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如何應用到產品設計? - Reddit

banq發表於2022-03-25

OKR是目標和關鍵結果,這如何應用於產品設計,當你設定目標時,KR是目的還是結果?
如果它們是結果,那麼你怎麼知道你的設計是否對你所測量的結果有所貢獻?
例如,如果KR是 "在推出儀表盤後銷售量增加2%"。
如果銷售量真的增加了,那就很難僅僅歸功於儀表盤的設計。
 
以下是答案:
一般來說,對產品團隊的每個人來說,瞭解以下內容是很有幫助的。
  1. 我們的目標是什麼?不僅僅是 "做一個偉大的產品",而是更具體的,我們的中短期目標是什麼:例如,"使我們的內容管理經驗符合我們的設計原則,即'透明'和'熟悉'"
  2. 我們是如何考慮衡量成功的:即我們認為追求這個目標將導致對該功能參與的增加,我們計劃繼續努力,直到達到我們的關鍵結果,即30%的採用率,或者我們決定我們不能達到這個目標。

 
我看到團隊所犯的錯誤是。
  • 真正廣泛的目標 "做最好的產品":

轉化戰略需要一個視角,一個針對我們團隊和情況的獨特的東西。
而不是任何產品團隊都會說的一般目標。
還要有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事情,而不是任何月份或任何年份都會有的事情。
  • 沒有區分目標和關鍵結果

例如,將目標定為 "將採用率提高25%",這並沒有真正指導團隊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或者我們的戰略是什麼。這只是讓團隊去做任何可能增加採用率的事情,而我們增加KR的風險是以其他東西為代價的,或者以不符合我們更廣泛戰略的方式。
  • 在同一水平上有太多的人。

例如,我們有9個OKRs。有最高階別的OKRs,然後下面的人有自己的OKRs,這很好。但是,如果你有很多OKRs,而這些OKRs又都逐級下達給同一個人,那麼就會有太多的優先事項,讓人不知所措。
  • OKRs只受一個學科的驅動。

例如,只與開發團隊有關的OKRs,或者只與收入流有關的OKRs,或者只與進入市場的渠道有關的OKRs。也就是說,並沒有真正告知團隊的其他成員。
當一個團隊擁有OKR過程的時候,往往會發生這種情況,所以寫出來的OKR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但卻排除了其他人。
解決辦法是要有更大的包容性,讓OKRs由不同的學科組合來建立。

 
OKR有助於瞭解不同團隊的貢獻如何適應公司的整體成功:
  1. 總體目標應該是你的“北極星”——它是令人興奮和雄心勃勃的(但在可能的範圍內),不一定是可衡量的。例如,它可能是“製造市場上最好的 X 產品”。
  2. KR 是您如何到達那裡的地圖,應該是可衡量的(或至少有明確的成功/失敗)。例如,公司範圍的目標可以有一個“將使用者參與度提高 20%”的 KR,產品設計團隊可以擁有它。
  3. 然後,這將作為目標“級聯”到您的團隊,並從那裡您將制定 KR: -KR1:收集來自 # 個使用者的反饋 -KR2:確定前 2 個使用者痛點 -KR3:執行 # 個原型測試

  

OKR是關於團隊一致性的
OKRs的關鍵之處在於,它們不是關於可測量和數字量化的。
是關於一致性的:

OKRs幫助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東西。
真正的目標。你真正要完成的是什麼,你們都是如何理解的,以及如何反覆和簡單地鑽研它。

使OKRs有效的原因不是你的指標有多好,也不是你是否能衡量它們或確認你的結果。

使他們有效的是真實的真正有意義的結果,對客戶或使用者有真正的影響。

正因為如此,我認為使用者體驗--他們通常對客戶真正重要的東西有獨特的認識--能夠真正幫助領導目標和關鍵結果的協調過程,以及更重要的持續保持團隊對它們的關注。

第二項是更難的部分,也是大多數團隊完全放棄的原因。
你可以以你想要的方式來領導它,把重點放在一致性和定性的大畫面上,而不要過於注重數字目標這樣的定量上,這可能會扼殺產品和團隊。

重要提示:不要花費太多時間來獲得準確的指標和KRs。
儘可能地接近。花更多的時間在大目標上,但不要扼殺自己。
如果你花了超過三個一小時的會議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能是想得太多了。
在時間上要有限制,最後隨心所欲,你總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迭代。

總的來說,只要你記住80%的目標是使團隊專注於重要的事情,OKRs就會相當好。
20%是透過可衡量的目標來明確進展。但是,你要把80%的精力放在80%的目標上。

在我看來,處於最佳狀態的團隊是那些在質量方面完全清楚和一致的團隊,我見過這些團隊瘋狂地使用指標,並利用它們來幫助他們,也見過在指標方面很差但仍然透過瘋狂地以使用者為中心和迭代而獲得相當的成功。
 

上下文為王
好的設計真的可以使用標準的業務指標來衡量嗎?
與設計中的所有事物一樣,它取決於上下文。
有些事情更容易衡量,例如頁面上的號召性用語按鈕放置。
但是像“好的設計可以讓人們對產品或服務產生更多的信任”這樣的事情是相當模糊的,但仍然有助於某些東西的表現。
企業需要檢視各種測試方法,而不是依賴於產品釋出後測量的傳統指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