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10正在成為史上口碑最差的Windows系統
(圖侵刪)
我曾經花了數次1小時去尋找解決方案去關閉自動更新,包括停掉服務、修改登錄檔等等。但是都沒有成功。
微軟自身是知道這個問題的,但就跟過去幾年的很多微軟的技術框架一樣,我就是一意孤行,你能把我怎麼的。
(貼在微軟總部食堂的一張圖片)
很多跟我一樣的朋友現在使用widnows10的唯一理由是:我不得不用。但是,我們用它的時間正在越來越少。簡言之就是:能不用,就不用。Windows系統正在成為我的一個遊戲機,即便這樣,它也不夠合格:
Windows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本來的理念是設計的讓傻瓜也能用。但是現在,它正在把我們當成傻瓜。
那麼,作為程式設計師的你,哪些工作是可以遠離Windows的呢?如果你是一個Java程式設計師,那麼恭喜你,對於Windows,眼不見心不煩。
當然,即便不用Windows,我們還可以有多種選擇,比如mac os。但是,如果你手頭沒有mac本,或者跟我一樣,雖然是個土豪,同時擁有3臺mac本,但是還沒有豪到給公司每個研發都配置一臺mac本的話,那我們就用linux系統吧。
But,用哪個版本?以下都是linux的發行版本哦:
一般來說,在伺服器上,我們使用centos。我自己的阿里雲伺服器也在用centos。而日常開發用,就要使用一個圖形化介面比較好的linux系統了。當然,我需要免費的。於是,Ubuntu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抄一段來自百科的介紹:Ubuntu(烏班圖)是一個以桌面應用為主的開源GNU/Linux作業系統,Ubuntu 是基於Debian GNU/Linux,支援x86、amd64(即x64)和ppc架構,由全球化的專業開發團隊(Canonical Ltd)打造的。
一:下載Ubuntu
Ubuntu既然是免費開源的,那我們直接就去官網下載吧:www.ubuntu.com。
由於我們只在個人pc端用,所以我們選擇ubuntu的desktop版本用。注意,ubuntu有中文版的系統Ubuntu kylin,名為:優麒麟。我不是要刻意崇洋媚外,但是優麒麟現在爭議的問題還比較多,所以,直接下載官方網站的destop版本就行了,畢竟即便是英文版本,安裝的時候也可以選擇中文顯示。
截至當前,我下載的版本是:
ubuntu-18.04-desktop-amd64
下載回來的檔案為:
ubuntu-18.04-desktop-amd64.iso
二:安裝Ubuntu之準備
有意思的是,雖然之前抨擊了一遍Windows,但是我們的安裝仍舊要在Windows上進行。因為我知道大多數人還是在windows上工作,手頭也只有一臺電腦,所以在虛擬機器上安裝ubuntu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了。當然,脫離虛擬機器獨立安裝也是一樣的。
虛擬機器我們使用的是VmWare,如下:
新建虛擬機器
選擇自定義
如上選擇,下一步
選擇稍後安裝作業系統
做如上選擇
取名,選擇安裝路徑
處理器和核心數量,按照自己電腦的實際水平來選,一般取50%即可。
調整記憶體大小,也可取實際記憶體大小的50%即可
上面選擇NAT。為什麼要選擇NAT呢?為了我們一安裝完畢Ubuntu直接就能臉上網際網路(如果宿主Windows本身已經連上網路了的話)。
預設選擇
預設選擇
選擇建立新虛擬磁碟
磁碟大小為40G對我來說就差不多了,檔案選擇為單個檔案
為檔名取名
完成。
選擇編輯虛擬機器設定
選擇iso檔案路徑。
以上虛擬機器就配置完成了,直接啟動。
三:安裝Ubuntu
直接啟動ubuntu
對E文沒有特殊愛好的,選擇中文就行了
鍵盤佈局也一樣
預設選擇
預設選擇
這裡選擇“清楚整個磁碟並安裝Ubuntu”,點繼續
時區選擇,注意,沒有beijing哦,只有shanghai
按需設定自己的姓名、使用者名稱、密碼
等待安裝過程吧
安裝完畢提示重啟
重啟後,要求我們移除安裝盤(其實就是那個iso了),於是,讓我們回到vmware的設定介面
如上選擇,再重啟,是不是開心的看到了ubuntu的介面了?
四:設定root密碼
Ubuntu預設都是普通使用者,沒有root許可權。
要切換到root使用者,就要給root設定初始密碼,輸入命令:
sudo passwd
輸入初始密碼並設定root密碼。
設定root密碼成功後,輸入 su 命令,並輸入剛才設定的root密碼,就可以切換成root了。
可以嘗試重新進入客戶端工具,然後輸入su,試著切換一些目錄,如下:
至此,Ubuntu的安裝和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下一篇,我們將嘗試經典的HelloWorld了~~
華麗分割線
===========================================================
最課程JavaEE+網際網路分散式新技術開班進行中,來http://www.zuikc.com看看吧;
更多技術文章和開班資訊請加入,
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