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比較好的:一汽轎車16%、廣汽豐田-12.5%、一汽-大眾-15.5%、北京賓士-19.1%、長安自主-26.1%、華晨寶馬-27.4%;
正常發揮的:長安馬自達-41%、奇瑞-41%、比亞迪-42.6%、一汽豐田-43%、吉利-44.7%、廣汽-52%、長城-59.7%、廣汽本田-60.6%;
比較慘的:東風日產-63%、上汽-68.5%、上汽大眾-72%、上汽五菱-77.9%、上汽通用-78.6%、東本-85.1%、廣三-89%、長安福特-90%、神龍-97%。
結論:BBA表現最好,基本克服了歐洲停產的影響,一汽集團相對來說在國企集團中表現最好,接著長安、廣汽、比亞迪、吉利依次排開,長城相對比較慘;而東風集團由於湖北疫情中心,恢復的比較慢,但讓人大跌眼鏡的還是上汽系,可能是復工沒復產,表現最慘,跌幅均在70%,尤其是南大眾跌72%,北大眾只跌15%,完全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還有長福、廣三、廣菲克、神龍這種,不知道是到底是因為疫情導致的被動減產,還是需求端沒有導致的主動停產了,總體給人的感覺離退市又近了一步。
3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只跌了16%,大幅跑贏大盤,難道新能源預期又起來了?
純電車型居然還是正增長6%,直觀感覺是特斯拉的功勞。
PHEV具有燃油車屬性,所以跌幅跟傳統車也類似,跌幅達到58.5%。
為啥新能源跌的少呢,原來是由於特斯拉空降了1萬輛的產量拯救了世界,還有理想貢獻了兩千輛,如果把這兩哥們的1.2萬輛去掉,新能源車也跌了57%。今年這極端情況下,反而是新勢力們憑藉2C的堅挺需求,產量基本都還維持了去年同期水平,而以前那些靠B端的企業產量都大幅下調。
具體看3月分企業產量,可以看到特斯拉這根柱子是多麼的可怕,而且比亞迪+特斯拉幾乎佔了半壁江山,202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就看這兩家了。
最後看一下特斯拉產能爬坡的曲線,跟18年的加州工廠對比,可以看到3月份這個爬坡速度是頗為陡峭的,3月周產已經達到了2500左右。
回顧加州工廠產能爬坡里程,周產2500是2018年7月底的狀態,到2018年11月初周產攀升到4500輛,在4500的平臺保持了一個季度,然後2019年初又開始了爬坡,花了半年時間攀升到到6k的頂點。
根據前期工廠環評提供的引數(電機、電池、內飾件產能規劃),合理推測上海工廠的周產限制應該是3500輛,對應月產量大約是1.5萬輛。看到3月這個爬坡速度,對超預期的信心還是有的,樂觀估計的話6月份周產可以爬到4500輛(月產1.8萬輛),到年底可以爬坡到周產6000輛(月產量2.4萬),全年總產量可以達到20-25萬輛。
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