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36氪副總裁、企服點評負責人
王坤擁有近10年的網際網路產品設計、運營經驗和團隊管理經驗。加入36氪前,曾先後就職於360、百度、網易等多家頂尖網際網路公司,全面操盤過網易新聞、網易公開課、百度視訊、360瀏覽器等多款知名產品。擁有豐富的從0-1的產品設計、運營經驗;具有海外產品的設計、運營經驗。對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具有長期觀察和深度思考。
—
文 | babayage
編輯 | 笑 笑
產品之夢源於捧場
2012年,網際網路上半場格局既定,電商大戰虎頭蛇尾、視訊板塊優土合併、盛大退市標誌著PC網遊市場步入瓶頸期,唯有淘寶交易額突破萬億、風頭一時無兩;在舞臺的另一側,下半場的主角粉墨登場,微信使用者突破2億、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過個人電腦……
這一年,王坤畢業自北郵。同窗好友大都選擇了通訊方向,或是加入研究院系統、或是入職運營商體系,而王坤卻在國企、外企、研究院的諸多優質Offer中,選擇加盟360,成為了一名網際網路行業的產品人。
說來有趣,這一關乎人生方向的重要選擇源自一次捧場。2011年,王坤的一位好友進入了百度大學生創新大賽決賽,為了在評選現場造些聲勢,便邀請了幾位朋友同赴現場、見機領掌。
到了決賽現場,其他好友恪守氣氛組的本分,該加油加油、該叫好叫好,唯獨王坤卻被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產品激盪出了人生夢想:“那是我第一次瞭解到網際網路產品,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依靠一款產品、一個團隊,可以真正改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這太有意義了。”
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從360到百度再到網易,王坤不斷積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產品洞見,並且在不斷挑戰高難度創新的過程中大大開拓了視野格局。
科創人:在加盟36氪之前的工作經歷中,哪一段工作經歷是您收穫最大的?
王坤:擔任網易公開課業務負責人的那段經歷,那是一個公益類的產品,所以資源不多、團隊不大,但我們還是在使用者體驗上做出了很大的一個提升,進而帶來資料上的一個大幅增長。
只有負責一個整體業務時,才會發現自己必須要從專業能力向通用能力擴充,必須要考慮更多的事情,增長、體驗、商業層面乃至團隊未來的可能性……這個過程逼著你整體思維提升,而且這個提升不是一次性的,更像是將自己激發到了一種啟動狀態,走上了一條有進無退的路。
點評模式切入萬億企服市場
隨著一款又一款產品取得成功,王坤在業界聲名鵲起,他也時常思考自己的未來選擇:“產品能力可以與很多場景結合,但我本人對消磨時間的場景興趣不大,隨著閱歷的增長,自己越來越希望找到一個能夠持續創造增量價值的賽道。”
王坤與36氪結緣,有點兒粉絲修成正宮的既視感:步入職場以來,36氪一直是王坤瞭解科技行業資訊的首選渠道。
彼時,36氪CEO馮大剛反覆思考“如何通過產品戰略實現企業二次騰飛”,他將36氪的第二曲線圈定在企服市場:論能力,36氪擁有鮮明的企服基因,其企業資料庫突破100萬家,其中企服類公司公司便佔到了26萬家;論目標,歐美企服To B市場規模與To C近乎1:1,兩相比較,中國企服市場顯然潛力巨大。
方向既定,難在選擇正確的切入點。在馮大剛看來,資訊不對稱、供需過度分散、無法快速規模化是阻礙中國企業服務賽道規模化發展的三座大山。如何拉平資訊差?答案是一個客觀、公正、智慧的公共資訊及交易平臺,提供銷量資料、真實評價、橫向對比、決策報告和線上交易與服務場景。
志在打造企服萬億市場的超級資訊平臺,勢必需要一位卓越的產品大牛擔綱領銜。
2021年年初,王坤與馮大剛初次見面,彼此對企服賽道的觀點高度一致,二人一拍即合。
科創人:平臺類產品普遍規模較大,在設計之初需要關注哪些要素,建立怎樣的思考框架?
王坤:一個新產品從建立到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驗證需求,接下來是快速成長、實現規模化,第三階段是商業化閉環以及實現破圈。
在第一階段,核心要素是驗證目標客戶的需求,準確圈定初期相對垂直的目標客戶、準確鎖定他們的相對剛性、高頻的需求,是眼下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科創人:企服市場中點評類產品的必要性是什麼?歐美市場中是否有成功先例?
王坤:企服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市場中的交易不僅在決策階段週期長、風險大,在交付階段同樣面臨著週期長、風險大的問題。在這樣的市場中,平臺型產品存在的價值勢必繞不開兩個核心效率:交易效率,交付效率。
西方企服市場中有很多成熟的平臺服務商,比如資訊科技研究和分析為主的Gartner,以及建立於2012年的點評類平臺G2。中國企服軟體市場起步相對較晚,但成熟速度很快,2019年後買方、賣方市場都已相對成熟,尤其是曾被詬病許久的“沒有購買習慣”這句話已經成為過去式,很多年輕人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使用付費工具優化自己的學業和作品,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採用雲原生模式。
但中國企服市場依舊處於發展初期階段,這一階段賣方缺乏規模化獲客的能力、獲客成本居高不下,買方缺乏準確決策的能力,而點評類平臺能夠非常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樣一個階段,打造一款服務於企服市場的點評平臺型產品,應當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平臺類產品啟動期靈魂之問:
買賣雙方,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科創人:肩負著36氪第二曲線的重任,36氪企服點評這款產品希望解決哪些目標客戶的哪些問題?
王坤:在企業服務領域,36氪企服點評希望能夠提升中國企服市場的匹配和交易效率。
買方痛點:一是市場不透明,買賣雙方存在巨大資訊差。在出現問題時,企業不清楚市場上有哪些解決方案、產品、服務能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二是決策風險高,企業採購軟體的整個決策週期很長,參與決策的人角色各異,決策流程又長又複雜。一旦選擇了不合適的軟體,更換服務的時間人力資金成本都很高,因此決策風險高。
賣方痛點:一是「被看見」的訴求。最近兩年垂直賽道湧現了一批優秀的SaaS獨角獸,他們普遍存在被更多企業使用者看到的訴求。二是降低獲客成本的訴求,獲客成本高算是B端企業的長期痛點了,SaaS行業的銷售和市場成本普遍佔比在55%以上,導致企業利潤空間有限,真正規模化盈利的企業鳳毛麟角。廠商普遍希望降低高獲客成本,提升續費率,挖掘使用者全生命週期的深度價值。
科創人:在資源有限的啟動階段,對目標客戶、場景痛點都相對複雜的平臺型產品來說,策略選擇至關重要,您如何決策36氪企服點評的第一戰場?
王坤:服務好那些具有企業服務類產品採購需求、但迫切希望增加決策正確性、降低決策風險的中小企業,幫助他們提升購買決策的正確性,這是我們第一階段的發力重點。
當進入到採購決策階段,企服市場的買方往往會遇到兩個問題,第一是合規性,第二是採購決策的準確性,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他們很難承擔提升決策準確度所需要的成本,這正是36氪企服點評最為突出的產品價值。
36氪企服點評自動化報告頁面
競爭力壁壘
真實的第三方評價體系
科創人:平臺類產品的競爭壁壘是一個有趣的話題,36氪企服點評的競爭壁壘構建在哪些價值點上?
王坤:首先,36氪擁有積累多年的行業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第二,點評類平臺的核心價值是其真實性,評價體系要對買賣雙方創造價值,就必須建立在評價真實的基礎之上。我們採用機器+人工的方式,建立了1~5級的嚴格分級,只有3~5級的點評內容才會錄入點評報告。坦白說,獲取B端使用者的點評路徑與C端、例如大眾點評的獲取形式還是不一樣,前者成本更高,因為使用者點評的動力更弱。但既然篤定它的價值,再難也要克服,我們組織團隊深入到全國的產業園區、共享辦公空間、寫字樓裡,找到真實的、具體的使用者、決策者,在現場獲取真實點評。
今年我們計劃至少做300場以上的地推活動。
科創人:聽上去是一個很重的模式,未來計劃通過何種手段提升點評的獲取成本?
王坤:關鍵點在於能否真正形成影響力,一旦形成了對頭部產品的有效覆蓋,我們的自動化報告價值得到市場認可,賣方一定會讓他的客戶進到這個平臺、形成點評,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科創人:這是一個合理的預測,但由賣方驅動的點評,是否會影響點評的客觀性?
王坤:任何一個領域的頭部玩家,都不會排斥客戶的真實聲音。此外,企服產品的交易雙方真正有效的溝通渠道並不多,大部分都是關鍵人對關鍵人,可產品真正的使用者呢?他們的聲音往往會被忽略。解決使用者訴求,不僅僅是去解決老闆的訴求,還要去真正解決使用者的核心訴求,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真正痛點,去傾聽真實使用者的真實體驗。
36氪企服點評可以作為一個更全面、更立體、更多維度的資訊反饋渠道,能夠幫助賣方企業獲取更豐富的真實資訊,進而迭代產品。
科創人:將競爭關係擴大到企服領域的其他型別平臺,比如雲廠商,與他們相比36氪企服點評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
王坤:雲廠商的本質是基於自身產品構建形成的生態,我們的身份不同,做法也不同,對行業創造的價值也不同。相比之下,我們是客觀、公正、獨立的第三方平臺,不僅不是球員、不是俱樂部,甚至連裁判員都不是,真正的裁判員是真實使用者。
未來:增強互動、增加分類維度
打造中國版「魔力象限」
科創人:36氪企服點評上線近一年時間,是否如預期一樣對於企服市場起到了促進作用?
王坤:用資料來說明一下,我們的軟體產品庫已經完全覆蓋中國SaaS行業裡的頭部和中腰部產品,整體覆蓋率達到60%+,每月通過平臺觸達和服務的買方使用者達到60w+;其中來自36氪企服點評的自身引流佔比超過80%;在我們嚴格的篩選條件下,如今已經錄入了2萬多條真實點評,今年的目標是突破10萬條。
從資料增速來看,36氪企服點評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後續我們還有很多提升行業影響力的關鍵動作,比如預計今年下半年釋出中國企服行業的評價標準體系。36氪企服點評包含四個主要資料庫,軟體產品庫、使用者點評庫、關鍵人資料庫和知識圖譜庫,基於四大資料庫,我們有能力打造中國版的「魔力象限」。
當前業務團隊也在尋求獨立融資機會。
科創人:關鍵人、行業專家多次出現在您的描述中,人的主觀印象固然重要,可如何消弭主觀判斷帶來的評價偏差?或者能否介紹下36氪企服點評選擇行業專家的模型?
王坤:專家選擇的判斷標準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利益非相關性,即不能在SaaS廠商任職;第二是SaaS行業影響力,影響力的判斷還會有很多細分維度。
科創人:企服市場的交易決策鏈條很長,針對這一特徵,我們有哪些優化交易效率的後續計劃?
王坤:先說針對買方的計劃:
首先,我們觀察到很多買方決策者有著與其他真實使用者交流的需求,我們正在構建使用者間可以直接互動的問答社群,成為自動化評價報告之外的有益補充。線下的交流、討論活動也會成為我們的一個特色服務。
第二,企服行業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產品的型別、場景價值紛繁複雜,為了幫助購買者更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更多維度的分類、搜尋功能正在製作當中。
針對賣方,我們會持續幫助他們提升獲客線索的規模、降低獲客成本,不僅會通過搜尋、分類功能的優化提升線索精準度,還會在轉化環節提供更多的服務支援。另外,平臺會組織各種團購、折扣類活動,為參與企業提供精準流量支援。
科創人:如今您本人已經成為了中國企服市場的海量資訊節點,在您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企服市場有可能出現哪些超級變數?
王坤:第一,資料安全,這個變數已經出現。無論是國際關係的變化,還是出於企業自身的訴求,國產化、本土化都將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
第二,使用者體驗的權重不斷提升。以往決策者決策、使用者使用的割裂狀態可能會一去不返,從我們觀察到的真實情況來看,實際使用者的體驗已經構成了採買決策的重要因素,“能否落地”已經成為決策者必須考慮的要素,而落地的核心要素就是使用者是否願意使用產品。這對於企業服務類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設計要求。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