建立了企業基金會或專項公益基金。但是在志願服務方面,網際網路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還有待提升,比如對員工參與志願服務給予明確的制度支援,對員工志願者人數、服務時長等進行量化管理。

6.責任管理水平仍需加強,深化對平臺影響的系統識別

社會責任管理工作既與其他業務工作緊密相連,又具有自身的專業性要求。本次調研中,超過60%的企業沒有建立社會責任組織體系和專項制度,90%以上的企業未開展專門的社會責任知識培訓,但60%的企業進行了社會責任資訊披露。這反映出,對於社會責任管理工作,很多企業仍停留在社會責任資訊披露層面,沒有開展更深入的制度建設和知識管理。

識別自身的社會影響是企業界定履責邊界、預防社會環境風險的必要步驟,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這一步驟尤為重要。本次調研中,52%的企業未有效識別和管理自身的社會影響,而另外48%的企業雖然對自身影響有識別,但仍然缺乏對平臺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的系統認識和管理。

2019年銀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2019年,銀行金融機構繼續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資源配置、平衡市場發展效率與安全、實現經濟新舊動能轉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銀行金融機構作為現代經濟體系的血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本次榜單共調研50家大中型銀行,被調研銀行社會責任平均得分為43.31分(百分制),僅有7家銀行達到及格分數。

2019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25週年,在網路強國重要思想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推動下,我國網信事業穩步發展。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64.5%,網際網路對產業發展和國民生活的影響更加凸顯。影響越大,責任越大。無論是監管要求還是公眾期望,對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訴求都更加強烈,然而與網際網路企業的成長速度相比,網際網路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亟待提升。本次調研聚焦50家頭部網際網路企業2019年的社會責任表現,評價顯示網際網路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平均得分為35.71分(百分制),其中12家企業的得分達到“及格”以上水平。

1.總體效益穩中有升,金融科技帶來新動能

2019年,我國銀行業由重視“量”的高速增長逐步向重視“質”的增長轉變,總體效益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資產質量保持穩健,抵禦風險能力增強。上榜企業中,48%的企業淨利潤增長率超10%,50%的企業淨資產增長率超10%;74%的企業繳納稅費總額實現了增長;截至2019年底,80%的企業僱員總數比2018年上升。各項指標表明受調研銀行仍在持續成長。

同時金融科技成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動機。上榜企業中,2019年,8%的企業金融科技投入超100億元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10家企業金融科技投入超過年度營業收入的2%。各大銀行通過智慧服務解放繁瑣的前臺人工,用科學的風控資料模型代替傳統風控模式,金融科技已逐步滲透到業務運營之中,成為轉型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2.重視合規體系建設,但違規行為仍大量出現

2019年,銀行業的“嚴監管”政策進一步加強鞏固,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資訊統計,2019年全年共開出1531張罰單和8.08億的罰款,嚴監管的政策約束銀行業邁向穩健發展。上榜企業中,94%的企業公開披露了合規體系,但只有24%的企業在2019年開展了守法合規培訓,其中18%的企業年度守法合規培訓超過100次;46%的企業開展了反洗錢培訓。

但是,銀行業的合規運營能力仍需加強,在2019年,4%的企業發生了貪腐事件,68%的企業因合規問題被監管當局處罰或通報。從被罰原因來看,銀行業存在影子銀行、違規擔保、貸款實際用途管控不嚴格、授信業務違規、內控管理缺失等問題。

3.重視消費者基本權益,但忽視資料隱私保護

2019年,銀行業繼續通過完善流程、保障資源投入等措施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職責。在上榜企業中,42%的企業客戶滿意度在99%以上,70%的企業開展了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其中56%的企業年度金融知識普及活動超過1000次,但仍有4%的企業出現了產品與服務虛假宣傳被處罰的情況。

資料已經成為銀行業的重要生產要素,資料安全已成為銀行安全保障核心,銀行業機構涉及眾多業務敏感資料,面臨著嚴峻的資訊保安風險。上榜企業中,在消費者隱私保護方面,僅有56%的企業披露了消費者資料保護方面的制度和相關舉措。據銀保監會公開資訊統計,2019年有3家銀行因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被處罰。

4.以綠色金融為抓手,帶動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2019年,銀行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潛在的環境影響納入戰略決策及日常業務,開展電子化、線上化、無紙化的業務。在上榜企業中,14%的企業制定了綠色銀行發展戰略,46%的企業有引導客戶綠色消費的長期措施,28%的企業電子銀行業務量佔比超95%。

銀行金融機構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極通過綠色金融產品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推出一系列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託、綠色PPP、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在上榜企業中,90%的企業制定了綠色信貸管理辦法,其中,42%的企業2019年綠色信貸餘額超10萬億元,24%的企業在2019年募集綠色債券超20億元。

5.重視履行員工責任,性別平等有待提高

銀行金融機構重視員工的培訓和福利,上榜企業均建立了完整的員工培訓發展計劃,2019年,64%的企業員工人均培訓超10小時,80%的企業年度員工福利人均投入超1萬元;在性別平等方面,36%的上榜企業女性高管比例超25%,說明銀行業在女性職業發展、女性領導力培養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

6.推動金融普惠,公益管理仍需提升

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深化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服務的有序融合,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從信貸資源投放、網點與服務終端佈設、開展定點幫扶活動等方面有效啟用脫貧效能。上榜企業中,28%的企業發放精準扶貧貸款餘額超100億,32%的企業發放普惠貸款餘額超1000億;48%的企業公益慈善投入超1000萬,但在公益管理方面,僅有22%的企業設立了專項公益基金,12%的企業建立了公益基金會,30%的企業有專項的公益規劃。

7.重視社會責任資訊披露,但責任管理仍有差距

中國銀行業一直較為重視資訊披露。在上榜企業中,38%的企業釋出社會責任報告超過10年;但在社會責任管理層面仍有待提高,僅有36%的企業有社會責任專職人員,10%的企業有社會責任中長期專項規劃,26%的企業制定了社會責任專項管理制度,10%的企業開展了社會責任專項培訓,16%的企業加入了社會責任倡議,如“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負責任銀行原則、赤道原則等。

2019年汽車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雖然中國汽車行業整體步入調整期,但難能可貴的是,企業對於社會責任的積極思考和行動,依然沒有缺席。

2019年汽車行業社會責任調研聚焦汽車行業50家規模靠前的企業,在滿分100分的情況下,50家企業的平均分為38分,其中60分以上的企業有3家,70分以上企業2家。

1.行業進入調整期,經濟指標整體得分較低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速負增長8.2%;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6.9%。在調研的50家汽車企業中,有60%的企業2019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為負增長,另有52%的企業2019年的淨資產出現了同比負增長。

經濟指標的不利,也拉低了汽車企業在榜單上的整體得分。當然,這也是受到全球汽車行業景氣度變化的影響。根據國際汽車製造商協會(OICA)的資料,自2013年到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都保持了正增長,但是,從2018年開始進入負增長,2018年的同比增速為負增長1%,2019年則惡化至負增長4%。

2.重視合規體系建設但供應鏈社會責任需要提高

調研顯示,80%的企業建立了合規管理體系的情況,但是對供應鏈社會責任的重視程度需要提高。企業應該更加重視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要求,把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表現作為合作的前提。但本次調研中,僅有54%的企業對供應商有相關社會責任要求,部分領先企業已開始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表現進行稽核;此外,有10%的企業披露了2019年度針對一級供應商開展社會責任專項培訓的次數。

3.研發投入大,但以消費者為中心需落到實處

調研顯示,超過九成的企業都建立了產品質量管理體系;32%的企業(共16家)2019年度研發資金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3%以上,最高者達到8.44%,說明汽車企業對於研發工作重視程度高。另一方面,汽車企業消費者責任需要提升,調研期有30%的企業發生了消費者爭端事件、消費者投訴情況突出並被媒體報導。

4.綠色製造理念普及度高,新能源車受重視

調研發現,60%的企業披露了綠色製造制度舉措及相關工作情況;94%的企業建立了多種環境資訊披露渠道。此外,傳統燃油車的碳排放對大氣環境造成傷害,新能源車可降低全球碳排放。此次調研發現,42%的企業披露了2019年的新能源車銷量資料或銷量佔比資料,並且有18%的企業新能源車銷量佔比超過10%。

5.重視員工福利,女性管理者比例低

調研顯示,汽車企業均建立了職業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製度,重視員工培訓,28%的企業2019年人均培訓時間超過10個小時,但女性管理者比例較低。在30家披露了女性管理者數量或比例的企業中,女性管理者比例平均為14.2%。受調研的企業比較重視員工福利投入,2019年,有18家企業(佔36%)人均福利投入超過千元。

6.精準扶貧投入差異大,公益慈善活動表現積極

調研顯示,有56%的企業披露了精準扶貧工作內容或者投入的金額,但企業精準扶貧工作投入資金參差不齊,2019年投入金額從2.4億元到40萬元不等,差異明顯。另外,除了精準扶貧工作,企業在其他慈善及公益活動方面也表現較好,汽車企業積極開展鄉村教育、道路安全、植樹造林、志願服務等公益活動。

7.企業社會責任治理存在提高空間

汽車企業社會責任組織體系建設存在提高空間。調研顯示,僅有38%的企業成立了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或者設立了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小組;另有4%的企業雖未成立委員會但在內部設立了企業社會責任專崗。在社會責任規劃方面,大部分企業沒有制定社會責任專項規劃。調研顯示,僅有12%的企業制定了社會責任專項規劃;另外有12%的企業制定了公益類、扶貧類規劃。

啟示與建議

通過對行業關鍵社會責任議題進行調研和分析,可以看出,房地產、網際網路、銀行和汽車四大行業的社會責任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行業頭部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逐步增強,更加重視社會責任落地的人力保障、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二是行業社會責任薄弱環節明顯,如房地產行業的安全管理、網際網路企業平臺治理、銀行業守法合規成為社會責任缺失的重點領域;三是新興社會議題不斷出現,需要企業用社會責任思維快速應對,如科技金融、隱私保護、綠色地產、新能源汽車等,這些新興議題既是對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挑戰,也是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對各行業均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必將影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與資源投入。對房地產、網際網路、銀行和汽車四大行業未來履行社會責任建議如下:

一是守法合規經營,堅守企業經營底線,減少並杜絕違法違規事件發生;二是作為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有重大影響的行業,需要識別自身經營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從更長遠、更巨集觀的視角理解自身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價值;三是關注行業關鍵社會責任議題,並針對性制定長遠社會責任戰略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