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演算法的陷阱:超級平臺、演算法壟斷與場景欺騙筆記16_有形之手

躺柒發表於2024-03-21

1. 有形之手

1.1. 市場競爭假象背後的暗潮湧動

1.1.1. 共謀

1.1.2. 行為歧視

1.1.3. 競合關係

1.2. 線上市場呈現了一幅繁花錦簇、競相爭豔的火熱場景

1.2.1. 包含了很多我們如今已離不開的競爭屬性

1.2.2. 但在競爭市場的表象下,由演算法驅動的新策略卻使市場核心玩家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最大受益者

1.2.3. 普通人的福祉則遭到損害

1.3. 對於部分商品和服務來說,人們並不需要獲取全部知識就能做出消費決策

1.3.1. 在這類產品與服務市場,演算法驅動的動態定價模式早已在前方等著我們

1.4. “價格管制”(pricere gulation)

2. 有效市場假說

2.1. 弱式有效市場假說

2.1.1. 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歷史的證券價格資訊

2.2. 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

2.2.1. 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歷史資訊和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資訊

2.3. 強式有效市場假說

2.3.1. 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關於公司營運的資訊,這些資訊既包括已公開的資訊,也包括未公開的資訊

3. 看不見的手

3.1. “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3.2. 市場呼聲從價格管制過渡到了推崇自由市場哲學

3.3. 當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西方世界社會階層固化、裙帶資本主義不改傲慢自大本性的現實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看不見的手”的魅力也不免有所減退

3.4. 即便自覺資本主義(Conscious Capitalism)和共同價值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大多數政策制定者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市場的擁躉

3.4.1. 政府幹預的“誤報成本”要遠高於政府放棄干預所帶來的“漏報成本”

3.5. 競爭機制也不再是左右企業商業決策的隱形力量

4. 數字化的手

4.1. 當“數字化的手”取代了無形的手,這也昭示了市場環境正在發生的動態變化

4.1.1. 統一定價時代將走向沒落

4.2. 在數字化程度攀升的市場環境中,定價演算法大行其道,網路聚合、演算法與資料庫為潛在的高協作性競合關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4.2.1. 人類編寫出了演算法,併名義上操控著演算法

4.2.2. 警醒世人重視監管措施或行政干預可能會給新技術和動態市場帶來的抑制性作用

4.3. 在數字化市場環境中,賣家開出的價格究竟是他們幾輪拼殺後的完全競爭價格,還是由“數字化的手”捏造出的假象?

4.3.1. 在人為操縱的數字化世界裡,障礙與市場失靈也不時發生

4.3.2. 我們不可能在每個市場中都明顯察覺“數字化的手”取代自由市場競爭機制的現象

4.3.3. 在市場中無基準價格可以參考的情況下,價格的偏離幅度遠沒有很誇張

5. 資訊聚合與競爭

5.1. 市場競爭機制正在發生演變

5.1.1. 以分析、聚集和儲存資料為特徵的數字化市場環境改變了資訊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5.1.2. 在由資料驅動的市場環境中,演算法對我們的行為資料(如生活喜好、認知偏見、保留價格)進行收集與處理,並將這些資訊應用到了日後的交易過程中

5.2. 價格是由消費者需求與市場供給共同決定

5.2.1. 需求量越高,供給量越低,則價格越高

5.2.2. 需求量越低,供給量越高,則價格越低

5.3. 人類知識的不可避免的缺陷,以及由此產生的圍繞知識展開的不斷交流和獲取的需要

5.3.1. 哈耶克

5.3.2. 如果真的有人對經濟學界定義的所有“資料”瞭解得一清二楚,那麼競爭行為反而成了一件多此一舉的事

5.3.3. 只有當競爭的結果無法預測,甚至與所有人為之努力而渴望達成的結果相違背時,競爭的意義才得以凸顯

5.4. 在數字化環境中,那些極度分散、高度相關、前後依存的碎片化資料能否被聚合起來,被打造成完整的、具備參考價值的資訊,從而為人們提供所有問題的答案?

5.5. 伴隨計算機技術和演算法的進展,經濟學科的諸多難題,比如經濟預測、管理與規劃、資源分配等,都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5.5.1. 蘇聯經濟學家列奧尼德·康託羅維奇(Leonid Kantorovich)

6. 中心輻射式共謀場景

6.1. 演算法不僅為共享出行平臺優步提供了一個基準價格,它還是決定何時/何地提價、提價幅度、存續期限長短等諸多問題的主腦

6.1.1. 優步那“上帝視角”般的監控系統清楚地掌控著司機與使用者的地理位置資訊,演算法將根據收集到的實時資料來進行動態調價

6.2. 在這個供給者眾多的市場,優步的溢價究竟是市場中的完全競爭價格,還是由演算法制造的幻覺?

6.3. 當市場需求大於供給時,優步的演算法提高了使用者的乘車支出,這是“看不見的手”在施加力量,還是由優步操縱的“數字化的手”在作祟?

6.4. 從理論上講,價格的飆升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司機上路,另一方面還會降低消費者需求,從而促使價格迴歸基準水平

6.4.1. 優步聲稱自己的抬價行為完全是一種順應市場供需變化的做法

6.4.2. 優步似乎成為完全競爭價格的決定者,令需求與供給在某一個價格水平上交匯

6.5. 優步的那套說辭並沒有得到統計資料的支援

6.5.1. 抬價反倒促使“‘現役’優步司機湧進了叫車需求更為密集的地區,轉而令其他地區的叫車使用者需要付出更長的等待時間與出行費用

6.5.2. 由於供需關係演算法無法契合自身的運載能力、情緒變化和動機,所以在面對溢價時,他們往往不受影響

6.6. 市場價格是由演算法來拍板定奪

6.6.1. 當“數字化的手”開出的價格高於無形之手的自發調節結果時,競爭對手有可能選擇追隨前者開出的價碼

6.6.2. 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無從知曉高漲的價格是定價演算法的“作品”還是市場供需變化的自然結果

6.7. 不妨把優步看作其自身平臺上的價格監管者

6.7.1. 如果市場中不乏競爭替代品,那麼無形之手就總能對優步施加影響

6.7.2. 一旦優步成為市場支配力量,打著市場出清價格的幌子,溢價策略會使優步和司機賺取超額回報,而這一切都以犧牲使用者福利為代價

7. 超級平臺

7.1. 如果說優步已經掌握了求解市場出清價格的所有知識,那麼其他超級平臺又何嘗不是如此

7.1.1. 追隨優步溢價策略的諸多商家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聲稱自己是在運用大資料手段求解市場出清價格

7.1.2. 他們所謂的市場出清價格有可能高於完全競爭價格

7.2. 超級平臺的崛起似乎昭示著它們對知識(或說資訊)的充分掌握已令其能夠達成自己設定的經營目標

7.3. 由領先的網際網路平臺(如優步)、超級平臺(如谷歌、臉書、蘋果和亞馬遜)展開的資料收集行為或許會打造出一種計劃經濟體制,它的主導者既不是政府官僚,也不是企業CEO,而是企業內部的專業技術人員

8. 監管的迴流

8.1. 只要政府可以獲取消費者的行為資料以及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成本資料,在大資料技術的輔助下,後哈耶克時代的價格管控或許可行

8.2. 智利政府啟動了一個被稱作“協同控制工程”(Project Cybersyn)的龐大計劃

8.2.1. 協同控制工程計劃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它曾成功化解了1972年大罷工導致的食品短缺危機

8.2.2. 由於它的“反射弧”過長,導致政策有效性大為減弱

8.2.3. 效用的發揮還嚴重依賴於工廠生產資料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可是這些因素都不是一個資訊科技網路所能把控的

8.3. 如果一座城市的政府可以決定公共停車場的市場出清價格,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期待明智監管的迴流

8.3.1. 廣泛接納由資料驅動的動態定價方法

9. 看不見的邊界

9.1. 為社會中的流行風尚定價並非易事

9.1.1. 為高階定製服裝等異質產品定價仍然是一道相當考驗演算法的難題

9.2. 難題始終在於資料獲取

9.2.1. 我們既做不到獲取所有資料,也無力對全部已知資訊進行數字化改造與處理

9.2.1.1. 並不意味著計算機演算法的處理速度能夠與之保持同步

9.2.2. 即便我們已獲取了所有資料,但殘缺拼圖上的某個碎片仍舊散落在世間的某個角落,令我們無法對事情有一個全然的掌握

9.3. 企業與政府機構能夠做到為機器學習提供充足的資訊與驗證場景嗎?

9.4. 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9.4.1. 賈伯斯

9.4.2. 無法準確估量由新技術派生出的新產品的市場需求

9.5. 經濟上的監管措施將引發特殊利益群體的遊說行為

9.5.1. 有時為了一己私慾,它們不惜犧牲社會福祉

9.6. 除了不完全資訊和監管俘獲風險,政治短視與社會公眾問責的缺位都有可能令政府在採取反壟斷執法行動時表現得不盡如人意,畢竟政府無須像私營企業那樣承擔所有錯誤行動所帶來的後果

9.6.1. 他們有可能無法充分掌握並客觀預測市場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