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清醒的程式設計師之努力工作為哪般

蕭文翰發表於2023-04-06

閱讀時長約10分鐘,共計2268個字

如果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會得到怎樣的答案?

是為了安身立命?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是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同?抑或是索性認為工作是無意義的?

如果我說:工作的意義在於自我實現,你會同意嗎?你會覺得這樣的觀點很片面嗎?你會覺得這很理想化嗎?

其實,依我的工作經驗來看,上面列舉出的常見答案其實都有道理。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狀態,工作的意義便會發生變化。

坦率地講,我從開始工作之後,就下定決心不再啃老。簡單地說,就是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錢。於是,如何保障自己的溫飽就是我工作的最首要和最基本目的。也就是說,我剛開始的時候,工作就是為了掙錢。

剛起步的時候我一個月有多少工資呢?很少,2500塊。即便是畢業後轉正,拿到手也只有三四千塊。

但是,這些錢已經可以很好地滿足我的溫飽需要。即使我出去租房,不在家吃飯,這些錢其實也是夠的,只不過很可能剩不下分文。很感謝我的父母,在我事業剛剛開始的時候,照顧了我的起居生活。

一開始,我眼中工作的意義就是為了能養活我自己,就是為了那三兩碎銀。所以,為了養活自己而選擇工作,掙錢,然後達到目的,我至今也不覺得有什麼丟人的。

後來呢?因為我一直在家吃飯,午飯的話公司也有食堂,所以基本沒什麼開銷。唯一生活上的花銷就是衣服和鞋,可偏偏我穿衣穿鞋算是比較省的,一件衣服基本上少說穿個四五年,鞋的話就更久了,我現在還經常穿七八年前買回來的經典款。我認為穿衣方面,買經典款總是不會錯,而且很難因為流行趨勢而過時。

話說回來,隨著我的小金庫慢慢積累變多,我就不愁“安身立命”的目標了。因為我是家族後代中唯一的男性,所以心中總會有一種使命感,雖然沒有人給我這方面的壓力。我感受到的最大的責任感其實是想讓家人生活得更美好的目標,雖然我父母在這方面依然沒有表現出很大的期待。

於是憑著這個我自認為的“責任感”,一直努力工作了很多年。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過得好一點。我覺得憑本事掙更多的錢,然後達到這個目標,更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也沒什麼錯。

後來呢?我其實很早就有寫部落格的習慣,隨著讀者對我的文章產生認同,更重要的是有出版社編輯的認同,我就產生了要獲得社會認同感的目標。雖說是“社會認同感”,其實它所包括的內容很廣泛。比如讀者的、家人的、老同學的、(前)同事的等等。這種“社會認同感”還會順便帶來他人的尊重甚至是敬重。至少我這次的工作和上次的工作,在面試的時候基本上技術方面是被認可的,免去了“八股文”的考驗。不過老實講,如果考驗我面試“八股文”,大機率我還真得吃敗仗。

再到現在,金錢對我的誘惑依然存在,但已經大幅降低了。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真正地釋放自己的潛力,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發揮光和熱。也就是我在一開始說的“工作的意義在於自我實現”。

好了,這就是我的故事。一開始為了滿足溫飽,我去工作,去掙錢;後來,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獲得社會認同感而努力工作,順便把錢給掙了,引一句讀者的評論:“掙錢是重要的事情中最不重要的”;再到現在,自我實現對我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不同階段,不同狀態,對工作意義產生不同的觀點,我覺得都是正常的,也都是正確的。

但是,你知道嗎?在我剛剛工作的時候,我就立下目標,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麼,留下自己活過的印記,不想虛度此生。但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作者,透過文字和圖片把枯燥的程式設計知識教授給需要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馬斯洛需求層次”,莫名其妙地,從一開始我就攀登這個需求金字塔,直到現在,已過去十餘年。

有讀者說我是“長期主義者”,以現在的認知,我願意做一個“長期主義者”。但當初的我,哪懂什麼“長期主義”。我更偏向於用“軸”、“固執”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撞南牆不死心”這類的修飾詞來形容自己。所幸的是,在我“固執”的一路上,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與支援,還有上天的眷顧。“運氣”、“機遇”佔了很大的比重。

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對一個疲於奔命的人說:“你要實現自我”。很遺憾,“實現自我”在這個人眼中,也許就只是保障溫飽,他甚至會轉過頭來和別人說我們是神經病。因為階段不同,狀態不同,追求的東西自然也會不同。也許這很無情,很冷血。但它很真實,也很正常。

但即便我們處在最開始的溫飽階段,著眼於生計,但目光一定要看到那個“未來”,堅定不移地堅持走“長期主義”的道路。

另一方面,在學校裡,往往努力就會有結果,這是具有極大的確定性的。踏入社會之後,這種確定性消失了,我們往往努力了,卻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很多人在鼓吹“選擇大於努力”,選擇固然重要。選錯了,越努力,走得越偏。但這種話聽多了,就要當心它是否成為了不努力的藉口。努力是為了在機會到來的時候,我們有能力抓住他。這就好像不慎跌落坑裡的人,有人扔繩子救他,他得努力抓住繩子,才有被救的可能。如果一味求救,卻不選一種力所能及的方法去做,無論有多少次生還的機會,也會錯過。

所以,任何時候也不要輕視努力與堅持的重要性。這看上去很笨很傻,但它卻是每一個平凡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可行之路。就像歌中唱的那樣:“老天愛笨小孩”。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更應如此。不確定性就像基因突變,可能會變糟,也可能會變好。當有好事到來時,便是好運來臨之際。和“選擇大於努力”相比,我更傾向於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出自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告誡人們:機遇往往不易察覺,可遇不可求,容易稍縱即逝。作為普通人,若要抓住機遇,就要把功夫用在平時,甚至是有點傻的、偏執的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