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融合之道 推進價值創造

成就數智企業發表於2023-11-28

來源:《新理財》(公司理財)雜誌2023年10月刊
編輯:滕娟



2019年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國內乃至全球的航空業造成了百年未有的衝擊。國際航協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航空業三年虧損1800億美元。我國民航局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民航三年累計虧損近4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過去30年的總利潤。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背景下,廈門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航”)卻仍保持總體盈利的態勢,併成為全球連續36年保持盈利的航空公司。2023年8月19日,用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用友”)在上海舉辦“資料驅動、智慧運營”2023全球商業創新大會,廈航規劃財務部總經理馮雁凌在會上表示, 廈航 在新冠疫情期間保持盈利以及連續36年持續盈利的亮眼成績得益於廈航一直秉持穩健的經營策略,同時在疫情中採取了一些靈活有效的應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 業財融合 的財務管理和財務數字化轉型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用友服務多年的航空領域業財融合領先實踐者,馮雁凌在會上做了深度分享。

01

精細化財務管理



1998年以前,國內的航空業是賣方市場,航空公司根本不用擔心盈利問題,那時候只要飛機能飛就一定賺錢,甚至一票難求。1998年,受 亞洲金融危機 等影響,民航業出現虧損,航空公司開始關注效益問題,財務由此從後臺走到了前臺。



1

精細化財務管理及六項職能

廈航提出精細化財務管理理念,變粗放式管理為精細化管理 ,號召全體幹部員工向管理要效益。其中包括三方面核心內容:一是從傳統記賬核算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變。財務不能只在事後記賬核算,必須在事前參與經營管理,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但在1998年很多人還難以接受。二是以業財融合為抓手擴充工作領域。財務要走到前臺參與經營管理,就必須學習和了解業務,把管理觸角延伸到公司的各個領域。三是以制度和IT為基礎推動財務管理現代化。

精細化財務管理從傳統的事後核算和監督,向前延伸到事中的服務和控制,再延伸到引導和預警,形成六項職能。 事前的引導是對企業經營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預警是為企業“體檢把脈”,及時發現異常,提醒糾偏;事中的服務是深入一線,向服務型轉變,密切協作、有效互動,控制是建立財務內控體系,有效控制企業成本和風險;事後的核算是以價值形式反映和監督生產經營活動,監督是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觀察、判斷、建議和督促。



2

“四飛理論”事前引導航班決策

廈航“四飛理論”是事前引導和預警的典型體現。其背後的邏輯是管理會計中最基本的“本量利”原理。對航空公司而言,飛機、發動機、航材和人工是鉅額的固定成本,佔比超過50%。固定成本在發生時即沉沒,不會隨生產量變化而變化。依據“本量利”原理,航空公司在航班決策的時候可以不考慮固定成本,只要能收回 變動成本 就可以執行航班,並且要透過多飛來攤薄固定成本,提升收益水平。廈航在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就開始運用這個理念提出“保變多飛”。也是因為這個經營理念,2003年“非典”後期,廈航比其他航空公司早恢復航班,早抓住市場先機,實現了盈利。

“保變多飛”是基本原理,當環境發生變化時,還需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 2009—2019年是中國民航的“黃金十年”。 其間,國內經濟快速增長,全球油價處於低位,航空公司快速發展,大量引進飛機,但飛行員的培養跟不上,飛行員數量不夠,約束了航空公司的生產能力。 這時候就不能保變多飛,要選擇收益好、貢獻多的航線飛,所以廈航又提出了“高效精飛”,將有限的運力投入更賺錢的航線和航班。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生產量下跌至正常年份的20%,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公司充分評估後提出“適度容偏,臨變敢飛”,也就是航班收入在一定範圍內低於變動成本也飛。 從財務的角度看,這意味著飛得越多損失越多,流出去的現金也越多。 但從企業整體經營的視角看,在疫情期間保持必要的飛行量,對於穩定員工隊伍、保持飛機等技術崗位業務不生疏、保持公司的整體執行鏈條不鬆懈、工況不下降是非常必要且關鍵的措施。 事後來看,這個決策是對的。 適度多飛不僅穩定了隊伍,穩定了公司的執行能力,也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其他航司都不飛的時候廈航依然在飛,甚至多飛,不僅吸引了旅客,增加了收入,還提升了市場份額,享受到更多的政策補貼。 疫情三年,廈航國內航線的恢復率領先行業4個百分點,國際航線的恢復率領先行業35個百分點,增加收入近百億元,成為公司保持盈利不虧損的基本盤。



3

業財融合事中管控業務

前面提到1998年航空業出現虧損局面,財務由此從後臺走到前臺,去服務經營管理。這樣的角色轉換要求財務人員要深入業務、瞭解業務,去尋找提質、降本、增效的辦法,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業財融合的趨勢。

業財融合其實就是做兩件事:“財務要懂業務”和“業務要懂財務”。

財務如何懂業務? 走到生產一線向業務部門學習,瞭解業務過程、成本動因,尋找提升效益的方法 ,用財務手段把業務活動的成果分析計量出來,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和激勵措施。以飛行節油為例,措施非常多,怎麼節油飛行員最懂,財務人員透過與飛行員的深度交流和研究,將節油措施分成三個類別管理:一是量力而為,包括執行單發滑行、最優時機建立著陸形態、使用減跑道和 減推力起飛 等,這與飛行員的能力相關,有能力才做,不做強求。二是盡力而為,包括選擇最短滑行路線、申請有利高度巡航、申請航線截彎取直、協調減少返航備降等,盡力就好,也不強求。三是應為必為,包括使用橋載裝置替代APU、合理控制開車時機 、合理控制計劃外加油 、合理使用減噪程式等,對於這些措施公司有明確的操作標準和要求,飛行員必須執行。

“業務要懂財務”,就是讓業務人員知道他們的行為會有什麼樣的財務結果。 還是以飛行節油為例,廈航透過資料分析,明確告訴飛行員接一次橋載電源節省340元,少一次備降一個航班節省3萬元,減重一千克一年節省7萬元,這些資料看起來不算多,乘以公司一年的航班量就是上千萬元。同時,每年會給飛行的管理幹部上課,讓他們瞭解與飛行相關的成本有哪些,如何最佳化管理、節約成本。

02

業財融合的主要任務


經過精細化財務管理不斷的實踐,廈航規劃財務部的職能也不斷擴充。2000年增加法律業務,由董事會管理;2010年前後,將公司戰略規劃、績效考核、投資管理的職能也都劃到規劃財務部;2020年,深化改革、可持續、採購管理職能也放進來,形成“大財務管理模式”。



1

財務與其他領域融合

在大財務管理模式下,戰略、資源、績效透過資源匹配、指標制定、戰略實施形成有效的閉環; 同時將戰略、預算、採購、合同、收付、評價融合形成“六環相扣”內控管理體系。 這樣,每一項投資、每一項業務活動都能形成一個有效的閉環管控。

目前廈航做得比較多的工作是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財務的BP和人力的BP常常在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所有的管理活動當中,解決了技術問題和流程問題後,更重要的是解決機制問題,就是如何把人啟用。所以 業財融合的更高層次是和人力資源管控的融合 ,做好人、財、物的匹配。成本管控工作第一層面就是做好資源匹配,第二層面是在既定的資源模式下不斷提升效率,如果效率沒有提升空間了,那就必須改變業務模式,建立新的資源匹配關係。

2

財務與數字化融合

除上述融合外, 大部分企業都在實踐財務與數字化的融合 。新冠疫情期間廈航遇到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由於航班頻繁取消,為了方便旅客,民航局規定航空公司都不再收取退票費。這種情況下,廈航發現部分旅客頻繁地買票、退票,而且退的都是航線長的公務艙高價票,如廈門到烏魯木齊的公務艙機票,這是一種很異常的行為。

廈航財務團隊採用演演算法工具分析退票資料,透過對幾個關鍵資訊如信用卡號、身份證號、電話號對碼等資訊的比對,從近260萬張退票資料中找到了15個團夥,成員總數達到132人。 他們透過信用卡購票,跨渠道申請現金退票,半年的時間套取現金4735萬元。 這些資金被非法佔用,增加了銀行的風險,大量訂票又不乘坐,也虛佔了航空公司的座位,影響了航空公司的收益。 廈航最終以非法套現、虛佔航空公司座位為由向公安局報案,制止了這種不法行為。 這個案例透過演演算法從海量資料中找到證據,抓住犯罪分子,對財務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也開啟了財務人員處理資料、運用資料、挖掘資料價值的巨大空間。

3

大財務管理全景圖的構建

廈航的大財務管理模式2018年入選財政部管理會計案例庫。 現在廈航基於“大財務”管理的實踐正在梳理打造“四個體系”。

一是SRP戰略資源管理體系,像大腦一樣決定企業往哪走,以什麼樣的節奏去走; 二是srp價值管理體系,是基於廈航的管理過程提出的“規範、精細、人文”體系,實際上就是業財管理體系,像四肢延伸到企業的各個方面; 三是“六環相扣”內控體系,控制和防範風險,就像人體的免疫系統; 四是“三全”決策支援體系,是基於龐大的資料,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分析,對企業經營決策做支援的管理體系。 “四大體系”從戰略、效益、風控和決策四個維度推動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廈航已經形成大財務價值創造的全景圖,即“1”個財務管理目標: 創造價值; “2”個廈航財務管理的品牌: 精細化財務管理和大財務管理模式; “3”個發展支柱: 管理機制、人才團隊、資訊系統; “4”大體系: SRP的戰略績效管理體系、六環相扣的內控體系、三全的決策支援體系、srp的價值管理體系; “5”大中心: 集團管理中心、財務共享中心、財稅管理中心、法律事務中心、機隊管理中心。 未來還將建設IT系統中心,這是廈航大財務價值管理的整體規劃。

廈航的管理實踐是圍繞著“精細化財務管理”和“大財務管理體系”來做的。 精細化財務管理從理念層面軟性引導,大財務管理體系從組織架構層面硬性支撐,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目前的管理狀態。

總結廈航的管理實踐, 財務不僅要和業務融合,還要和戰略、績效、法律、人力資源管理等一系列管理行為融合。 現代企業管理透過分工提升了效率,還需要透過分工後的融合實現更高層面的價值創造。

所謂的融合,其實是每個人從心裡開啟邊界,無論你是做財務、做飛行還是做營銷,都要跨出你所在的環節與你的前後端主動對接,去學習他們的業務,瞭解他們的需求,以實現更好的協同。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35284/viewspace-299757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