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 OR 惡魔,NFT會否撐起Metaverse經濟體系?

張翌楠發表於2021-06-02
天使 OR 惡魔,NFT會否撐起Metaverse經濟體系?

人類並不需要破環現實換來一個“完美”的Metaverse

談論到眼下前沿科技產業,大概除區塊鏈、數字貨幣外,就是人工智慧、腦機介面等技術。

若要說有什麼能將其盡數涵蓋在內,筆者腦海中浮現的便是Metaverse。

不僅如此,Metaverse還包括對於經濟、人性、社群、心智、共識的深層次理解,是美第奇效應的集中體現。

什麼是Metaverse?這個在科幻小說中誕生的單詞已經存在了近30年。相信關注競核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所瞭解,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

用Roblox CEO Dave Baszucki對Metaverse的特點定義即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

HashKey Catpital 曹一新表示,目前已經有多款 Metaverse 遊戲在區塊鏈上推出,並開設 Metaverse 資產 NFT 的交易。

不同於早些年以 Fomo、博彩為主的遊戲 Dapps,現在區塊鏈遊戲專案已經具備網際網路遊戲擁有的主題場景和情節互動體驗。

今年3月11日,美國數字藝術家暨影像設計師Beeple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英國佳士得拍賣平臺拍賣價接近6935萬美元。

官方稱,該價格是在世藝術家所拍賣作品的第三高。它也是全球知名拍賣平臺首次賣出第一個NFT藝術作品,創下網路拍賣最高價。

至此,NFT概念迅速躥紅出圈,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NFT在數字加密貨幣圈走紅,其能否支撐Metaverse經濟系統?下面筆者將作簡單討論。

創新契機,創作者掌握主動權

NFT全稱為Non-fungible-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與之對應的是FT(同質化代幣)。NFT最初是指具有唯一標識、不可互換,同時也是不可拆分的貨幣。

NFT為所有原生數字“事物”帶來了標準化的數字呈現和所有歸屬權。NFT可以是虛擬世界中的一塊土地、一個遊戲裝備、一張收藏卡片(NBA)、也可以是數字藝術品。

例如Metaverse沙盒遊戲《The Sandbox》在知名NFT交易平臺OpenSea上出售其土地。

天使 OR 惡魔,NFT會否撐起Metaverse經濟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The Sandbox》母公司Animoca Brands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科技獨角獸公司。

5月14日,該公司宣佈在估值10億美元基礎上,成功融資8888萬美元。

Anmoca Brands 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瀟逸表示公司的願景是:“ 透過NFT重新定義線上股權和產權 ”。

不得不說,NFT 為Metaverse資產交易帶來了便利。

其擁有不可分割、不可複製的特性,讓使用者在虛擬世界中的資產不再只是一串數字資訊,而是變得具象化且具有唯一性。無限接近於物理世界實物資產。

問題在於,《The Sandbox》中,一塊3X3大小的土地在OpenSea上售價約為30000美元,更不用說像前文提到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售價近7000萬美金。

天使 OR 惡魔,NFT會否撐起Metaverse經濟體系?

過於高價導致大多數人難以負擔,因此,一個名為Fractional的新去中心化專案將允許NFT所有者鑄造其作品的代幣部分所有權,以購買和出售整個NFT的百分比。它被稱作F-NFT,即可分的NFT。

F-NFT降低了投資者的參與門檻,同時也增強了NFT市場流動性。對每個代幣持有者來說,帶來的好處是價值轉移與投資組合的多樣化。

至於為何市場中低價NFT商品較為罕見,筆者將在文章後半段中為大家解答。

NFT所代表的虛擬土地、其他數字資產等所持有的價值,與用來購買他們所使用的加密貨幣截然不同。

事實證明,NFT市場與加密貨幣市場的關聯性正在降低。

大家可以簡單把NFT與加密貨幣的關係比做傳統藝術品之於華爾街。比特幣暴跌無法影響NFT價格,正如辛巴威通貨膨脹無法左右《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

數字資產市場調查公司Delphi Digital創始人Piers Kicks在論文中表示,加密貨幣正在通過NFT為自主的經濟系統、開放的創造者經濟以及通用的數字展現和所有權層面奠定基礎。

如今,不少人稱Metaverse為網際網路的“繼任者”。NFT 則代表虛擬資產和許可權為不同場景帶來真實聯結,讓使用者在虛擬世界中擁有相比網際網路更大的主控感和真實感。

加密藝術運動將權利交給了創作者,在走向Metaverse時,也為NFT提供了進一步創新的機會。

破壞環境的惡魔?

NFT或許並不是支撐Metaverse經濟系統的長久之計,至少目前來說,它還有不少潛在問題。

任何經濟系統都有一定的目標,經濟系統既要考慮到經濟效益,又要考慮到社會效益,還要照顧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耶魯開放實驗室創始人Martin Wainstein博士認為,NFT突出了區塊鏈對環境影響這個問題,但NFT並不是問題本身。問題在於以太坊執行智慧合約的計算負載以及保障比特幣網路安全的 PoW 挖礦。

數字加密貨幣行業被環保主義者抨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使用PoW共識機制的區塊鏈專案在執行過程中,為了爭奪記賬權,必須進行大量運算。

這意味著數百萬臺計算機都在相同時間進行相同的複雜計算,造成了大量且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根據區塊鏈碳足跡查詢網站carbon.fyi的統計,比特幣網路總功耗約為45.8 TWh(太瓦時),相當於125座大亞灣核電站全年的產出,每年排放約45,800,000噸二氧化碳;以太坊活動的年功耗估計為9.62TWh,相當於26座大亞灣核電站全年的產出。

無論從短期和長期,還是從礦工和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降低加密貨幣行業碳排放與NFT行業發展並不衝突,甚至可以說是目標一致。

降低挖礦能耗可為礦工帶來更高的挖礦利潤,同時降低使用者在交易中支付的高額Gas(資訊消耗的計算和儲存資源的度量)費。

高額Gas費正是低價NFT商品難以出售的原因。

今年3月,知名插畫網站ArtStation宣佈將把包括《光環》藝術總監Nicolas “Sparth” Bouvier、宇航員Nicole Stott等的作品在內的一系列畫作加工為NFT時,導致了一眾使用者的強烈抵制,甚至被譴責為“積極嘗試摧毀地球”。

ArtStation只能發表道歉宣告取消計劃:“很明顯,現在並不是平臺涉足NFT的好時機,我們認為NFT是一項變革性技術,可以為數字藝術家帶來重大且積極的改變。”

他補充說,希望在將來某個時候,我們能夠找到合理且環保的解決方案。

另一名NFT創作者Jacob Collier在意識到NFT對環境來帶的影響後,主動擱置了拍賣計劃。

他強調,直到有“可持續、更環保”方法出現,才會繼續進行NFT拍賣。值得一提的是,像Jacob Collier這樣的藝術家並不在少數。

天使 OR 惡魔,NFT會否撐起Metaverse經濟體系?

目前,使用耗能更低的PoS共識代替PoW共識,做到節能低耗是整個行業共同思考的方向。

總而言之,無論是Metaverse還是NFT,想要長期、持久發展,還需找到更健康環保的模式。

人類並不需要破環現實環境換來一個“完美”的Metaverse。


來源:競核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UUgti2VtglgMzYZJwvIsQ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