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的序曲:“離子風”無人機究竟帶來了什麼?
在入門級科幻《三體》中,曾描繪過這樣一個場景:人們生活在一千多米深的地下,城市建築物在樹狀枝幹上錯落排開,出行方式則是通過一個傘狀的揹包式裝置,憑藉兩個同軸螺旋槳的無聲轉動懸浮在空中。
無數的“竹蜻蜓”在城市中穿行,滿滿的科幻感讓剛從185年的冬眠中甦醒的“土包子”主人公淚流滿面。。。
面對這樣淳樸的主人公,真的很想像馬景濤一樣抓著他的肩膀使勁兒搖:8012了,放棄螺旋槳和渦輪吧,離子風無人機瞭解一下嗎?
我說的正是前不久麻省理工學院剛剛研發成功的、全球首架以增壓空氣提供動力的飛機。
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是依靠引擎、螺旋槳等傳統推進裝置產生飛行動力,而是通過“離子風”(ionic wind)為飛機提供升力,妥妥的《星際迷航》既視感好嗎?
“離子風”無人機是如何工作的?
“離子風”,簡單來說就是讓空氣在流動時帶有被電離了的分子,這其實是一個早就被應用廣泛的技術。
比如離子吹風機、離子風淨化器、離子風散熱等等,但是,用離子風取代燃料來直接驅動飛機,還真是“歷史性”事件。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輕型電線組成的平行電極放置在飛機前方。機翼後緣裝有較厚的電線作為負極,機身裝載一組鋰聚合物電池。
在飛行時,該電極可以產生高達正電極20,000伏特的電壓,用來增壓飛機周邊的空氣,並從空氣分子中剝離帶負電荷的離子。
當離子由正電荷向飛機後方的20,000伏特負電荷移動時,離子與其他空氣分子發生數百萬次的碰撞,從而產生“離子風”(ionic wind)來驅動飛機。
此前,“離子風”只能讓小物體在空中短暫懸浮,但麻省理工這架“離子風”無人機則重達2.45公斤,翼展長5米,能夠以每秒4.8米速度飛行55米。
換句話說,以前的“離子風”只能小打小鬧,而新技術可以用更強勁的離子流讓輕型無人機擺脫地心引力,持續穩定飛行。
技術搭臺,產業唱戲:“離子風”吹散的和重建的
翻開外網,對於這一新技術都是鋪天蓋地地誇,很多科學家紛紛送出拇指鮮花,各大航空公司也都高度重視。那麼,“離子風”無人機的成功研製,究竟有哪些意義呢?
論文的通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學院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認為,這為開發出更安靜、機械結構更簡單且沒有燃燒排放的飛機提供了可能性,最終將改變航空業的面貌。
所以到底是改變了什麼面貌啊摔?!別急,到了這裡必須給大家整得明明白白的。
簡單來說,“離子風”無人機會帶來兩方面的重大改變:
一是去燃油化。
燃油成本一直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項,航空燃油價格的持續飆升,成本最終還是以燃油附加費等形式攤銷在乘客身上。
而離子風推進技術如果與傳統推進系統相結合,就可以製造出高燃油效率的混合型客機。
也就是說,離子風技術的應用,不僅讓航司對燃油的依賴大大降低,票價也會隨之下降,而且可以大幅度減少燃油飛機的碳排放,飛行全程也安靜如雞沒有一絲噪音,帶來商業與環境的雙重利好。
二是造新門檻。
眾所周知,作為飛機的心臟,動力引擎直接影響著飛機的效能、可靠性及經濟性,技術門檻很高,因此也長期處於技術壟斷狀態。
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獨立研製高效能航空發動機。
在技術孤立思潮的大環境下,離子風這樣的新技術顯然能打破壟斷的僵局,為嚴絲合縫的航空產業撬開新的可能性。
新晉國家對離子風技術的重視和押注,就有機會在核心領域彎道超車,更重要的是將安全性和話語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離子風與中國的故事
既然“離子風”技術如此重要,那中國有什麼相關儲備嗎?
其實早在2012年,中國首臺離子發動機就已經在被裝載在“實踐九號”衛星上進行在軌飛行試驗了。
不過航空與地面的離子風應用區別是,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下,離子推進器不需要給很大的推力,就可以讓飛船的速度持續增加。而在地球上,“離子風”在短時間內還不能滿足小型客機的飛行推力。
當然,現在討論離子風飛機、飛船之類的話題,都太過遙遠了。麻省理工設計的離子風推進系統的總體輸出效率僅為2.5%,遠低於常規飛機。
不過與載人飛行器相比,固定式推進系統更易於小型化,也是更適合“離子風”技術的場景。
比如取代旋翼來驅動小型無人機,甚至是非常小的飛行器,加上靜音、蓄能之類的優勢,背後隱藏著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用途。
隨手舉幾個例子,離子風無人機可以安靜飛行,也沒有螺旋翼等危險係數高的裝置,可能會讓城市無人機解禁;又或者是藉助其無限期懸停在高空的優勢,進行城市環境監測和輔助無人駕駛。
不過,想從實驗室走到市場,中間還要經歷九九八十一劫,每一步都不能出錯。在這方面,中國最直觀的優勢是,技術的底層位面與智慧物聯網產業端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並充滿了飢餓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28477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收益 or 挑戰?Serverless 究竟給前端帶來了什麼Server前端
- ARKit2.0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 深度神經網路中深度究竟帶來了什麼?神經網路
- 衛星通訊,給手機市場帶來了什麼?
- 昔日科幻不遙遠 已經實現的星際迷航科技
- 智慧家居給年輕人帶來了什麼?
- 微軟將星際迷航拉入人間 全息甲板將可成真?微軟
- 精讀《Serverless 給前端帶來了什麼》Server前端
- 區塊鏈現在帶來了什麼區塊鏈
- Node.js 給前端帶來了什麼Node.js前端
- 上線一個月,“火線風暴”模式給《戰地5》帶來了什麼模式
- [React技術內幕] key帶來了什麼React
- 《星際戰甲》開發商:收購樂遊科技的騰訊,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
- 微信小程式的出現給前端帶來了什麼微信小程式前端
- 人力資源軟體究竟能為企業管理帶來什麼便利?
- 風口上的低程式碼,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
- 一款自帶強烈IP的作品,究竟給了玩傢什麼體驗
- DockerCon 2016 – 微軟帶來了什麼?Docker微軟
- 做APP推廣時總是聽到「ASO」,它究竟能帶來什麼?APP
- 除了“好玩”,電子遊戲還能為我們帶來什麼?遊戲
- 《動物園之星》給模擬經營遊戲帶來了什麼遊戲
- 遊戲開發者的通關之旅,華為AGC for Games帶來了什麼?遊戲開發GCGAM
- [譯] React 16 帶來了什麼以及對 Fiber 的解釋React
- 我學習的程式設計,都給我帶來了什麼?程式設計
- 錘子重磅新機下月釋出 錘子將帶來什麼驚喜呢?
- DevOps 未來,測試究竟有什麼樣的可能dev
- [譯]React16帶來了什麼以及對Fiber的解釋React
- 5G給區塊鏈開發帶來了什麼區塊鏈
- 大資料給社會學帶來了什麼挑戰?大資料
- Windows 8將帶來什麼Windows
- 機器學習基礎:相似度和距離度量究竟是什麼機器學習
- AMD展示VenueVRGateway,為玩家帶來逼真的星際穿越體驗VRGateway
- 行業人士談悄然成功的《星際戰甲》所帶來的啟示行業
- 開放世界給《巫師3》帶來了什麼?開發者是這樣回答的
- 大資料的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大資料
- 為什麼milvus 計算出來的歐式距離和實際不符合?
- 人工智慧不斷髮展,帶來了什麼影響呢?人工智慧
- PostgreSQL邏輯訂閱-給業務架構帶來了什麼希望?SQL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