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以下簡稱民航總局)25日釋出的訊息顯示,中國民航總週轉量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民航增長貢獻率超過20%。
這是民航總局副局長李健在蒙特利爾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第40屆大會上發言時披露的資料。李健說,作為國際民航組織的創始國和理事國,中國始終以航空安全為底線要求,截至目前,中國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09個月,創造了208個月空防安全零責任事故的紀錄。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24日下午在國新辦的新聞釋出會上披露資料顯示,中國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已經達到235個,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的通航機場有37個,其中定期航班的總條數達到了4945條,為1950年的412.1倍。
同時出席釋出會的民航總局副局長董志毅表示,中國國際航空樞紐在全球的航空運輸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不斷增強。據統計,2018年,中國十大航空樞紐中,有8家機場進入全球客運的50強,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浦東、廣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以及上海虹橋機場。特別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2018年底成為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之後全球第二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
根據民航資源網本月釋出的統計資料,2019年上半年,全球吞吐量機場前50強排名中,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列第八,香港第九。其後是廣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上海虹橋和重慶,分別是第12名、第24名,第26名、第34名、第40名、第44名和第46名。
根據民航資源網的觀點,2019年上半年全球排名前50的機場中,排名進步幅度較大的多為中國和美國機場,中國機場中深圳、西安、重慶排名提升較快。另外,2019年全球10大機場排名競爭激烈,香港機場受發展環境影響大概率跌出前10,廣州則有望進入前10。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國將建設以三大世界級機場群、十大國際航空樞紐為核心,29個區域樞紐為骨幹,非樞紐機場和通用機場為重要補充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具體到國際航空樞紐方面,將著力提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機場的國際樞紐競爭力,逐步提升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烏魯木齊和哈爾濱等機場的國際樞紐功能。
自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