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erpoint 深入剖析了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 EMS 廠商 — 鴻海(富士康集團)的盈利表現。要點如下:

短期業務表現與展望:蘋果業務仍然是基礎,雲端計算和零元件業務是未來亮點

  • 鴻海 2021 年二季度的收入攀升至 13510 億新臺幣(485.5 億美元),符合集團收入的預期。由於去年同期疫情因素基數較低的原因,鴻海收入同比增長 20%。
  • 本地化的生產策略幫助鴻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影響。
  • 智慧裝置業務仍然強勁,收入同比增長 29%,這要歸功於其最大的客戶蘋果公司。蘋果 iPhone 出貨量在 2021 年二季度也恰巧同比增長 29%。
  • 去年二季度雲網路和計算部門需求強勁,而去年該部門收入有所下降。鴻海預計市場對計算和雲網路產品的需求將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回升。
  • 總體而言,該公司的毛利率仍穩定在 6% 的水平,營業收入和淨收入仍分別徘徊在 2% 的水平。
  • 我們預計 2021 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將增長約 5%,將主要由雲網路和計算部門驅動。這也將抵消智慧裝置業務(如蘋果)的淡季影響,和零元件供應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未來雲網路和計算部門的強勁表現也會幫助鴻海抵消疫情的負面影響。

長期戰略與展望:提高毛利率

  • 展望未來,鴻海希望通過其 F3.0 戰略,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和電動汽車領域實現突破。
  • 在過去的 12 個月裡,鴻海在電動車領域展開了一系列運作,包括投資、廠商合作以及搭建新的聯盟。公司希望在包括半導體、底盤設計、軟體、組裝、服務的電動車價值鏈中獲取更多的價值。
  • 到 2025 年,電動車市場有望達到 6000 億美元,鴻海希望得到該市場 10% 的份額。這意味著公司每年生產 300-400 萬輛電動車或 600 億美元的收入。
  • 鴻海希望通過對電動車領域的縱深佈局,將公司的毛利率從 6% 提高到 10%。
  • 從半導體的角度來看,鴻海也希望控制上游的供應鏈,以提供更多的整合產品。鴻海已經投資以下上游企業:
  • 8 英寸晶圓廠(馬來西亞 DNex/SilTerra),該工廠專注於 110 奈米的成熟應用
  • 旺巨集在新竹的 6 英寸晶圓廠,開發用於電動汽車的 SiCMOSFET 等部件。
  • 位於青島的 Kore Semi
  • 電動車電池材料廠商 GigaSolar。
  • 從軟體和服務的角度看,如果特斯拉是電動車市場的 iPhone,鴻海希望通過其電動車開放平臺成為電動車市場的 “安卓”。
  • 從硬體的角度來看,富士康還希望在泰國和美國建立更多的工廠,通過合同製造(如菲斯克、拜騰、吉利、Stellantis)來生產電動車,併為潛在的新進入者提供整個電動車整體服務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