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史系列筆記

阮一峰發表於2006-08-14

過去二個月,我在讀《The Story of English》的中譯本,邊讀邊做了一些筆記。

下面就是這些筆記的摘要。

第一篇:印歐語系

希臘人、羅馬人、印度人有著共同的老祖宗,所以他們的語言才如此相似。語言學家將這群人稱為印歐人,將起源於印歐人的語言統稱為印歐語系。

閱讀全文

第二篇:比德《英吉利教會史》

英語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公元597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決定派遣教士去不列顛島建立教會。這一舉動使得英國的文明程度大大提升,它不再是歐洲大陸以外的一個蠻夷海島,粗俗的盎格魯-薩克森語受到精緻的拉丁語的薰陶,兩者迅速融合在一起。這是英語發展史上的第一件大事。

閱讀全文

第三篇:英語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

經過這三次文化入侵,英語的詞彙就變的非常豐富。同一個意思往往有三種詞彙可以表達,一種是英語本身的詞,另一種是從法語引進的詞,還有一種是從拉丁語引進的詞。

閱讀全文

第四篇:英語地位的確立,中世紀

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佔領了不列顛島,英國的國家機器都被法國人控制了。當時的情況是,法語是官方語言,英語成了二等語言,很有可能從此就消失了。

閱讀全文

第五篇: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喬叟(Geoffrey Chaucer)是歷史上第一個用英語進行文學創作的人,他對英語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貢獻,被公認為第一個英語文學家、英語文學的開創者。

閱讀全文

第六篇:英語姓名的由來

以前,一個英國農民叫約翰(John)、湯姆(Tom)、約伯(Job)就可以了,現在不行了,人多了有重名,必須發明新的名字了。

閱讀全文

第七篇:無所不在的莎士比亞

如果你聽不懂我的論點,宣稱“It's Greek to me”(你的話像希臘語一樣讓我聽不懂),你實際上是在引用莎士比亞的話。

閱讀全文

第八篇:《哈姆萊特》(Hamlet):摘錄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最有名的作品,也是被引用最多的作品。《哈姆萊特》中的一些臺詞,已經成為了英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就是我摘錄的其中一些很出名或我非常喜歡的臺詞。

閱讀全文

第九篇:莎士比亞其人其事

有關莎士比亞,人們惟一確知的是,他出生在埃文斯河畔斯特拉特福,結過婚,生過孩子,到倫敦做演員,寫下了詩歌和劇本,後來回到斯特拉特福,寫了一份遺囑,死了以後埋在那兒。

閱讀全文

第十篇:欽定版《聖經》

1604年1月,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主持了一個宗教會議。為了調解各個教派之間的矛盾,會議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用國王的名義出版欽定版《聖經》。這個決定對英語具有根本性影響,就像莎士比亞對英語的影響一樣。

閱讀全文

第十一篇:威廉·布萊福特總督

威廉·布萊福特與莎士比亞是同時代人,但是他的英語與後者完全不同,非常簡明清晰,根本不像17世紀的英語。後人一致認為是非常優秀的散文作品。因此,他也許可以被看成是歷史上第一個美國作家。

閱讀全文

第十二篇:美國英語中的古風

瞭解漢語的人都知道,粵語中保留著許多古漢語的成分。究其原因,無非因為南粵一帶離中原遙遠,語言的變化跟不上中原的變化。英語中也有這種現象,那就是美國英語中保留著許多中古英語的用法。

閱讀全文

第十三篇:約翰遜博士的詞典

塞繆爾·約翰遜博士於1746年6月18日在早餐時,同出版商羅伯特·多德斯萊簽署了出版一本詞典的合同。他的酬金是1575英鎊,分期付款。他從中拿出錢來支付了高夫廣場17號的租金,在這兒他設立了他的詞典作坊。

閱讀全文

第十四篇:韋伯斯特的故事

最權威美語字典總是掛著“韋伯斯特”四個字,這是為什麼?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的一個很大區別是單詞拼寫,這是如何出現的?

閱讀全文

-------------------------------------

英語史系列筆記到這裡暫時告一個段落,19世紀以後的英語發展基本沒有涉及。

希望以後有機會補上後面的筆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