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帶毒”冷凍品,平安智慧城市的功守道

Alter1230發表於2020-11-19

新冠疫情的防控戰遠未結束。

僅11月12日到17日的5天時間裡,就有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福建廈門、陝西西安等十餘個城市通報,在進口凍品的外包裝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

坊間隨即出現了這樣的討論:在進口凍品屢屢檢出陽性的局面下,是否應該暫時取消冷凍產品的進口?答案可能會讓不少人有所失望。作為全球最大的農副產品進口市場,中國每年從海外進口的肉類和水產品高達上千萬噸,倘若取消凍品進口,市場供應鏈上游將出現巨大的缺口。

既然將冷凍產品拒之門外的路線行不通,勢必要找出正確的方法嚴格杜絕“帶毒”冷凍品流入消費市場。

正如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永恆的終結》中寫道的:只有經過嚴酷的考驗,人類才能不斷前進,走向發展的高峰。危險的環境和危機感,才是驅使人類不斷進步、不斷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動力。

在進口凍品疫情防控的“嚴酷考驗”下,臨危迎戰平安智慧城市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用科技的力量砌了一道道無形的圍牆。

01 一場意外暴露的問題
故事的起因,還要從三個月前的意外事件開始說起。

8月14日的時候,深圳市衛健委通報了一起新冠肺炎感染事件:盒馬深圳水貝店出現某品牌方促銷員和盒馬員工疫情感染個例。

訊息被確認後,深圳有關部門迅速採取了防控措施:全市盒馬鮮生門店暫停營業,307位盒馬水貝店員工進行隔離,同時在全市範圍內停止在超市經營場所內提供堂食,進行有關人員、產品和環境的核酸全檢測,並對近期已經售出的進出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進行追溯、回收及銷燬處理。

所幸“危險”在萌芽狀態就被發現,緊急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卻也讓主管部門認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新冠病毒在低溫下結構不被破壞,可以在零下20°C 的條件下存活兩年,如果冷凍品在包裝過程中被病毒汙染,可能在適宜的環境下被啟用,並造成大規模感染的風險。

原本嚴防死守的病毒防控鏈條,可能因為冷凍品監管時出現一丁點問題,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

可冷凍品的監管問題又頗為棘手:深圳市大大小小的冷庫多達6400多家,不同冷庫間的資料沒有打通,甚至一些冷庫尚未進行資訊化,資料記錄嚴重依賴人工處理,直接造成了一個個細小的資料孤島。同時冷凍品的產業鏈條狹長,涉及冷庫、商超、批發市場、生產加工企業、中央廚房、冷鏈物流企業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防控的空白地帶,防控工作都可能功虧一簣。

針對冷凍品監管的種種痛點,深圳創新性地設立了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即從深圳各港口碼頭提櫃離港並在深圳儲存、銷售、加工的進口凍品,在儲存、銷售、加工前必須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外包裝消殺和抽樣核酸檢測,拿到檢測合格的出庫證明後才能進入深圳市場流通、銷售和使用。

從凍品進口的源頭進行控制,對凍品的流通進行集中預約、核酸檢測、消殺、持證出庫,然後串聯凍品上下游的流向資訊,無疑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斷進口凍品疫情傳播的風險。即使出現了概率極低的核酸檢測出錯,也可以通過線上追溯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危險商品進行回收和銷燬。

諸如盒馬事件暴露的問題,顯然不只存在於深圳一座城市,透過近期一起起通報事件來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深圳,在事件發生後的措施和長效整治方案,同樣值得其他城市進行因地制宜地思考。

02 不見硝煙的“科技戰役”
在深圳同時進行的,還有另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

8月16日下午,深圳市監管局提出了凍品集中監管的需求,身為深圳市監總集的平安智慧城市,擔起了打造“凍品集中監管倉管理系統 ”的應急保障任務;

8月16日晚上,平安智慧城市的研發團隊到達客戶現場進行調研,經過四個小時的開會討論後,初步確定了產品需求方案和監管倉管理系統的實施方案;

8月17日下午,經過24小時不間斷的連續研發除錯,凍品集中監管系統 V1.0 版本上線,初步實現了凍品集中預約、核酸檢測、消殺、持證出庫等功能;

8月18日早上,深圳市集中監管倉正式啟動執行,到8月20日集中預約了57個貨櫃,抽檢前期入庫的凍品17批次,採集了51個樣本,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8月23日當天,針對全市大大小小6400多個冷庫的冷庫管理系統成功上線,進一步驅動了冷庫管理的資訊化,消除了冷庫管理中的資訊盲點和資料孤島;

8月28日下午,凍品視覺化系統上線,從凍品集中監管倉預約情況、入庫詳情、實時視訊到全市冷庫凍品進出庫流向,都可以在指揮中心的螢幕上看到;

到了9月5日,“凍品集中監管倉管理系統 ”最後一環的冷庫備案系統上線,有關企業可以線上進行業務處理,進一步提升了凍品申請、審批等業務的備案效率。

短短20天的時間裡,平安智慧城市交出了一份超出大多數人預想的成績單:

深圳市大大小小的冷庫正被納入管理系統,將打通進口冷鏈食品從口岸、運輸、出入庫、流通、市場消費的全生命週期監管,實現凍品流向追蹤、接觸人員監測,再到監督檢查、整改處罰,最後到便民查詢、風險預警的全鏈條風險閉環管理。

截止到11月15日,深圳市凍品集中監管倉的入庫貨櫃達到2790個,入庫凍品超過7.5萬噸,抽樣檢測數高達101836批次,排除了56批次疑似陽性凍品,併成功攔截1390件核酸檢測陽性的凍品。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平安智慧城市幫助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打贏了凍品疫情防控的第一戰。

不過,對平安智慧城市的研發團隊來說,這場“科技戰役”還沒有結束。利用人工智慧的影像識別對冷鏈倉儲物流各環境、車輛、人員、行為等進行監控;利用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冷鏈全流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利用大資料分析為監管人員提供凍品流通全鏈條監控和風險監測預警……已經是下一步的研發方向。

03 一份可以複製的答卷
這場自上而下的科技攻堅戰,正在起到防控之外的作用。

位於寶安區的某冷鏈企業,擁有上萬平方米的冷庫佔地面積,其中90%以上的凍品為進口凍品。在抗擊凍品疫情監管任務中,該企業率先應用了冷庫進出庫管理系統,對接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系統後,在凍品入庫時可以快速智慧提取集中監管倉出庫證明、海關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資訊,極大提升了冷庫管理人員的錄入效率。

在某運輸公司負責預約的工作人員王先生,曾經比較擔心凍品集中入庫會造成車輛擁擠、長時間排隊等情況。但在使用冷庫預約系統後,發下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段進行預約,安排司機在預約的時間裡進場,之前擔心的的一幕沒有發生,自己的工作也有條不紊,進一步節省了和司機來回溝通的時間成本。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楊先生也對凍品集中監管措施有著深刻的感觸。看到新聞報導進口冷凍食品中檢測出新冠病毒後,楊先生一度不敢購買超市的冷凍食品,後來瞭解到深圳市對進口凍品實施了集中監管,每一批凍品在檢測合格後才能流入市場,看到i深圳上出庫證明的公示資訊,楊先生購買冷凍食品時放心了許多。

可以看到,雖然“凍品集中監管倉管理系統 ”屬於抗擊疫情的產物,在落地中的應用場景並沒有侷限於防控本身,不僅刺激了冷庫等產業鏈上下游的資訊化轉型,透明的流通和溯源體系也為普通消費者關心的食品安全加了一道防護傘。科技創新所適用的應用場景,常常不會侷限於最初的設計範圍。

平安智慧城市的工程師們儼然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在深圳凍品疫情防控戰中練兵的監管系統,是否存在在其他城市中複製落地的可能?針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打造智慧凍品監管一體化平臺應運而生。

平臺通過AI、大資料分析、邊緣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打造了“全檢測、全消毒、全追溯”的智慧凍品監管一體化平臺,涵蓋進口凍品集中倉管理系統、冷藏冷凍食品貯存備案、智慧冷庫綜合管理系統、食安凍品溯源管理系統、冷鏈倉儲AI風險識別系統、冷鏈區塊鏈追溯平臺、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繫統、凍品監管專題大資料分析、凍品資訊查詢公示系統等面向各個鏈條、各個環節的防控監管體系。

當整個社會進入到秋冬季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平安智慧城市交出了一份可以複製的答卷,那些在深圳發生的防控奇蹟,將伴隨智慧凍品監管一體化平臺的落地部署,走進越來越多的城市中。

04 寫在最後
微軟創始人比爾 · 蓋茨在媒體採訪時,曾樂觀地估算新冠疫情的前景:預計在2021年年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新冠疫情有望在2022年結束。

即便是最樂觀的估計,人們與新冠病毒的鬥爭還要持續一到兩年的時間,意味著還將有不少人時刻緊繃著神經,不排除因為小小的失誤造成二次感染的局面。除了進一步細化疫情的防控體系,或許還需要汲取抗擊疫情過程中的經驗的教訓,用科技為城市編織出一張張隱形的“守護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