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填坑的程式設計師不是一個好程式設計師!

disable發表於2021-09-09

你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負責開發的專案遇到線上bug,心想這不是我的鍋,先不管了,放著吧;程式碼寫完後,隱隱感覺有問題,可程式跑得通,先用著吧;接手一個老系統,這什麼破程式碼,算了,改吧改吧將就用吧……

圖片描述

今天繞過的坑明天將加倍回來:

下次再改這塊程式碼你仍然遇上它,只能硬著頭皮一行行捋程式碼解決;線上某種場景觸發問題程式碼,造成意想不到的崩潰;老系統改起來太費時間和容易踩坑,不如花時間重構。

測試向你吐槽你寫的bug,你否認道,這是前人挖的坑。PM改需求時說這裡只加了個小功能,等到你開發時剛要挖坑,轟地掉進一個天坑裡。你有沒有發現,每天的工作實則是在填一個接一個的坑。

填坑力,是程式設計師要具備的核心技能之一。

圖片描述

填坑力說到底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記得自己上一次快速成長是什麼時候嗎?是往做了一年的系統上CtrlC,CtrlV?還是去給人講你熟悉的業務框架?

人無法在順境中成長,而是在逆境中成長:新跳槽一家公司學習全新業務和技術框架,一邊闖禍一邊改進;公司想引進某項新技術,你被指定在一個月內完成遷移,於是你捉緊時間下班後扒技術文件,週末在家寫demo……

從坑裡摔倒爬起後才明白,先前遇到的問題,其實是成長機會。

幾年前震驚網際網路的“3Q大戰”,360給騰訊挖了個天坑,騰訊艱難填坑對戰。而後馬化騰給員工內部信寫道,如果沒有360的發難,我們不會有這麼多的反思和感悟。或許未來有一天,當我們走上一個新的高度時,要感謝今天的對手給與我們的磨礪。

隨後騰訊改變戰略發展方向,走向“開放”。

我們似乎一直活在坑裡頭:挖坑的挖坑,掉坑的掉坑,填坑的填坑。可不管樂不樂意,人只有努力把身下的坑填好,然後去下一個坑,如此往復,才有真正的成長。

圖片描述

雖然程式設計師通常主張“我的鍋你來背,我的坑你來填”。但是低階坑請別挖:

1.天坑:不寫註釋

排期緊張,新人海宇匆匆忙忙地將程式碼堆好便申請提測。可他的TL一句話將給他打回去重寫:一行註釋都不寫誰能看懂!

有一位開發說,註釋和程式碼同等重要,註釋要寫的清楚明瞭,讓測試甚至是PM能讀懂你的程式碼,這才算一個合格的程式設計師。

2.山坑:不寫介面文件

有些公司的前後端聯調基本靠吼,“哥們,某引數少傳了”、“這個欄位得大寫”、“你傳這麼多我沒用,算了,放著吧”……

曾見過一個測試reject開發的郵件:前端沒傳某引數,導致流程跑不通,reject。

技術人員通常不愛寫文件或者不願意在文件上花時間,導致前後端各開發各的,沒有規範標準,如需和外部系統對接時,又得捋一遍程式碼找介面引數。介面文件能節約聯調溝通時間和減少bug引入,提高程式碼質量。

3.地坑:不考慮擴充功能

程式碼不解解耦,不考慮未來可能會擴充的設計,無疑是在給隊友挖坑。

除了上面幾個坑外,還有底下的挖坑指南:

不實時容錯,程式只按照自己腦子“理所當然”的軌跡執行;

將判斷放在一層層深不見底的邏輯裡;

一個方法寫了上千行,沒人敢動;

從不自測。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00/viewspace-282190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