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得主 David Patterson 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稱,
“(未來)全世界的人、小學生都可以程式設計了。”
(誰是未來?看我手指的方向)
也許此刻的你會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內心或許還 OS:
“什麼!小學生已經開始攻佔人工智慧了嗎?”
但歷史的先例會告訴你,
這是真的,
科技的門檻越來越向年輕一代傾斜。
若還不相信,
科技大佬的傳奇故事,
要不要來溫習一下?
Question 1
Question 2
Question 3
Question 4
答案揭曉的時刻——分別是35歲、21歲、21歲、16歲。
默默地瞅了眼自己的人生表格,只能感嘆時不我待……
圖片來自 giphy.com
崢嶸歲月
“科技大佬”年輕時
然而,對於這些科技領袖來說,成功的種子在青少年甚至童年時就已萌芽,今天的成就並非取決於偶然。
Demis Hassabi
Deepmind 創始人
他4歲就在國際象棋大賽中擊敗成年人;17歲和別人共同製作了經典模擬遊戲“Theme Park”,併成立了自己的電子遊戲公司。在今年5月9日,還入選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新增的50名院士之一,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傳奇。
Austin Russell
獨角獸公司 Luminar 創始人
現年22歲的他自小就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在六年級的時候就把一個任天堂掌機改造成手機,15歲的時候還建造了一個全息鍵盤。
在這些“天才”面前,時間看起來彷彿不公平,等量的時間他們卻可以釋放兩倍的效率。
但,光輝歲月已成歷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如今小小年紀就在網際網路乃至人工智慧領域做出一番事業的例子,更是不勝列舉。
青出於藍
“後起之秀”崛起中
且不預想未來成就會如何,單說這些看似普通的我們身邊的年輕人,他們此刻的“一小步”就令我等難望項背。
而在創造無限可能的人工智慧領域,這些“一小步”更可激起“千層浪”。
Kevin Frans
17歲發表論文
Kevin 擁有7年多的程式設計經驗,最近將自己在 OpenAI 實習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提交到了 ICLR 2018 大會。
MichaelSayman
18歲加入 Facebook
Michael 在13歲時,就曾因使用 Facebook 的開發者工具開發基於 iPhone 的 APP,進而引起了 Facebook 的注意,之後便有了這張合影。
Adam Lansing
18歲改裝電動汽車
這臺由廢棄的豐田 Celica 汽車改裝而成的全功能電動汽車,時速可達130邁。改造汽車的念頭12歲即萌發,之後 Adam 鍥而不捨地花了兩年時間準備好電動轉換的所有部件,又花兩年時間使汽車運轉起來。
KavyaKopparapu
16歲發明眼疾診斷 AI 模型
因為自己祖父的眼疾而發明了一套眼疾診斷 AI 模型——Eyeagnosis,將需要一個數千美元的視網膜成像儀、耗時兩個小時的測試變為透過手機拍照就可診斷病情的智慧手機應用。
袁翊閎
12歲開發對話技能
作為在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現場驚豔亮相的年齡最小的開發者,袁翊閎在 DuerOS 開放平臺開發出3個無屏及“看圖猜成語”等有屏技能,並在自己搭建的小藍機器人上接入了 DuerOS 語音能力,使自己家中的電器實現了智慧化串聯和控制。
不管是旁人冷眼的 geek 也好,“邑人奇之”的天賦異稟也罷,天才少年總是中最吸引眼球的群體。別人認為的異想天開,他們偏能讓夢想成真,天才總有力量將平常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搞成 big news。
綿綿若存
“新生力量”養成中
教育堪稱國際硬實力競爭中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截至2017年7月,人工智慧相關專業方向達到79個。進入2018年,又有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批高校開設人工智慧專業。
然而為高校學生提供接觸前沿的渠道遠遠不夠,對下一代的培養已經提上日程。我們見識了“長江後浪”奔湧而來,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更寬闊的成長環境。正如教育不嫌早,人工智慧教育也要從娃娃抓起。
百度 AI,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航者,更是與教育部合作,深度參與國家新課程標準建設,為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加入 AI 內容。
相信隨著這套教材的正式投入使用,將為中國人工智慧的後續發展注入更多後續潛力。
如今,AI 離我們越來越近,人機關係已經溢位科研領域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而隨著人工智慧教育的不斷普及,Everyone Can AI 的時代將以更快的步伐將更快地向我們走來。AI 相關技術的研發不再是空中樓閣一般遙不可及,更多普通人眼中的的 AI “天才”也將不斷湧現。
若干年後,當我們手捧保溫杯感嘆漲薪的速度比不上脫髮的速度時,或許一個10歲的少年已經開發出了搭載 AI 技術的模擬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