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刷屏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用3D列印解決了哪些問題

量子位發表於2018-03-24
方栗子 編譯自 Design World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波士頓動力的Atlas,自然不是用一天時間練就渾身技能的。

近日,在德國西部的小城亞琛,波士頓動力副總裁Aaron Saunders講述了這臺人形機器人與3D列印/增材製造之間的故事。

2009年,攻城獅們便已開始在四足機器人的基礎上,開發雙足機器人。

2012年,DARPA機器人挑戰賽在美國開幕。比賽中,團隊利用許多現成的部件,組裝成一臺液壓人形機器人,獨立式,身高2米,體重約200公斤

2015年,波士頓動力擁有了身高約1.5米,體重約80公斤的Atlas。機器人擁有28個自由度,強度密度也已提升到與人類相近的程度。

在為機器人縮小身材的過程中,團隊遇到了不小的挑戰。比如伺服閥——

他們發現,當機器的體積越來越小,小到人類規格的時候,市面上便很難找到適用於它的高效能伺服閥了。於是,團隊自行開發了伺服閥,擁有多種模式,包括傳統伺服、制動、滑行等。閥門響應時間段,且旁路洩露極低。3D列印技術在伺服閥的製造中,發揮了作用。

桑德斯說,在人形機器人專案啟動的時候,他便讀到了許多關於3D列印的雜誌廣告。雖然,現實並不像快印店的服務那樣方便,但這項技術確實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且前景可觀。

大家或許知道,Atlas的是3D列印的。研發團隊著實在機器人的腿部花費了大量的心思,走了許多彎路,才終於成功把歧管、流體路由以及執行器都集中在了同一結構裡。

許多部件的整合便是3D列印的一個難點。光是找到能夠承擔這項重任的3D印表機構,就已經非常不易。其封閉處理步驟之多,甚至足以消磨增材製造 (對比傳統機械製造) 的部分優勢。不過,團隊依然為了達成減小慣性的目標,繼續看好3D列印的潛力——

對足式機器人來說,系統的大部分動力小號在腿部的擺動上,不論是加速還是減速。雖然,人在走路時做功並不多,兩足行走算是自然界非常高效的運動方式;但是,擺腿需要的動力依然可觀。因此,利用削弱慣性作用便非常重要。

最終,3D列印技術使有限的空間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Atlas的肢體慣性得到了有效降低。

與之相似,機器人的HPU也利用3D列印技術提升了空間利用效率。

目前,HPU的強度密度已接近1千伏/公斤。它位在機器人的中心,包含了收集電力並輸出液壓動力所需的一切部件,穩態、感測、過濾、排汙閥等,全部列印在同一級結構中,利用了原本剩餘的空間。

Saunders說,人們可以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非常有機的結構,將壓力損失降到最低,去除許多不必要的元件,這一點令人振奮。

但他也表示,雖然開發伺服閥本身是一項非常有趣的任務,波士頓動力作為一間機器人公司,依然希望在機器人學方面做出更多成果,而在零部件的開發上少耗費一些精力。所以,如果可以和相關的開發團隊合作,就更好了。

—  —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15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qbitbot6入群;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群請加小助手微訊號qbitbot6,並務必備註相應群的關鍵詞~通過稽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專業群稽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介面,回覆“招聘”兩個字。

640?wx_fmt=jpeg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