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業的目標團隊凝聚力的開始

Jack Zhai

 

人要有志向,才不會迷失努力的方向;做事要有平常心,不急不燥,集每一個小進步才有大成功。志向就是人給自己立的目標,有了目標,才算踏走上成功的起跑線。建立團隊也需要目標,目標是團隊的靈魂,是把大家團結在一起的黏合劑,有了目標,團隊才有生命力,才可以避免人性弱點帶來的團隊內訌,並最終統一思想、步調一致。
所謂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團隊就生成了;“志同”就是大家有同樣的想法,想法的具體表現就是大家奮鬥的目標,如何確立團隊的目標,確立什麼樣的目標,往往是一個團隊能做多大、能堅持多久的基礎,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團隊的凝聚力,沒有凝聚力的團隊隨時會分崩離析。
團隊初期的凝聚力尤為重要,團隊建立的開始,人的情緒激昂,百事待興,但新組成的團隊也面臨困難的考驗,渡過生存關是團隊能繼續的前提。
能成為團隊初期凝聚力的一般有兩種能力:
1、               個人魅力:一個領袖的個人歷史,往往能成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階段歷史,人們都有“跟隨”的天性、有崇拜的心理。當有人能帶領大家的時候,人自己的思考常常就會惰化,“偉人的做法肯定是對的”。人們都有需求庇護的想法,忠於領袖,領袖就會保護你,領袖就是方向,具有領袖般的威望,跟隨者就會形成強有力的團體。很多宗教的起源大多都是如此,宗教的領袖是神的化身,是代表上帝的意志,是帶領大家走向美好生活的。
2、               共同的目標:農民辛苦耕作是為了獲得收成,養活家人;工人加班生產是為了多掙薪水,支付家用;士兵打仗是為了保護家裡的財產不被別人搶走你建立團隊,讓大家跟你一起幹,就要把你的目標變成大家的目標,是大家都想做的事,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形成團隊才有更為強大的力量。
個人魅力屬於少數情況,不僅要具有領袖的才能,還要具有領袖的背景(人們相信你)。領袖的吸引力要展現,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讓大家知道跟你做什麼。三國中劉備首先把自己打扮成黃族後裔,才可以帶領大家“復興漢業”,關、張捨命跟隨,孔明在劉備困難的時候加盟,不僅是因為劉備“有大志向”,也是因為“名正言順”,否則以劉備的才能與實力,統一大業選擇曹操與孫權都比劉備強。
秦始皇聰明,但他的統治也算殘暴,秦國卻能吸引大量的人才,趕都不願意走,著名的就是“諫逐客令”事件,我認為其原因如下:一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國力超強,是其他六國難以比擬的,人才們要想建立業績,展示自己的才華,而又可以獲得榮耀與富足的最好選擇是秦國,而秦國的領導是秦始皇,所以跟隨他是最佳選擇。二是秦始皇雖然不仁慈,但志向明確而遠大,目標就是統一六國,另外法令嚴明,也能採納諫言,具有領袖之風,是其他六國的統治者不可比的。既然是做臣子,建功立業,當然能選擇好的領袖是最佳的。“良禽擇木而棲”也是古人的經驗嗎。

 

企業是團隊的一種,是關係比較鬆散的一種,不能建立宗教、政黨、軍隊那樣嚴格的紀律,企業與員工的關係是合約的遵守關係,不是生存的保證關係;企業的凝聚依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主要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成就感與金錢的擁有。金錢的吸引有時還受到“夢想與道德”的約束,在很多情況下,“品德高尚、心態平常”的人會把興趣、志向放在金錢的前面,為了追求“人生的夢想”而離開你的團隊。
先看一個個人魅力的例子。威廉.肖克萊是電晶體的發明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他本人就是企業競爭的王牌,大家認為能成為領袖的人,所以他在矽谷開辦公司時,公司一時成為天才的聚集地,肖克萊實驗室成為當時世界頂級電晶體專家的團隊,其中Intel公司的創始人羅波特.諾伊斯就在其中。若不是因為肖克萊對企業管理工作不擅長,也沒有委託專業的人員,也許現在CPU霸主就不是Intel了。同樣也是這個肖克萊,當公司的員工發現老闆沒有管理的才能,不具備領袖的素質,不能帶領大家走向輝煌,就發生了著名的八人幫叛逆事件,不僅成就了仙童公司,而且造就了矽谷開發區半導體公司老闆的搖籃。
所以在現代管理的學說裡:一方面是企業選擇有才能的員工為自己服務,另一方面也是員工選擇有領袖才能的老闆跟隨。聰明的打工者往往優先選擇好的老闆,有領袖才能的老闆,不僅在跟隨領袖的同時,迅速積累經驗與財富,而且隨著企業的擴大,能較快地接觸高層的管理與社會交際圈,無論將來是做職業經理人,還是自己創業都縮短了“學習”的時間。

 

若個人的魅力還無法得到大家認可,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就是共同目標。大家都想做的事情,自然就形成一個利益整體。三國中十八諸侯討伐董卓時,大家都對董卓的倒行逆施早已憤慨,曹操一呼百應,雖然沒有做統帥,但曹操就此積累了自己的實力,走向事業的開始。秦末陳勝起兵是因為大家按律法都難免一死,造反還有一線生機,在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帶領下,義軍迅速壯大。
那麼企業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又如何把它與大家的目標一致,進而形成一個團隊呢?
1、               目標要遠大
目標遠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蔘與,才能吸引有才能的人加盟。秦始皇的志向是統一六國,所以六國內的棟樑之才爭相跟隨;三國裡公孫贊只是為了部分土地而戰,所以趙雲看見劉備就想跟隨。袁紹擁有四個州的疆土,卻沒有統一天下的目標,只是操心眼前的雞毛蒜皮,最終雖有謀臣良將,千軍萬馬卻敗給了曹操。目標是要得到大家的贊同,沒有理想性、不遠大的目標很難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援。沒有人支援你,就談不上同心協力。
對於企業來說,賺錢是必然的,人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都要以金錢做支援,但要賺多少才算賺錢,是很多小企業的領導者搞不清楚的。所以,國內的很多企業創業起步時很團結,但剛要發展就先內部分裂,有了錢就害怕別人算計自己,忘記了原來的目標,造成每個人的目標不再統一,團隊就失去了凝聚力。
2、               目標要清晰
目標是團隊奮鬥的希望,在前進的過程中,困難重重,若目標不清晰,員工就會動搖,目標沒有錯吧?這種懷疑是企業致命的管理問題。在競爭對手的打擊與威脅下,人都是容易變化的,並且人的變化往往內在而含蓄,等發現他採取行動時,就很難再說服了。
讓企業的員工時刻銘記企業的目標,員工就會有一種神聖的感覺,就不會在痛苦、疲憊、內心恍惚時迷失方向。尤其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往往“再堅持一下”,你就是成功者,企業就會成功。
3、               目標與大家的利益息息相關
目標要成為團隊的凝聚力,除了目標是大家認可外,還需要跟大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否則大家會支援你、同情你,但不會跟隨你,更談不上“以身相許”。與人為善是大家都希望的,但作為慈善家需要有殷實的金錢作基礎,因為讓別人吃飽肚子只是小善,讓人脫離苦海才是大善,宗教的教化具有凝聚力,因為是大善;街頭賒粥的只是做好人而已,因為是小善。要達到目標是要付出努力的,甚至自己的生命,沒有切身的利益關係,怎麼會跟你“辛苦勞作”,因此,把企業的目標分解得與每個員工相關,目標才具有團隊的凝聚力。
現代企業中流行的全員持股就是一種利益相關,百度公司上市了,前臺小姐都成了富翁,它的員工能沒有動力嗎?銷售人員的獎金與他的銷售額度成正比,賣得多,個人就多獲益,銷售才會充滿了活力。
風險與利益對等,商業的法則是不變的。利益相關不是把老闆的錢財送給大家,而是要大家一起創造財富,在利益掛鉤的同時,明確的規則要遵守。員工留,留得心甘情願,即使吃苦貼錢也願意;員工走,走得清清楚楚,心裡沒有遺憾。這一點是很多創業中的企業老總難以做到的,因為管理者沒有大目標,容易算小帳,往往自己踐踏規則,讓員工無法相信你的規則,利益相關就成了空話,凝聚力就沒有了。
規則的執行,不僅是對現有員工的,也是對將要加盟人員的,之所以走得人感謝企業,新來的人才沒有後顧之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很多加盟者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等到企業的目標實現,但目標的凝聚力就在於它能不斷地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員加盟,加盟的參考是好散才有好合;團隊管理的魅力,就是讓團隊保持、不斷增強它的吸引力。而作為團隊的組織者,信守規則,對目標執著,你就具有領袖魅力的光環了。
4、               目標要宣傳
再好的東西,要吸引人就要為人所知。讓別人理解你的目標,才談得上是否一起奮鬥。所以確立目標、制定規則後,對目標的宣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須要做的。要宣傳,不是對每個人都講一遍,你有精力,別人未必有時間聽。目標宣傳也象產品推銷一樣,要精確提煉,簡單易懂,朗朗上口,不僅讓人一聽就有興趣,而且覺得懂得它、參與它都有一種優越感。
很多人認為小企業不需要企業文化,我認為恰恰相反,小企業處在創業的階段,需要推銷自己,吸引別人,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瞭解你,理解你什麼?當然是文化的內涵。一方面,讓大家知道你的目標,你的規則,才會讓人加盟你。另一方面,有一個友好、團結的環境很重要,溝通順暢,目標明確,人人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圍繞企業的目標來凝聚企業的員工。對於大的企業,人員多,部門多,對員工吸引的往往不是它的文化,而是它的實力。就算秦始皇殘暴,但國力強大,還是能吸引人才。
宣傳的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把目標精練成口號,讓人容易記憶,不斷重複,有些還印在員工的名片上,掛在公司的門廊上。

 

建立企業的目標,就是建立企業的文化,建立企業的規則,用精神的力量團結企業的每個員工,讓大家發揮最大的潛力。企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企業凝聚力量,吸引各種優秀的人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資訊化時代裡,競爭已經遠遠超過從前任何時候,要想在這種情況下獨樹一幟,異軍突起,建立你的企業,你的團隊,就從確立企業的目標,凝聚你的“同志”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