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清醒的程式設計師之擁抱AI

蕭文翰發表於2023-04-19

閱讀時長約 13 分鐘,共計約 3100個字。

昨天我體驗了AI自動生成短影片,具體說來,首先我在域名為FreeGPT的免費網站,向它提問,然後生成一段文字。之後呢,再用剪映裡面的“圖文成片”功能,把文字內容放進去,最後就能得到一分多鐘的短影片。背景音樂、語音朗讀和插圖都有,感覺還可以。反正要是我自己做,不花點時間精力的話,很難超過這個水平。

我把其中一段影片分享給大家,大家可以感受一下:http://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3e27fb00000000120316e4

為了進行受眾、轉化率等方面的驗證,我用小半天的時間做了15個短影片,分別發在抖音、西瓜影片和小紅書上。抖音和西瓜影片其實可以同步傳送,所以算下來,一個影片總共上傳兩次就搞定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其實就是個搬運工,絲毫沒有產生一點自己的創意,除了提問題。

到現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距離發表時間已經過去了不到1天的時間,我們來看看資料表現:

首先來看抖音,總播放量表現一般,一共93(總108次,減去親友觀看),點贊數3次(總18次,減去親友點贊),收穫粉絲數0;

再來看西瓜影片,總播放量782,點贊數2次,粉絲量暫時看不到,預計也應該是0;

最後來看小紅書,總播放量1555,點贊與收藏27次,獲粉7個。

綜上,我得到兩個結論:

  • 第一,在我發表的影片內容領域來看,小紅書的流量和轉化率比抖音/西瓜影片要高一些;

  • 第二,自動生成的短影片並沒有很高的轉化率。

我想說的是,如果日後大部分人都掌握了這種方法,或是受眾已經看穿了這個把戲,轉化率很可能會更低。當然,如果AI技術再進步一些,到達人類徹底無法分辨的程度,就不好說了。不過短影片創作行業勢必會受到影響這一點是確定的。

大家應該都看過那種說電影的短影片,就是把1部電影重新剪輯,加上自己的解說,濃縮到10+分鐘的短影片。我個人預估做這種短影片的創作者就要趕緊考慮換賽道或者改行。在AI的加持下,這種提煉影片重點,加解說的工作對於AI來說其實是並不難,而且比人做得更快甚至更好,勢必會對創作這種型別的作者帶來衝擊。

另外就是我用的並不是最新的GPT4,而是GPT3.5版本,也就是上一代。它只能生成文字,最多是附加些格式,並不能產生多媒體回答。比如,我在問題中加上:不少於800字,以MarkDown格式輸出,我們真的就能看到答案裡有大標題、小標題、正文等等格式。

坦率地講,當我領略到AI的強大之後,我都不想再更新這個系列了。與其“不勞而獲”,為啥還要在這花時間創作呢?要知道GPT一次回答也就幾秒鐘,我這邊寫一篇文章,最快也得1個小時。關鍵人家還免費,不收錢,索性我直接把網址給大家就算了唄?

但是我後來一想,其實不能這麼算,我們還需要先從AI的源頭說起。

我們都知道,如何才能訓練出完整的模型呢?一個必不可少的資料就是資料,大量的資料。而這些資料的來源都是已經發生的或者已經存在了的事物。比如就拿前面我舉的說電影的例子,在使用AI提煉重點之前,必然要先進行大量的訓練,把已有影片及其重點傳入其中,再經過一套靠譜的演算法,最終才有可能產出一套可靠的模型。此外,這種用於訓練的資料還得有些講究,比如不能都是科幻片,不能都是故事片,不能都是恐怖片……必須各種型別的電影都得來,因為未來這套模型將用於不同型別的影片,因為機器AI就是我們人類給它啥,它才能“認識”啥,它不具有自主意識,也就不會具有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目前來看,AI還不能提供“人情化”服務。比如,我問它這樣一個問題:“我今天心情非常糟糕,可以說點什麼讓我開心一下嗎?”

得到的回答是:

“當你感到情緒低落時,有時候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你緩解情緒,讓你感覺更好。以下是一些可能會讓你開心的方法:

  1. 笑一笑:看一部有趣的電影、讀一本幽默的書、或是和朋友開玩笑都是讓心情變好的好方法。

  2. 活動身體:運動可以幫助釋放身體中的化學物質,例如內啡肽和多巴胺,這些物質可以提高情緒、減輕焦慮和壓力。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瑜伽或伸展運動。

  3. 專注於積極的事物:回憶一些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情,或是想象自己處於愉悅的環境中。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感到更加愉悅。

  4. 尋求幫助:如果你的情緒問題持續存在,或者對你的日常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那麼可以考慮尋求專業幫助。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5. 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聽音樂、看電影、或是做一些手工藝等等,可以幫助你放鬆身心,減輕情緒負擔。

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讓你感到更加愉悅和輕鬆。”

你看,這不都是廢話嗎?我當然知道這些方法,可我就是想得到陪伴,已經聽不進去什麼大道理了。

於是我換了一種問法:“你是一個心理諮詢師,我是個抑鬱症患者,現在不想活了。”

得到的回答是:

“我很抱歉聽到你有這樣的感受。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非常理解這種感受對你造成的傷害和痛苦。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你不是一個人。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人都會經歷類似的情緒。如果你感到無助、絕望、孤獨或失落,我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幫助。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嘗試的方法來緩解抑鬱症狀:

  1. 尋求專業幫助:尋找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他們可以幫助你識別並處理抑鬱症狀,同時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2. 擁抱積極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睡眠習慣,進行適量的運動,參加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瑜伽或冥想等等。這些都可以有助於緩解抑鬱症狀。

  3. 尋找支援:和親朋好友、家人、社群組織等聯絡,尋求支援和理解。有時候,和他人交流可以讓你感覺更好。

  4. 學習應對技巧:學習一些應對技巧,例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鬆弛、正念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處理負面情緒和壓力。

最後,我希望你能夠意識到,你的生命很重要。無論你面臨什麼困難,都有人可以幫助你。不要獨自承受,尋求幫助並嘗試這些方法。”

試想,如果我真的得了抑鬱症,看到這樣的回答,會對我有什麼幫助嗎?

綜上,我彙總一下我的觀點:

  • 現階段的AI水平基本無法提供“人情化”的服務;

  • 在AI擅長的領域,它的回答精準且大部分時候都是正確的,但是很冰冷,如果要人們接受並喜歡,需要稍加修改。

回到這篇文章的題目上來,作為程式設計師,該如何順應這個潮流,擁抱AI呢?我在此給出3個建議:

  1. 把AI當工具,而不是最終答案。在我看來,日常使用AI,正確的姿勢是把它當作“工具”,就像我們查字典一樣。它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但最好不要完全照抄。若就像我做的影片或是那些電影解說的影片那樣,日後會越來越難獲得高轉化率,有“創新”的內容更有價值;

  2. 如若想自己不被AI代替,要從人類自身的優勢出發,特別是AI無法做到的事情——就是那些“人情化”的服務。AI的回答雖然準確,但是冰冷,沒有人情味。而能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恰恰是那些提供這類服務的行業。這也給程式設計師在擇業觀上一個建議,軟體開發者其實是身兼兩職,一是技術本身的學術研究,二是使用技術產生價值的行業。如果是隻是單純學術研究倒還好,特別是後者,要儘量去一些不會收到AI影響的行業的公司;

  3. 與其和AI玩“捉迷藏”,“硬鋼”也是條出路。作為程式設計師,可以直接從事AI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現階段的AI是有硬傷的,它雖然看上去很美好,但能源消耗巨大。ChatGPT每訓練一次,相當於3000臺特斯拉電動車,每臺開20萬英里(折算為公里是32.19萬左右)的能量消耗。它不僅要消耗電量,還要消耗水,因為要水冷才能保證晶片不過熱。而且這個水還必須是淨化後的淡水,ChatGPT每與使用者交流25-50個問題,就要消耗0.5L的水。除非有革命性突破,否則很難大規模應用,連環保這一關都很難過。這就意味著AI的潛力是巨大的,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機會也就有很多。特別是對於軟體開發者,我們是有優勢的。

總結一下,在我看來,現階段AI的水平暫時無法替代人類,不能提供“人情化”的服務。對於軟體開發者而言,使用它的正確方式是工具。進行AI方面的學術研究,或是從事不會被AI替代的行業是保持自己不被替代的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