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以來,全國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使到今日疫情的防治逐步放開,新冠病毒仍具備一定的危險性。隨著疫苗的出現,病毒的變異,或者可以說,人類與新冠病毒也正在默契的尋找一種共存共生的方式……

萬物相剋相生,大難或許也可以是新的機會。據報導,英國的一位61歲的終末期腎病合併淋巴瘤的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消退,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新冠病毒進入體內後,啟用患者的免疫系統,殺傷病毒的同時,也殺傷了體內的腫瘤細胞。二是新冠病毒直接傷害了腫瘤細胞,是一種溶瘤病毒。事實上,無論是免疫療法,還是溶瘤病毒療法都已在臨床上得到了應用。那麼,困擾了全球三年之久的新冠病毒是否也給予我們治療癌症的新思路呢?

近日,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Kalipada Pahan教授團隊在Cancers發表最新研究。該研究指出,重組SARS-CoV-2 Spike S1蛋白引起人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細胞的凋亡和死亡,給出晚期肺癌患者治療的新途徑。

圖片來源:doi: 10.3390/cancers14225648.

新冠病毒透過其刺突蛋白(Spike)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相互作用來感染人體細胞。近日,Nature也有報導熊去氧膽酸可以封閉ACE2受體有望治癒新冠。眾所周知,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居於榜首,其中,NSCLC最為常見,約佔肺癌總數的85%。那麼病毒的刺突蛋白與ACE2和NSCLC之間又存在哪些聯絡呢?

有研究顯示,ACE2過表達可預防NSCLC獲得性鉑耐藥誘導的腫瘤血管生成,ACE2的上調可抑制NSCLC的進展。簡單來說,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1與ACE2相互作用,而刺激ACE2可能是控制肺癌生長的重要機制

在本篇研究中,作者發現重組SARS-CoV-2 Spike S1 蛋白可以誘導人A549肺癌細胞的凋亡和死亡,Spike S1蛋白處理過的A549細胞中Bcl-2死亡拮抗劑(BAD)和凋亡相關蛋白caspase-3含量增加,抗凋亡相關蛋白Bcl-2減少。而且,重組Spike S1蛋白導致A549細胞中LDH釋放增加和MTT代謝降低的減弱是透過中和ACE2抗體實現的,表明Spike S1需要ACE2的參與來誘導A549的細胞死亡。此外,在H1299和H358 NSCLC細胞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圖片來源:doi: 10.3390/cancers14225648.

那麼,ACE2與Spike S1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導致細胞死亡的呢?作者團隊曾報導,重組SARS-CoV-2 Spike S1蛋白能夠在人A549細胞中驅動包括TNF-α在內的促炎因子的表達,且多項研究表明,細胞因子驅動的炎症在包括COVID-19在內的許多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Spike S1可促進A549細胞NF-κb介導的炎症免疫應答。因此,作者推測,重組SARS-CoV-2 Spike S1蛋白可能透過促炎細胞因子誘導肺癌細胞死亡。但對於誘導凋亡的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細胞培養的環境與實體腫瘤有顯著不同,因此,為了將細胞上的發現轉化為臨床相關的環境,作者構建了強效肺癌致癌物NNK誘導的A/J小鼠肺癌模型,這是一種可靠的重建真實肺癌環境的方法。

透過腹腔注射NNK誘導小鼠肺部腫瘤,從NNK損傷22周(疾病晚期)開始使用重組SARS-CoV-2 Spike S1蛋白治療四周。相較於對照組,鼻內給藥重組SARS-CoV-2 Spike S1蛋白能夠減少NNK中毒的小鼠腫瘤體積。肺組織學分析顯示,鼻內給藥的NNK肺癌小鼠的腫瘤顯著消退。同時,使用TUNEL染色觀察在NNK中毒的A/J小鼠體內肺細胞凋亡情況,結果顯示TUNEL陽性細胞的數量急劇增加。以上說明,鼻內Spike S1治療與在人肺癌細胞中觀察到結果相似,能夠在體內誘導肺癌細胞的凋亡。

圖片來源:doi: 10.3390/cancers14225648.

誠然,已經有多方研究和報導中提到癌症患者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更高,且感染後死亡率更高。該研究目前尚不足以作為肺癌臨床治療的理論依據,而且,現有的新冠疫苗多數是以Spike S1蛋白為靶點,疫苗的接種是否會降低癌症治療的效果仍有待探討,ACE2介導的體內血壓調節和其他細胞過程也需要考慮,但本文為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總的來說,重組SARS-CoV-2 spike S1蛋白不含病毒及任何感染性成分,如果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在肺癌患者身上得到重複,那麼透過鼻內給藥重組SARS-CoV-2 spike S1蛋白將是治療肺癌的一種令人鼓舞的新方法!但在研究明朗之前,面對新冠病毒,癌症患者仍需要更加註意。

參考文獻:

Sheinin M, Jeong B, Paidi RK, Pahan K. Regression of Lung Cancer in Mice by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SARS-CoV-2 Spike S1. Cancers (Basel). 2022 Nov 17;14(22):5648. doi: 10.3390/cancers14225648.

來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