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演算法的陷阱:超級平臺、演算法壟斷與場景欺騙筆記18_競爭市場

躺柒發表於2024-03-23

1. 競爭市場

1.1. 演算法、大資料、超級平臺的風起雲湧似乎預示了市場競爭機制的加速終結,而我們似乎也對這種市場機制的衰退見怪不怪

1.1.1. 它有效節省了消費者的搜尋成本,降低了市場準入壁壘,開闢了市場擴張與准入之間的嶄新通道,並且最終活躍了市場競爭氛圍

1.1.2. 在複雜的計算機演算法、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的輔助下,共謀、行為歧視與競合場景將改變市場競爭正規化並有可能惡化市場競爭環境

1.2. 消費者,而不是企業,應有至高權力

1.2.1. 當我們迴歸現實後,生活中的市場環境卻不得不令我們懷疑自己手中擁有的自主權與控制力還剩幾何

1.2.2. 如果我們當真擁有至高權力,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產品與服務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

1.2.2.1. 我們就不需要為一款廣告攔截App而等待數年

1.3. 合作

1.3.1. 在競爭市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激發產品升級與創新,企業之間免不了開展合作

1.3.2. 企業合力圍剿消費者剩餘,進而彼此就戰利品展開爭奪的過程

1.3.3. 在“生產者剩餘”競爭過程中,競爭市場的固有屬性也許仍然有所保留,但我們卻無法再從中得到好處

2. 超級平臺

2.1. 超級平臺投入重金用於研發工作,並不斷最佳化產品與使用者的互動介面與服務質量

2.2. 不論我們幾時想起這幾家超級平臺,我們都不會將它們視作優秀作品的創作者

2.2.1. 臉書不提供吸引使用者的原創內容,這些內容來自使用者的上傳

2.2.2. 在推特、領英和谷歌的社交平臺上,事實也是如此

2.2.3. 超級平臺演算法的職責是識別它們,並將它們推向大眾,吸引大眾駐足圍觀

2.3. 臉書清楚地知道,“使用者基礎和使用者參與度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

2.3.1. 臉書一直在試圖將我們架上“資料跑步機”,努力生產資料

2.3.2. 臉書巧妙利用了使用者害怕錯過好友更新或者一些新聞的心理

2.3.3. 臉書存在充分的動機引導我們常駐自己的平臺,並且在我們心無戒備的情況下驅使我們為其工作

2.3.3.1. 上傳內容

2.3.3.2. 評論他人

2.3.3.3. 點選頁面廣告

2.4. 不少消費者經常在超級平臺上嘔心瀝血,不收取一分錢報酬地為平臺提供各種原創內容

2.4.1. 當使用者在臉書上點讚了某個產品、廣告或者公司時,他們便成了這些事物的免費背書人(Endorsor)

2.4.2. 我們建立的內容越多越有趣,其他人就越有可能訪問超級平臺,平臺獲取的資料就越多,而我們將越有可能成為行為定向廣告的靶子

2.4.3. 我們在超級平臺上面的辛勤付出與貢獻出的個人資訊資料總價值早已超過了平臺研發與運維費用

2.4.4. 金錢只是衡量產品價值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2.4.4.1. 並不等於我們的個人資訊與原創內容投入已經得到了公正的補償

2.5. 超級平臺擁有了早年壟斷企業為之豔羨的大資料工具,令它們得以把握先機,早於競爭對手(甚至政府)對市場趨勢與潛在商業威脅做出識別與預判

2.6. 優勢市場地位令超級平臺不僅在與消費者打交道時佔得上風,也令它在與中小企業的競閤中佔盡了便宜,後者與我們一樣缺少資源、資料和演算法來有效抑制超級平臺市場力量壯大

2.6.1. 在面對無人車的威脅時,即便像通用汽車這樣的龐然大物也是十足地戒備,擔心自己的飯碗被這些科技企業搶走

2.7. 沒有哪家超級平臺會鼓勵隱私保護技術

2.7.1. 尤其當超級平臺將他們踢出生態系統時,任何痛下決心要與消費者建立聯絡的“獨立戰士”都有必要做好打一場硬仗的準備,其間資金彈藥的消耗不言而喻

2.8. 當超級平臺將業務觸角延伸至虛擬助手、物聯網、智慧感應裝置時,它們的資料優勢將演化為一種競爭優勢和市場力量

3. 正反饋迴路

3.1. 強者愈強的舞臺

3.1.1. 正反饋迴路與資料驅動的網路效應在網際網路平臺的壯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2. 消費者不是必然地擁有至高權力

3.2.1. 需要一個市場闖入者迅速挺進市場,重塑市場競爭秩序,改善社會福利

3.3. 在實現遏制巨頭的市場力量濫用與保障消費者隱私安全的雙重目標之路上,市場透明度的提高斬斷了這兩個目標的出路

3.3.1. 不完全資訊與市場價格不透明雖能促成市場操縱

3.3.1.1. 商家或與消費者達成秘密折扣,如在股票交易市場利用弱勢有效市場進行套利

3.3.2. 市場透明度的改善將帶來默許共謀的後果

3.3.3. 市場競爭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但是市場整體價格卻有所抬高,個性化選擇也在減少

3.4. 對於同質化產品來說,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共謀場景

3.5. 對於異質化產品而言,後果則倒向了行為歧視

3.6. 有些時候企業也會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商品或服務,反正這也無礙於它們透過行為定向廣告來攫取財富

3.7. 另一個可能促成長期市場力量的原因是網路效應

3.7.1. 當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選擇某家作業系統平臺時,“軟體開發人員同樣也被吸引而來,積極為使用者提供與該平臺相容的產品,這又反過來強化了平臺的普及”

3.8. 收集資料的能力令超級平臺和賣家的演算法能夠更好地對消費者進行客戶分組與精準營銷,並最終會聚更多利益相關者來到這個生態系統,眾人的利益交織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8.1. 成功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有著顯著的滾雪球效應,它能讓演算法的提供者更好地鎖定潛在消費者,同時增強自己對於其他使用者的吸引力

3.9. 擁有更多使用者、更多使用者資料、更先進演算法的企業可以更好地開展價格歧視或是在競合場景中擁有更大的權勢

4. 大資料軍備競賽

4.1. 谷歌與蘋果已經意識到,如果它們不控制住產生知識的感測器和通道入口,它們就不能從事整理世界知識的業務

4.1.1. 網際網路批評家葉夫根尼·莫羅佐夫(Evgeny Morozov)

4.2. 自學習演算法將進一步精進

4.3. 資料將創造更大價值

4.3.1. 既可以為廣告主提供廣告平臺服務,也可以開展行為歧視

4.4. 網路平臺可以利用這筆豐厚的回報進一步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範疇,匯聚更多使用者、廣告主和個人資訊資料

4.5. 當網路平臺最終進化為超級平臺時,他們搖身成為新型市場規則的造物主

4.5.1. 作為資料的擁有者,他們在競爭中得以予取予求

4.6. 網際網路巨頭不僅限於在資料收集與分析領域精耕細作,它們還忙於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興市場擴充

4.7. 對於企業的大資料技術應用,不信任的情緒在網民之中蔓延

4.8. 大資料技術的繁榮和資訊不對稱的加重將令財富分配不公現象更為嚴重

4.8.1. 將大量有關使用者興趣、行為和慾望的知識轉移到少數人的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