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中心引共鳴,浪潮要做新基建的長期主義者

dobigdata發表於2020-10-07

今年初,浪潮在IPF 2020大會上首次提出“智算中心”概念。

如果回顧從年初的科技抗疫,教育、醫療、辦公等業務加速走向線上,到新基建政策正式推出,產業數字化步伐再提速,會發現“智算中心”的提出可謂是恰逢其時,引發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這種關注熱潮在9月份浪潮雲數智中國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僅因為“智算中心”是浪潮之前推出的“計算力是生產力”、“產業AI化”、“智慧技術”等理念的一種延續,使用者對之產生高度共鳴;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千行百業在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中,切身感受到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加速走向融合,“智算中心”已成未來數字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智算中心代表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向

什麼是“智算中心”?

浪潮認為,“智算中心”是智慧時代最主要的計算力生產中心和供應中心,它以融合架構計算系統為平臺,以資料為資源,以強大的計算力驅動AI模型對資料進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斷產生各種智慧計算服務,並透過網路以雲服務的形式,向組織及個人進行供應。

如果再形象一點比喻,“智算中心”就像是數字化時代的“電廠”,是數字化時代AI計算力的主要生產中心。與電廠所扮演的角色類似,“智算中心”也將成為智慧時代經濟社會執行所必須的重要基礎設施。

從使用者自身的角度思考,可能會發出一些疑問,例如:智算中心與過去的資料中心、HPC叢集到底有何不同之處?智算中心是否有一定的衡量標準,是不是AI伺服器多一些就可以叫智算中心?

對此,浪潮資訊副總裁、浪潮資訊AI&HPC產品線總經理劉軍直言:“智算中心代表著智慧時代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方向。浪潮並不希望在概念剛提出的階段就用各種框架去束縛它。但是浪潮認為,智算中心的建設始終將會圍繞開放標準、集約高效、普適普惠三個原則。”


所謂開放標準,即智算中心所採用的技術和標準都應該是開放的,主要體現在硬體領域的開放計算和軟體領域的開源技術。如果從AI計算來觀察,會發現開放標準其實非常有必要。眾所周知,當前AI是典型的異構計算模式,X86+GPU+ASIC+FPGA+ARM等多種計算形態並存,很容易造成計算基礎設施的碎片化,需要透過標準化和開放化進行整合。

智算中心引共鳴,浪潮要做新基建的長期主義者

“我特別不希望看到AI又重蹈過去煙囪式IT建設的覆轍。”劉軍如是說。所謂AI煙囪式建設,較為典型的有AI一體機的方式,透過軟硬體緊密整合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AI應用,不同AI應用通常需要不同的AI一體機,容易回到煙囪式的建設老路。“本質上需要基礎設施走向開放標準,讓AI公司不用去考慮底層基礎設施的各種問題,更加聚焦在上層AI應用。”

而AI算力需求指數級的增長,也進一步推動了“智算中心”向集約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例如,一個看似簡單的智慧推薦應用,背後往往需要不斷對資料進行採集、整合等處理,然後將資料來源源不斷提供給模型進行持續訓練,需要AI算力持續提供支撐。隨著產業數字化程式加速,未來各個行業的業務場景中會有更多基於AI的應用,對於算力的需求也將會持續提升。

集約化的好處不僅能夠形成規模效應,大幅降低計算、能源成本,還能更好對於各種AI應用提供支撐。事實上,發改委在今年披露,將實施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建設重大工程,在全國佈局10個左右區域級資料中心和智算中心,“智算中心”集約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此外,“智算中心”所扮演的智慧時代經濟社會執行所必須的重要基礎設施角色,決定了它需要像過去“電廠”和“水廠”那樣,為廣大行業提供普適性的計算服務,讓每家企業/組織可以按需使用。例如,當前AI的門檻依然較高,如何讓AI更加快速的普惠到每個行業、企業甚至個人,這將是“智算中心”重要責任。

智算中心會在中國率先加速落地

任何概念或者產業的落地,都離不開背後市場規模的支撐。中國市場因為數字經濟建設的提速,數字經濟GDP佔比不斷提升,驅動著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前進,也帶動AI產業化的發展速度。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雲、數、智不能單獨分開,在基礎設施層融合在一起就是智算中心:底層資源進行雲化,資料作為生產資料,之上透過AI算力不斷產生各種智慧。”劉軍如是說,“在中國,我們觀察到雲、數、智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

以AI晶片為例,中國正在成為AI晶片最為重要的市場,不僅各大巨頭紛紛加速佈局,還誕生了像寒武紀等大批AI晶片初創公司。“AI晶片在中國市場的熱度領先,恰恰說明中國在基礎設施層面做的越來越好”劉軍如是說,“產業AI化進步加快,應用需求足夠多,才會讓AI晶片有足夠大的生存空間和市場想象空間。”

智算中心引共鳴,浪潮要做新基建的長期主義者

浪潮資訊副總裁、浪潮資訊AI&HPC產品線總經理劉軍

從應用變遷的角度來看,《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在年初正式釋出,首次新增“資料”生產要素,實質上為雲、數、智在應用上的融合提供了一張官方“憑證”,也將加速AI應用的普及。劉軍直言:“當前雲數智時代的應用型別特點決定了資料以非結構化為主,需要做大量的矩陣、張量計算,這些也進一步推動了雲、數、智的融合。”

事實上,作為“智算中心”概念的提出者,浪潮今年一直在加大推動“智算中心”的落地,並且在落地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浪潮自身具備了“智算中心”全棧化能力,涵蓋了計算、儲存、網路和管理等全領域,有能力撐起整個“智算中心”的核心骨架。以AI為例,浪潮具備從AI計算力生產、聚合、排程到釋放四大作業階段的全面能力,覆蓋了晶片、平臺、管理和框架等領域的全棧AI領域。其中,浪潮AI伺服器一直在市場中獨佔鰲頭,AI Station、AutoML Suite等AI產品也能大幅降低AI使用門檻。

其次,“智算中心”自誕生伊始,就帶著“開放標準”的烙印,浪潮在“智算中心”落地中所扮演的不僅僅是核心裝置的供應商,更像是一個標準和生態的構建者。例如,浪潮是OCP、ODCC、Open19等三大硬體開放社群重要參與者,推動著開放計算在資料中心領域的快速發展,這為“智算中心”走向“開放標準”之路夯實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第三,透過開放計算、浪潮元腦等生態長期建設,浪潮正在積極打通從AI技術開發公司、實施AI整體解決方案的SI和ISV夥伴、行業使用者、AI人才培養等整個“智算中心”的大生態,匯聚各個層面的能力,為使用者提供端到端的“智算中心”解決方案。

據悉,浪潮在推動“智算中心”落地中已經取得了諸多成果。劉軍透露,山東中國算谷、西安新區人工智慧算力平臺、智算中南等專案都是“智算中心”落地的代表,並且“智算中心”在金融、交通、汽車自動駕駛等行業也有交叉落地。

“像高校科研、金融等機構等行業會加快‘智算中心的’落地,這些行業對於打通雲、數、智的需求更加明顯,並且在業務中更加渴望將AI用起來。”劉軍表示。

做基礎設施領域的長期主義者

高瓴資本創始人在《價值》一書中認為,長期主義者是把時間和信念投入到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中。長期主義者,意味著不會去走捷徑,需要克服各種困難,堅守自身認可的價值,長期投身其中。

從資訊時代,到數字化時代,再到未來的智慧時代,計算雖然經歷了各種的變遷,但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如今,進入到數字化時代,計算的價值與地位也更加凸顯。

回顧浪潮這些年的發展歷程,恰似基礎設施領域的一個長期主義堅守者,從“智慧計算”戰略、“計算力是生產力”、“產業AI化”到如今的“智算中心”,浪潮多年以來始終聚焦在計算這件事情上,即如何為千行百業提供更加出色的算力。

比如,當前AI異構計算帶來各種困難與挑戰,浪潮與幾乎所有AI晶片進行緊密合作,不斷去適配各種AI晶片、AI框架等等,在開放架構下,透過標準介面將將晶片、演算法、應用廠商串起,讓AI可以更好地實現落地。又如,浪潮積極攜手各種合作伙伴,在金融、鐵路、電力、交通、智慧城市、石油石化等行業落地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共贏才能讓大家都發展起來。”劉軍最後表示道。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091/viewspace-272559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