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業:泡沫之下,盛名難副

AI銳見發表於2019-02-13

AI企業:泡沫之下,盛名難副

馬雲曾說,人工智慧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認識人類未來的一種思維方式;不僅僅是科學家、技術員的挑戰,也是政府運營的重大挑戰。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慧是一場跨國界、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是一場任何企業都不可拒絕的奧林匹克,最終目的是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是堪比工業革命的大革命,它會在很多領域都帶給人民不一樣的體驗,並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

AI的本質

什麼是人工智慧?其實人工智慧真正的內涵是“機器學習,只有在有正確的資料可供學習的情況下,機器才可以真正地、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務。所以,真正強大的,每個人都應該為此感到興奮並不是所謂的人工智慧

2016年3月,AlphaGo在圍棋大賽中以4比1戰勝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轟動全球,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它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

AI企業:泡沫之下,盛名難副

然而,這些進步幾乎完全來自於有監督的機器學習,其只能解決有很多標記資料或例項資料的計算機學習問題。這種形式將機器學習侷限在了非常有限的範圍。

那些支援人工智慧有無限可能的人,包括比爾蓋茲和埃隆馬斯克,都有同樣的假設:人工智慧的發展是一條單行道。他們表示,技術的進步推動著我們沿著這條單行道發展,直到計算機達到人類級別的智慧。

其實,即便這樣,這條單行道的關鍵點也是“帶標籤的資料”。我們正在快速前進,但是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在一個非常特殊、有限的能力範圍內才能取得進展。 

機器學習讓我們沿著不同的道路快速前進,我們可能會走得很遠,但我們正走進一個不同的方向,這個方向與人類能力相關。

泡沫之下的AI企業

目前,人工智慧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在各個領域有著相應的進展,自動駕駛語音識別、智慧安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地應用,除了BAT,也催生出了許多AI創業公司,一時風頭無兩。 

中國工信部下屬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訊息表示,2018上半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投資額達435億美元,其中中國的投資規模高達317億美元,佔70%以上。 

截至2018年9月,全球人工智慧企業數量為5159家,其中中國大陸1122家,北京市以445家成為全球人工智慧企業最多的城市。

AI企業:泡沫之下,盛名難副

人工智慧受到資本的追捧,同時也會催生出大量的泡沫。李開復曾說,“最近我見了一個做內衣的,也說自己是人工智慧的企業,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現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泡沫化特別嚴重。”

2018 年年初,李開復斷言,人工智慧的泡沫將在年底破滅,一大波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將面臨清算之日。

網際網路思維認為“豬站在風口上都會飛”,但是,在人工智慧領域,成功的創業者一定是少數,大多數都會以失敗告終。

其實,我們說人工智慧未來有無限潛能,看中的是它的應用場景多元,AI為各行各業賦能,應用場景決定了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的發展下去。 

但是,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所有的行業都需要AI嗎?泡沫破碎,又有多少AI企業會走上窮途末路?

先來看變現最快的智慧安防領域,近期,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接受“雷鋒網”採訪就表示,安防行業並不只是投錢就能做得起來的,資本會有一時的衝動,但退出的速度也會很快。

AI企業:泡沫之下,盛名難副

胡揚忠表示“大家以為安防產品市場無限大,其實不然。當人們發現這個市場不符合當初的想象時,有些玩家自然會退出。” 

他認為,安防市場是個“快而小”的市場,安防市場增長得很快,但卻是一個“小”市場。

安防行業除了AI,還有很多其他重要技術,AI並不是萬金油。AI應用於安防的確能夠帶來一些變化,但AI只是安防眾多技術中的一個點。並不是有了AI,視訊監控就不需要編碼、低照度、寬動態了。AI來了,攝像頭還是需要補光、儲存、抗惡劣環境,涉及的技術很複雜。

而面對近期的“晶片熱”,胡揚忠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人們都喜歡熱點,沒有熱點要創造熱點,對於AI晶片,大多數人看到的也都是幻相。

一個產業的發展也有自己的生態和規律,不是光砸錢就能把事做好。需要資金,也需要時間,需要人才積累,需要團隊文化的沉澱。急火煮出夾生飯,小火才能煲好湯。 

除了安防行業,其他行業也需如此,受到資本的追捧容易,但之後的發展才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持續的造血能力,如何擴充應用場景,如何獲得收入來源,都是AI企業面臨的考驗。 

近幾年,自動駕駛的話題度也很高,今天,由華人無人駕駛大牛朱家俊創辦的矽谷自動駕駛公司Nuro.ai宣佈獲得由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9.4億美元,一舉超越春節期間Aurora獲得的5.3億美元融資。

自動駕駛被投資人看好,這其實也是一場賭注。資本今天投9.4億美元,賭的是未來能有成百上千億美元的回報。但是,未來有沒有誰也說不準。

AI企業:泡沫之下,盛名難副

造汽車是一件燒錢的事,尤其是無人車,想要真正投入生產使用還有許多技術上的難題需要攻克,場景太複雜,目前的演算法還達不到完全無人駕駛。

雖然,機器在特定的任務上做得越來越好,但是顯然並不能產生一般的常識推理能力。機器不會達到像人類一樣的水平,它只會越來越好地識別物體,僅此而已。

機器基本上仍在我們的控制之下。計算“犯錯”或許會導致死亡,正如人們會在自動駕駛和醫療自動化中死亡。

去年,Uber的自動駕駛車撞上了一名過馬路的女子,後期的調查報告顯示,自動駕駛軟體先是錯誤地將該女性識別為一個未知物體,然後是一輛車,最後是一輛自行車,最終女子被撞身亡。

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老大曾親自承認: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普及還要幾十年,而矽谷大佬蘋果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更直言,“自動駕駛汽車不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我不相信自動駕駛汽車”。

資本來得快,去的也快,而離無人駕駛變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I本身沒有泡沫,AI創投有泡沫

如今的新風口人工智慧,一些初創公司的估值已經高達幾十億美元,行業熱度已經超過了當初的網際網路。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有四大泡沫影響人工智慧的發展:

技術泡沫人工智慧屬於交叉性、應用型學科,專業門檻高,真正懂行的少之又少。

資本泡沫:資本太多、概念太多,風口都看得見,但如何站住風口,大家都在觀望。

商業泡沫:現在很多人工智慧都是偽智慧,大多數企業不懂得如何利用智慧、資料去服務客戶、創造價值。

估值泡沫:估值上億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找到盈利點。現在大多數的人工智慧尚處於技術工具階段,距離平臺和產品化還有距離,還談不上營收。

鑑於專業門檻,人工智慧領域真正既懂技術又懂產業的人少之又少,導致行業薪水普遍高。

AI企業:泡沫之下,盛名難副

近日,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接受採訪時就表示,(業內)碩士畢業40萬,博士畢業80萬,你要在行業裡面幹個幾年都200萬,幹了五年以上,如果做得比較好的,都能拿到200萬年薪。如果是原來什麼研究院院長一級的人,都是五六百萬,我們公司現在有些人薪水確實比我們這些當總裁的還要高

資本對AI抱有的期望太高,AI人才身價也勢必水漲船高,而這部分成本就會轉嫁給AI企業,胡鬱表示,現在有的企業在想怎麼把這些人裁掉,因為他們太貴了。

有投資就要有回報,胡鬱說,人工智慧公司現在賺不到錢,大家都講訊飛賺錢賺的少了,其實,現在人工智慧公司能賺錢的公司沒有幾個,就是泡沫,這完全就是泡沫。 

資本泡沫之下的人工智慧企業,正在負重前行。當前,人工智慧企業同質化嚴重,有些企業沒有真正的創新只是盲目的跟風,“擠泡沫,抓痛點”是AI企業唯一的出路。 

在這個優勝劣汰的大環境下,AI企業應該腳踏實地,修煉內功,穩中求進,利用資料、利用技術,找到更好商業化落地的途經,更好地服務使用者,實現自己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