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析平臺市場指南

qing_yun發表於2022-07-01

中國政府和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使中國的分析平臺市場也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到2023年,在數字化轉型這一巨集觀大趨勢和自助式分析(以及增強分析和商業智慧)解決方案的共同推動下,分析平臺的總體採用率將從35%上升至50%。

Gartner將分析平臺定義為以下幾個類別:企業報表平臺、分析和商業智慧平臺、AI和資料科學平臺、分析和商業智慧(ABI)自定義應用、位置智慧平臺。

中國分析平臺市場的營收將繼續增長,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6億美元。Gartner的預測顯示,中國分析平臺市場到2025年將增長23.38%,幾乎是全球市場增長(12.54%)和美國市場增長(11.72%)預期的兩倍。除了外部催化劑之外,企業機構日益增加的分析需求,以及資料收集和資料準備解決方案的成熟,使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明顯加快,亦推動了分析平臺市場增長。

圖1:中國、美國和全球分析平臺市場營收增長預測

中國分析平臺市場的發展與資料中臺的發展相輔相成

2022年Gartner資訊長和技術高管調查顯示,中國的資料和分析(D&A)領導者將BI和D&A技術作為優先增加投資的領域。數字化業務轉型催生了D&A需求,而中國IT基礎設施(例如5G和大資料)的發展,則為分析平臺的採用提供了充分的資料基礎資源。為更好地使用資料並最大化其價值,企業機構正在打造資料中臺,用於整合、管理和治理資料,使資料產品化和資產化。通過資料中臺,企業機構可應用統一口徑的業務衡量指標、識別可複用的資料資產,並將其用於不斷增加的分析需求(如圖二)。

圖2:使用資料中臺應對分析需求

隨著重⼼逐漸轉移到業務導向型的⾃助分析,企業報表平臺的發展勢頭放緩

由IT部門部署的企業報表平臺在過去20年間不斷髮展擴張。即使到了現在,市場中的很大一部分企業機構分析類平臺支出仍流向了這類平臺,但其發展勢頭已經放緩。

傳統的企業報表解決方案通常由IT部門全權規劃和實施。傳統分析專案的開發流程始於資料打通,之後是原型製作、測試和推廣到內部使用。這一流程常因低時效性和缺乏靈活性而飽受批評。隨著低程式碼/無程式碼技術以及AI/ML能力在分析平臺中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開始使用由業務主導的自助式分析,為各業務領域訂製情境化的洞察。不具備或缺乏相關技術能力的業務分析師和公民資料科學家可使用這些現代化的分析工具,快速實現資料的業務價值轉化。

快速崛起的本土分析平臺正在搶佔市場

Gartner觀察到,在中國分析平臺市場中,本土廠商正在迅速搶佔外國廠商的市場份額。以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分析和商業智慧平臺”(之前稱為“現代BI平臺”)為例:預計到2024年,中國本土廠商的市場份額將達到79%,相當於2200萬美元的營收從外國廠商轉移到中國廠商。

業務使用者影響力快速增長,推動分析平臺的價值實現

儘管中國的分析平臺市場在過去的20年間不斷演進,許多企業機構也在推廣分析用例和擴大業務使用者群方面進行了大量嘗試,但多數分析平臺仍然難以維持使用者群的活躍度並進一步擴充業務場景。因此,如何提高分析平臺在業務側的價值、改善資料使用方式和提升分析效率,成為推動市場發生轉變的關鍵因素。

Gartner預計,未來將出現更多由資料驅動的不同業務單元和IT部門之間的協作。它們將共同推動實踐自助式及情境化的洞察,並普及高階的分析應用和洞察。

文:Gartner高階首席分析師   費天祺; Gartner高階研究總監   孫 鑫


來自 “ Gartner ”, 原文作者:費天祺 孫 鑫;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Gw4NEFD0tP-yufZqWPmZl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