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雙驅、ChatGPT大火,AI獨角獸撬開盈利大門?
放眼AI行業,各大AI玩家長期虧損、“錢”景堪憂。
回看過去一年,部分AI獨角獸的虧損問題愈發尖銳——雲從科技2022年淨虧損同比擴大至8.5億元;寒武紀2022年淨虧損11.6億元,較上年同期擴大41.4%;地平線2022年半年度虧損277.3萬元,同比擴大42.6%等等。
近期,格靈深瞳釋出公告稱,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47%;淨利潤3299.69萬元,上年同期虧損6841.77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可以說,此次扭虧是屬於格靈深瞳的捷報,也是屬於整個AI賽道的喜訊。
拓寬B端邊界是必要
回看這些年AI公司們的軌跡,大家對於擴充套件B端市場、放大B端商業價值這件事已經達成了一致。
在業務開拓上,深入提升標準化能力,推動人工智慧規模化商業落地。去年,商湯大談人工智慧“營造法式”理念,推出覆蓋AI雲、車路協同、遊戲以及未來醫院等四大標準化且高效易用的平臺型服務;雲從展出智慧貨櫃解決方案、智慧貨櫃AI SaaS平臺等多項AI標準化產品;曠視釋出演算法生產平臺AIS,用標準化解決演算法生產問題等等。
大家都在構建自己的AI“營造法式”,試圖透過打造標準化、模組化的平臺,高效率、低成本地助力各行各業搭建AI應用,以此驅動自身技術商業落地的大規模爆發增長。
至於AI獨角獸為什麼執著於深度B端,原因有三:
一為求異,大部分AI企業早早扎堆安防、金融、物流幾大領域,至今產品同質化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競爭壓力倍增,此時尋找有一定容量的新應用場景、拉開差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為求穩,AI企業以B、G端生意為主,營收大頭基本壓在國企或者政府機構這類大客戶身上,應收回款週期長,收入經常呈季節性波動。譬如雲從科技表示,去年經營虧損擴大是由於訂單專案建設進度不及預期,交付和驗收時間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推遲,以及新訂單業務開展出現不同程度延期導致的收入和利潤同比下降。
可想而知,要想達到穩健經營、穩定盈利的狀態,AI巨擘們可能還需要開拓新的領域或者推出新的產品,並實現大規模的落地,以求收入良性增長。
三為求利,對於B端市場的重視與深挖是AI企業營收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一直以來,格靈深瞳都採用著“多點開花”的戰略。一面發揮在金融、零售、城市管理三大成熟AI應用市場的優勢,一面涉足體育、軌交、元宇宙等新興賽道,為業績面持續改善提供支撐的同時,也為未未來盈利創造了更多元化的想象空間。
不可否認,單看“營業收入增長”,格靈深瞳的這套打法確實可取。就2022年上半年,格靈深瞳的主營業務(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業零售、軌交運維、體育健康領域的人工智慧產品及解決方案)收入迅猛高漲至1.17億元,同比增長62.3%。
雖然相比於“AI四小龍”而言,格靈深瞳的營收規模並不算大,但某種程度上,它在B端相對獨到的佈局眼光,以及對商業落地和細分場景的探索思路確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相信AI獨角獸們憑藉在B端多年的專案沉澱與技術最佳化經驗,後期深化B端發展會更加得心應手,對應地在B端業務營收上或也會取得豐碩成果。
涉足C端市場是關鍵
不過客觀來講,AI企業光靠B端實現盈利可能稍顯吃力。
一方面,當下整個AI市場仍處於普及教育期。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人工智慧的行業滲透率僅為7%,據華為中國政企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總裁常成預測,2026年人工智慧的行業滲透率將達到20%。另一方面,像商湯、雲從這類大企的研發費用常年高居不下,不落實B端的大規模化很難攤薄成本。
顯然,仍處在虧損泥潭中的AI獨角獸們要靠著B端在短時間內拉昇利潤水平並不切實際。在增收盈利愈加迫切的當下,不管是出於自身穩健發展的考慮,還是從投資者回報的角度上謀算,開闢C端市場已是必然之勢。
還有一個關鍵是,C端增量空間充足,市場發展潛能巨大。
在市場層面,消費級AI產品正在大舉滲透入大眾日常生活,市場前景愈發明朗。去年至今,元宇宙、虛擬數字人、AIGC等相關產品紛紛亮相,AI技術正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每一個細分賽道都是一片藍海。
在產品層面,對於長期耕耘產業級AI產品的“AI四小龍”、格靈深瞳等老手來說,啟動消費級AI業務的難度並不大。
現實中已經有不少AI獨角獸或試探性,或全力向C端轉身,比如商湯科技推出“元蘿蔔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格靈深瞳推出冒險與競技等多種型別的人機互動遊戲,試水C端;科大訊飛開啟“訊飛超腦2030計劃”,把C端視作重點發力方向。
在AI企業的預想當中,C端理所當然是其未來進一步提升話語權的方向。但於AI四小龍這類玩家而言,“誰率先進入市場誰就完全有做大做強的機會”不一定成立。
畢竟就現在看來,AI獨角獸的C端業務與市場需求適配度並不算高。去年商湯首.發的元蘿蔔機器人在天貓、京東總體預定量僅有200多,前期銷量低開,市場聲量難以開啟,後期被嘲“雞肋”。在這種情況下,這款產品似乎已經註定了進不去主流市場,成不了盈利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同屬“AI四小龍”的另外三家還沒有對C端表現出明確的轉型意向,商湯此次淺嘗C端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給其他玩家打了個樣,提了個醒——哪怕此前在B端有豐富的操刀經驗,在C端業務的開拓上也要注意權衡好商業模式和使用者體驗的關係,適時做好戰略調整,讓自家AI技術匹配好市場需求。
抓住ChatGPT新拐點?
眼下,ChatGPT盛行,AI賽道駛入快車道,似乎有了點燃AI玩家盈利夢的架勢。使用者量上ChatGPT短時間內已經實現破億;商業化上ChatGPT前景也很清晰,收取訂閱費、API(應用程式介面)費用等等,BC端都有相關收費服務。
按理說,對經常苦受商業化落地煩惱的AI企業來說,ChatGPT無疑是個推快商業程式的良機。但反常的是,備受關注的AI四小龍、寒武紀們對ChatGPT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興奮,甚至雲從科技、格靈深瞳等多家AI公司親自出來澄清,自己未與openAI有合作,並稱ChatGPT的產品和服務未給公司帶來業務收入。
這種“急於撇清”的態度的確令人疑惑,但回想上一次讓AI圈子熱鬧起來的元宇宙似乎也並不難理解。
此前元宇宙大熱,各家AI花了不少心血宣傳自己的專案,但能靠著所謂元宇宙產品出圈、增收盈利的玩家少之又少。最重要的是虧損當頭,即便再次迎來相關AI概念爆火,獨角獸進局投入的態度難免更加謹慎,打法可能也相對更加保守。
話說回來,此次的ChatGPT會重蹈元宇宙的覆轍?答案並不肯定。
當下,騰訊、京東、百度、科大訊飛等大企已經有明確佈局,其中京東推出產業版“ChatJD”、科大訊飛表示Al學習機、訊飛聽見等將成為公司類 ChatGPT技術率先落地的產品,將於今年5月釋出......
不管是B端還是C端,ChatGPT的應用已有具體例項,其商業價值正在兌現。相比於元宇宙而言,ChatGPT已有實際落地產品以及更多的商業化路徑,而不是浮於紙上的概念。
不過,ChatGPT前景雖然看似不錯,但AI獨角獸會不會入局、想不想入局還得另說。畢竟AI行業商業化落地難是AI玩家統一的共識,因此對ChatGPT的落地產生同樣的顧慮也不是沒有可能。
AI賽道雖火,還需等一等
事實上,儘管持續的盈利問題是懸在絕大部分AI企業頭上的烏雲,但資本市場對AI賽道的興趣仍舊濃厚。據中商情報網整理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約5298億元,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資本持續看高,也意味著其對待AI行業的標準越來越高。至少著眼當下,盈利時代已經緩緩走來,如何儘早實現扭虧為盈將成為擺在各大AI公司面前新的命題。接下來,AI企業所要展現的實力要更加抗打,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商業化落地方案和資料。
由於ChatGPT、元宇宙、自動駕駛等風口不斷吹起,未來,AI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再是單純的炫技,而是基於算力、資料、演算法的綜合實力的對決。
對於AI四小龍、寒武紀等還未迎來盈利曙光的AI巨擘能否藉助風口實現破局,仍然猶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的前路充滿了不易。
其一,C端市場群狼環伺,競爭格局愈演愈烈。不止AI企業看上了C端市場,網際網路圈同樣垂涎消費級AI市場。對於剛轉向消費級市場的商湯、格靈深瞳們來說,要超越早已在C端佈局的百度、科大訊飛等玩家,還要補上許多功課。
其二,場景碎片化限制著營收的高速增速。一般來說,每個應用場景都有不同的一套演算法,場景碎片化意味著AI企業們需要花費更多成本實現演算法的規模化生產。而目前來看,短時間內,場景的碎片化仍舊是拉昇AI企業成本支出的重要因素。
誠然,AI賽道是一條自帶光芒的花路,前景可期。但不能忽視,AI行業未來考驗難關重重,對於AI企業來說,要在這條賽道上走得更穩、走出創新模式,同時避免同質化競爭,保持妥當的商業邏輯還需持續努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93875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這家行業AI獨角獸,憑啥成為新晉AI國家隊行業AI
- AI金融「互動應用」的窘境與進擊的獨角獸AI
- 帶著技術出發,誰是未來的AI"獨角獸"?AI
- 地產大鱷聯手AI獨角獸改造千間酒店:人臉淘汰房卡,AI取代電話AI
- 2015年線上教育集體陷入盈利窘境 行業獨角獸難以形成行業
- 新火種AI|零到估值超十億,李開復如何8個月打造AI 2.0獨角獸?AI
- 成為你嚮往的那隻獨角獸——《獨角獸專案:數字化轉型時代的開發傳奇》出版在即
- 當出行獨角獸開始“覬覦”兩輪自動駕駛自動駕駛
- 中美兩位AI大師的“巔峰對話”:為何NLP領域難以出現“獨角獸”?AI
- 獨角獸寒武紀已生變數,中國AI晶片搶跑者前路未明變數AI晶片
- 誰是室內定位領域的獨角獸?
- 新火種AI|被迫賣身、CEO下臺、高管出走,又一家AI獨角獸出事AI
- 這位22歲華裔青年,用3年創造出矽谷最新AI獨角獸AI
- 下一個獨角獸是拿來的開源還是大投入的“自研”系統?
- 融資20億,坐擁全球首款物聯網AI晶片,這家AI獨角獸擬登科創板AI晶片
- AI產品視角下的ChatGPTAIChatGPT
- 圓心科技衝刺IPO:獨角獸也需要反思
- IT線上教育獨角獸Udacity CEO辭職 效仿谷歌谷歌
- Business Insider:揭祕中國11家“獨角獸”IDE
- 看見聲音的價值,AI獨角獸企業雲知聲開啟智享生活新時代AI
- 對話商湯徐立:科學家氣質的AI獨角獸成長法則AI
- 獨角獸也卷不動了:AI Agent初創Adept被爆考慮出售AI
- 飛書,為何成為國內大模型獨角獸們的共同選擇?大模型
- 機器人獨角獸緊急突圍二十天,「大安防」揭開新一幕 | AI 戰疫機器人AI
- AI獨角獸依圖釋出開放計劃,清華、自動化所、中移動等已“進群”AI
- 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新融資完成:估值逾20億美元,國家隊基金入場AI晶片
- 網約車獨角獸Lyft IPO 報告-S-1版
- AppDynamics趙宇辰:矽谷APM獨角獸,打造DevOps領域的智慧大腦APPdev
- Ubuntu 14.10 ‘烏托邦的獨角獸’官方 T 恤開始發售Ubuntu
- 2019全球AI 100強,中國佔獨角獸半壁江山,但憂患暗存AI
- Crunchbase:目前獨角獸只需4年左右就能實現首次收購
- 又一個美國獨角獸隕落:Zenefits估值暴降48%
- 網際網路週刊:2020大資料獨角獸企業排行榜大資料
- AI獨角獸第四正規化再融2.3億美元,估值20億美元,思科聯想入股AI
- AI 一分鐘 | 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中國人工智慧是世界第二;AI獨角獸可獲“特批”AI人工智慧
- 對話準獨角獸簡道雲:低程式碼不是萬能的
- 未來獨角獸!智品鏈-打造分散式創意新經濟分散式
- 艾瑞諮詢: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TOP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