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重塑宗教體驗,語音 Agent 能否成為突破點?

RTE开发者社区發表於2025-02-10

基於語音 AI 和 Voice Agent 的視角,推薦「矽谷科技評論」這篇關於宗教技術(FaithTech)與 AI 融合的深度分析,理由如下:

1. 語音場景契合: 宗教及冥想類應用是典型的「解放雙手」(handfree)(使用者傾向於非螢幕互動)和深度情感連線的場景,天然適合語音及聲音互動。

2. LLM 驅動: 隨著 LLM 的興起,新一代 FaithTech 迎來爆發。Bible App 全球超 7 億下載量即是例證。宗教 AI 硬體產品也開始湧現。

3. 超越「套殼」: 宗教類產品遠不止「套殼 GPT」。以 Hallow 為例,其自 2018 年建立至今的演化,展示瞭如何圍繞使用者完整的宗教生活體驗構建全面的應用生態體系。宗教 AI 產品會獨立於 ChatGPT 成為獨立賽道。

4. 語音 AI 或成新突破點: 語音 agent 或許將成為新一代宗教產品的關鍵突破口,賦予它們超越上一代產品的競爭優勢。

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儘管從未以基督教為文化核心,但一直是美國精神探索和哲學思辨的中心。從 60 年代的嬉皮文化,到近幾十年的 Burning Man、冥想修行、極限健身和生物最佳化,這裡始終充滿著對靈性追求的熱情。在過去十年裡,宗教信仰曾被認為與矽谷的文化格格不入。而如今,科技精英們似乎重新找到了基督教。

如果要在科技界找出一個推動基督教復興的核心人物,那無疑是 Peter Thiel。他不僅自身篤信基督教,還不斷傳播法國哲學家 René Girard 的神學思想。除了 Thiel,許多科技投資人和創業者也開始將宗教視為一種投資策略。例如,Founders Fund 旗下的 Stephens 夫婦透過 Acts17 Collective 向科技精英傳教,並在杜拜、阿布扎比等地舉辦研討會,探討神學與 AI、國防科技的交匯點。Day One Ventures 的創始人 Masha Bucher 甚至公開表示,她更傾向於投資那些定期上教堂的創始人,因為他們通常更值得信任、更可靠。

Peter Thiel 個人投資的 Hallow 是一款由史丹佛 MBA 專為天主教徒打造的祈禱與冥想應用程式,旨在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方式,將祈禱和正念修習融入日常生活。透過引導式冥想、每日聖經閱讀和社群挑戰等功能,Hallow 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一種信仰的聯絡感和共同目標,幫助使用者更深入地體驗和實踐信仰,在數字時代中找到與傳統精神實踐的連線點。

“我所知道的幾乎每一個教會都在大力發展科技——聖公會、主教派、長老會、浸信會、天主教。這比僅僅一個教會、一個人的影響力要大得多。它更加持久。”

——舊金山教育科技公司 Primer 的執行長 Ryan Delk

截至 2024 年,全球約有 25 億人認同基督教信仰,佔全球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基督教涵蓋多個派別,其中天主教是最大的分支,其次是新教和東正教。僅天主教一派,在 2024 年全球就擁有約 13 億信徒。

然而,儘管信徒人數龐大,宗教認同和實踐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在西方世界。 根據蓋洛普當年的研究 ,到 2023 年,只有 68% 的美國人稱自己是基督徒,這一比例比 20 世紀 90 年代近 90% 的美國人大幅下降。此外,根據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的資料 ,80% 的美國人認為宗教正在該國失去影響力,這是自該組織 2001 年開始提出這一問題以來的最高水平。

儘管傳統宗教組織的影響力有所減弱,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正在消失。事實上,在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包括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約 80% 仍然將自己描述為 “有靈性但不信教”(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表明許多人仍然在追求個人化的精神體驗,而不依賴於傳統宗教框架。這些人依然會從事某些靈性活動,例如祈禱或冥想,而不同年齡段的參與程度各有差異。在美國的無宗教人士中,30-49 歲群體中有 41% 每週至少進行一次祈禱或冥想,而 18-29 歲的比例為 21%,50-64 歲為 26%,65 歲以上僅 12%。此外,三分之二的無宗教人士仍然相信上帝或某種宇宙精神。

與此同時,身心健康已成為美國消費者的優先事項,82% 的人將其視為核心關注點。這一趨勢推動了人們對應對壓力、焦慮和抑鬱的工具的需求,尤其是年輕一代。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正在重新定義消費習慣,在正念冥想和心理健康工具上的支出超過了年長一代。正念冥想已成為管理焦慮的主要非藥物手段之一。在 COVID-19 疫情期間,一項研究發現,僅僅使用冥想應用每天 10 分鐘,堅持 30 天,就能顯著降低焦慮水平並提升整體幸福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Hallow 作為一款天主教祈禱與冥想應用,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臺,將祈禱和正念修行融入日常生活。透過引導式冥想、每日聖經閱讀和社群挑戰,Hallow 旨在幫助使用者建立聯絡感和共同目標,在全球範圍內增強信仰體驗。面對超過 10 億的天主教徒,Hallow 抓住了一個重要契機,以現代化的方式促進信仰實踐,使人們更輕鬆地接觸並傳承悠久的宗教傳統。它並非要取代傳統教會,而是作為補充,使天主教信仰實踐能夠適應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除了服務於虔誠的天主教徒,Hallow 也為那些不信仰傳統宗教、但自認為 “有靈性” 的人提供了一個自省與寧靜的空間。即使對那些不追求宗教信仰的人來說,這款應用至少可以幫助他們 “在這個忙碌、壓力重重的世界中找到一絲平靜”。然而,Hallow 的目標遠不止於緩解壓力——它的終極使命是 “幫助世界透過祈禱與冥想找到平安與意義,並幫助每個人建立更深層、更有意義的神聖關係”。

Hallow 這一雙重目標,使其不僅能吸引希望深化信仰的天主教徒,也能為探索精神世界、但不依賴傳統宗教結構的人們提供一種新的體驗方式。無論是信仰的虔誠信徒,還是尋求心靈慰藉的現代個體,Hallow 正在為他們開啟通往靈性探索的大門,使古老的信仰實踐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一、創立故事

Hallow 誕生於 2018 年,由 Alex Jones(執行長)、Alessandro DiSanto 和 Erich Kerekes(技術長) 共同創立。Jones 和 Kerekes 本科就讀於聖母大學(Notre Dame),主修工程學。畢業後,兩人進入麥肯錫擔任顧問,而 DiSanto 則在聖母大學學習金融,之後進入高盛從事投資銀行業務,並在 GTCR 從事私募股權投資。

Hallow 的誕生與其創始人 Alex Jones 的信仰旅程 密切相關。儘管他在天主教家庭中長大,但在高中和大學時期,他逐漸遠離了天主教信仰。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

“我小時候被 ‘撫養成’ 天主教徒,僅僅是因為我母親強迫我去彌撒和接受聖禮。我從不祈禱,也從未感受到任何信仰上的歸屬,更談不上關心信仰問題。進入聖母大學後,我很快變成了不可知論者,甚至逐漸傾向於無神論。”

在聖母大學期間,Jones 結識了一些朋友,他們幫助他 從理智上 重新審視自己童年時期的信仰。然而,進入職場後,他發現這個世界 充滿喧囂,很難找到片刻的寧靜,因此對冥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最初,Jones 透過 Headspace、Calm 等流行的冥想應用,嘗試用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來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然而,在這些冥想練習的過程中,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思緒 不斷被引向某種 “更深層次的精神體驗”, 這促使他思考冥想與信仰之間的聯絡。

同時,他也意識到,大多數現有的冥想應用都採用 世俗化的方式 來教授冥想,而他開始思考: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冥想更加符合基督教信仰的傳統?”

這一問題促使他與 Kerekes 一起展開探索,他們開始與 神父、牧師及基督教信仰者 交流,深入研究冥想在基督教歷史中的實踐方式。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很快發現, 基督教本身就擁有一套極為豐富的冥想和沉思傳統。 在親身嘗試 基督教祈禱、默想和冥想 之後,他們深感這些方法的影響力,進而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

“我們該如何以 簡單、直觀、便捷的方式,將這些技巧推廣給更多人?”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決定 打造一款移動應用 ,讓更多人可以輕鬆接觸到這種 結合信仰與冥想的體驗。2018 年,Jones 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的時候,Hallow 應用正式誕生。

Hallow 這一名稱,意為 “使之神聖”(to make holy),靈感來源於 《主禱文》(The Lord’s Prayer)中的一句話:

“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 hallowed be Thy name.”
(我們的天父,願您的名受顯揚。)

Jones 在深思這句禱告時,感受到它對自己生命的深刻影響,並最終帶他迴歸了信仰。因此,他決定以 “Hallow” 命名這款應用,以表達其核心理念:透過祈禱和冥想,幫助人們找到 平安與靈性意義。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Jones 辭去了麥肯錫的高薪顧問工作,與 DiSanto 和 Kerekes 一起 親自編寫程式碼、設計應用 ,並在 2018 年 12 月 ,即概念提出後的 短短 8 個月內 ,正式在 Apple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Store 上線了 Hallow。

二、公司產品

Hallow 作為一款專注於 天主教祈禱與冥想 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功能,幫助使用者更深入地與信仰建立聯絡。其核心理念基於 “Lectio Divina”, 這是一種傳統修道院的實踐方式,融合 聖經閱讀、冥想和祈禱, 旨在促進人與上帝之間的交流。Hallow 透過現代科技,將這一擁有數千年曆史的基督教默想傳統轉化為 易於使用、個性化且貼近現代生活的數字化體驗, 讓使用者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策劃祈禱和冥想的方式。

正如聯合創始人 Alessandro DiSanto 所說:

“教會並不缺乏內容,他們缺乏的是傳播方式。我們希望藉助矽谷最優秀的 使用者介面、品牌和產品設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向人們傳遞信仰資訊。”

Hallow 提供了多種形式的內容,包括 引導式冥想、每日聖經閱讀、個性化祈禱計劃、社群挑戰、日記記錄和睡眠故事, 幫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信仰實踐。

1. 引導式冥想(Guided Meditations)

Hallow 提供多種 引導式冥想, 幫助使用者深化他們的祈禱體驗。這些冥想內容包括:

  • 每日靈脩反思(Daily Reflections) :每天提供一個短暫的冥想,引導使用者沉思信仰和生活。

  • 玫瑰經祈禱(The Rosary) :完整的玫瑰經默想,為天主教徒提供深度靈性體驗。

  • 主題冥想(Themed Meditations) :圍繞特定主題(如寬恕、感恩、希望)進行冥想。

  • 睡眠冥想(Sleep Meditations) :幫助使用者在夜間進入平靜狀態,以放鬆的方式結束一天。

使用者可以 自由選擇冥想的時長和風格, 並透過應用程式 跟蹤進度, 培養 穩定的靈性習慣。

2. 每日聖經閱讀(Daily Readings)

Hallow 每天提供 聖經閱讀靈脩解讀,幫助使用者更深入地理解聖經內容及其現實意義。使用者可以:

  • 定製個人閱讀計劃, 按照自己的節奏閱讀聖經或其他靈性文字。

  • 探索不同主題, 根據個人需求選擇勵志、平安、希望等不同方向的經文。

  • 收聽《一年讀完聖經》播客(Bible in a Year Podcast):由著名神父 Mike Schmitz 主講,幫助使用者 每天學習聖經。

這一功能不僅讓使用者 更加熟悉聖經, 還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信仰的智慧。

3. 個性化祈禱計劃(Personalized Prayer Routines)

Hallow 允許使用者 高度個性化 他們的祈禱體驗,包括:

  • 選擇自己喜歡的引導者(如神父、修女或靈性導師)。

  • 設定祈禱時長,適應不同的日常節奏。

  • 新增背景音樂,如格里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增強沉浸感。

  • 儲存喜歡的祈禱內容, 打造符合個人靈性目標的專屬計劃。

  • 設定提醒和進度跟蹤,幫助使用者保持一致的祈禱習慣。

這一功能確保使用者可以在現代生活的忙碌中,依然 保持與信仰的聯絡。

4. 社群挑戰(Community Challenges)

Hallow 透過 社群挑戰(Community Challenges)幫助使用者增強信仰實踐的 動力和歸屬感。使用者可以:加入全球範圍的信仰挑戰,例如:

  • 四旬期(Lent)祈禱挑戰 —— Pray40(為期 40 天的四旬期默想)。

  • 降臨節(Advent)祈禱挑戰 —— Prepare Him Room(為聖誕節做靈性準備)。

  • 設定個人目標,跟蹤進度,並與其他使用者分享經驗。

除了全球挑戰,Hallow 還提供 “祈禱家庭”(Prayer Families) 功能,允許使用者建立或加入私人祈禱小組,與朋友、家人或教區成員一起進行 集體祈禱、分享意向和相互支援 。這種小組模式幫助使用者建立 更親密和個性化的信仰社群

5. 睡眠故事(Sleep Stories)

Hallow 提供 睡眠故事(Sleep Stories),幫助使用者 更平靜地入睡。 使用者可以:

  • 選擇不同的故事和主題, 例如聖經故事、聖徒傳記、聖詠默想等。

  • 聆聽舒緩的聲音和音樂, 幫助他們放鬆身心,緩解壓力。

這一功能結合了 信仰與睡眠健康 ,讓使用者在夜晚也能沉浸在安寧之中。

6. 靈性日記(Journaling)

Hallow 還提供 靈性日記(Journaling) 功能,使用者可以在應用內 記錄他們的信仰旅程:

  • 撰寫靈脩筆記, 記錄每日祈禱的收穫與感悟。

  • 跟蹤成長進度, 回顧自己的靈性發展。

  • 新增照片和註釋, 個性化自己的信仰體驗。

這一功能幫助使用者 深化自省, 更有意識地成長於信仰之中。

三、市場格局

(一)公司使用者

Hallow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只是針對傳統的 天主教信徒, 而是面向更廣泛的靈性探索者。它提供了 分層次的體驗, 讓不同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

Hallow 的創始人 Alex Jones 將其目標使用者群體劃分為 三個主要類別, 分別是 已有冥想習慣的基督徒、正在與祈禱掙扎的天主教徒,以及 “有靈性但不信教” 的個人。 Hallow 透過不同的策略來吸引和服務這些使用者,讓他們能夠 在現代生活的節奏中,以數字化方式更深入地體驗信仰。

1. 已有冥想習慣的基督徒

基督徒, 尤其是那些已經有冥想習慣的人。他們可能已經在使用 Headspace、Calm 等主流冥想應用,但希望能找到 與基督教信仰更契合的冥想方式。 他們希望冥想不僅僅是壓力管理的工具,而是能 深化自己的信仰體驗, 與上帝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 透過 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 提供與基督教冥想相關的部落格文章、播客和社交媒體帖子,介紹基督教的沉思傳統(如 Lectio Divina)。

  • 與基督教組織合作,例如天主教大學、修道院、教會和信仰團體,推廣 Hallow 作為 信仰導向的冥想工具。

  • 社交媒體推廣,在 Facebook、Instagram 和 YouTube 等平臺上,透過見證分享和使用者故事,展示 Hallow 如何幫助使用者以冥想加深信仰。

2、正在與祈禱掙扎的天主教徒

這些是 曾經有祈禱習慣, 但逐漸感到 精神生活枯燥、缺乏動力或難以集中注意力 的天主教徒。他們可能 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祈禱上的困境, 但他們感受到 信仰生活的某種失落 ,並希望重新建立與上帝的聯絡。他們需要 引導和工具 來幫助他們重拾祈禱的節奏。

  • 天主教社群中提升認知度, 透過教會、學校、堂區推廣 Hallow,使其成為 祈禱的輔助工具。

  • 提供入門級內容, 例如: “如何開始你的每日祈禱習慣?”“為什麼沉思祈禱(Contemplative Prayer)能幫助你更接近上帝?”,聖經中的冥想傳統(如詩篇默想)。

  • 線上線下推廣 : 在 天主教大學、青年團體、修道院和堂區 舉辦介紹會和研討會。在 天主教播客和電臺(如 Catholic Radio、Relevant Radio)推廣 Hallow,吸引希望重燃信仰熱情的人。

3、“有靈性但不信教” 的人群

這些人 對精神成長感興趣,但不隸屬於任何特定宗教。 他們可能已經在實踐瑜伽、冥想或正念訓練,但仍在 尋找更深層次的精神體驗。 他們傾向於 體驗式探索, 而非直接接受教義或信仰框架。

  • 以 “靈性” 和 “平安” 作為切入點 , 而非直接傳授教義:

“你的生活是否充滿焦慮?是否渴望內心的平靜?試試 Hallow,感受信仰冥想的力量。”

  • 強調體驗而非信仰要求: 先提供 祈禱冥想的平靜體驗, 例如: “如何透過 5
    分鐘的冥想,讓心靈更加安定?”“如何用《聖經》中的智慧來指導你的一天?” 然後 逐步引導他們進入更深入的信仰層面, 如: 耶穌的教誨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如何在信仰中找到真正的目標?

  • 避免傳統的傳教方式 : Jones 指出,傳統的教會佈道方式往往是 先告訴你 “為什麼應該信教”, 然後才介紹如何實踐信仰。Hallow 採取的是 反向策略:

“你不需要先完全認同基督教教義,你可以 先體驗靈性的平靜和祈禱的力量,然後再慢慢探索更深層次的信仰。”

(二)市場規模

消費者對正念(Mindfulness)的關注度不斷上升,這成為 Hallow 市場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能夠在大腦結構上產生持久變化。例如,一些研究發現,正念訓練能夠增加大腦中與學習、記憶、情緒調節和換位思考相關的灰質密度(Gray Matter Density)。灰質由神經元細胞體組成,是處理資訊的關鍵部分,支援記憶保持、情緒調控和人際理解等任務。例如,在一項為期八週的正念訓練專案中,參與者在海馬體(Hippocampus)區域的灰質密度顯著增加,而該區域對記憶和情緒調節至關重要,且容易受到慢性壓力的損害。因此,正念冥想在增強心理韌性、緩解壓力相關問題方面具有深遠影響。

神經影像學研究還表明,正念能夠透過影響特定大腦區域來增強注意力和情緒控制。例如,前扣帶皮層(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負責專注力和心理靈活性,在長期正念訓練者中,該區域的活躍度和結構變化更為顯著。此外,研究發現,正念冥想還能降低杏仁核(Amygdala)的灰質密度,而杏仁核是大腦處理焦慮和壓力的核心區域。這些大腦變化說明了正念冥想在減少負面情緒狀態方面的作用,並且其影響可能超越冥想本身,長期練習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大腦活動模式也會發生永續性轉變。

正念冥想還會影響大腦的大規模網路系統。例如,與自我反思和過度思考(Rumination)相關的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在正念練習者中顯示出降低的活動水平,這與更高的自我覺察能力和減少焦慮思維相關。此外,這些大腦變化具有劑量依賴性——也就是說,練習頻率越高,焦慮和壓力的減少程度就越大。

隨著人們對冥想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斷提高,全球正念冥想應用市場預計將在未來十年迎來顯著增長。據預測,到 2034 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 15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為 8.4%。 與此同時,以信仰為基礎的冥想和祈禱應用程式也迅速發展,傳統的宗教實踐正在與正念理念結合,成為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之一。

截至 2024 年,全球約有 25 億 基督徒,佔世界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天主教徒是最大宗派,全球 13 億 人認同天主教信仰,其次是新教徒和東正教徒。基督徒對禱告的重視程度也進一步支撐了祈禱應用的市場機會。例如 ,2023 年,79% 的天主教徒每週至少禱告一次,而 55% 的美國人每天禱告。 這一龐大的信仰群體為 Hallow 這樣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在年輕一代更傾向於使用數字工具參與信仰活動的趨勢下,宗教應用的市場前景十分樂觀。

四、競爭對手

宗教科技(FaithTech)的發展,尤其是 AI 的加持,使更多信徒能夠透過智慧手機和應用程式實踐信仰。

根據矽谷科技評論(SVTR)AI 創投庫,2021 年,面向宗教群體(主要是基督教)的應用程式吸引了 1.753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相比 2016 年的 610 萬美元,這一數字在短短几年內增長了 28 倍。 在 ChatGPT 問世之後,全球宗教科技(FaithTech)領域有 20 餘家初創公司值得關注,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 聖經應用程式(Bible App)
    基於 ChatGPT,提供個性化學習、靈脩和祈禱支援。全球下載量超 7 億。

  • 佛經 GPT「AI 大藏經」

    GPT-4 驅動,將佛經轉化為白話文,提供雙語對照閱讀和 AI 問答。涵蓋 14,000 卷 佛經內容。

  • AI 牧師(Pray.com, AI Tutor)
    提供基於經文的個性化宗教諮詢、祈禱提醒、自動佈道, Pray.com 融資超 2 億美元, 估值 20 億美元。

  • AI 靈脩與冥想(Hallow, Calm, Headspace)
    AI 生成冥想計劃,提供個性化推薦,結合免費增值模式。

  • 伊斯蘭 AI 應用(Muslim Pro)
    AI 生成祈禱時間、古蘭經朗誦,構建線上祈禱社群。被 Bintang CapitalPartners 等資本收購。

  • 宗教教育平臺(Bible Lens, Torah Study AI)
    提供互動式學習、測驗、翻譯等功能,受眾小眾但收入穩定。

  • AI 算命與占卜(AstroTalk, AI Oracle Bots)
    AI 驅動占卜與精神顧問,結合神秘主義與娛樂。其中 AstroTalk 年收入超 1000 萬美元。

  • AI 禮拜戒指(Zikr Ring Noor)
    AI 計數戒指,振動提醒穆斯林祈禱。目前出貨量超 100 萬隻。

這些競品各具特色,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使用者對禱告、每日靈脩和聖經閱讀的需求。與這些競品相比,Hallow 以其更全面的功能——包括 引導式冥想、睡眠故事、個性化禱告計劃和音樂播放列表 等,構建了更豐富的使用者體驗,使其在市場上佔據獨特位置。

五、商業模式

Hallow 採用 “Freemium”(免費增值)模式運營。使用者可以免費下載該應用,並使用基本的免費功能。而對於希望獲得更豐富內容的使用者,Hallow 提供 付費訂閱 選項。

1. 訂閱方案與定價

美國及英語國家, Hallow 的付費訂閱價格如下:

  • 月度訂閱: $9.99/月

  • 年度訂閱: $69.99/年

其他地區的定價有所不同,例如 波蘭菲律賓,定價會根據當地市場調整。所有付費訂閱均提供 免費試用期, 讓使用者在決定是否支付前體驗高階內容。

2. 家庭、學生和機構訂閱

Hallow 還提供多種 靈活的訂閱方案, 適用於不同群體:

  • 家庭計劃: $119.99/年,可供 最多 6 個賬號 共享使用。

  • 學生優惠: 僅需 $2.50/月, 讓年輕使用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訪問內容。

  • 教育工作者折扣: 天主教學校的教師可享受 50% 優惠。

  • 教區(Parish)訂閱: Hallow 提供 教區範圍 的訂閱套餐,支援多個使用者共享使用。

3. 公益捐贈計劃

Hallow 承諾 “一購一捐”(Buy-One-Give-One)模式,每當使用者購買訂閱,Hallow 都會向有需要的組織提供一份免費訂閱。這些受益機構包括:

  • 信仰沉浸計劃(Faith Immersion Programs)

  • 宗教靜修會(Retreats)

  • 基督教非營利組織(Christian Non-Profits)

這種商業模式不僅讓 Hallow 實現了可持續增長,還增強了其在宗教社群中的社會影響力,使更多人能夠透過該平臺參與信仰實踐。

六、重大進展

  • 2021 年 12 月: Hallow 宣佈其應用下載量已突破 150 萬, 累計完成 2500 萬次祈禱。

  • 2021 年 9 月: 公司透露,其收入同比增長 500%。

  • 2022 年 9 月: Hallow 下載量增長至 370 萬,累計完成 1 億次祈禱,覆蓋 150 個國家。在短短 9 個月 內,應用下載量翻倍,祈禱次數增長 4 倍。

  • 2023 年 4 月: Hallow 的職位招聘資訊顯示,其下載量已突破 700 萬,並獲得 15 萬條五星好評,表明使用者增長仍然強勁。

  • 2023 年 5 月: Hallow 下載量達到 1000 萬,累計完成 2.25 億次祈禱。

  • 2024 年 2 月: Hallow 創下歷史,成為 首個登頂 Apple App Store 排行榜的宗教類應用。 這一增長得益於其 超級碗(Super Bowl)30 秒廣告, 廣告中出現了包括 馬克·沃爾伯格(Mark Wahlberg)和 喬納森·魯米(Jonathon Roumie) 等知名天主教徒,推動了下載量的飆升。

  • 2024 年 8 月: Hallow 記錄的累計祈禱次數突破 6 億。

  • 2024 年 8 月: Hallow 聯合創始人 DiSanto 透露,約 40% 的使用者並不認同自己是天主教徒,表明該應用在更廣泛的宗教和靈性使用者群體中獲得了認可。

七、融資估值

Hallow 在 2023 年 5 月宣佈完成 50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 Goodwater Capital 領投,使其累計融資總額達到 1.05 億美元。公司歷史投資人還包括 Drive Capital、Peter Thiel,Susa Ventures,Teamworthy Ventures,Uncork Capital,Narya VC,Ruterary Capital,General Catalyst,Jim Perry 和 Scott Malpass。

Hallow 採用 “公益型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 結構。這意味著其目標不僅僅是為股東創造價值,還必須履行更廣泛的 社會責任,尤其是其核心使命—— 幫助使用者深化信仰。

作為 PBC,Hallow 需要在商業成功與社會影響之間保持平衡,確保公司的發展符合其長期宗教和信仰傳播的願景,而不僅僅是以盈利為唯一目標。這種結構使 Hallow 在吸引投資者的同時,也能繼續專注於其宗教科技(FaithTech)領域的長期使命。

八、關鍵機會

1. 全球基督教人口增長

全球基督教人口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大幅增長,從 2023 年的 25 億人增加到 2050 年的約 33 億人。基督教家庭的出生率在全球主要宗教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伊斯蘭教),每位女性平均生育 2.7 個孩子。

尤其是 撒哈拉以南非洲 的基督徒人口預計到 2050 年將翻倍。這一趨勢為 Hallow 提供了一個龐大的潛在使用者群,同時也擴大了其可觸達的市場規模(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

2. 與名人合作擴大應用的影響力

Hallow 可以透過與知名的 天主教公眾人物 合作,擴大其品牌影響力,並接觸更廣泛的使用者群體。例如:

  • 影視明星合作: Hallow 過去曾與 連姆·尼森(Liam Neeson)和 馬克·沃爾伯格(Mark Wahlberg) 共同推廣應用,這些明星的影響力有助於提高應用的知名度。

  • 與《The Chosen》合作: 該劇是一部講述耶穌基督生平的電視劇,自 2019 年首播以來吸引了全球範圍內的大量觀眾。到 2024 年 1 月,《The Chosen》已覆蓋 175 個國家,擁有超過 2 億獨立觀眾。 Hallow 與該劇主演 喬納森·魯米(Jonathan Roumie) 合作,他在應用內為冥想、祈禱和睡眠內容配音。這種合作有助於 Hallow 觸及更龐大的基督教受眾。

明星效應使得 Hallow 能夠接觸到那些可能對宗教興趣不大、但因明星代言而願意嘗試應用的新使用者。

3. 與天主教組織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Hallow 早期就積極與 教區(parishes)、教區機構(dioceses)、天主教學校、基督教組織 等合作,以直接接觸 活躍的天主教社群。深化與天主教會的合作可以幫助 Hallow:

  • 提升品牌可信度, 吸引更多宗教機構推薦其應用。

  • 透過機構推廣, 快速擴充套件使用者群,而不只是依賴個人下載。

  • 提高使用者留存率,讓信仰實踐成為使用者的長期習慣。

4. 擴充套件至其他國家和語言市場

儘管 Hallow 目前已經覆蓋 150 個國家,但其主要市場仍然是 英語國家(如美國)。然而,美國僅佔全球天主教人口的 6%,而全球最大的天主教人口集中在:

  • 巴西(葡萄牙語)

  • 墨西哥(西班牙語)

  • 菲律賓(他加祿語)

Hallow 未來的增長機會包括:

  • 提供本地化內容, 用目標市場的主要語言製作冥想、祈禱、聖經導讀等內容。

  • 與當地宗教領袖合作, 增強本地信任感。

  • 推廣適應當地文化的營銷策略, 提升滲透率。

透過擴充套件至拉美、歐洲和亞洲等天主教人口眾多的地區,Hallow 可以真正發展為一個 全球性的基督教冥想和祈禱平臺。

5.發展成為更寬泛的媒體平臺

Hallow 未來的增長不僅限於冥想和祈禱應用,它可以向 更廣泛的宗教媒體領域 發展,包括:

  • 播客(Podcasts): 推出更多神學討論、聖經講解、信仰見證等音訊節目。

  • 影片內容(Videos): 提供線上課程、信仰講解、禮拜直播等服務。

  • 書籍和電子出版物(Books & eBooks): 出版與冥想、祈禱、宗教生活相關的書籍。

這將有助於:

  • 增加使用者參與度, 讓使用者不僅限於冥想,還能在 Hallow 平臺上獲得更多信仰相關內容。

  • 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如廣告、內容訂閱、付費課程等。

  • 加強與其他信仰組織的合作, 吸引更多的宗教影響者和合作夥伴。

九、主要風險

1. 基督教在美國和歐洲的衰退

儘管全球範圍內基督教人口整體呈增長趨勢,但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和歐洲的基督教信仰呈下降趨勢。美國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佔總人口的比例正在縮小。資料顯示,至少每月參加教堂活動的成年人比例已從 2007 年的 54% 下降到 2019 年的 45%。此外,認同自己為基督徒的美國人比例預計將從 2010 年的 78% 下降到 2050 年的 66%。

歐洲同樣經歷類似趨勢。研究預計,未來幾十年,歐洲的基督教人口將減少約 1 億人。美國和歐洲不僅是基督徒數量較多的地區,更是高消費能力市場,使用者終身價值(LTV)較高。基督教在這些地區的衰退可能會對 Hallow 這樣的基督教應用程式構成市場阻力。

2. 潛在的政治爭議

隨著 Hallow 應用的增長,它可能會面臨輿論壓力,被迫對某些有爭議的議題表態,而這些議題往往在天主教群體中已有固定立場。尤其是在美國,宗教話題往往被政治化,不同教派之間對諸如 墮胎是否合法、LGBTQ+ 群體是否應被教會接納 等問題存在尖銳分歧。如果 Hallow 在這些問題上採取明確立場,可能會引發使用者群體的爭議,甚至影響其品牌聲譽。

未來,Hallow 需要在這些挑戰中謹慎前行,儘量避免讓自身捲入政治紛爭,以確保不疏遠核心使用者群,同時也要降低來自媒體的負面關注,專注於自身的主要使命。

十、全文總結

全球約 三分之一 的人口認同自己為基督徒,許多人希望尋找新的方式來深化自己的信仰。在網際網路應用和移動技術的推動下,個人可以更便捷、個性化地與信仰建立聯絡,就像冥想類應用幫助數千萬使用者提升精神修養一樣。

Hallow 應用正是基於這一趨勢而創立,旨在透過 禱告和冥想 幫助使用者加深與上帝的關係。它提供一系列功能,使使用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融入禱告。Hallow 未來有望成為 13 億天主教徒 在教堂之外實踐信仰的預設方式,為他們提供更便捷的途徑,將禱告和冥想融入日常,同時加強全球天主教徒之間的聯絡和社群歸屬感。

更多 Voice Agent 學習筆記:

對話式 AI 硬體開發者都關心什麼?低延遲語音、視覺理解、Always-on、端側智慧、低功耗……丨 RTE Meetup 回顧

2024,語音 AI 元年;2025,Voice Agent 即將爆發丨年度報告發布

對話谷歌 Project Astra 研究主管:打造通用 AI 助理,主動影片互動和全雙工對話是未來重點

這家語音 AI 公司新融資 2700 萬美元,並預測了 2025 年語音技術趨勢

語音即入口:AI 語音互動如何重塑下一代智慧應用

Gemini 2.0 來了,這些 Voice Agent 開發者早已開始探索……

幫助使用者與 AI 實時練習口語,Speak 為何能估值 10 億美元?丨 Voice Agent 學習筆記

市場規模超 60 億美元,語音如何改變對話式 AI?

2024 語音模型前沿研究整理,Voice Agent 開發者必讀

從開發者工具轉型 AI 呼叫中心,這家 Voice Agent 公司已服務 100+ 客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