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後疫情時代,即時配送市場從商業到社會價值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方面,即時配送從曾經的“送外賣”發展到如今的“送萬物”,生鮮零售等非餐飲品類佔比提升,消費者規模也不斷擴大,訂單分佈從一二線城市向低線城市延展,商業潛力持續釋放。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即時配送行業在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等方面繼續發揮顯著作用;針對社會對外賣騎手從業環境的關注,配送平臺也通過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不斷優化騎手從業環境。
從“送外賣”到“送萬物”,即時配送年訂單量超200億
近年,即時配送行業從快速增長期逐步進入成熟發展期,市場規模增速趨於穩定。《報告》顯示,截至 2020 年,即時配送行業消費者規模達到 5.06 億人次,同比增速穩定在20%左右;年訂單量超過200 億單,同比增長25%,預計2021年訂單量將突破300億單。
2014-2021年我國即時配送消費者規模及增長預測
2014-2021年我國即時配送訂單量及增長預測
從配送品類上來說,即時配送行業正從單一“送外賣”到“送萬物”的方向發展。2019-2020 年,受疫情影響,即時配送非餐消費者需求明顯上升,尤其是生鮮和零售兩大業務,與此相對,餐飲外賣品類在整體中的佔比從2018年的81%降至2019年的 70%。
在業務覆蓋面上,由於即時配送網路擴大,以及低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網際網路滲透率提升,即時配送訂單量分佈也逐漸由一二線城市向低線地區延伸。
《報告》預測,即時配送的品類多樣性在未來將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非標準化需求及長尾需求市場正在被挖掘,伴隨著下沉城市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即時配送市場的想象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即時配送持續發揮社會效益,職業傷害保障破局騎手社保難題
《報告》指出,即時配送行業在自身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在穩就業、增收入等方面也發揮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由於允許兼職等特點,即時配送行業承接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和下崗工人,成為“就業蓄水池”。據2020年美團財報統計,該年在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中,約有75%-80%的從業者來自農村。
通過對供需雙方進行高效對接,即時配送還為從業者帶來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資料顯示,外賣騎手月均收入處於藍領職工前列,遠高於普通藍領的平均收入水平。
隨著騎手群體規模快速擴大,社會對騎手從業環境的關注也與日俱增。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即時配送平臺圍繞勞動保障、職業發展等方面,陸續推出多項舉措,切實保障騎手權益。
為破局騎手參加社會保險的難題,目前,美團正率先正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指導下,積極對接面向騎手的職業傷害保險試點工作。作為一種新型社會保險,該險種將首次將廣大騎手集體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大大提高騎手勞動環境保障水平。此外,各即時配送平臺也主動與保險企業合作,繼續提高現有商業保險的保障力度。
根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要求,即時配送行業內各企業應為網約配送員提供系統化的課程培訓,學習專業技能。對此,配送平臺正加強對騎手的職業培訓支援,為其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可能。除了基本的即時配送通用技能,騎手還能通過培訓接觸更多進階課程,為未來通過內部晉升、轉崗等渠道走上管理崗位做好知識儲備。
《報告》認為,在當前行業環境下,即時配送平臺需要從勞動收入、勞動安全、社會保障、就業環境以及矛盾處理機制等多個方面入手,完善網約配送員勞動權益保障相關制度。其中,保險保障的完善是下一階段即時配送行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應優先做好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
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跨越,AI和無人配送成新發力點
不斷湧現的新技術、新裝置,在即時配送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報告》顯示,即時配送行業正與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結合,根據歷史配送資料,建立合理的智慧化排程系統,由此實現商圈訂單需求預先部署、網約配送員動態最優匹配、多維度聯動交通和根據天氣等客觀情況制定配送計劃,推動行業向智慧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
近年,無人配送技術異軍突起,不僅提高了配送效率,也進一步分擔了騎手壓力。相較於傳統運力,無人配送的載重量高、穩定性強,在惡劣天氣、訂單高峰期以及夜間配送等多個運力不穩定的場景下,可以作為運力補充,保障配送的時效性。面對訂單高峰期的配送壓力以及疫情帶來的配送安全問題,無人配送也可以作為即時配送行業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的新方向,落地居民區、校園、企業園區等場景。
目前,美團配送、達達等平臺已相繼佈局無人配送市場。其中,美團配送針對不同配送場景,推出了無人車、無人機、機器人等多種解決方案,構建起一張基於無人配送的同城物流體系,達達的無人車也累計完成5000筆訂單,自動行駛里程超過1萬公里。
關於即時配送行業的發展前景,《報告》認為,政策合規要求、用工難題、商品流通堵點是行業正面臨的核心挑戰。對此,平臺企業應加大對騎手權益的保障力度,以職業傷害保障險為切入點,完善騎手生態建設;同時進一步升級現有運輸網路,繼續推進AI、無人配送等智慧配送技術發展,並利用前置倉等加速疏通商品流通鏈路,提升配送時效性和使用者體驗,強化即時配送的全場景覆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