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筆記——叔本華

mi_zy發表於2020-10-25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亞瑟·叔本華 德文 :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歲),德國 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 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 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 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 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

    叔本華指出:康德的最大功績不是他的 認識論 ,而在於他劃分了表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區別。他指出:康德錯誤地假定知覺包括想象,將直觀和思維混淆起來。康德構造了將感性直觀和知性十二範疇共同構成經驗物件的理論。叔本華發現若按照這種理論,表象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觀又是思維,既非直觀又非思維的東西。而且這樣一來動物要麼就具有思維,要麼就連外在世界的表象也沒有了,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國學大師王國維 的思想亦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在其著作《人間詞話 》中以叔本華的理論評宋詞;還曾藉助其理論發展了紅學,成就頗高。

1、表達一種單一的觀念。

2、基於康德的經世名作——人們經歷徹底的幻滅,從此,便以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梵文的《吠陀》《鄔波尼煞曇》

3、為了人類:當政府將哲學作為一種工具期望利用它達到國家的目的時,學者們自然也會把哲學講座是為一種職業,一種簡單的養家餬口的職業。為他們照亮前行之路的並不是真理,不是偉大的哲學家們,而是那些所謂的國家目的,在這一動機的驅使下,國家的目的也就成了他們判斷是非、衡量價值的依據。黑格爾,哲學的工具性。

4、若不是有自己沒有能力寫出好東西,但又想方設法不讓他人的好東西問世的人存在,那麼,世界上良好的、真正的好東西就會很多,且更易於面世並受到認可了。

-------——------第一篇 世界作為表象的初論——------

5、世界的這一方面是由表象構成的,而意志則構成了世界的另外一面。沒有所謂的不屬於這兩者中任意一方面的自在客體。

6、能夠認識一切,卻不能被任何事物所認識的,就是主體。因此主體是世界存在的基石,是一切現象和客體存在的前提條件。凡是存在的,就只是對主體而言的存在。我們永遠都無法認識主體,而主體卻永遠在認識著其他能夠被認識的事物。

7、根據率的支配下作為表象的世界。《充分根據率的四重根——一篇哲學論文》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8468049/?author=1沒有事物無因生成, 充足根據律在純粹的時間中,萬事萬物前•後•相•繼•,而在純粹的空間中,萬事萬物相•互•並•置•;因此,只有把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共存的表象才能產生

8、 假如我們把客體的客觀性抽出,或者換言之,抽出它的被表象物,假如我們把它從作為客體的特性中取消,然而還希望保留點什麼,那麼,這個保留物就是主•體•。相反,假如我們要從主體中抽出主體性,還希望剩下點什麼,這就會導致相反的結果,那就是唯物論。

9、 認識主體永遠不能被認識;它永遠不會成為客體或表象。然而,由於我們不僅有外在的自我認識(在感性直觀中),而且還有內在的自我認識;另一方面,由於任何認識就其本性而言都預先假定了一個認識者和被認識的物件,那麼,在我們體內被認識的東西,不是認識者,而是意志行使者,即意志主體:意志。

10、 時間中的每一時刻都是以前一時刻為條件的。存在的充足根據作為推論的法則在這裡之所以如此簡單是因為時間只有一維性,因此它的關係不可能具有多樣性。 空間和時間的建構方式決定了它們所有的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其中的一個是另一個的條件,又以其他一個為其條件。我們把在空間中的這種關聯稱為位•置•;在時間中的則稱為繼•起•。

11、因果律不容許相關性,因為結果從來不可能是它的原因的原因

12、

13、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70627/viewspace-272955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