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演算法的陷阱:超級平臺、演算法壟斷與場景欺騙筆記09_社會效應

躺柒發表於2024-03-14

1. 價格歧視的社會福利效應

1.1. 價格歧視很難被簡單歸類為好或壞,它的社會經濟效應是個多面體

1.1.1. 日益普及的自動化電子交易創造了一個透明的市場環境,資源分配效率提升、價廉物美產品當道

1.1.2. 定價演算法也被用來“剝削”消費者的權益,好像是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引發了無休止的紛亂和乖張

1.2. 行為歧視不僅提振了消費、“最佳化”了財富攫取,它還對一些重要的社會價值產生了深遠影響,好比個人隱私保護、公平與正義

1.2.1. 賣家有了追蹤消費者日常活動的能力

1.3. 好處

1.3.1. 促進產出、回收高昂的固定成本、讓一些原本難以為繼的行業賺得利潤

1.3.2. 打造多層次的產品線,為那些原本在統一定價的情況下無力負擔特定消費的顧客創造體驗的機會

1.3.3. 提升社會公平

1.3.4. 改進企業的動態效率

1.3.5. 在寡頭行業中喚起競爭

1.3.5.1. 令寡頭企業得以在用高價鎖定現有客戶的同時,又以低價營銷策略與競爭對手展開競爭

1.4. 壞處

1.4.1. 利用消費者。當使用者黏性已經培養起來後,賣家可能會放任自己的市場力量,分化消費者群體,以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

1.4.2. 排擠或消滅競爭對手

1.4.3. 抬高行業門檻或是限制擴張

1.4.3.1. 喪失了規模效應的小型企業與新入行商家的運營成本也將大幅提高,這無疑是對競爭的致命打擊

1.4.4. 放大或維持其他排他性或掠奪性競爭策略

1.4.5. 嚴重傷害了零售行業的競爭機制

1.4.6. 歧視定價由寡頭企業實施

1.4.7. 價格歧視的形式非常複雜,或是令消費者沒有意識到市場中存在的價格歧視

1.4.8. 企業無法負擔價格歧視的開支,只得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1.4.9. 導致消費者對網際網路市場的信任度下降

2. 行為歧視的額外複雜性

2.1. 行為歧視的應用再次放大了價格歧視的種種社會經濟效應

2.1.1. 對消費者個人資訊資料的掌握正在有效地幫助企業利用我們的認知偏見

2.1.2. 消費者會低估某件商品或服務的正面意義,於是不去消費,抑或是有意拖延消費

2.1.3. 只有當企業誘使消費者購買更多有害的商品時,行為歧視那無道德原則的本質才會暴露

2.1.3.1. 從社會福利的視角來看,菸草銷量的上揚無疑會有損吸菸者自身與身邊被動吸二手菸的人們

2.2. 行為歧視還會引發對財富分配不公的擔憂

2.2.1. 誘餌產品的存在會令消費者將非合理定價的普通商品視為價格適中的高檔貨,或者誘使他們購買那些自己本不需要的商品

2.2.2. 會不斷掏空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擠佔原本用於退休養老和購買日常用品的支出份額

2.2.3. 對於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群來說,這種負面影響會更加深刻,進而加劇了財富分配的不公

2.3. 行為歧視的價碼不低

2.3.1. 消費者追蹤

2.3.2. 收集使用者行為資料

2.3.3. 客戶分組

2.3.4. 識別需求彈性

2.3.5. 降低市場透明度

2.3.6. 抬高顧客搜尋成本

2.3.7. 防止商品的轉賣

2.3.8. 限制反追蹤技術

2.3.9. 製作冗長乏味的隱私宣告

2.3.10. 遮遮掩掩的預設使用者隱私設定

2.3.11. 遊說政府降低個人隱私保護

2.3.12. 把準顧客的消費需求,拉動消費,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2.4. 往往是那些盈利可觀、資金充裕的企業才有機會拿到這場遊戲的門票

2.5. 伴隨銷量的提升,往往是消費者承擔起了這些開支,富有“犧牲精神”地為企業利潤的豐收貢獻了力量

2.6. 如果消費者還能為自己拿主意,而行為歧視也無法得到有效的遏制,那麼消費者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應該選擇接納這種新的市場業態,並將行為歧視的結論妥善應用到自己的決策過程中

2.7. 谷歌的行為定向廣告正在基於使用者的網路瀏覽歷史進行投放

2.8. 針對同一件商品,不同人的支付價格不同,這可能僅僅是因為我們對這件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造成的

2.9. 根據性別的不同,廣告投放也顯示出了不同

2.10. 健康險企業可以基於人們的網站瀏覽歷史、消費記錄(包括作為禮品的香菸和酒水)或者人們在社交網站上公開的資訊進行保費的歧視性定價

3. 社會的接納

3.1. 如果價格歧視的首要目的是實現社會共同目標(而非利潤最大化),那麼它就有可取之處

3.2. 當價格歧視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社會與道德目標時(好比機會均等、社會階層流動),家長與學生自然會接納這種行為

3.3. 價格歧視還可能因為產品整體品質的提升而被人接納

3.3.1. 人才的不足也掣肘了高校科研專案的發展(長此以往還會損害學校的聲譽)

3.3.2. 價格歧視的存在豐富了產品本身,也就是校園中的教學與學術環境

3.4. 一個處在透明公正市場環境中的價格歧視更不易遭人詬病

3.4.1. 除了常規的榮譽獎學金與體育運動獎學金髮放以外,學校要確保那些家庭收入狀況相似,但沒能獲得獎學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金額相近的學費

4. 公正與平等的缺失

4.1. 逐利動機的引入改變了分析框架,也令人們開始將價格歧視視作不公平

4.1.1. 當價格歧視開始為人所知,而消費者將自己視作市場操縱的受害者時,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

4.2. 以逐利為目的的商家在實施價格歧視時可沒那麼高尚的動機

4.2.1. 價格歧視與行為歧視既不會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也不會促成更宏偉的社會目標

4.2.2. 企業的初衷是攫取消費者的財富

4.3. 大多數人看重社會公平,並希望旁人與自己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

4.3.1. 價格歧視被想當然地看作一種導致社會公正淪喪的行為

4.4. 價格歧視的間接後果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信任的喪失

4.4.1. 消費者對實施價格歧視的商家的信任度較低,並且不願在此消費

4.5. 人們將價格歧視視作赤裸裸的剝削,是對那些沒有更多選擇空間的人們的利用

4.6. 行為歧視行為極易遭人詬病,它操縱了消費者的情緒,製造了一個虛假的競爭環境

4.7. 行為歧視摧毀了我們對市場的信任

4.7.1. 不僅打劫了我們的錢包,它還影響了我們的社會環境,對市場的信任,個人自主權與隱私安全

5. 真實的歧視與行為歧視的邊界

5.1. 商家是在基於一個合理假設推斷特定人群對待某件商品的消費傾向以及價格敏感度

5.2. 計算機演算法會根據消費者身上一些不可改變的特質對他們進行分組

5.2.1. 有些分組倒無大礙

5.2.2. 另外一些分組則是基於人們的種族、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進行劃分,這不得不令人感到不安

5.2.3. 資料掮客還會根據消費者的健康情況對他們進行分組

5.3. 商家無權根據一個人的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或者其他一些特定特徵做出信用卡授信額度、保費高低或者僱用與否的決定

5.3.1. 在演算法的幫襯下,企業可以繞過這些反歧視約束,實現對特定人群的分組

5.3.2. 透過自動化的開發與改進分組的過程,演算法將特定種族、婚姻狀況、年齡、性取向和宗教信仰的人劃分到了一起

5.4. 我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經遭到了歧視

5.4.1. 在舊式的競爭環境中,一個人可以明確地感受到歧視的存在,如有些餐廳在入口處擺出的“僅限白人顧客”的牌子

5.4.2. 在當下,作為行為定向廣告的接收物件,使用者卻無法察覺這種微小但在統計上顯著的變化

5.4.2.1. 可能跟他們的網頁瀏覽歷史、雜誌訂閱、郵件內容、種族或者是其他事件都脫不開關係

5.5. 在追求完美行為歧視的路上,企業實施的客戶分組和行為定向會釀成對消費者的實質性歧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