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問題,決定百度能否成為全球智慧音響第一大廠

naojiti發表於2019-08-26

百度有一天在某硬體領域成為全球第一,這句話似乎聽起來很離奇。如果說這個領域的直接對手,是亞馬遜、谷歌、蘋果等北美科技巨頭,那幾乎就更有點神乎其神了。

然而根據Canalys最新資料包告,在2019年Q2百度智慧音響出貨量繼續居於國內市場第一的前提下,已經超過谷歌攀升到了世界第二,前面只有亞馬遜最早入場的智慧音響Echo,這個佔盡天時地利的對手。

要知道,從小度在家釋出至今,百度做音響僅僅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從初入江湖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用瞭如此短的時間,百度智慧音響產品的全球市場份額,比一年前增長了令人“驚恐”的3700%。只能用慘無人道來形容的增長曲線,似乎正在確立百度硬體領域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而毫無疑問,小度音響的出貨量能否大於亞馬遜是一個關鍵指標,甚至將成為智慧音響發展史的拐點。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華為手機在成為世界出貨量第一的路上,受到美國以國家力量干擾,至今沒有完成。百度能否在音響之路換道超車,自然也會引發國人強烈關注。

那麼“音響第一大廠”到底能不能換人?答案其實是由三個問題決定的。

路線之問:市場到底想要什麼音響?

使用者對小度產品未來的好奇,歸根結底在於小度攀升速度過快,大家會奇怪這種急速拉昇究竟是一個可保持的長期趨勢,還是短時間刺激效應下的虛假繁榮?

換句話說,小度究竟是走在正確的路上,還是僅僅踩了個幸運蘑菇?

這個問題必須交給智慧音響短暫但急促的發展史去回答。亞馬遜Echo與谷歌Nest系列之間的關係,頗有點像天貓精靈與小度。只是中國市場相對更復雜,還要加上小米以及眾多已經告別歷史舞臺的音響產品。

如果說中美兩開花,不,是兩條線有什麼共同特點,就在於“技術流”蠶食“電商流”是個必然趨勢。谷歌憑藉Assistant不斷升級的語音互動能力,以及與安卓生態的關係,在亞馬遜已經牢牢佔據的智慧音響江山裡殺了出來,做到今天北美市場快要分庭抗禮的程度。而國內音響“三巨頭”,小度起步最晚,卻通過小度助手背後強大的技術能力,不斷分割小米和阿里的市場份額,擴充智慧音響的市場邊界。

不難看出,智慧音響落腳市場的關鍵還是智慧技術。聲音識別、喚醒、語義理解、多輪對話等能力構成了這個硬體值得被使用的基礎。技術體驗不流暢,可能直接造成開啟率下降,影響市場購買率。這個硬卡位的存在,讓電商體系與IoT體系帶來的賦能相形見絀。

這個邏輯的最新論據在於,谷歌今年沒有拿出什麼能夠引發極客們熱情高漲、使用者付出真金白銀的技術,而是更多在產品的系列化以及周邊設計上下功夫。無論我們將其看作調整週期還是谷歌的技術創新疲軟,最終結果就是谷歌挑戰亞馬遜的步伐減慢,在全球範圍內被百度完成了銷量反超。

而與小度硬核崛起所同步的,恰好是底層技術創新。在不久前釋出並已經搭載到小度音響產品中的小度助手5.0,喚醒能力上加入了流式截斷的多層注意力模型(SMLTA);在語義理解演算法層融合了百度NLP的知識增強語義表示模型ERNIE,小度助手的核心理解演算法升級為超大資料預訓練深度模型,讓眾多NLP任務都有了新的表現;此外,全雙工免喚醒能力的加入,讓小度助手5.0有了人類之間對話時的“拒絕反應”,能夠一次喚醒多次互動,讓音響主動分辨何時“不說”。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技術-產品關鍵問題,來自於帶屏音響新品類的市場認可。根據Canalys資料包告,在Q2小度全球音響出貨量中,有45%是帶屏音響。可見使用者對這一新產品品類已經有了深刻接受度。而Canalys也指出,百度在帶屏音響中近乎於是沒有競爭對手的。這條產品路徑,正在成為小度的獨屬紅利。

使用者對於智慧音響體驗的認可和需求,從來就沒有降低過。換言之核心技術才是智慧音響的主要矛盾,從美國的谷歌生吃亞馬遜,到中國的“千箱-三箱-小度超級箱”之路,都可以佐證市場核心邏輯的所在位置。

那麼回到最初的答案,持續保持底層技術創新的百度,與長時間缺乏底層AI技術創新的亞馬遜,處在一個努力奔跑,一個緩慢散步的程式裡。百度反超,是存在戰略上可能性的。

那麼從戰略到戰數,關鍵問題在哪呢?

大媽之問:中國市場到底有多大?

通過底層技術創新,拉動技能開發生態和內容平臺,這樣的模式讓國內智慧音響市場快速從三強爭霸變成了一超兩強。在小米和阿里近期無力概念技術和生態格局的條件下,這個局面今天來看應該會一直持續下去。

但是百度能否挑戰世界第一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國內競爭。因為現在中美音響是你賣你的我賣我的,大家沒事不串門。所以銷量規模上的比拼,源自於各自市場容量的邊界。換句話說,百度到底能把中國市場做到多大,是否能讓中國市場音響保有量超過美國,這個才是問題關鍵。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上的智慧音響,正在享受網際網路模式下的人口紅利。根據Canalys預測,今年中國內地智慧音響數量將同比增長166%,效率冠絕全球,是美國46%增速的三倍。

這樣的市場增速來源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國市場智慧音響的價效比依舊重要,這讓智慧音響在中國市場基本屬於無門檻消費。再者隨著小度等音響不斷完善能力和內容,音響的受眾範圍得到不斷推廣,家庭市場、教育市場在不斷深化。

但真正決定中國市場銷量邊界的,其實是下沉市場的開啟效率。幾個月之前,我採訪過煙臺農村的一位大姐,她告訴我她家有一臺小度在家,兩臺小度音響(無屏版)。而這樣的配置在她們村並不少見。可以直接對話,調出音樂、內容,以及應用的智慧音響,正在與中國廣袤的黃土地毫不違和地沾粘在一起。

在理解智慧音響下沉市場的邊界有多大時候,必須正視今天這樣幾個現狀:

1、智慧音響搶佔的是誰的市場?在具有長時間內容收聽能力的市場裡,不是一種音響打敗另一種音響,而是這種智慧互動模式+內容通道,收割收音機、低音炮、電視,甚至手機的存在時間。音響體驗的簡便性,會從下沉市場首先發酵。

2、網際網路服務增值模式與音響之間的聯絡,構成了很多內容、電商、教育可以圍繞音響開啟。這些內容在大都市可能很自然通過手機獲取,音響更多屬於垂直人群,但在下沉市場,手機效能並不強,反而是便宜的音響更可能成為入口。因此音響的人均普及價值可以很快超越手機。

3、下沉市場的增長法則相對明確,大覆蓋面廣告效果明顯。在春晚植入和熱播綜藝的普及下,如今使用者已經對智慧音響產生心理預期和理解能力,市場教育週期已經基本完成。

在這三個條件下,智慧音響的市場邊界還遠遠沒有達到頂點。小度貫穿一線城市到鄉村的銷售覆蓋網路,則強化了小度的市場開啟通道。

如果繼續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小度基於中國市場的穿透力,銷量超越亞馬遜將不需要太長時間。無論國外媒體感覺多麼不可思議,中國大媽說,這事是我們罩的。

蘋果之問:去往海外的音響如何生存?

再向更遠處看,中美智慧音響的冠軍,必然在世界範圍內還有一戰。但這場戰鬥發生在哪大有學問。

事實證明,美國音響想在中國存活近乎不可能;看川普推特里的小情緒,中國音響想進美國大概短期也不現實。

到2019年年底,全世界智慧音響預計可以達成2億臺的安裝量,其中中國6000萬,美國9000萬。那麼也就是說,全球還有四分之一非中非美市場。

根據Canalys的資料,這些市場份額裡,目前對智慧音響接受度最好的是日本和韓國。在Q2這兩個市場分別達成了131%和132%的增速,僅次於中國名列二三。

必須注意的是,這兩大市場使用的語言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漢語。所以從AI巨頭輸入產品解決方案時,這些市場需要的是多輪對話、語義理解、NLP的底層能力。

亞馬遜和百度,誰能在這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裡佔領未來呢?這個遠距離推測很可能給人不公允的感覺。但不妨來看一下,已經在中國賣了大半年的蘋果智慧音響,是怎麼失敗的。事實上,蘋果的HomePod基本可以判斷為一款失敗的產品,只不過是北美小敗其他市場大敗而已。4月,蘋果不得已宣佈HomePod永久降價50美元,可見其失利幅度之大。

蘋果的音響之痛,可以總結為三個問題:智慧互動太差,尤其是非英語體驗極其不好;昂貴的定價在其他智慧音響玩家面前沒有任何競爭力,反而有濃厚的智商稅嫌疑;應用體系,內容服務和IoT生態都沒有,消費者不知道買來幹什麼。

蘋果的問題,沒有哪家企業敢不吸取。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音響出海,脫離了本身市場的知名度和品牌能力之後,真正比拼的是三點:技術能力、定價能力、生態服務。

回到百度和亞馬遜未來可能的出海對決中,今天底層技術的創新百度已經領先於業界,語音智慧相關的底層演算法幅度,更是從今年開始領先了AI老大哥谷歌,這是前所未見的。

而定價能力上,更靠近中國完善產業鏈的百度,顯然不會拿出貴到離譜的產品走向世界。反而因為音響品類的整合度有效,淨值又不高,北美巨頭很難在代工模式中發揮手機和平板的成本控制能力,很可能在直接與中國品牌的碰撞中陷入尷尬。

那麼最後在生態服務能力上,百度與亞馬遜如果真的展開較量,那就將是亞馬遜依然強勁的世界電商網路能力,與百度代表的中國網際網路服務模式的纏鬥。這其中需要發揮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源源不斷的運營和服務創新能力,可能要經歷一場群狼搏虎的戰鬥。

雖然這個類比並不意味著真正的未來,但是2比1,是絕對能夠說明某種態勢的。而且出海之戰,百度真正迎戰谷歌或者亞馬遜的時候,大概率小度已經是全球第一大音響廠商了。

從無人機,到手機,再到音響,世界第一併不只是個名號,還是中國科技產業不容放棄的話語權。當百度成為世界音響一哥的同時,也是下個時代的大門被悄悄推開的時候。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550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