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來,我斷斷續續讀完了《IT史記(共四冊)》(方興東,王俊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光看這個中文名,會以為這是一本通史一樣的著作,但其實不是。它只是IT產業歷史上100個重要人物的傳記,就像它的英文名"100 Hero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資訊時代的100位英雄)提示的那樣。作者可能是想到了紀傳體格式,然後就想出這樣一個名不副實的中文書名。
總的來說,也只能把這本書當作傳記故事看待。它內容分散,排序混亂,只是為讀者提供了無數事實和人名,好像大雜燴一樣,真正要看清IT產業發展的全貌和脈絡,還得靠您自己費心琢磨。
我透過這套書琢磨出來的計算機歷史是這樣的:
1。人類一直渴望將計算工作交給機器完成。
2。19世紀末,卡片式計算機發明瞭。這是機械式。
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軍事需要,美國發明瞭電子管計算機。這是電子式。
4。20世紀50年代初,電晶體發明。隨後,大規模積體電路發明。這兩個發明,直接為計算機工業大發展開闢了道路。
5。電子計算機發展過程,經歷了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三個階段,分別代表了軍用、商用和民用三個市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