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創新本月登陸紐交所 中國軟體外包資本破局

sissili發表於2007-12-12

  文思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文思)預計將於12月13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程式碼為“VIT”,其承銷商為花旗環球金融公司、Jefferies &Co、 Merrill Lynch Pierce、Fenner &Smith 及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等。

  發行價預期調低

  據記者瞭解,文思已經於11月23日開始上市路演,以文思CEO陳淑寧為首的高管團隊已經於當天抵達路演首站——香港。其路演路線如下:香港、新加坡、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美國舊金山、波士頓,最後一站是紐約。在記者發稿前後,文思高管團隊已經離開新加坡,抵達歐洲。

  記者獲悉,文思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檔案中稱,該公司將發行630萬股股份,限售股東將發行135萬股。此外,該公司承銷商花旗及美林擁有114.75萬股的超額配售權。

  知情人士稱,在此次路演之前,文思預計發行價為每股16美元左右,以此計算,其此次登陸紐交所將融資1.2億美元。

  不過,文思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修改檔案顯示,其預計發行價為每股7.5美元至9.5美元之間。如果按調低後的發行價計算,文思此次上市的融資額約為7267萬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文思調低發行價預期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在路演過程中發現,投資者對其的認購併沒有想象中積極,這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國外投資者對中國軟體外包企業普遍不太看好,認為其商業模式缺乏爆發性增長;另一方面也與最近全球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走勢有關。

  但即使如此,文思此次上市的融資額也遠遠超過了中訊軟體(0299.HK)上市時的融資額。2004年4月30日,中訊軟體成功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市場,融資額為1億港元左右,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的以軟體出口外包為主業的軟體股。

  風投助推

  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文思能從中國眾多軟體外包企業中脫穎而出,並實現紐交所上市,與風險投資對其的支援不無關係。

  資料顯示,文思成立於1995年,最早依靠做Windows的中文外掛起家,但自Windows95上市之後,中文外掛失去了市場,該公司被迫轉向。

  技術出身的陳淑寧為文思選擇了轉型網際網路,剛開始時,文思曾經從事過B2B、網上開店等業務。

  但這些業務沒有一項能實現陳淑寧“做一家大公司”的夢想。陳淑寧後來回憶,文思曾希望依靠上述網際網路業務融來投資,但遺憾的是,文思最後還是沒有獲得風投的青睞。輾轉至2003年,文思公司的規模才200來人。

  2004年,中國的軟體與服務外包高速發展,中迅軟體於當年成功登陸香港主機板。於是,陳淑寧決定收縮上述網際網路業務,專注於軟體外包。

  進入軟體外包領域之後,文思獲得了超高速的發展。2004年,文思公司僅200人;2005年,該公司員工已擴充套件至1000人;2006年,公司繼續發展,員工規模達到2000人。截至目前,文思員工已經超過了4200人。文思員工的年增長速度超過100%。

  與員工同步增長的是文思的業績。2003年,文思收入僅3000萬元;2004年,其收入接近1億元;2005年則達到2億元;2006年,文思的營收超過4億元;預計文思2007年的營收將超過8億元。其年營收的增長速度同樣是每年100%。

  文思快速成長的背後,離不開風險投資的幫助。

  2005年,聯想投資聯合美國風投公司DCM(Doll Capital Management)向文思投資1000萬美元,這些資金全部用於業務擴充,特別是用於招攬人才。正是由於這第一期風投的幫助,文思獲得超高速發展,員工規模迅速擴大。

  2006年,文思又獲得了第二輪融資。領投的風險投資商為美國紅杉投資,跟投的則有DCM和聯想投資,共計投入3000萬美元。在第二輪風投的助推下,文思員工從2000人擴充至目前的約4200人。

  “風險投資是我們唯一的融資渠道。”陳淑寧表示,中國軟體外包企業僅靠公司營業利潤來滾動發展是不夠的,公司要發展就必須引進風險投資。

  陳淑寧認為,文思獲得高速發展,除了風投助推外,還與文思在軟體外包業務上的定位有關。文思的定位是:不做印度模式,做愛爾蘭模式;專注ITO(IT服務外包),不做BPO(業務流程外包);專注對美外包,不作對日外包。

  在陳淑寧看來,由於語言原因,印度企業做BPO有天然的優勢,已經做得相當成熟,而國內對日外包已經有東軟、中軟、大連華信、大連海輝、中訊軟體等企業先行進入,競爭相對激烈。

  而文思的上述定位為其找到了一片“藍海”。目前,文思主要為IT、金融、通訊、軟體、民用航空、製造業、零售業等領域的全球客戶提供企業解決方案、測試及驗證、軟體開發、全球化等服務,其客戶包括花旗銀行、惠普公司、IBM、微軟和摩托羅拉等大型企業。

  併購衝動

  據介紹,文思希望藉助在紐交所上市獲得更快速的發展。文思計劃到2008年的員工規模達到1萬人。目前,中國軟體企業中僅東軟的員工規模超過萬人,達13000人,僅隨其後的華信為7000人、中軟為6000人、海輝約4000人,其餘均為3000人以下的企業。

  有軟體外包業界人士認為,文思在紐交所上市的符號意義有三:一是中國軟體外包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加速發展。此前雖有軟體外包企業上市,但融資規模不能與文思相比;二是中國的軟體外包行業可能借此通過併購進行行業整合。三是中國軟體外包企業在面對歐美市場外包業務上獲得成功。此前,中國軟體外包企業的成功主要是對日本軟體外包市場的成功。

  文思計劃將此次上市籌得的資金,除一部分用於企業日常用途之外,其它將用於對潛在的競爭對手展開收購,收購物件傾向於特別是有一定軟體開發基礎、從事歐美軟體外包經驗的企業。

  目前,總部設在北京的文思,在中國上海、深圳、大連、西安、武漢、長沙,美國矽谷,日本東京,愛爾蘭設有分公司。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戰略合作總監申元慶認為,與印度的軟體外包企業相比,中國的軟體外包企業規模偏小,拿單的能力弱,文思通過併購做大、做強的方法將成為軟體外包行業的趨勢。

  事實上,除了即將上市的文思希望通過併購做大做強外,國內的東軟集團、大連華信、海輝國際也宣佈將在近期進行系列併購。已經在香港上市的中軟國際剛剛完成了一項4500萬美元的併購,強勢切入對日BPO業務。浙大網新(愛股,行情,資訊)也在四處尋找潛在的收購目標。

  張帆認為,文思上市將使得風投更為關注軟體與服務外包這個正在迅速成長的產業。據其透露,2007年,服務外包獲得的風險投資僅僅位列房地產、金融、醫療健康等熱門產業之後,而今後該行業將獲得更多的關注。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周銘則認為,中國軟體外包與服務產業獲得更多關注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政府對軟體外包產業的扶持;二是該產業本身的迅速發展。據周銘透露,今後國家將對軟體與服務產業進行更多支援,包括各種政策支援。

  中軟國際CEO陳宇紅認為,文思上市並不代表中國企業在美國拿單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像中軟、文思這樣直接從美國拿單的企業在中國還是“星星之火”,要形成燎原之勢還有待時日。目前,中國企業獲得的美國訂單主要是通過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分支機構獲得,比如,來自微軟的訂單主要通過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獲得,而不是從美國直接拿單。

  記者手記:軟體外包的2.0

  “如果說2005年之前是中國軟體外包產業的1.0時代,那麼現在中國軟體外包產業已經進入2.0時代”。中軟國際CEO陳宇紅說,近年來,中國整個軟體外包產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陳看來,1.0時代與2.0時代的區別表現在3個方面:融資方式、所服務的客戶和企業的生存狀態。

  在1.0時代,軟體外包企業基本沒有融資渠道,資金來源主要是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的企業自有利潤和銀行貸款,而軟體企業由於沒有固定資產可抵押,銀行貸款基本上不可能。而在2.0時代,風投開始關注中國軟體外包產業,海輝國際、華信獲得融資,中訊軟體、中軟國際、文思軟體的陸續上市,則標誌著中國軟體外包企業融資渠道開始多元化。

  在1.0時代,中國軟體外包企業的訂單主要來自日本企業,或是歐美企業在日本的分公司,比如GE、艾森哲這樣的企業將其在日本的資料處理中心放在大連,也將一些業務流程處理放在大連。

  而在2.0時代,中國軟體外包企業的訂單來源更加開闊,由於微軟、IBM、戴爾等將自己的研發機構、服務支援中心設在中國,這些企業與中國的軟體企業聯絡愈來愈緊,中國的企業開始通過這些中國分支機構獲得歐美業務。

  同時,隨著中國企業對資訊化的需求越來越大,軟體外包市場的內需也越來越大。東軟、中軟、神州數碼在軟體與服務領域的部分業務,就來自於中國本土企業的業務訂單。由於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中國軟體外包企業在這方面的優勢無可替代。

  在1.0時代,軟體外包企業是做專案的模式:某個工程師找到一個單子,然後就成立一個公司,找一群軟體工程師,完成這個工程之後就沒單子了,然後這個公司就解散了。下一個單子到來時,這些人可能會在一個新組建的公司裡見面。記者的一位同學在過去5年成立了4個公司,承接了5個單子,但他目前失業在家。

  2.0時代,軟體外包公司業務來源趨於穩定。他們面臨的困難變成:專案有的是,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由於找不到合適的人,公司不敢承接更多的訂單;由於沒有合適的人,公司規模限於數千人,接不來大企業的大單。像摩根銀行這樣10億美元的大單,往往只會發包給EDS、infosys這樣規模超過5萬人的大企業。

  正如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所言,在1.0時代,世界有了向中國傾斜的可能,而在2.0時代,世界在加速向中國傾斜,但世界還不平坦,中國與世界還有距離。

(21世紀經濟報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2231076/viewspace-42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