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第十九屆大會期間釋出關於後疫情時代工業化未來的《2022年工業發展報告》。

報告深入探討了如下四個問題:

  • 影響國家韌性的現存結構性因素;
  • 企業和政府給予的工業支援措施;
  • 可能會塑造工業發展未來的大趨勢;
  • 為包容、可持續且富有韌性的工業復甦提供支援的政策。

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

  • COVID-19大流行已經滲透到全球各個角落,它對一些國家、行業和工人的影響比其他國家更嚴重;
  • 工業能力和數字化支援了各國在該大流行病期間的復原力;
  • 大流行後的格局將由三個重要的大趨勢決定:數字化、經濟實力的轉移和工業生產綠色化;
  • “重建得更好”需要新的產業政策方法和國際社會的協調行動。

第一章 做好準備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給這個世界帶來的衝擊超越了近代歷史上的任何危機。

儘管經濟迅速復甦,世界經濟活動仍大大低於新冠疫情前的預測值。最新資料顯示,與新冠疫情前的GDP預測值相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4.2%,接近5.9萬億美元。這個下降值相當於巴西和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

但新冠疫情對各國社會經濟的影響並不均衡。研究顯示,製造業體系更完善的國家能夠比其他國家更好地應對經濟危機。

2021年的預計產量損失與2019年製造業的相對規模之間,無論是工業化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都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這初步表明,製造業實力較強的國家的預計產出損失較低。

為什麼製造業在新冠疫情這樣的危機時期非常重要?其中一個原因是工業部門在經濟韌性的以下三個重要領域提供助力:

在面對新冠疫情等突發事件的衝擊時,製造業不僅為經濟韌性提供支援,又對促進共同繁榮發揮了基礎性作用。製造業創造了就業和收入,創造了創新和乘數效應,促進了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

資料還表明,最脆弱的工人群體比其他群體受到的影響更大。

在脆弱型行業,就業彈性方面的差距更大,所有工人都面臨著更大的失業風險,尤其是臨時工。

第二章 企業和政府的應對措施

報告的主要結論是:工業能力對經濟韌性至關重要。工業部門的工業能力是企業實體和組織中所包含的個人和集體能力、知識和生產經驗,是企業執行各種生產任務、吸收新技術和協調供應鏈生產所需的能力。研究發現,工業能力水平和預期生產損失的減少非常顯著;提高國家層面的工業能力可以減少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在疫情期間,工業能力強的國家的製造業企業通常有更穩健。如下圖所示,先進數字化企業的銷售額下降幅度比非先進數字化企業小三倍以上。先進的數字化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危機對銷售、利潤和失業工人的負面影響,提高工業能力將有助於減少疫情對製造業企業的影響。

數字化技術有助於提高企業應對危機的敏捷性,促進疫情應對戰略的實施。例如,數字化能力有助於實現向向遠端辦公轉變;物聯網或虛擬現實的工業應用促進了生產流程的重組,有助於遵守安全措施並保持安全的社會距離;增材製造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解決某些投入品的短缺或替代它們。

應對政策在減輕危機影響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危機開始時,各國政府迅速採取行動,彌補需求下降和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其中包括最常見的措施,如延遲支付信貸、發放新的信貸、減稅或免稅、延遲支付租金和工資補貼(73%至37%的受訪者),表明在疫情初期,決策者採取的行動主要是為及時向企業提供援助,緩解企業的短期財務壓力。

第三章 未來展望

數字化、經濟實力轉移和綠色生產是決定工業化未來的三大主要趨勢,這些大趨勢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

新冠疫情加速了各國的數字化程序,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經濟體之間的數字化能力差距非常大,這限制了先進數字化製造技術的推廣。

新冠疫情預計將加速全球工業生產向亞洲的轉移。儘管疫情初期對中國製造業造成了巨大影響,但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其製造業可以迅速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速度。相反,工業化國家的工業生產下降往往會持續更長時間。因此,2020年和2021年,中國與其他亞洲發展中和新興工業經濟體在全球製造業生產中的比重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

工業綠色化將改變這個國家的比較優勢。從長遠來看,工業綠色化有可能影響工業化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經濟體現有產業競爭優勢的平衡,並將產生新的產業,從而徹底改變該國的比較優勢。

第四章 更好地重建

在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該納入在後疫情時代的任何產業政策中。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