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擴大模型規模,AI 公司還有其他路可以走嗎?只靠模型 API 賺不到錢了怎麼辦?Aidan Gomez 在訪談中談到了目前困擾 AI 公司的諸多難題。
對於有錢的公司來說,擴大模型規模是一種低風險而且有效的做法,但也是極其低效的,其他人還有其他的路可以選擇。 AI 模型不擅長推理並不是因為推理本身很難,而是網際網路上沒有太多展示推理過程的訓練資料,Cohere、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公司現在都在收集這類資料。 短期內,只靠模型 API 賺錢的 AI 公司將舉步維艱,因為價格戰正在將利潤率壓縮到極致。相反,應用層正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在晶片層,英偉達一家獨大的局面有望發生變化,客戶也不希望被一家硬體平臺鎖定。 關於 AI 與人類的互動介面,chat(聊天)未必總是最佳選擇;GUI(圖形使用者介面)也不會被徹底拋棄;語音將會非常具有吸引力。 隨著模型變得越來越聰明,改進這些模型也變得越發費力、昂貴。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有人需要這些新技術並願意為此付費。 現在很多 AI 初創公司在被微軟等大型雲服務公司收購,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危險性。 戈麥斯非常欽佩 Ilya,提到擴大規模的想法很早就存在於他的腦海中。但隨著 Ilya 等人的離職,OpenAI 越來越像一家產品公司,他們對於 AGI 的長期追求似乎開始讓位於面向消費者的產品。 一些採用 AI 的企業正面臨挑戰:AI 的加入造成了成本上升,但利潤沒有增長。戈麥斯認為這個問題會隨著 AI 成本的下降得到解決。 Copilot 模式是個很好的概念,可以增強員工的生產力。然而,它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封閉性,因為它僅限於特定的生態系統(如微軟的 Office 套件),而企業通常使用多個不同的工具(如 Salesforce、SAP 等)。 關於智慧體的炒作是合理的,因為智慧體可以獨立執行任務,極大提高生產力,這是 AI 的承諾。但他指出,智慧體的成功構建取決於模型的質量,不能直接最佳化模型推理能力的公司將處於劣勢。 戈麥斯不同意 AI 正在經歷瓶頸期的說法,他認為在擴大模型規模的過程中,大家還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推理和規劃方面的創新,並將這些創新整合到模型中。這些創新將帶來模型能力的飛躍。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戈麥斯不同意谷歌已經落後的說法,但也指出他們在產品願景的執行上可能存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