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自發產生的軟體企業的思考——(5)軟體行業和程式設計師職業 (轉)

amyz發表於2007-08-16
對中國自發產生的軟體企業的思考——(5)軟體行業和程式設計師職業 (轉)[@more@]

5. 對行業和員職業

 :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com::office" />

在這一篇中,作為總結,想發表一下我對於中國軟體行業以及程式設計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看法。

 

一般,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中,以服務業為人們有最多體會。那麼,軟體應該算作那個產業?一般傳統認為,軟體行業屬於工業。

 

一般來說,軟體按照其最終的不同,分為兩種:面向個人使用者,為個人提供各種服務或者娛樂的軟體,以及面向企業使用者,主要為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的軟體。

 

因此,當我們討論中國軟體行業的時候,我認為有必要把生產這兩種不同軟體的行業分別討論。

 

首先,面向企業使用者的軟體,我認為,從本質上來說,是屬於潤滑劑產業。也就是說,此時,只依靠軟體本身,是無法產生任何利潤和價值的,軟體必須透過依附在某個傳統行業身上,才能夠體現自身的價值。舉例來說,不論CRM也好,ERP也好,還是,OA等等一切應用於企業的軟體,如果企業本身經營困難,生產汽車的賣不出汽車,生產電器的賣不出電器,那麼軟體再好,資訊化再強,面向困難企業的軟體也一樣不會給軟體企業帶回利潤。因此,傳統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面向企業軟體的市場的大小。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目前不論在全世界還是隻在中國範圍內,面向企業使用者的軟體行業的市場和總產值,要遠遠超過面向個人使用者的軟體,但是就侷限於中國軟體行業而言,至少在短期內,面向企業使用者的軟體,我認為並沒有前途。

 

是的,我知道如今響噹噹的軟體公司都是面對企業進行服務的,整個軟體市場,特別是e時代排頭兵美國的軟體市場,其絕大部分都是由面向企業的軟體構成的。如果面向企業的軟體沒有前途,那為什麼作為我們的榜樣,我們的前驅,處在世界最頂端的美國是這個樣子的呢?

 

很簡單,因為那是美國,不是中國。我認為,先進的規則、方法,思想、觀念,儘可以先簡單照搬,有了實踐之後,再進行探討和取捨。但是,對於奮鬥的步驟、過程,目標的設定,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我們知道,市場規模的大小,市場需求的大小,直接決定了產品的生產規模、成本和前途。我們無法想象,一個需求量長期為100的市場,能夠容納10個以上的生產能力為10的企業蓬勃發展。

 

面向企業的軟體,其市場就是企業對於資訊化的需求。而美國面向企業的軟體市場,就是建立在世界第一,佔全世界經濟總量30%以上(具體數字記不清了,如果有錯,請指正)的經濟實體的基礎之上的。同時,基於其商品經濟的發達,美國企業對於資訊化的需求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強的。因此,美國才能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市場,擁有全世界最多、最大的軟體公司專為企業服務。

 

而對於我們來說,社會上生產實際產品,滿足人民真正需要的企業的經營狀況決定了整體經濟的形勢,軟體行業只能順從這個形勢而不是相反。目前中國正處於整體的通貨緊縮,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尚看不到好轉的趨勢,整個社會的生產處於一種整體的生產過剩狀態。並且,我國的商品經濟尚處在極不發達的狀態,企業對於資訊化的要求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比如一些壟斷機構,一些經營狀況很好的特異分子,或者基於很特殊的原因,比如國家對於資訊產業的扶持,電子政務的推行,才有對於資訊化的需求。整個軟體市場小的可憐。

 

與此相對的,則是全國上下,多如牛毛,什麼都能做,什麼技術都精通,敢把牛皮吹得比神州五號還高的大小軟體公司,在小的可憐的軟體市場上進行惡性競爭。

 

因此,我認為,指望依靠面向企業的軟體行業,來達到人們所期望的所謂“作為支柱產業,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恐怕是不現實的。面向企業的軟體行業不可能脫離和超越整體經濟形勢,它的潤滑劑的性質就決定了它只能和整體經濟形勢一起前進,一起衰退。

 

面向企業的軟體在中國難以發展的另一個原因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力資源成本很高,因此使用軟體的相對成本較低。而在中國,人力成本極低,用不用軟體,在成本上幾乎體現不出什麼差別,因此如果不是出於別的原因(政府推動,企業喜歡求新),一般的中國企業很少會有主動使用軟體的熱情。

 

這裡附上一個從前一個投資人對於我的某個想法做出的分析:假設某經銷商每年產生14600張發票,他僱傭4個人為他處理發票,平均每人每天處理10張,假設每人工資為2000元/月,一年的工資為96000,也就是說,如果改用軟體來處理發票,該經銷商所願意付出的成本不會高於96000元。也就是說,假設半年開發完成這個軟體,每個月的開發成本不能超過16000元,除去運營成本,這些錢能僱幾個程式設計師?軟體公司又能得到多少利潤?96000元,能開發一個什麼樣的軟體,大家心裡清楚。不要覺得處理發票簡單,其實際的過程可能是很複雜的,對人來說可能不難,而軟體來做想做到不出大錯就很難說了。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己找美國的例子進行分析。

 

並且,就算以美國自己的形勢來說,IT產業的增長必然放緩,不可能再出現前幾年的高速發展。為什麼?一開始,人們都以為資訊化是點石成金的魔杖,無理智的追捧促成了IT產業的大發展。而如今,很明顯,資訊化並不是上帝。

 

人們在最初實現資訊化的時候,的確得到了極大的好處,比如,海量的資料由櫃裡變到裡的中,這是革命,是質變,不論付出多麼大的代價,都能夠獲得相稱的回報。但是,隨著資訊化的逐漸發展,現在,IT整體的發展趨勢是在精益求精,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去追求更快的速度,更高的。這當然是需要的,但問題是IT的技術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人們的需求,在很多領域裡,對於更先進的IT技術的追求,已經變得沒有實際的意義。打個比方,當初在DOS下,往往需要程式,提高程式執行的速度,但是,後來的程式設計,人人都知道很多地方最佳化不再那麼重要,因為用1秒還是2秒畫出一個視窗,效率差100%,但對於使用者來說,幾乎沒有意義。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對同一領域持續的投入,其邊際效益遞減,即越到後來,你投入相同的資金,得到的回報是越來越少的。對於資訊化的投入也是如此,只不過,由於資訊科技極高的發展速度,使資訊產業邊際效益遞減的效應來得要遠遠超過其他行業。

 

因此,目前,資訊化的發展只是量變,企業對於資訊化的投入必然因為收益的越來越少而同樣呈下降的趨勢。不要被站在潮頭的IT巨頭們迷惑了雙眼,資訊化的發展是不會單純隨著他們的指揮起舞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面向企業的前途有限。

 

但是,在這其中,有一個特例。那就是為國際軟體產業提供外包服務。有很多人瞧不起軟體外包服務,覺得那只是為別人做苦力,自己掌握不了核心技術,終究不過是被人利用。這些並沒有錯。但是,目前中國軟體產業,最缺乏的,實際並不是技術,而是資金。如今IT產業的技術進步,實際上都是和成百上千萬的資金投入聯絡在一起的。沒有資金,是不可能研發出真正先進的技術的。而軟體外包服務,是目前來源最可靠,最穩固,能夠獲得資本原始積累的途徑,同時,還能夠鍛鍊和培養大批的專業人才。

 

因此,我認為,中國軟體產業當前的出路之一就是大規模的軟體外包服務,先期積累資金和技術人才,做外包為了有一天不做外包,在有了足夠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積累時候,才有可能研製自己的技術。

 

特別是,目前日本軟體外包業務正方興未艾。對於美國客戶,我們比不過印度人,但是對於日本客戶來說,印度人是無法和我們競爭的(一箇中國人培訓幾個月可以看懂80%的日文文件,印度人?算了吧)因此,配合當前日本製造業的整體輸出趨勢,對日的軟體外包業務是大有可為的。

 

讓我們再來看面向個人的軟體開發。幾年前,以金山詞霸的降價為標誌,一般認為國內的消費軟體市場已經事實上滅亡了。我贊同這個論斷。網際網路和自由軟體運動的蓬勃發展,程式設計技術的進步,決定了對於軟體公司來說,小型的消費軟體開發註定是一項事倍功半的事情。

 

但是,消費軟體並不是面向個人的軟體的全部。我認為,中國軟體產業當前除去外包業務的第二條出路,正是面向個人的軟體開發。

 

隨著科學技術、社會的進步,人的慾望和要求是在逐漸增加的,並且這種增加是一種單調上升的過程。目前,隨著網際網路,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個人的資訊化要求越來越多,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變少。並且,這種資訊化的要求幾乎是以指數倍的速度在增長,其發展的迅猛程度,決不遜於技術本身的發展。前面說過,市場的大小決定一個產業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個人對於資訊服務的這種增長極為迅速的需求,決定了提供面向個人的資訊服務,是一項極有前途的工作。

 

我們只要稍微回顧過去幾年的歷史,就可以發現,當一種資訊服務能夠滿足個人使用者的需要的時候,不論是即時通訊服務(ICQ、qq、),還是簡訊服務,等等,其發展的速度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一種近乎爆炸的程度。因此,我們絲毫不用懷疑這個飛速增長的市場是否能夠成為軟體產業的希望。這種提供面向個人的資訊服務的軟體開發,正是中國軟體產業的真正出路。

 

當然,這並不是說,隨隨便便搞個什麼提供資訊服務的軟體就能夠賺錢了。開發使用者不需要的東西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出路。重要的是開發真正能夠滿足使用者需要的軟體。

 

那麼,什麼才是使用者需要的?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任何書本能夠明確的告訴你使用者需要的是什麼。甚至使用者自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都並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至少不能夠清楚的描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即時通訊服務,簡訊服務在出現之前,也並沒有什麼使用者去明確要求這個東西。因此不要覺得現在好像使用者沒有什麼需求了,只是還沒有人發現而已。

 

所以,在這裡,再沒有什麼比商業眼光,嗅覺,敏銳的察覺使用者潛在的需求更重要的了。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帶來的普通使用者對於資訊服務的不斷迅猛增長的需求,蘊含了無數的機遇與希望。

 

普通使用者到底需要多少種,需要什麼樣的資訊服務?沒人知道。這個產業的發展幾乎沒有任何的限制,成功的唯一要素就在於你是否能夠先於別人找到使用者真正需要、感興趣的東西,並且即時的把它提供給使用者。

 

使用者的需求可能很難察覺,可能很複雜,但也可能很簡單,很明顯,捅破一層窗戶紙馬上每個人都明白。舉一個我mm在飯桌上提出來的意見:為什麼手機簡訊服務不能跨越國家?我當時就一愣。這個難嗎?一點都不難,只要兩端的服務商達成,可以使用網際網路在電信之間傳送資訊,成本幾乎不會增加。當然我並不是說這個意見有什麼現實意義,因為需要這種服務的人畢竟在少數(不然也不會隨便公開)。我只是想就這個例子說明,有時候,創意就在你身邊,只是你還沒想到而已。

 

同時,這也是一個健康的、公平的市場,沒有長官意志,不用跑關係,成功就只依賴於你能不能取得使用者的歡心。

 

當然,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這個時代,好的創意很快就會被別人模仿,因此要注意自己提供的服務,要透過一定的方法和形式讓別人難以模仿。在這方面,很多商業教科書上會有專門的講授。

 

綜上所述,我認為中國軟體產業當前的出路就只有兩個:軟體外包服務和麵向個人的資訊服務。

 

然後,讓我們來討論程式設計師的這個職業的前途。

 

坦白的說,雖然身為程式設計師的一員,但是根據前面對於中國軟體產業的整體預測,我認為,目前,中國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基本上可以說沒什麼前途。

 

如果說軟體行業的興衰繫於整體經濟形勢的好壞,那麼,程式設計師個人的前途,就直接由軟體企業經營的好壞來決定。而很遺憾,目前中國本土所有的軟體公司,都處在資本的原始積累狀態。一方面,軟體企業需要透過軟體開發積累資本,求得發展,另一方面,市場形勢嚴峻,能不能在這樣的市場上發展起來,是絕對的未知數。兩相綜合,市場上沒有多少錢,軟體企業要賺錢,那麼,還能夠剩下多少殘渣,給軟體行業最底端的程式設計師呢?就算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大公司,雖然在資金上可能比較寬裕,但是同樣因為面臨著不知道該向什麼樣的市場發展,不能夠保證投入資金一定能夠得到回報,因此不敢在程式設計師身上投入多少資金。

 

目前,大的軟體企業都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大城市。我在北京,就以北京為例。相信大家也知道,北京的房價之高,不要說中國程式設計師,就是美國程式設計師要買到稱心的房子也需要咬咬牙。幾乎很少有軟體公司考慮過自己的員工公司之外的生活問題,為了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都只會殘酷的透支程式設計師生命和生活,無限制的無償加班,超重的工作壓力,僅能餬口的薪水。程式設計師也是人,也需要自己的生活,要娛樂,要戀愛,要買房,要成家,要生小孩,就憑當前的形勢,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幾乎是中國程式設計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因此,我認為,當前我們的出路就只有如下這些。

 

本科畢業,剛出校門不滿3年的同學,你還年輕,你的生命還有希望,你有權不屑的唾棄我的悲觀,你還能夠繼續承受簡單而清苦的日子。只要你對於你所在的公司有信心,就努力吧。透過你的奮鬥,像個苦行僧一樣,無慾無求一心工作,你也許能和你的公司一起成長起來,到那個時候,再來我好了。

 

其他所有的朋友們,像我一樣,年紀不小了,生存的責任和壓力越來越大。我們必須考慮一些程式設計以外的東西了。我認為我們的目的應當只有一個,那就是找一份比較穩定,收入足夠支撐我們未來的基本生活需求,不要求我們像年輕人一樣過苦行僧生活的工作。

 

結合前面我的分析,其實我們的目標已經很明確了:脫離中國軟體行業,努力爭取被外國資本家剝削,去外企工作;從事軟體外包業務;投入面向個人資訊服務的軟體開發。

 

外企工作好,人人都知道,外國資本家已經吃的比較肥了,不至於再跟我們這些小蝦米計較。如果從事軟體外包業務的話,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參加日本企業直接投資的企業,千萬不要加入中國人自己辦的公司,那裡的狀況和普通的公司不會有什麼區別。所以這個選擇從本質上講其實也是去外企。而最後一項,坦白的說,這是最有希望但風險也最高的選擇。您有權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而且,一旦成功,我輩外國資本家的奴隸是隻能仰望的。在這裡,先預祝您成功。

 

因此,我想跟大家說的是,不要在國內眾多水平低下的軟體公司中浪費時間了,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就立下一個目標,爭取上面三個歸宿中的一個。從今後,一切都要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絕對不要再在國內的普通軟體公司身上浪費寶貴的青春,從一個垃圾公司輾轉到另一個垃圾公司了。程式設計師有權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生活要有目的性,讓我們一起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鬥!

 

(完)

 

補記:原打算辭職之後一個星期完成本文,實際卻花了將近三個月。因為我現在基本沒有時間,因此最後一篇完成的相當草率,請各位批評指正。在此感謝所有關注我的文章的朋友,謝謝你們。歡迎大家對我的文章提出意見和進行探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19/viewspace-96268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