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的企業如何進行保持敏捷性

眾安研發效能發表於2022-02-10

由於外部市場環境越來越複雜多變,“ 敏捷文化 ”成了很多公司的剛需,“敏捷組織”也因此成為了熱詞兒。

那企業該如何做實現敏捷呢?

  1. 創業團隊

創業階段,很多公司經常是一個3F(Family,Friends,Fools)團隊。因為人不多,所以每個人都要做到多面手;也因為人不多,創始人基本上能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所以也沒啥複雜的流程機制系統。這種情況下,組織的“敏捷性”是足夠的。這個階段,公司成功主要靠的是創始團隊,甚至是一兩個人對於市場和環境的敏銳洞察。

當然,有些公司一開始創業就是豪華高配:一種情況是大公司孵化新業務,把公司裡的精兵強將都調配過來;另一種情況是公司處在知識密集型的行業,雖然公司還很小,但是每個人都在大組織、大系統工作過,雖然沒建過組織系統,但也享受過大組織大系統的“福利”,因此總會下意識地拿著大公司的標準應用在小公司上,形成“小公司、大組織”。注意,這裡的大不是指規模大,主要是指組織工作做得很重很複雜。

由此可見,即使公司在很小的時候,如果不刻意保護敏捷,也可能迅速內卷。這個階段推動敏捷的關鍵點在於迅速找到行業洞察,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業務流程。同時,可以採用如下關鍵組織舉措打造組織敏捷性(注意,這個時候頂多稱得上是建立敏捷團隊,而不是建立敏捷組織):

1. 團隊領導者能主動承擔更多的職責,愛幹活,走到一線;

2. 超出團隊經驗的都進行大範圍嘗試,不限方法論和邏輯的限制;

3. 集中力量辦大事,嘗試的所有途徑進行優先順序排序,並在短期進行飽和式嘗試,不論對錯,儘可能快的得到結果。如果要對結果進行判斷,可以在嘗試前期就進行出發條件設計。

4. 每2天一次團隊全員會(類似Scrum的站會),修正上述一切內容

  • 中小企業

這個階段公司開始規模化快速擴張,效率和速度成為制勝要素,因此對管控和標準化的需要開始顯現。在這個階段,最值得警惕的是,單純的追求效率而毀滅了人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這並不是說有標準不好,而是要更加小心地建立規則。組織建設的工作和養孩子是一樣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不僅成績好,也要充滿創造力,還要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就不能一味地上課外班,每天刷題,只追求短期考試成績。因此,有時慢就是快,該放就放、該收就收,才能既要、也要、還要。

  • 大型企業

這一階段,不少公司已成為行業頭部,具備了一流的戰略和組織執行力,超越了“人盯人盯人”的模式,達到了“人盯系統,系統盯人”的水平。在這個階段,公司的任務協同系統、人才及知識系統、文化管理系統可能已經比較完善了,但組織進化更新系統往往容易出問題,尤其是其中的高管團隊、組織評估等子系統。這個階段,高管團隊必須一直警惕外部環境的變化,一旦放鬆警惕,一個非常成功的公司就有可能內卷、驕傲自滿、有惰性,高管們在功勞簿上爭搶資源。

處在這個階段的公司,“敏捷”主要體現在能否“自我重生”。

很多公司,已經上萬人、很大了,希望公司還能夠保持創業時的激情狀態,快速應對變化、快速轉身、快速嘗試創新,仍然擁有小組織的敏捷靈活應對的能力。我個人認為,如果公司在早期跨越的不同階段,沒有建立很好的與敏捷相關的能力和文化,到公司變得很大之後再補課的話,幾乎不可能。就像一個孩子在早年的求學階段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你期待他到高中到大學再養好習慣,是非常難的。

但也不是沒有可能。首先,一號位和創始人團隊能否放下控制的慾望和想法。敏捷的本質是透明,是賦能,是給空間。如果高管團隊仍然把權力把在手裡死死的,就容易“大樹底下不長草”,也不可能激發出來敏捷創新的文化。這個過程,需要創始團隊自己走一個U型,觀察觀察再觀察,走出來,真正地從一個外圍的角度,把組織看作一個生命體,直接聽取外部客戶的資訊,聽見內部組織的需求,再不斷地結晶和生成原型計劃。真正地能做到這一點,企業才有可能煥發新生活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3705/viewspace-28552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