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市場驚蟄降臨:從Counterpoint資料看2020年的5G未來

naojiti發表於2019-12-15

2019年對於手機產業來說,可謂至關重要的一年。走過智慧手機的過熱之後,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增長已經歷經了數年的停滯,市場整體都需要正向刺激。而5G商用的訊息,恰好正是手機市場所需要的刺激。除了5G,手機廠商在AI、攝影等方面的技術更新步伐也有所加快。

因此在今年手機市場的動向中,可以看到使用者對於技術更新的反應,從而更好地推斷未來5G手機的發展動態。就在最近,權威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Market Monitor釋出2019下半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報告及第三季度中國線上手機市場份額佔比。其中展示出了不少值得琢磨的資料。

回暖倒數計時:那些深耕線上市場的手機廠商

CP資料顯示,第三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同比下滑5%,但環比增長3%,同比降幅相比前兩季度有所緩和。CP指出,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回暖現象線上上表現的更加明顯,資料顯示,中國市場線上銷量佔整體智慧手機市場比例從2019年第一季度的24%上升至第三季度約27%。

其實線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手機廠商的重鎮,但區別在於,幾年前一直有所謂的“網際網路手機”說法,產業中將手機品牌以銷售渠道進行區分。實際上在今年渠道區分邏輯已經完成轉變,原本的網際網路手機開始著重線下場景的佈設,“傳統”手機品牌同樣也注重線上渠道的打造。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華為系——原本被定義為“網際網路手機”的榮耀在今年完成了向全渠道手機品牌的轉型,而華為也加強了對線上的傾斜。結果顯而易見,在中國線上手機市場TOP6品牌中,華為系品牌線上份額合計佔比46%,包攬了第一第二名,超過蘋果及小米OV市佔率加總。

除了華為系以外,位列於第三名的小米和第四名的Vivo同樣也耐人尋味。OV系一直以深度盤踞線下市場著稱,其線下渠道發展模式還屢屢成為其他手機廠商學習的物件。但今年OV也開始加大對於線上市場的開拓,像是Vivo推出了線上子品牌IQOO,相比2019年Q1,其線上份額也出現了相應的增長,從7%上升到了10%。但一直以線上市場著名的小米,即使計算上今年獨立出來的紅米品牌,Q3線上市場份額也只有14%,相比其年初的20%以上份額下滑嚴重。

這幾個品牌的不同表現讓人意識到,線上市場的增長絕不僅僅依靠營銷或渠道鋪設就能實現。

技術震盪:TOP 6的排序差異如何誕生?

縱觀中國智慧手機這幾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市場份額不斷向上述六個品牌集中。在這一過程中,樂視、錘子乃至金立等品牌都逐一折戟。而背後驅動這種競爭的,正是來自技術的震盪。紅海競爭給予廠商的壓力是無差別的,但差別在於樂視、錘子等品牌選擇用低價補貼和虛妄的營銷炒作抵抗壓力,而TOP 6品牌卻在底層晶片、外觀工藝、移動AI、影像能力上不斷進行創新。

在今天,技術震盪的“餘震”猶在。

登頂的華為加上佔據20%份額的榮耀,華為系之所以能夠佔據這份榜單的半壁江山,顯然來源於這兩個品牌對於技術的著重投入,不論是麒麟系列晶片,還是從軟體層面優化安卓體驗的方舟編譯器和一系列Turbo技術,都將技術紅利直接反應在了效能上。尤其通過軟體層面的優化,讓手機廠商可以不用增加硬體成本就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實現了手機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雙贏,也因此讓華為系爆款頻出。就拿榮耀9X來說,這款成為第三季度線上市場及中國整體市場Top 10暢銷機型之一的爆款手機,正是通過搭載麒麟810晶片、應用GPU Turbo3.0技術等硬核表現來吸引使用者。

同樣的還有Vivo。此前由於注重線下渠道模式,OV系產品一度被人詬病“高售價低技術含量”。但在最近兩年,不論從是專利數量的累積還是從5G跟進的速度來看,OV都更加積極。也正因在子品牌IQOO身上加大了技術投入,也讓Vivo在第二梯隊中的排序有所前進。

相反,小米和蘋果兩個品牌則是受餘震影響而份額下降的兩個品牌。

蘋果第三季度線上市佔率為9%,雖與第一季度基本持平。但作為新機季來說,這樣的表現仍然欠佳。本來線上上市場有深厚累積的小米,市場份額從年初到Q3 6%的下跌,更是讓人難以相信這是早期網際網路手機品牌的成績。

雖然定位不同,但小米和蘋果都遭受著類似的質疑,像是小米從去年開始就被頻頻指出研發投入不夠、缺乏核心技術;蘋果則在今年9月的釋出會中提出“致創新”,強調自己對於創新的重視。

總的來說,能夠成為TOP 6品牌,集中中國線上手機市場84%的份額,自然是在技術創新上都有足夠的成績的。但品牌之間的角逐,仍然體現出了差異。像是同樣未作為原本起源於線上的“網際網路品牌”,因為對於創新投入的不同,榮耀和小米在市場表現上拉開了距離。

迎接2020:並不“公平”的5G探險

在見證了2019年Q3手機市場的技術震盪之後,我們真正的目的是通過今年下半年的市場表現來對2020年的市場發展做出初步的判斷。

隨著5G商用的來臨,2020年(包括今年Q4)將是手機廠商集中進行技術重新整理的時間段。而從Q3 TOP 6手機廠商不同的表現來看,在技術創新上表現更加進取的手機廠商顯然更受消費者歡迎。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對於手機廠商的技術創新保持著高度敏感,如此以來我們可以對2020年給予更多期望。

如果說2019年消費者對於手機技術創新的考量還相對分散,晶片效能、影像、AI、續航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都能得到他們的關注,那麼面對以5G為主旋律的2020年,消費者對於手機的考量也會相對集中,基本可以被總結為“能不能用5G”和“怎樣用5G”兩個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首先考驗的是手機廠商自身對於通訊效能的佈局。

目前我國堅持執行SA組網5G網路的政策已經相當明朗,也使得雙組網5G手機成為主流。從Q4開始,華為系憑藉著對於通訊行業相對熟悉的優勢已經開始佈局,不僅釋出了雙組網的華為Mate 30 5G系列、榮耀V30 Pro 5G系列和華為Nova 6 5G系列,還在上述產品中應用了5G基帶晶片巴龍5000,試圖在網路體驗上再進一程。當然其他依賴於高通的廠商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佈局,相信在2020年當高通對於5G基帶進行更新時,中國手機廠商必將爭搶首發權。

接下來還有對於生態佈局的考驗。

5G帶給市場的興奮點就在於,這種技術不僅能應用於手機,還能對IoT體驗進行極大改變。中國零部件廠商、手機廠商、運營商及渠道商已紛紛推出“5G+IoT”、“5G+AI”等發展戰略,試圖提前佈局IoT生態。華為推出的“1+8+N”戰略(“1”手機 +“8”大智慧硬體 +“N”泛智慧終端)、榮耀在18年釋出的IoT生態,在5G時代都將成為重要的手牌。加之華為系在5G技術上的先發優勢,智慧終端、5G網路、IoT生態三者可以更好地結合起來,起到互相帶動的作用,既提升5G時代的使用者體驗,也給予榮耀這樣的手機廠商未來發展留出更多彈性,不再僅僅依靠手機本身作為支柱。還有像小米這樣,暫時在5G上進展稍緩,卻在IoT領域佈局頗多的廠商,或許有機會從生態角度打一場5G翻身仗。

當然最後還有渠道慣性因素的考驗。

消費行為是具有慣性的,2020年5G會對手機產品進行重新整理,但不一定會對購買渠道和手機廠商市場份額進行洗牌。大概率的情況是,線上渠道,以及TOP 6的6家廠商仍然會在2020年保持一定的優勢。至於其優勢能夠保持多久,還要依靠手機廠商自己的努力。

結合現狀來看,我們很容易發現2020年的“5G探險”對於手機廠商來說並非是重新劃下起跑線的“公平競爭”。5G通訊技術的累積、IoT生態的佈局甚至現在已有的市場割據狀況,都已經形成了發展基礎。例如像榮耀這樣在市場佔有率上擁有龐大的年輕使用者作為“票倉”,又與華為共享技術成果的品牌,實際上是擁有一定程度上的先發優勢的。

但對於手機產業來說,2020年仍然充滿未知與機遇的冒險年。5G可能帶來的全新應用生態,對於智慧耳機、VR眼鏡和IoT等新硬體的孵化,這一切機會都在等著手機廠商去實踐。12月的寒冬,中國手機產業卻已經進入驚蟄,消費市場的上揚和5G商用落地等等訊息只是春雷始鳴,蟄伏著編織未來的人們,終會等來融融春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6866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