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讀書《必然:理解將塑造你的12種技術力量》KK
《必然》是凱文·凱利(KK)著名預言三部曲的展望篇。本書共由12個章節組成,每個章節作者提出了一個對於未來趨勢的預測並做出了詳細的闡述。最有趣的是每一個章節作者都會為讀書設想一個未來世界的場景,讓讀者深入體會作者對於未來世界的預測。
1 形成
毫無疑問,網路將延伸到這顆星球的各個維度。僅就網際網路而言,什麼都還沒有發生!網際網路仍然處在開端的開端。從來沒有哪個時代會比當下更有機遇,更加開放,,有更低的壁壘、更高的利益風險比、更多的回報和更積極的環境。我們都在“形成”。這是在人類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最佳開始時機。
1.萬物都不會長存。水分會鏽蝕金屬,空氣會氧化防水膜,潤滑油會蒸發——有什麼是不會壞掉的呢?很顯然沒有。
2.未來的科技生命將會是一系列無盡的升級,而迭代的速率正在加速。在未來,新事物源源不斷地被我們發明出來,我們所有人都會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全力掉隊的菜鳥,永無休止,無一例外。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3.沒有不適的世界會停滯不前;某些方面過於公平的世界,也會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 烏托邦中沒有問題可煩惱,但烏托邦也因此沒有機遇存在。
2 知化
由平行計算、更大量的資料、更深層次演算法組成的技術將使人工智慧持續進步。越多人使用人工智慧,它就會變得越聰明;它變得越聰明,越多人就會使用它;當它更聰明時,就會有更多的人使用它。未來的人工智慧將由兩到三家寡頭公司主導,並基於雲端的多用途的商業產品為主。
從現在到未來百年,我們製造的人工心智都將會為專門任務而設計,並且通常是超越我們能力的任務。我們最重要的思維產品也將不是比人類想的更快、更好,而是能思考人類無法思考的事情。
機器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時間問題。第二次自動化浪潮正在引領這場變革,而人工認知、廉價感測器、機器學習和分散式智慧將成為變革的焦點。
根據機器和人的關係可以把機器未來的工作分為四類:
- 1. 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
- 2.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
- 3.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時什麼的工作;
- 4.(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1.知化,即“賦予物件認知能力。”
2.人工智慧廉價、強大、無處不在,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越多人使用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就會變得越聰明,它變得越聰明,越多人就會使用它,當它更聰明時,就會有更多人使用它。
3.再過10年,谷歌將擁有一款無可匹敵的人工智慧產品。我的預測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營產品將不再是搜尋,而是人工智慧。
4.一類特定的心智在某些方面的表現更為出色,在其他方面就會有所欠缺,這也是現實世界遵循補償的法制,因此我們能製造的人工心智將會是為專門任務而設計。知化中最重要的機械產品不是某樣事情比人類做得更好,而是能做人類完全不了的事情;最重要的思維產品也將不是比人類想得更快、更好,而是能思考人類無法思考的事情。
3 流動
計算的三個階段:
- 1.新媒體最初的形態,計算機的第一個階段;
- 2.引入網路組織原則。基本單位不再是檔案,而是“頁面”。
- 3.“流”和“資訊流”的時代。頁面和瀏覽器遠不如從前重要。
在這個全新的網路世界裡,任何可以被複制的東西都會被複制,而且免費。當複製品免費時,你就要去銷售無法複製的東西。信任是一種無形資產,在複製品氾濫的世界具有的價值越來越高。
8種比免費更好的原生性特徵:即時性、個性化、解釋性、可靠性、獲取權、實體化、可贊助、可尋性。
流動的四個階段:
- 1.固定、罕見;
- 2.免費、無所不在;
- 3、流動、分享;
- 4、開放、變化。
1. 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印機。自由流動的複製品已經在網際網路這個全球通訊系統的本質中留下了烙印,網路技術需要的是沒有約束的複製,複製品必然流動。在這個全新的網路世界裡,任何可以被複制的東西都會被複制,而且是免費。
2. 我們已經從日清日畢模式轉換到了實時模式。給別人發資訊的時候,我們希望立刻就能收到答覆。花錢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銀行賬戶能立刻結算。推論下去, 想在實時中運轉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須流動起來——這至關重要。
3.流動性帶來了新的力量:重要的不是複製品的數量,而是可以通過其他媒體連結、處理、註釋、標記、突出、翻譯、強化一份複製品的方式的數量。同時,流動性進一步釋放了創造力。
4.經濟社會裡信任是不能被複制的,信任必須通過時間積攢得到,我們更喜歡和信任的人打交道。所以,信任是一種無形資產,它在複製品氾濫的世界中具有的價值越來越高。
4 屏讀
我們現在成為了螢幕之民。閱讀變得更加社會化。通過螢幕,我們能夠分享的,不再只是我們正在閱讀的書名,還有我們的反應,以及讀書時做下的筆記。密佈在書籍中的超連結,會把所有書籍變成一個網路化的事件。
隨著移動螢幕變得更大、更輕盈、更強大,它們會被用來觀察更多的內在世界。螢幕將能讓我們“閱讀”一切,而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螢幕還能觀察我們。
1.螢幕佔據了我們的口袋、行李箱、儀表盤、客廳牆壁和建築物的四壁。
2.螢幕文化是一條由微博、摘要、隨手拍照片、簡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構成的河流。全世界的年輕人每天能用手機寫下5億條段子,無論他們正在求學,還是已經工作。螢幕數量的增長在繼續擴充套件人們的閱讀量和寫作量。
3.我們已經有了平板電腦、電子書和手機。其中手機最讓人吃驚。 長久以來,專家一致保持著這樣一種觀點:沒人想在巴掌大的小螢幕上閱讀。但他們錯了,而且錯的十萬八千里。我和很多人都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讀書。實際上,我們還不知道可以讀書的螢幕到底可以做到多小。書不再像是一種人工製品,而更像是映入你視野的資訊流。被人批註、標註、標記、收藏、總結、參考、連結、分享、傳播,才是這種書籍長久以來真正想要的。數字化能讓這些書籍實現“夙願”,而且做到的還能比“夙願”更多。
4.屏讀首先會改變書籍,然後會改變圖書館;之後,它會給電影和視訊動手術;再之後,它會瓦解掉遊戲和教育;而最終,屏讀將會改變每件事。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一天的生活將會是:從醒來就開始屏讀,到上班再到閉上眼睛睡覺前一秒都會在屏讀。
5 使用
在我們向使用權靠攏並遠離所有權的長期程式中,有五個深層的科技發展趨勢起著推動促進的作用:①減物質化;②按需使用的即時性;③去中心化;④平臺協同;⑤雲端。
(1)大多數現代產品都在經歷著減物質化: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汽車的平均重量已經下降了25%。各種功能的家用電器也在變得更輕。我們所需投入的物質總量在減少,這說明我們在用更少的物質創造更大的價值。
(2)當“優步”廣為人知的時候,類似的這種按需“使用”模式正在一個接一個地衝擊著數十個其他行業。
(3)從中心化的組織向更為扁平化的網際網路世界轉變的後果是,每一個事物,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必須更快地流動起來,以保證整體在一起移動。
(4)最富有的以及最具破壞性的組織機構幾乎都是多邊平臺,比如蘋果、微軟、谷歌、臉譜等公司。所有這些企業巨頭都借用第三方供應商來增加其平臺的價值,並且普遍開放應用程式編輯介面的使用來促進和鼓勵他人蔘與進來。
(5)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雲端崛起的下一步就是將不同的雲端結合成一個“互聯雲”。如同網際網路是網路的網路,互聯雲則是雲端的雲端。
1. Uber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程車公司,卻不擁有任何計程車輛;臉譜網作為世界上最流行的媒體平臺,卻不創造任何內容;阿里巴巴作為最有價值的零售公司,卻沒有庫房。當下以及不久的將來,對事物的佔有不再像曾經那樣重要,而對事物的使用則比以往更加重要。
2. 使用權將逐步取代所有權。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對事物的使用將會勝過對其擁有。例如:共享單車、優步快車,未來“名牌包包、服裝、甚至一個高檔烤箱”等,我只是這一季喜歡使用,過季後便不喜歡不使用了,所以沒必要擁有,沒必要浪費資源,佔據空間。
6 共享
分享是數字社會主義中最溫和的表現形式。有組織的協作所能取得的成果要超出臨時的合作。臉譜網最有價值的資產恰恰是那些表裡如一的網路身份,這些網路身份是臉譜網的共享機制得以運轉的必需之物。 像網際網路、臉譜網或者民主這樣的平臺旨在為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搭建場所。這些基礎平臺會從儘可能減少層級、降低准入門檻、公平分配權力和義務中獲益。另一方面,那些旨在製造產品而非提供平臺的機構則往往需要強勢的領導以及構建在時間尺度上的等級結構。到2050年,最大、發展最迅速的、盈利最多的企業將是掌握了當下還不可見、尚未被重視的共享要素的企業。在我們歷史的這一時刻,將從未被共享過的東西進行共享,或者一一種新的方式來分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1. 共享經濟:分享,協作,由一個個個體組建成一個龐大的集體,會幫助我們學得更快,工作得更好!
2. 隨著人們協同程度的增加,群體從只需最低程度協同的共享起步,而後進步到合作,再然後是協作,最終則達到集體主義。每一步發展都需要進一步的協同。
3.分享是數字社會主義中最溫和的表現形式,但這樣一個動詞卻是所有高階水平的群體活動的基礎。它也是整個網路世界的基本構成成分。當個體們為實現一個更大目標而共同工作時,群體層面的結果就會湧現出來,這也就是所謂的“合作” 。社群的集體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貢獻者個人力量之和。——整體優於部分之和。
4.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緒、金錢、健康、時間,都將在適當的條件和適當的回報下被共享。任何可以被共享的都能以上百萬種我們今天尚未實現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長久地共享。
7 過濾
1.平臺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會對我們的大量行為記錄進行彙總分析,以期能夠及時地預測我們的行為。通過對10億條過往購買記錄的相關性計算,他們的預測會相當有先見之明。例如,你在“噹噹”網上購買了10本書,“噹噹”會根據你歷史的記錄推薦給你,你可能感興趣的其它書籍。
2.就如何過濾和該過濾什麼而言,我們還處在初級階段。未來的發展空間要廣闊得多。例如廣告商和平臺的人工智慧系統會針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時間,當然是尋求最理想的位置、最理想的時間插放最理想的廣告,並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頻率做出反饋。這些強大的計算技術可以並且也將運用到萬物聯網的各個領域。未來的30年中,我們在教育、運輸、醫療和零售領域都能看到大規模定製的出現。
3.然而,只接觸那些你已經喜歡的東西是有風險的,你可能會捲入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漩渦,從而對任何與你的標準存在細微差異的事情都視而不見,即使你原本會喜歡它。在資訊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
8 重混
1.重混,即“對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
2.將早期簡單的媒介形式與後期複雜的媒介形式重新組合,產生出無數種新的媒介形式。新的媒介形式自身將會被重混、分解,並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重組成數百種其他的新形式。
3.書籍文字我們可以檢索,例如檢索到一本書中所有出現過的“帽子”的詞語。未來視訊也可以像谷歌搜尋網頁一樣檢索,並找到某個具體鏡頭,例如找到所有出現過“帽子”的鏡頭。
4.除了可檢索性以外,媒介中正在發生的另一項變革為“可回放性”。在未來,沉浸式環境和虛擬現實也必然會具備返回先前狀態的功能。實際上,任何數字產品都將具備撤銷和回放功能,就像它們都會具備重混的功能。
5.在未來的30年裡,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響力的媒介將是重混現象發生最頻繁的地方。但凡有價值的創作物,最終將不可避免地以某種形式轉化成其他東西。人們當然永遠可以獲得1997年J·K·羅琳發表的那個版本的《哈利·波特》,但不可避免的是,在未來幾十年裡會出現1000本根據她的原版圖書創作出來的同人小說。發明或作品本身越有魅力,也就越可能被其他人所轉化,而且這一過程也越重要。
9 互動
1.”現場感”和”互動效果”是推動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快速發展的兩大亮點。
2.用不了十年,當你體驗尖端水平的虛擬現實顯示器時,可無需戴任何眼睛及穿戴裝置。你的眼睛會被矇蔽,以為自己正在通過一個真實的窗戶觀看一個真實的世界。那個場景會是明亮的,沒有閃光,沒有肉眼可見的畫素點。你將會十分確定地感覺到那就是絕對的真實世界,只不過它並不是真的。
3.現場感會將使用者帶入虛擬世界,但是虛擬現實裝置的互動效果才是維持使用者體驗的要素。隨著我們與自己製造的裝置之間的互動持續增加,我們將更加關注人造品的形象化特徵。裝置和我們的互動程度越高,口碑就越好,而我們的體驗也會更棒。
4.在人類短短几十年的壽命期限中就能“擾亂”社會發展的第一個技術平臺是個人電腦。行動電話是第二個平臺,它們都是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引發了社會中一切事物的變革。 下一代顛覆性的平臺就是虛擬現實。
10 追蹤
1.現在,幾乎人人都能測量上千種和自身有關的資料。這些涉及自身的實驗已經開始改變我們對醫療、健康和人類行為的看法。不久的將來,一個集齊個人化的身體記錄資料庫(包括完整的基因序列)可以用來打造個人治療方案和個性化醫療。
2.自我追蹤的範疇遠遠大於健康。它涵蓋了我們的整個生活。微型可穿戴的數字“眼睛”和“耳朵”能夠記錄我們一天中每分每秒的所見所聞,從而幫助我們記憶。
3.所有先前無法測量的東西都被量化、數字化,並且可以被追蹤。我們會持續追蹤自己,我們和朋友之間也會互相追蹤。企業和政府會對我們實行更多追蹤。50年後,無處不在的追蹤行為將成為常規。
4.追蹤無法停止,故無處不在的監督是必然的。互相監督的社會中會出現一種權利意識,即每個人都有權獲取關於自己的資料,並從中受益。但是每種權利都伴隨著義務,因此每個人都有義務尊重資訊的完整,負責任地分享資訊並接受他人監督。
11 提問
1.科學包含一個悖論。每個答案都會孕育至少兩個新問題,因此,使用的工具越多,答案就越多,相應的問題也會更多。
2.望遠鏡、放射鏡、迴旋加速器、粒子加速器不僅擴充了我們的知識,還擴充了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最近,受過去發現的幫助,我們發現宇宙中96%的物質和能量是看不見的。宇宙不是由我們上世紀發現的原子和熱量構成,而是由被我們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未知存在構成。“暗”是無知的一種委婉說法,因為我們確實不知道宇宙中大部分物質由什麼組成。
3.在科學工具的幫助下,如果知識真呈指數增長,我們應該很快就能消除困惑。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不斷發現更大的未知領域。科學作為一種手段,主要增長了我們的無知而不是我們的知識。
4.一個問題越容易回答,答案越有價值,生成的問題則越多。儘管機器能夠無限擴充答案,我們提出新問題的時間卻有限。提出一個好的新問題與吸收一個答案的時間不成正比。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
12 開始
1.未來我們生活的新平臺,這個不完美的網際網路實時覆蓋510億公頃的地面,觸及150億的機器,佔據40億人類的心智,消耗地球上5%的電能,以非人類的速度執行。這個組織的規模已經大幅超越了我們目前建造的最大的系統,即各類城市。
2.層級上的跳躍讓我們聯想到一些物理學家所說的變相,即分子狀態的不連續變化,比如從冰到水,或者從水到水蒸氣。溫度和壓力的變化本身並不能帶來改變,分子間的基本關係在臨界點上發生重組才讓物質表現出全新的特性。於是水和冰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事實上,就像溫度和壓力慢慢升高,當這些事情持續穩定地發展,我們會到達一個拐點,或是一個複雜的零界點,在這裡,變化是不連續的。於是相變發生了——我們會突然處在全新的階段。那是一個具有新常態的不同世界。
3.我們正處在這個過程的開始,那個不連續的變化剛剛露出一些端倪。我們的新型超級網路是一股持久變化的浪潮,不斷推動著我們的各種新需求和新慾望。我們完全無法預測30年後身邊都有哪些產品、品牌和公司。這些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機遇和命運。
5.匿名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手段。因此網站上,大多數粗暴的騷擾都是匿名的。 不用負責任的狀態最大程度上釋放出人類的惡。
6.隱私只能通過信任獲得,而信任需要穩固的身份作基礎。結果是信任越多,責任越大,情況越好。
思維導圖
相關文章
- 產品資料管理(PDM)技術說明書
- 產品讀書筆記-需求筆記
- 【技術分享】《深入理解Elasticsearch》讀書筆記Elasticsearch筆記
- 產品讀書《金字塔原理》
- vmware技術及產品
- 產品技術團隊怎麼搭 原QQ安全產品人告訴你
- JAP 1.0.1 以及 《JAP產品技術白皮書》正式釋出
- 產品經理也能讀懂的技術:什麼是WSGI
- Java技術轉(兼顧)產品經理——讀《快速轉行做產品經理》有感Java
- 產品經理讀書筆記——產品經理20堂課筆記
- 產品經理的技術之痛
- 生物技術的未來-- 生物產品
- 效率讀書:《必然》——獨到的思考出發點
- “技術轉產品”比產品更噁心的幾個點
- 必讀技術書籍
- 《解構產品經理》讀書筆記筆記
- 11款不可或缺的技術產品
- [技術討論]軟體的產品、技術、標準對話
- 技術創業者必讀:從驗證想法到技術產品商業化的全方位解析創業
- [技術] CDM技術分析和產品選擇建議
- Mambu:2023年塑造金融的力量
- 產品經理面試技巧,別說你不會|掘金技術徵文面試
- 讀書筆記1——《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筆記
- 12種無線技術誰將成為物聯網的主旋律?
- 技術人怎麼“打通”產品業務?
- SAP產品增強技術回顧
- 產品資料管理(PDM)技術概述
- 產品經理要懂多少技術?
- 產品經理要懂多少技術
- 如何寫好B端產品的技術方案?
- 運營,產品,技術,市場的區別
- 我是如何從技術轉向產品的
- 產品不要被技術綁架的10件事
- 資料產品的前端技術選型的思考前端
- “百變”Redis帶你見識不同場景下的產品技術架構Redis架構
- 基因編輯技術之“速”力量:讓單倍體育種技術迭代升級
- [新年讀書計劃] 技術與學術
- 如何閱讀技術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