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史筆記(三)

阮一峰發表於2006-01-25

16.

首先,對公元1000年前的英國史做一個簡單回顧。

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民族。最高等的是羅馬人,主要分佈在阿爾卑斯山以南(現義大利);阿爾卑斯山以北(現德國)是日耳曼人,阿爾卑斯山以西(現法國)是凱爾特人。後兩個民族都是羅馬人眼裡的蠻族。

不列顛島上最早的居民是土著,後來是從大陸遷移過去的凱爾特人。公元43年,羅馬在島上駐軍,410年撤出。羅馬人走後,日耳曼人中的薩克遜、盎格魯部落登陸不列顛島。公元825年,英格蘭基本統一。

公元9世紀,日耳曼人中的另一個部落----維京人開始從北歐南下,一部分入侵不列顛,另一部分入侵法國。

公元10世紀末,維京人佔領不列顛。

17.

同一時間,定居法國的維京人開始變成了諾曼底(Normandy)人,諾曼的意思就是"北方來的人"。

11世紀中期,諾曼人成了法蘭西各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它的統治者叫做威廉。

1066年,威廉入侵不列顛,當年聖誕節正式加冕成英國國王,成為威廉一世。注意,他當時是諾曼底和英格蘭兩個國家的國王。

18.

威廉一世對他在不列顛的"家底"進行過一次大清查,那就是有名的"Doomsday Survey",所得結果彙總在兩卷"Doomsday Book"中,後者有的時候又寫作"Domesday Book",通常被譯成"末日審判書"。其實"doomsday"意思是"a dreaded day of judgement or reckoning"(進行審判或清算的可怕的一天),所以"Doomsday Survey"就是"大清查"(實際上是英國第一次人口與財產的大普查);而"Doomsday Book"就是"清查總帳",它按郡、郡內又按"王室領地"(royal demesne)和"封臣領地"(estate of royal vassals),逐一登入了莊園主(manor)的名字,他們擁有的土地面積和財產,以及佃戶(tenents)的身份與數量,而財產又分別以1066年和調查年份(1086)年的價值計算。顯然,清查專案相當詳細,有人說只有豬和牛的頭數沒有記錄下來。兩卷總帳分裝在兩隻特製的大箱子裡,一卷為對開本(folio),760頁,另一卷為八開本(octavo),900頁。

19.

1087年,威廉一世去世。諾曼底傳給長子羅伯特,英格蘭傳給次子小威廉(威廉二世),最小的兒子亨利什麼也沒有。

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小兒子亨利登基(亨利一世)。1106年,亨利一世打敗了他的大哥羅伯特,同時成為了諾曼底國王。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此後20年中,英國國王是威廉一世的一個外孫斯特凡(Stephen of Blois)。

1154年,亨利一世的外孫亨利二世登基。由此開始了所謂的"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 Dynasty)的統治,一直延續到1399年。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親(即亨利一世的女婿)的標誌,中國人把它叫做車前草。

這個時期,英國的統治者同時也統治著大部分法國。他們往往以法國人自居,不會說英語,也很少來英國。

20.

1189,亨利二世去世,他的兒子理查一世登基。他就是有名的"獅心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他忙於四處征戰,1199年在於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的戰爭中戰死。

同年,他的弟弟約翰登基,繼續與腓力二世作戰,但是最終戰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部分土地。

從1204年起,英國的國王就只是英國的國王了,不再是諾曼底國王了。

21.

約翰在位17年(1199-1216)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丟了諾曼底,二是與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鬧翻,第三件事與前兩件也有關係,那就是出於與法國國王和羅馬教皇鬥爭的需要,他在國內大肆掠奪,從而激化了國內矛盾,導致坎特伯雷大主教朗頓(Stephen Lanton)發動貴族們反對他。附帶說說,這位大主教本身,其實就是他與教皇矛盾的產物,是在羅馬由教皇提名而由坎特伯雷的僧侶們選舉出來的,不像以前的大主教那樣,都由國王選擇。約翰實在沒有力量再打內戰了,1215年6月15日,他不得不在離溫莎(Windsor)不遠泰晤士河邊一個小地名叫"蘭尼米德"(Runnymede)的牧場上,與貴族們談判,並在後者準備好的檔案上蓋上了自己的印章,那就是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的《Magna Carta》("Great Charter",大憲章)。它標誌著英國不是一個完全君主專制的國家,而是一個君主與貴族分權的國家。

這部大憲章確實很"大",除序言外有63個條款,它承認了臣民的自由和若干權利,允諾對王室和政府官員的行動作一系列限制。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臣民",不但包括教會與貴族,還包括了商人和城鎮中其他一些居民,某些情況下甚至連婦女也包括在內。例如它規定:"No widow shall be compelled to remarry so long as she wishes to live without a husband。"(一個寡婦在她希望沒有丈夫獨自生活的時候,便不能強迫她再結婚。)不過我們也應該砍刀,這部憲章的歷史影響遠比它本身的實際效用大,因為約翰簽署它只不過是為了避過一時的危機,並不打算兌現作出的承諾。儘管有人指出,按照大憲章,"The king should be under God and law。"(國王應該低於上帝和法律),他卻說:"The law is in my mouth。"(法律就在我嘴裡。)所以,不久貴族們就"造反"了,並且向法國國王腓力求助。腓力當然欣然答應,立即派了他的兒子路易(Louis,即後來的路易八世。法語詞尾的子音字母"s"不發音)率兵進攻英國,1216年約翰去世,這時他的國家已經被戰爭弄得殘破不堪,而且法國人已經進佔倫敦。

《Magna Carta》也作《Magna Charta》,是拉丁語。這告訴我們,直到13世紀初,英國最重要的官方檔案還是用拉丁語寫成的。儘管國王實際上視它為兒戲,臣民們對它卻是認真的,所以大憲章被抄了好幾份,儲存在多個地方。現存的1215年原本便有四部,兩部收藏在不列顛博物館,另兩部分別收藏在林肯大教堂和索爾茲伯裡大教堂。大憲章畢竟是國王蓋了印璽的,日後英國人在自由和權利受到威脅的時候,便往往般出它來,據以抗爭。更重要的是,這部大憲章成了英國後來許多類似法律的"藍本",甚至美國的憲法,也包含了它的思想,並沿用了它的一些文句。

22.

約翰1216年死後,他的長子繼承王位,為亨利三世(Henry III)。因其任人唯親,所以與貴族的矛盾很激烈。貴族們的反對一度迫使亨利三世逃進了"倫敦塔"避難,由此可以看出他與英國貴族的關係緊張到了什麼程度。

1258年,亨利三世被迫與貴族達成協議,即有名的"Provisions of Oxford"(牛津條例,同時用拉丁、法、英三種語言頒佈)。條例規定成立大參議會(Great Council)和小參議會(Small Council)。這無疑限制了國王的權力,或者說把相當一部分權力從國王轉移到了貴族手裡。對此,亨利三世當然很不高興,所以1262年他便找機會廢除了這個條例。大參議會後來就被稱為parliment。

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一世(Edward I)繼位。1295年愛德華一世曾經召開過一次有名的"Model Parliament"(模範議會),特點是貴族、官員和城鎮代表各自開會,很有一點後來法國"Estates General"(三級會議)的樣子。從那以後,城鎮代表便開始頻頻在一起商量有關事務,達官貴人們則在另一處開會;前者逐漸演變成現在議會的下議院(the House of Commons),後者則演變成貴族院(House of Lords),或者叫上議院。兩院制議會的形成,表明不但上層貴族要與國王分享權力,城鎮普通貴族乃至市民(當然還只是市民中的富裕者),也開始採取行動維護自己的權益了。

23.

在愛德華一世同志期間,議會發布了一些重要法規(statute,有別於王室訓令royal ordinance),導致議會逐漸發展成了國家最重要的立法機構。

在對外事務上,愛德華一世做了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一是征服威爾士,二是種下了英法百年大戰的禍根。

1283年春天,威爾士全部落入愛德華之手,並從此永久喪失了獨立地位。因為愛德華二世出生於威爾士,所以"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從此不再用來指獨立的威爾士統治者,而變成了英國國王或者女王長子,即成了王儲的封號。

1297年,因難以籌集戰爭費用,愛德華一世被迫簽訂了大憲章確認書,其中規定國王未經"全國公眾同意",不得在慣例徵收的稅額外另增稅款。從此議會掌握了徵稅的大權。

愛德華一世還曾征服過蘇格蘭,但不久蘇格蘭發生反叛(參見電影《勇敢的心》)。1307年,愛德華一世死在出徵蘇格蘭的路上。蘇格蘭後來繼續保持獨立,直到17世紀,英格蘭和蘇格蘭才再一次由同一個人統治。

24.

1307年,愛德華一世的兒子愛德華二世繼位,他娶了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女兒為王后。

1327年,愛德華二世的兒子愛德華三世繼位。(他的父親被議會廢黜了,議會廢黜國王這是歐洲歷史上的第一次。)

1328年,法國國外查理四世去世,他沒有兒子,因此面臨王位繼承問題。愛德華三世認為自己有權繼承法國王位,但是法國人不承認。於是,1338年,愛德華三世率兵渡過海峽,入侵法國,拉開了"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453年,持續了115年。

戰爭初期,英國佔上風。1346年8月26日,兩軍在克雷西交戰,英國弓箭手大敗法國騎兵。在戰爭史上,這標誌著弓箭對戰斧的勝利。

1348年,英國爆發黑死病,人口幾乎減少一半。

1377年,愛德華三世去世,但他的大兒子早於他一年去世,只好讓他的孫子理查二世繼位。

1399年,愛德華三世另一個兒子約翰的長子亨利發動政變,打敗理查二世並把他囚禁在倫敦塔中,自己取而代之,成為亨利四世。第二年理查在囚禁中死去,有人猜測是被謀殺的。理查二世沒有子女,至此"金雀花王朝"終結。在中國,這時正是明朝初年。

接下來是蘭開斯特王朝,它的三個國王都叫亨利,分別是亨利四世(1399-1413),亨利五世(1413-1422),亨利六世(1422-1461)。

亨利五世雖然在位時間最短,但是在英法戰爭中戰功最卓著。他曾經迫使法國人承認他是法王理查六世的繼承人。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戰爭的結果和英法歷史還不知會發展成什麼樣。

亨利六世相對比較無能。1453年,法軍攻陷波爾多。"百年戰爭"宣告結束,以英國完全退出大陸事務、成為一個真正的島國而告終。

25.

百年戰爭剛剛結束,英國國內又爆發了爭奪英國王位的"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爭鬥雙方均以玫瑰作為自己的徽號(emblem),蘭開斯特是紅玫瑰,約克是白玫瑰,所以被稱為玫瑰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由第三代約克公爵理查(第一代約克公爵是愛德華三世的五兒子,而亨利四世的父親是愛德華三世是四兒子)挑起的(1455),1460年議會同意在亨利六世去世以後由他來繼承王位。

但是,約克公爵顯然沒有耐心等到亨利六世去世。1461年,他廢除了亨利六世,自立為王,成為了約克王朝的第一個國王愛德華四世。亨利六世在倫敦塔裡的"維克菲爾德塔"(Wakefield Tower)被殺害。

1483年,愛德華四世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五世繼位。當時新國王年僅13歲,大權被其叔父(愛德華四世的弟弟)掌握。這位叔父於1483年6月25日宣佈,愛德華四世與其皇后的婚姻非法,所以愛德華五世是非婚生子女,因此被剝奪王位,他自己登基成為理查三世。

愛德華五世被囚禁在倫敦塔,不久死去,很多人認為是被其叔父殺害的。他被害的那座塔樓就被稱為"血塔"(Bloody Tower)。

理查三世很快就被英國人視作惡人代表,莎士比亞用這個題材創作了劇本《理查三世》。


26.

1485年,都鐸家族的亨利(Henry Tudor)打敗並結束了理查三世的性命,玫瑰戰爭結束,登上了王位,成為都鐸王朝(1485-1603)的第一位國王亨利七世。亨利七世的父系源出威爾士,母系則源自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個兒子約翰,也算得上是王族後裔。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他的次子登基成為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只有一個女兒瑪麗,兒子都夭折了,因此向教皇提出離婚,但是教皇不同意。亨利八世於是宣佈於羅馬教廷決裂,自封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並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來宣佈國王與皇后的離婚。

1533年,亨利八世第二次結婚,可是生下的還是女孩,也就是後來的伊麗莎白一世。後來,第二任妻子又給他生了一個男嬰,不過卻是死嬰。亨利八世一怒之下1536年五月砍掉了她的頭。

1534年,英國國會透過"Act of Supermacy"(至尊法),規定英格蘭教會為國教,國王為英格蘭教會的唯一最高首領。英國國教會(Anglican)和法國卡爾文派(Calvinism)、德國的路德派(Lutheram)是當時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的三個主要派別。

《烏托邦》一書(用拉丁文寫成)的作者莫爾爵士因為堅持忠於羅馬教皇,1535年在倫敦塔前的"三一廣場"前被處死。

因為結婚不再需要羅馬教皇批准,後來亨利八世又結了四次婚。第三任妻子為他生了唯一一個兒子。


27.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他唯一的兒子繼位成為愛德華六世,年僅10歲。他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和伊麗莎白。

1553年,愛德華六世去世,年僅16歲,自然是沒有後代。於是只好由長姐瑪麗繼承王位,成為瑪麗一世,她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王,登基時已經37歲。她是天主教中的極端強硬派,上臺後大肆殺戮新教徒,歷史上被成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

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她沒有後代,於是她的妹妹伊麗莎白登基成為伊麗莎白一世,時年25歲。

伊麗莎白是一樁教皇不承認的婚姻的產物,所以她不可能不是新教徒。她上臺後,重新確立了新教的國教地位。當時,英國國內還有兩個更激進反對天主教的教派,分別是清教徒(Puritans)和"分離派"(Separatists)。

1588年,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這標誌著海上霸權由西班牙轉向英國。另一方面,因為西班牙是以恢復天主教,征討新教的名義進行這次遠征的,因此這也標誌著新教與天主教鬥爭中的一個歷史轉折點。從此,新教在英國、德國北部和荷蘭,以及後來的北美確立了主導地位。

伊麗莎白統治時期,英國出現了偉大文學家莎士比亞(1564-1616)。

28.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她終身未婚,所以英國人不得不另找繼承人。他們找來了已經是蘇格蘭國王的詹姆斯六世,他登基後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至此,聯合王國初步形成,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

從詹姆斯一世開始,英國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Stuart Dynasty)。斯圖亞特王室來自蘇格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