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選,彩票中大獎、成為奧運冠軍、做公務員,更心儀哪個?在某個神秘的東方大國,不少人竟會選擇最後一項。
印度人對公務員的偏愛,為何如此突出?印式國考究竟是什麼水平,上岸能比中彩票還讓人驚喜?
01、印度國考 難度“逆天”
印度的公務員體系延續於英國的文官制度,政府和機構僱員總計超過2000萬人,這個數字看起來龐大,其實只佔印度總人口的1.4%左右,而全球均值是3%以上。
更別提這2000萬人中的絕大部分,實際上只是合同工,真正有“編制”的公務員不過寥寥數千,算是具有一定決策權的中高階官員,而印度國考考生要爭的就是這些珍貴名額。
每年印度公務員考試(CSE)的報名人數動輒上百萬,最終錄取人數只在千人左右。以2023年為例,考生超過130萬,1016人成功上岸,平均報錄比高達1280:1。這是什麼概念?中國公務員考試一向以競爭激烈聞名,但同年的平均報錄比是70:1,兩者差了十幾倍。
與之相比,日韓近年來對公務員的熱情明顯下滑,尤其日本2023年的國家公務員普通職位考試,報名人數僅有26319人,最終8269人透過,報錄比僅為3.2比1,連續3年重新整理最低紀錄。
成功率低於千分之一的印度國考,到底考些什麼?四象仔細研讀考試大綱後發現,無論是從時間跨度還是應試時長來看,簡直都像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那般耗費精力。
印度國考的報名始於每年的2月份,一般在5月或6月舉行初試,9月或10月舉辦主試,最後一輪面試要等到第二年的2至3月,而錄取結果則要到4至5月才會公佈,全程可長達15個月。
至於考試內容,初試包括兩門通識考試,每門限時2小時,內容包羅永珍,能刷掉大部分的考生。主試則分為9門,每門要考3小時,不僅涉及自選的專業科目,還包括印度歷史和文化、國際關係、公共治理、科學技術等等。不算最後的面試,考完這些都要花30多個小時。
大概正是因為考試消耗的時間和精力太多,在所有報名印度國考的人中,大概只有50%真正參加初試,而透過初試、晉級主試的人只佔1%。
最終進入面試的人僅為報名人數的0.2%,而在這批“驕子”中還要篩掉一半的人選,運氣與實力兼備的考生方能成功進入公務員體系。
02、成功上岸 近乎“登天”
國考難度這麼大,自然會有人退而求其次選擇省考(邦考),後者的錄取率倒是“高達”5%,但上岸後的待遇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印度公務員一共可分為18個級別,國考出身的公務員將被安排到行政學院學習,兩年之後分配工作,起步就是10級公務員,而透過地方公務員考試入行,往往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追上前者的起點。
若在國考中名列前茅,經兩年培訓後甚至能夠直接出任地區行政長官。若進入的是警察系統,職業起點也會是地區的警察局長。換句話說,只要躋身國考公務員的行列,幾乎等於一腳邁進了上流社會。哪怕無法一路晉升,只要幹夠了時間,退休時也會有紮實的保底待遇。
最受歡迎的印度行政服務局(IAS),底薪是每月5.6萬印度盧比(約人民幣4869元),最高階別的底薪可達25萬盧比(約21737元)。這個數字看起來可能不太驚豔,但考慮到2023年印度全國平均工資不過2萬盧比出頭(約1739元),已經是兩三倍的水平了,也超越了常見的程式設計師、分析師等高薪工作。
更何況,除了基本工資,印度公務員還有交通補貼、子女補貼、糧食補貼甚至物價補貼等等,即便是拿5.6萬盧比底薪的公務員,實際收入也可達到15萬盧比。
此外,公務員還能享受國家法定假期之外的帶薪假、醫療假等,算下來一年的假期能達到200天左右。如果晉升到職級較高的崗位,隨之而來的還有免費住房、免費用車(帶司機)、住家保姆、廚師等一系列福利,這樣的條件自然令人眼熱。
而除了以上種種好處,印度國考之所以吸引成千上萬人報名,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印度等級劃分森嚴,國考門檻卻很低,只要年齡在21到32歲之間,擁有官方承認的大學學位就可以報名,對低種姓不僅沒有限制,還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傾斜。
1947年印度獨立後,在賤民出身的民權領袖安貝德卡的抗爭下,印度政府開始在政府、國企、高校為弱勢族群預留名額,這些族群被稱為“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
例如,15%的公務員錄取名額被預留給“表列種姓”,7.5%的席位預留給“表列部落”。此外,一般人最多隻能參加6次國考,落後種姓可以參加9次,年齡上限也提高至35歲,“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甚至可以在37歲之前無限次參加考試。
四象曾在這期圖文提過,印度近幾年來富豪的增長速度驚人,但貧富差異巨大,前1%便擁有超過全國四成的財富,壟斷橫行,貧困人口則多達7.8億。
無數“小鎮做題家”晝夜不停地備考,或許只因這條無比艱辛的道路,已是為數不多的上升通道。
來自:四象設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