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團隊中的“害群之馬”?(上篇)

LeeChen發表於2019-03-22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請訪問我的GitHub部落格

這篇文章來自於一位同事面試時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如果團隊內有老員工,能力不強又喜歡偷懶,怎麼辦? 對於這類問題,最簡單的回答就是:直接開掉。 但問題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我想不是的,如果管理真能夠做到這樣簡單粗暴,那人人都是管理大師了。 正因為如此,這個問題也激發了我的興趣,想要系統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第一小節:

什麼叫做團隊?

團隊和群體的區別

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給一個任務,他們也有機會將任務完成。但這樣的一群人,就是團隊嗎?

並不是,這樣臨時拼湊的一群人只能被稱作“群體”,對應英文Group。

群體的最佳代表,就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的美國男籃,一群大牌球星聚在一起,輕鬆玩爆遇到的所有對手,奪得冠軍。 他們的勝利,主要是因為單兵能力超出對手太多,才創造了群體戰勝團隊的“奇蹟”。 但如果對手也是個體能力相當的團隊,作為一個群體,是很難戰勝他們的。

團隊的英文是team,成員之間有配合、有默契,是團隊和群體最大的分別。

協同效應

團隊的最重要特徵,就是由團隊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創造的協同效應。

協同效應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讓1 + 1 > 2。但這並不代表只要把兩個明星放在一起,就可以發揮協同效應。

如果明星之間配合不夠默契,甚至互不買賬,最終結果只能是1 + 1 = 1.5。而若是一個明星加上一個全力與明星配合的小弟,甚至會發揮出1 + 0.5 = 2的效果,輕鬆戰勝上面的組合。

團隊建設的目的

團隊最重要的是什麼?你很可能會想到合作、集體精神,但團隊最重要的應該是“任務”。

一家公司的存在意義,就是完成它的使命,使命有可能是高大上的改變世界,也有可能僅僅是為了盈利,總的來說,變得更強就是它的目標。而團隊的存在,就是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公司的目標。

那麼,我們進行團隊建設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會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如家庭一般,親如兄弟的組織。但其實,公司的目的,說到底就是合夥賺錢,打倒競爭對手,等等。

家庭,是不會開除其成員的,而公司會。

因此,如果公司對你說:“我們是一個家庭”,那隻能說公司還不夠成熟,甚至是要忽悠你心甘情願為他賣命。

現在我們知道了團隊的重要性,但團隊是由人組成的,那麼該如何挑選優秀人才呢?

如何選擇好員工?

試想一下,你面試了兩個潛在員工:

  1. 第一位叫老王,他的工作經歷與你正在招人的職位很匹配,工作能力也很強。但他兩年內換了三份工作,並且對前公司充滿了抱怨。經過了解,他的工作積極性很差,與同事也無法融洽相處。
  2. 第二位叫小李,她的工作經歷與職位不完全匹配,能力也有待提高。但她做事積極主動,吃苦耐勞,並且與前同事相處融洽。

那麼問題來了:該選誰?

態度和能力哪個重要?

假設我們把人的工作能力,簡化為兩個維度:態度和能力。

態度,包括積極主動,富有責任心,願意合作,總的來說是人的性格,也就是“想幹”。

能力,包括知識儲備,工作經驗,行業資源等,總的來說是習得的技能,也就是“能幹”。

因此,員工的績效公式就是:態度 * 能力 = 績效。

一個人的態度,他是否有求知慾,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吃苦耐勞,這都是由先天加上長期的生活養成的,很難改變。

一個人的能力,能夠通過刻苦、堅韌、自律,以及求知慾,加上刻意練習最終獲得。

西方的企業界有句聖經一樣的話:We hire for attitude, and train for skill.意思是:我們僱態度好的人,然後培養他們的能力。因此,如果說“態度決定一切”,也毫不為過。

如何使用人才?

相信你曾聽過牛根生曾在節目《贏在中國》中說過的話:“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也就是以下這張圖:

如何清除團隊中的“害群之馬”?(上篇)

  1. 對於態度好,能力強的,應格使用。建議給出超出他期待的條件,更加廣闊的舞臺,一定要留住。
  2. 對於態度差,能力弱的,堅決不用。即使公司再缺人,這樣的人也絕不要招進公司。如果公司有這樣的人,很可能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因為優秀的人只願意和同樣優秀的人共事,團隊長期保持這個狀態,優秀的人才都會離開。
  3. 對於態度好,能力弱的,培養使用。他們是價值被低估的潛力股。只要給他們充分的培訓和實戰練習,終有一天會成長為公司骨幹。
  4. 對於態度差,能力強的,限制使用。這樣的人因為能力強,有可能是個定時炸彈。管理者切忌抱著先招進來再馴化的心態,將其招致麾下。如果迫於形勢一定要招,也不應當把他放在核心崗位,需要有明確的考核指標、監督機制,嚴格地限制使用。

看到了四象限圖,也許你覺得如獲至寶,但它真的就那麼完美嗎?

發現好員工的更好方法

世界上沒有什麼解決辦法是完美的,包括上面的態度和能力分類法,其中還隱藏了一個大漏洞。

態度和能力分類法的漏洞

舉個例子來說說四象限圖的漏洞:

假設有個大學教授,他教書教得很好,但是脾氣比較怪。 你認為校長該怎麼對待他呢? 我給你說一說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觀點。德魯克認為,校長的任務就是忍受他的脾氣,而且幫助其他人忍受他的脾氣。 但是,現實中的大學校長想的跟德魯克很可能不一樣。現實中的大學校長更可能怎麼做呢?他更可能說這個教授能力強,但是態度不好。

你現在發現這個分類方式的漏洞了嗎?

一個人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好判斷的,我們可以用KPI、OKR、面試、考試等各種方法來判斷。

而態度這個詞十分模糊,比如一個員工,上級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另一個員工經常給上級提意見。那麼上級會覺得哪個下屬態度好呢?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上級看誰不順眼,就說誰態度不好。

再說回牛根生吧,他在伊利,從一個刷瓶子的工人做到了副總裁,然後被免職了。

據說免職的時候他的上級沒有給出理由,如果你站在他上級的位置,你會寫什麼理由呢?

他已經是副總裁了,總不能說他能力不行吧。那麼,最簡單的就是四個字:有才無德。

如何才能更好地發現好員工?

為了避免按態度這個維度評判員工的漏洞,我們可以用這樣兩個維度:

  1. 下屬是有獨立的、批判性的思考,還是依賴上級替他們思考?
  2. 下屬積極主動地參與工作,還是消極被動地參與?

這種分類方式是管理學者羅伯特·凱利(Robert Kelley)提出來的,凱利把又獨立思考、又積極參與的員工稱為明星。

也就是說,最好的員工是又獨立思考,又積極參與的。他們在認同上級決策時會全力支援,不認同的時候會提出建設性意見。

但這樣的員工,籠統地按態度來分,因為他們會獨立思考,很有可能會被當做態度不好的員工。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找到了一個很棒的解題思路?

但實際上這個分類法,在企業界不太流行。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上級不喜歡這樣的分類。

獨立思考就意味著有時會不同意上級意見,上級也是人啊,也有人性的弱點,你不同意我,我怎麼會認為你是明星呢?上級會認為這樣的下屬是愛唱反調的人,是態度不好的員工。

領導者應該如何做?

再來講一個故事:

日本索尼公司曾經有個CEO叫大賀典雄,他手下有個部門經理叫出井伸之。出井伸之在公司裡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大賀典雄很器重他。出井伸之是個愛唱反調的人,敢於否定上級的意見,而大賀典雄不僅沒有因此討厭他,反而因此而欣賞他。 但是,出井伸之也不能天天唱反調啊。開會的時候,出井伸之偶爾也會跟大家意見一致,大賀典雄反而會不高興,會批評他,說:“為什麼要讓你參加?就是希望你否定我們的看法!”大賀典雄很了不起,有意識地在公司內部培養一個唱反調的人。

那麼為何要容忍一個唱反調的人?

第一,他說的有可能是對的。第二,就算他說錯了,也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思考,有可能會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當然這並不是說,作為領導者,需要專門設立一個唱反調的人。這樣的人也很難在組織中生存,更有可能是被當做態度不好給清除了。

但作為領導者,如果做不到鼓勵,至少也要容忍這樣的人存在。特別是要學會珍惜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的員工。

違揹人性的,才是需要修煉的領導力。

你已經學會了如何發現好員工,但職場不是考場,並非得個高分就萬事大吉。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何清除團隊中的“害群之馬”?(下篇)》將著重分析一下根據人際關係進行團隊成員的合理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