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大會 II 極致進化-敏捷進化型企業的未來暢想

Worktile發表於2019-05-30

aa069d6df620192c9e7ce3044c90c596.jpg

 

關志光--國內大型高科技企業教練負責人,敏捷研發提效和教練專家

我們現在接觸的很多所謂的敏捷理念,讓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個理念而已,但實際上你可以看到國內所有的敏捷流派都有來源,西方國家所有的研究都是基於科學理念的,所以如果我們對敏捷有深入認識,會知道敏捷是一種經過驗證、真實有效果的一種實踐。

這裡有句話叫“A mind is like a parachute.It doesn’t work if it’s not open.”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05.14.png

 

這是美國教育家講的一句話:每個人的心裡就像降落傘,如果不開啟是不能工作的。

我接觸敏捷很多年,最後我總結的經驗是: 所有敏捷一般都跟日常經驗相反 。

全球敏捷研發歷史的回顧與反思

很多人都知道2001年發生了一件關於敏捷的事情,美國有幾位敏捷大牛在那裡探討了三天三夜,誰都說服不了誰。他們建立了一個網站把敏捷思維發上去了,之所以敏捷今天這麼受歡迎,背後就是因為大家非常認可它的價值觀和它的原則。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11.38.png

 

我們從這個時間軸來看,敏捷這件事情在1968年 康威定律 發表的那一天這個事情就發芽了。

1968年Melvin E.Conway發表了《How Do Committees Invent》 ,怎樣寫組織架構?怎樣寫程式碼?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康威定律。

1986年哈佛商學院發表了一篇文章《新新產品開發遊戲》 ,日本當時有很多領先企業,他們雖然做的是製造業,但他們的流程已經改變了,出現了迭代,這是一篇相當重要的檔案。

1995年發表了Scrum框架。

1999年Kent Beck寫了一本書叫《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 Embrace Change》,他在專案裡把經驗進行了回顧總結。

2007年David J·Anderson & Rick Garber 在芝加哥發表《Lean New Product Dev Conference》 ,他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角,將日本企業的精益思想進行了保留,這是Scrum方法的來源。

2008年Scrum Gathering Lyssa Adkins在芝加哥發表了Agile Coach ,要打造一個新的工具,僅僅靠流程是不夠的,領導力要進行重塑,要用新的方法來引導,這是非常核心的。Agile Coach第一次發表出來,馬上引起了很多新的討論。

2011年有了產品級別敏捷/規模化敏捷/大規模Scrum/SAFe 。

2017年很多公司都在講企業級敏捷/精益企業,重塑組織,還有小規模人在談青色進化領導力。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18.55.png

 

敏捷講的是要有構建基礎理論,與它對應的就是X理論,Y理論則是來自麥克格里格。

X理論對人的態度是不信任的,Y理論對人的態度是信任並促進人的改善;
X理論對人的假設認為根本上是懶惰的,Y理論對人的假設是需要有所成就願意承擔責任並勤奮工作;
X理論對工作的興趣是不感興趣的,Y理論對工作的興趣是合適的環境下工作與遊戲休閒一樣有趣;
X理論對努力工作的條件是要靠懲罰的壓力或者靠金錢的動力,Y理論努力工作的條件是可與內心的召喚而工作。

20世紀之前對人類歷史影響很大的一本書是泰勒的 《科學管理》 ,他認為 科學管理如同節省勞動的機器一樣,其目的在於提高每一單位勞動的產量 。

我們今天整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了, 《驅動力3.0》 講到三個階段。

驅動力1.0 是生物驅動力,強調的是身體需求和心理欲求;
驅動力2.0 是來自外在動機,強調的是環境要求;
驅動力3.0 來自內在動機,強調的是內在維度。更多指的是諸如感情、意義、價值、使命感等,強調自主性。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23.43.png

 

最近都說“996.ICU”,驅動力3.0告訴你 自主、專精、目的 ,國內講的996究竟能不能一直成為真正的驅動力發動機?也許現在這樣是沒錯的,但再往看真的是這樣嗎?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29.45.png

 

如果不“996”我們怎麼辦?

美國的施德明做的《休假的力量》,25歲年前是學習,25歲到65歲一直在“996”,65歲到80歲基本就在ICU了。

現在很多人真的變成了這種狀態,施德明的方法就是這樣的,每工作六年會休息一年,這一年他什麼都不幹,到處尋找靈感,到處周遊世界,然後不斷進行學習。有人覺得這樣好像風險很大,不工作就沒收入,但實際上現在很多人都是在休息的過程中產生了創意靈感,遠遠超過忙碌日子帶來的價值。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30.36.png

 

孔子講 “廢寢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最近也有裁員的事情,很多人在吐槽,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要居安思危,你的工作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但不能太過挑戰,太多挑戰會很焦慮。如果你太舒服會很無聊,對個人跟企業都是這樣的。 尋找有挑戰的事情是可以的,但每個人要有自己的選擇。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32.16.png

 

當下中國的敏捷研發與暗流湧動。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35.14.png

 

Scrum現在基本是業界最流行的方法,所有公司說要做敏捷,首先都要把團隊拆分,設定很多的團隊,然後把節奏拉起來。《Large-Scale Scrum》中講到Scrum hits an ideal balance between abstract principles and concrete practices. 一個優秀的方法論要能夠讓大眾廣泛接受,拿過來馬上就能用,能符合原理而不會太困難。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38.28.png

 

在大規模敏捷裡,如果你的團隊很多,你就要用到LeSS框架。LeSS框架的核心是Build Your Method Up-Don’t Tailor It Down。Scrum給你一個最小的集合,你可以在裡面加東西,讓你從中進行裁剪,Scrum理論是精簡的。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40.53.png

 

有句話叫More with LeSS,在一個組織架構裡:

需要LeSS Roles,不需要More Responsible Teams;
需要的是LeSS Artifacts,不需要More Customer-Focused Teams Building Useful Products;
需要LeSS Process,不需要More Team Ownership of Process & More Meaningful Work。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43.14.png

 

如果你要管理一個比較大的團隊,核心一定是隻有一個Backlog,而且必須只能有One Dedicated ScrumMaster for 1-3 teams,並且要有One Sprint Backlog per team。這個過程是要看全域性的。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46.30.png

 

可能很多人學過“自主思考”這門課,他的導向是學習型組織,你一旦進到這個LeSS裡,你要學習大量的系統方法,特別是要設立一個新角色時,要找到這個角色裡的各種行為,導向是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就是讓你這個人不會處於一樣的狀態,每一個迭代會做出新的挑戰,這個人的角色會被打破。原來你是開發的,但最後開發要做測試,測試也要做開發,需要找很多智慧不斷驅動,所以在LeSS的企業裡,每個人都不會那麼無聊,總有很多需要挑戰的東西。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52.54.png

 

據我所知諾基亞現在也在往這個方向來做,企業裡的各種事情都要考慮到,包括怎麼做預算,怎麼招聘,財務制度怎麼修改,領導力怎麼重塑,團隊怎麼搭建。在這些框架裡一上來SAFe就告訴你角色,要改變工作方式,中國往後這個框架會越來越流行,還可能會涉及到文化變革。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0.53.42.png

 

SAFe的核心是精益價值流,我在企業裡開會,很多人問你這個公司搞敏捷,但我原來是財務的,我原來是物流的,我的位置在哪裡?很多人很迷惑。

SAFe就是通過所有的精益價值流,會分析每一個角色在各個價值的交付領域的角色是什麼,一個是運營價值流,一個是開發價值流,這兩個如果吃透了,你就知道你在整個企業裡是什麼位置。

中外敏捷研發文化的對比與突破

終極一問:2001年雪鳥聚會,發表敏捷宣言的初心是什麼?"Y理論"

日本的Konosuke Matsushita講過一段話: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1.05.48.png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1.06.40.png

 

現在企業的壽命變得越來越短了,鮑勃迪倫說“要麼走向重生,要麼走向死亡。”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1.10.07.png

 

這個圖是“失控與必然”,往後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混沌。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1.14.23.png

 

2017年全球人力資源報告指出,全球88%的CEO認為當前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未來組織的問題,未來組織應該怎麼辦?企業面臨勞動力、工作場所以及工作世界的根本性轉變。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1.15.05.png

 

《論彌爾頓》提出“研究顯示城市規模每擴大一倍,人均創新力或生產力提升15%,然而企業員工的創新力或生產力會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大而降低。”企業規模擴大,效率降低怎麼辦?

未來的組織至少要這樣發展:未來組織極大限度通過管理激發人們的“善”、需要信任、身心完整、自律使人自由、組織是無邊界的、動態的。

未來企業的每一個人可能都是自主管理、身心完善、進化宗旨/使命驅動的。很多企業的執行力不夠,怎麼辦?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1.18.51.png

 

怎樣構建組織?怎樣讓每個人具有使命感?目前全球最高效的一種組織架構叫做合弄制,通過張力的驅動構建高效極簡的團隊。我們在企業裡如果要改變組織架構,一般都是高層、CEO、董事會來決定,而現在如果改企業的組織架構,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會議,在一天之內就可以把組織架構改了。現在全球至少有1500家這樣的企業,這種企業跟我們當下看到的組織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是一種新的企業形態。

 

螢幕快照 2019-05-30 上午11.19.18.png

 

在這種組織裡,每一個人都具有強大的使命感。在非常進化的企業裡,將這模型利用到每一個人的身上,通過強有力的組織架構來保障,每一個員工都可以改組織架構,通過會議形式,每個人非常清晰自己的職責。至少我們知道未來的方向大概是這樣的,現在在歐洲、矽谷有很多公司在實行這種新的企業架構。

 

文章來源:Worktile敏捷部落格

歡迎訪問交流更多關於技術及協作的問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