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解讀2020中國專有云行業發展報告

hugotu發表於2020-04-30

面對客戶核心應用系統上雲及傳統政企客戶上雲的複雜需求,衍生出多種雲服務來適應客戶不同的業務發展與需求,諸如私有云、專有云、託管雲、混合雲等層出不窮。如果不是翻資料,大部分讀者可能對於這些概念都很難全部清楚。

近日艾瑞釋出的一份《中國專有云行業發展洞察》報告,讓編者也有機會深入瞭解專有云的定義和市場情況。為了節省讀者的時間,編者看完之後把這份26頁的報告整理成2000多字的文章供各位參考。

專有云的定義和本質

當前,專有云的概念並未形成統一定論。甚至在百度、360等搜尋引擎都還沒有建立“專有云”關鍵詞詞條。可見,專有云在認知度上還遠不能與私有云和公有云相比。

不同的雲服務廠商在基於自身既有優勢的雲服務業務模式下,往往對“專有云”有不同視角的理解。公有云廠商的專有云,大多是透過將自身公有云技術,按照企業所需規模需求進行輕量化部署,讓客戶將公有云“搬回家”,代表產品包括阿里雲的Apsara Stack、金山雲的KDC。而私有云廠商大多是基於OpenStack等開源框架二次開發後部署的專有云,此類專有云具有很強的定製性,為客戶提供專業一體化的雲解決方案和雲化部署。

因此,艾瑞給出專有云的定義是這樣:專有云是由第三方雲服務廠商提供IT基礎設施硬體資源和運維管理服務的,並從物理層面隔離出專屬虛擬化資源池,所有計算資源僅供所服務的企業獨享的一種雲服務。

也有廠商提出專屬雲、託管私有云等不同概念,但探究其本質,它們擁有一致的概念所指。從本質上來看,專有云是公有云的專屬部署模式,集中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優勢:在穩定性、易用性、擴充性等方面具備公有云級別的成熟度,又兼顧了私有云的安全可控,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政企特定效能、應用及安全合規等要求。

區別於其他形式的雲,專有云的重要屬性包括四點:1)採用專屬機房空間保證資源池的安全與私密,避免資源競爭,消除網路影響,使計算更加可靠;2)所有服務的資料均儲存在客戶物理資源池內,滿足客戶資料安全需求;3)擁有資源的快速擴容能力,滿足業務需求;4)客戶可以對計算、儲存和網路資源進行統一管理。

提醒:關注更多雲端計算及開源軟體乾貨文章,歡迎關注“開源村OSV”公眾號

專有云的價值和競爭

任何事物都是由於其獨一無二的市場價值才能獲得持續發展,專有云也不例外。

艾瑞認為,專有云是整體雲服務生態中對近場設施的重要補充。基礎雲廠商、CDN廠商以及電信運營商開始部署更多近場設施作為邊緣節點,分散“中心”的過大壓力,實現與端側的更快互動。隨著邊緣計算日益興起,邊緣側節點逐漸完備,專有云亦成為“中心+分佈”式雲生態中靠近端側的分佈雲的重要實現形式。未來,在流量密集型、互動密集型、業務穩定型和安全合規型等多類場景中,均存在對地理要素的關注;而專有云恰是具備強服務能力的近場服務商。

另外,專有云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滿足差異化需求。企業上雲主要源於兩個剛需:1)對現有計算資源的完全管理,方便虛擬化及池化,同時還要有較好的彈性擴充能力;2)對企業自身的資料管理的安全性需求。這些需求讓介於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的專有云得到了青睞。如此以來,專有云既擁有公有云遷移的便利性和彈性伸縮能力,方便企業上雲;又能透過平臺化和自動化的安全配置管理,有效降低企業在安全治理方面的門檻及成本投入,有效保護客戶的資料不被洩露損壞丟失,不被挪用盜用。

從前面專有云的定義和本質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專有云更接近於公有云,所以越來越多的公有云服務商、系統整合商、IDC服務商以及新進入者都開始聚焦這個市場。尤其是在工業、政務、醫療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上雲程式加快。公有云市場格局已基本穩定,市場機遇不多,而私有云和專有云成為新的藍海。針對產業網際網路的主體,尤其是在政府和大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開始加速的背景下,專有云、私有云等非公有云服務的潛在客群正在快速培育中,推動市場上湧現出一批垂直的專有云、私有云廠商。

例如,以中國電信、華為云為主的廠商,一直與政企客戶保持合作,積累的客戶資源是其最大優勢。再例如,阿里雲、騰訊云為主的頭部廠商憑藉消費網際網路中的積累,在向私有云、專有云擴充時也有自身技術優勢。

提醒:關注更多雲端計算及開源軟體乾貨文章,歡迎關注“開源村OSV”公眾號

專有云的市場和前景

艾瑞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專有云市場規模達59.2億元,至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59.4億元,預計在2018-2023年的五年複合增長率為56.7%。

此前,艾瑞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基礎雲服務在2018年達到638.2億元,預計2023年突破3000億元。而中國私有云在2018年也達到了417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710.4億元。

從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市場規模資料,專有云市場整體上還處在初級階段。那麼,專有云未來有哪些發展空間或行業方向呢?

1.傳統產業加速產業數字化的發展。

數字化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行業頂端的大型政企使用者選用雲的模式以適應企業自身雲應用的場景需求,滿足行業私密性、健壯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同時追求業務的快速響應。另一方面,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企業更看重安全、合規、行業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專有云服務廠商在行業解決方案的經驗,可複製到更多垂直產業,更好的為傳統產業服務,助力傳統產業向資料化、網際網路化、智慧化發展。

2.混合雲及雲閘道器促進雲網深度融合。

企業需要透過雲閘道器將企業IT系統、私有云、專有云、公有云等端連線,從而實現混合雲。這種多雲混合的模式是專有云服務商未來重點延伸的領域,專有云成為多雲融合策略的一部分,以提高雲服務能力。將不同形態的雲、傳統IT系統等進行組合,提高使用者跨雲的資源利用率,催生出新的業務,更好的為業務服務。

3.“新基建”需求驅動力明顯。

“新基建”程式中,資料中心作為數字時代各項服務的基礎設施,將得到更大力度的發展支援。需求端對專有云市場的快速帶動主要得益於:a)政企機構上雲對業務穩定、資料安全和靈活性的雙重關注;b)物聯網的快速普及帶動邊緣端的快速興起,企業需構建雲、邊、端的專有管理平臺;c)資料的重要性不斷彰顯,跨平臺打通管理雲端與本地資料更易於部署及管理;d)企業內部IT流程與雲端無縫銜接,資料雙向遷移,可幫助企業產生新的業務價值。專有云為企業提供更穩定的業務釋出,交付可承諾的SLA、更快的訪問速度、更靈活的業務架構,加速企業轉型。

4.工業網際網路是新增長點。

根據GSMA智庫的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裝置(包括蜂窩及非蜂窩)數量將達到251億臺,是2018年90億臺的約2.8倍。其中,工業網際網路裝置數量將反超消費物聯網裝置,由2018年的37億臺增長至2025年的137億臺。5G時代的到來將加速萬物互聯的推進,在政策的推動作用下,大規模、高併發的物聯網場景及這些企業對資料安全性的考慮,讓工業網際網路成為專有云新的增長點。

最後,艾瑞根據專有云的市場特性給出了提醒,以政企、大中型企業為主要客戶,市場格局存有變數。艾瑞分析指出,企業雲化需求及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共同推動專有云的演化,政府、金融、電力、製造等客戶是重點競爭物件,尤其是政務行業已經成為各大雲廠商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加之各大雲端計算廠商紛紛進軍專有云、行業雲市場,專有云廠商彼此的優勢差異,導致在該市場中增長速度各不相同,其市場格局還有很多變數。

提醒:關注更多雲端計算及開源軟體乾貨文章,歡迎關注“開源村OSV”公眾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490593/viewspace-268960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