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怪誕心理學精華筆記

tangchen2016發表於2016-11-07

把滯銷的商品作為限量購買的東西,人們就會有非理性的購買行為。

同類居中,最貴錨點,利用僚機。

人們很少做不加對比的選擇。
多數人只有到了具體情境裡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一切都是相對的。

觀察周圍事物以確定彼此關係。

誘餌效應甚至能幫助我們決定和誰約會,並且最終和誰結婚。
公開薪酬只會形成攀比。
我們一旦以某一價格買了某一產品,也就為這價格所錨定。
習慣於一種消費水平而不願意改變。

基於其他人的行為來推斷某事物的好壞,以決定我們是否仿效,這就是羊群效應。

自我羊群效應,選擇自己熟悉的。

改變錨定行為的方法是產品差異化,不走尋常路。

轉變負面體驗為快樂體驗。

一旦做出首次決定,以後的決定就會以一種似乎合乎邏輯、前後一致的方式緊隨而來。

我們有能力積極改進非理性行為。

質疑已有習慣,認識自己的脆弱,進行自我訓練。

不經審視的生活過得很糊塗。

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可以被促銷免費操控。
需求並不獨立於供給。

東西打折人們就願意多購買,不是基於偏好而是基於記憶中的錨定。

免費的的東西能喚起非理性。我們原來不想買的東西免費後就很吸引人。
免費的最大問題在於,它引誘你在它和另一件商品之間掙扎。

人類本能地懼怕損失,免費真正的誘惑力與這種懼怕心理聯絡在一起。

我們花在一件事上的時間是從另一件事上轉移過來的。這是機會成本。

我們生活在社會規範和市場規範作用下。

免費的性在社會規範中是無價的,一旦轉換為市場規範,就變得廉價了。

市場規範不僅和勞動有關,還和一系列行為有關。

如果你和約會物件在餐館吃飯,千萬別提花了多少錢。

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發生碰撞,社會規範就會退出。

只要有一次違反社會交換原則,就會使得回到市場交換領域。

社會規範是激勵員工保持忠誠的最好方法。

金錢,經常是最昂貴的激勵方式,社會規範相比之有時更有效。

我們都會低估激情對我們行為的影響。

為了眼前的滿足而放棄長遠的目標,這就是拖沓。
我們在誘惑面前一觸即潰。

我們對已擁有的東西迷戀不能自拔。
我們總是注意失去什麼,而不是得到什麼。
我們經常假定別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們相同。

我們忘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
為什麼不能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第做好一件事情呢?

一般來說,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我們都會努力追求最大程度的滿足。

手忙腳亂地去保持所有選擇的可得性最後都會精疲力盡並且徒勞無功。若水三千,只取一瓢。

我們有非理性的衝動,維持著儘可能多的選擇。一直在糾結,從未篤定。
在選擇時沒有考慮到遲疑不決帶來的時間成本。做決定,不糾結!

在猶豫和墨跡中把本來目標都忘記了:我尋找最適合自學程式設計的書籍,開發工具,但實際上卻讓我把自學程式設計這個本原目標給忘了。

加一個新的概念包裝,提示預期,就可以改變選擇。

好的包裝能提升商品本身的價值定位,這種錨定就是好櫝裝好珠,好鞍配好馬。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富豪只選貴的,不選對的的心理祕密。這就是低調的奢華。

優雅地展示力量。

市場營銷向消費者提供資訊,提高他們對產品的預期和真實快感。

人們希望用先驗知識預測體驗。
預期的心理暗示會注入信念,改善表現。

安慰療法與安慰劑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它起作用是因為人們的信任。
信念和條件反射能夠形成預期。

熟悉未必產生輕視,但它確實產生預期。
價格越高不一定更好,但給人預期更好。

有了適當的機會,很多平日裡誠實的人也會作弊。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把社會美德內化了。當我們所為符合社會倫理,超我就感到愉快,否則就感到不快。

我們內心的誠實尺度只有在考慮重大越軌行為時才被啟用。

如果在誘惑的瞬間得到有關道德的提醒,我們可能保持誠實;
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就可以防患於未然,盡力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

很少直接用錢來搞關係,離現金一步之遙的作弊最容易為雙方接受。

那些注重表現自己品味的人可能做超乎常情的選擇。有時願意犧牲消費快感來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開始之前,先拿定主意要幹啥,並隨後堅持不變。看別人選擇之後,很可能干擾自己的判斷,做出一些之前沒想過的改變。比如換工作之類的。這是一種羊群效應。

人經常不能理性行為,在決策中表現出非理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